2011年2月26日

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華沙新劇團:阿波隆尼亞 (A)pollonia

 
時間:2011.2.20 2: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華沙新劇團  阿波隆尼亞 (A)POLLONIA

看(A)pollonia是件非常耗體力跟腦力的事情,除了戲長4個半小時外,作品所呈現的方式與題材,都帶給觀眾極大的不舒服感 (或是,嗯,不耐感)。所以,觀眾需要強壓著性子,持續忍受著戲的進行,聽著那一段又一段,多文字的敘述、自白、辯解與控訴。

(A)pollonia的舞台非常的寬,完全地延展到國家劇院的寬度,中間深處則有Live Band。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大塊密閉的房間,一為較長形的客廳,一為透明的洗手間,讓我想起去年看的《海納穆勒四重奏》,使觀眾得以從席間窺探私密空間。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三尊沒有表情的光頭孩童人偶 (OS: 我的個人解讀為,「只能接受,無力反駁的弱勢犧牲者象徵」,又一解釋為「冷眼旁觀的局外人表意」)。

上半場藉由拼貼兩組希臘神話故事,鋪陳「犧牲」的過程與結果,並將其結果在下半場以另一個故事做激烈的辨證。

《希臘神話之夜市人生第一章 XD 點圖可放大》

第一個故事為人倫悲劇 (或是說,神倫悲劇 :p),起點來自Agamamnon要求女兒Iphigenia為國捐軀,成為女神祭品,讓戰爭艦隊得以順利成行。因此,引發一連串的殺害事件,母親Clytemnestra殺父親,為了幫女兒報仇;兒子Orestes又殺母親,為了幫父親報仇。若原意是「犧牲一人,得以拯救千千萬萬人」,那為何發起這美意的起始家族反而被命運的鎖鏈一一索命?而Iphigenia是否真是自願為國捐軀,好像也沒有人真正在意,只見她發了狂似的在房間奔跑、跳躍,最後用淒厲的叫聲被拖離舞台。更別論Orestes犯下弒母罪行,卻仍被公正的女神雅典娜判無罪了。後來所發生的一切, 似乎都在控訴「犧牲」的正當性。簡單來說,「犧牲」不過是把以正義之名,行殺戮之實的手槍罷了!

《希臘神話之夜市人生第二章 XD 點圖可放大》

第二個故事則是因為陰錯陽差,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敬重Admetus的Apollo,幫忙和死神Thanatos談得了讓主人長生不老的條件:需要有人為Admetus死。這個「為了讓自己生,需要別人死」的不公平條件,即便是和自己有血緣的父親,也不願意接受。沒想到,妻子Alcestis願意成全丈夫,自願做此偉大犧牲,但一樣有條件:她要Admetus不得再接受其他女人。本以為故事就此告一段落,Admetus得到永生,Alcestis也得到丈夫永久的懷念。沒想到,Heracles知道這兩人的愛情故事(?)後,跑進地獄救出了Alcestis,並將其獻給Admetus。Admetus接受了,也在意義上,打破他原本的諾言,讓自己發了狂,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兩個從犧牲起頭的故事,運行到最後,都以難堪的局面收場。或許,冥冥之中,當犧牲這單一事件被觸發時,上帝自然而然就已將後面一連串的巧合給安排好 (OS: 絕命終結站 XD)。(A)pollonia走線至此,雖說故事人物支線繁雜,但都圍繞在一個中心主旨打轉 (對,只有打轉,還沒有繞進去):犧牲的正當與必要性?

在提下半場之前,先回過頭來看上半場的2.5hr。在心得的第一段提到,觀眾需要強壓著性子,持續忍受戲的進行。的確,這2.5hr,編劇用觀眾所不熟悉的希臘神話來說故事,還將兩段故事交錯,破碎了該有的時間線,使其變成一段一段的。再加上人物大量的自白,沒有音樂、沒有音效,就是一連串的台詞,批哩啪拉地說明角色心境。對於不懂波蘭文的觀眾來說,既要努力看演員、又要努力看中文翻譯,還要努力去了解角色現在到底在做什麼、編劇想要利用這個角色來說什麼。呼,深深的倒抽一口氣!不得不說,看完上半場後,我得到的是散落各地的拼圖碎片,本以為30分鐘的中場休息可以悠閒的和朋友聊天,結果反倒是認真的和朋友試圖拼構出上半場完整的樣貌。

複雜的兩齣希臘版夜市人生、眾多的角色關係、隱藏在台詞背後的潛台詞,全部都在2.5hr裡塞給觀眾,沒有休息,段落變更的部份以樂團Live演唱做Fade In/Out,歌詞內容也與連接的上一個段落相關。可惜的是,此次的翻譯沒有將歌詞翻出。樂團女主唱的聲音非常有力豐富,有Clytemnestra復仇後的勝利,也有Admetus踏上背信之路的鬼魅吟唱。

下半場,劇名的Apolonia終於出現,強勢幹練地帶來了長達20分鐘的演說 (註:Apolonia是真實人物,波蘭人,二戰期間因在家中藏有猶太人而被德軍處決)。用屠宰場說明不人道的場所其實一直存在於現代城市之中,只是週遭的人有沒有去發現罷了。就如同當年建在波蘭城市的集中營,周圍住有許多居民。這些居民是否知道納粹的惡行?又或是選擇不去知道?因為無知可以讓你安全的生存?

講到這裡,我想起了去年的德南行,參觀了德國第一座集中營:達郝集中營 (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達郝是個擁有相當多綠地的小鎮,就跟其他美麗的德國小鎮相同。或許過去達郝集中營旁是沒有居民的,不過,博物館內展出了非常多當年的紙本文宣 (報紙、傳單等等),還附上清楚的集中營照片。所以,我不相信這件事是被隱藏的,它是一項全歐、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正在發生的事情」。引用遊記寫下的一段話:「主使者的純粹惡行,幫凶者的喪心病狂,以及當時袖手旁觀的世界居民,究竟為什麼、發生了什麼...可以讓自己完全的失去理智,眼看恐怖的地獄在真實世界上演。」

(A)pollonia裡的Apolonia,拿黑猩猩的實驗做引子 (OS: 後來得知是卡夫卡的學院報告),試圖 (能說是試圖嗎?) 為當時的荒謬做另一種解釋。實驗中,人類將香蕉放在各式奇怪的地方,為的是訓練(或是逼迫)黑猩猩思考。為了生存、為了填飽肚子,黑猩猩只得腦力激盪,爬上爬下地完成任務。因此,自由已然不復存在,生存才是當下的唯一解。

在集中營執行屠殺的德軍是否也是這樣?還記得參觀博物館時,有份文件寫到:「進到集中營的德軍是需要受訓的,訓練如何虐待與屠殺猶太人。」就跟黑猩猩一樣,已經被迫進到這個不能回頭的大染缸 (籠子),想在這裡活下,沒有別的,就是拿起槍,扣下板機,執行該做的任務。至於任務是否合理與人道,哪管得了這麼多,「我」能活下去就是一切。

結束了Apolonia的演講,(A)pollonia將時間拉到現代,因為Apolonia人道救援猶太人,被封贈為「國際義人」的頒獎典禮現場。主持人是上半場來搗亂的Heracles,或許是因為他救了Alcestis,所以他很適合來主持典禮。參與頒獎典禮的有Apolonia的兒子、被Apolonia拯救的猶太小孩 (現已成老婆婆一枚)、以及老婆婆的兒子。

「Apolonia救了一個人,等同於救了全世界」,兒子代替死去的母親領獎。在頒獎台上致答詞時,兒子非常激動,與被拯救的老婆婆及其兒子有了激烈的對話討論。而這些對話,才真正進到了劇的中心主旨:究竟犧牲的正當與必要性為何?
◎ Apolonia的兒子:為什麼母親要犧牲自己,用命來救世界,卻害自己家破人亡?
◎ 被拯救的老婆婆:你現在要我道歉,是因為我活下來了?
◎ 老婆婆的兒子:如果我是當年的德國軍官,在那樣的情況下,我應該也會開槍。

對照起黑猩猩的故事,原本的加害者 (德軍),反而逆轉形象,成了受害者的一員。不得不死、不得不殺、不得不犧牲、不得不袖手旁觀,這些被逼到極限的「不得不」,究竟是為了什麼?又帶來了些什麼?

心得寫到這裡,突然覺得好笑。導演與編劇從來就不想解釋犧牲的正當與必要性,而是用一個龐大與沉重的壓力,將一個真實存在的犧牲的事實攤在觀眾面前。這樣的犧牲包含了我們一般認定的正面犧牲 (Apolonia),當然也有無法反抗且弱勢的負面犧牲 (被屠殺的猶太人與被迫殺人的德軍)。

歷史的傷痛與原罪,已無從去追溯。幸好,我們還有未來。或許結尾很老梗,但我還是感謝導演與編劇最後的安排:大玻璃屋裡,希臘故事人物、Apolonia事件相關人,輕鬆的或坐或站,跟著歌手唱出的旋律,自由擺動身體。

Everyone swings and Singer yells for LIFE!

Apolonia最後的演說提到,小青蛙在雨季死去後,將會以新生命的方式重生。希望在經歷過那段暗黑傷痛的日子,人類能夠記取教訓,獲得新生。

最後,附上一張去年參觀集中營的照片:一束放在營房19號舊址的美麗鮮花,被救贖且延續的生命,正盛開呢!

2011年2月22日

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西班牙出奇偶戲團:香蟹大飯店

時間:2011.2.19 7: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實驗劇場
名稱: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西班牙出奇偶戲團 香蟹大飯店

這個作品的可愛程度真是大爆表呀!短短的50分鐘,其生動逗趣的表演方式,不只收服了在場的小朋友,讓大家都乖乖坐好看戲,也贏得了所有大孩子們的熱烈掌聲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童心未泯的孩子)。

西班牙出奇偶戲團所帶來的《香蟹大飯店》,是此次台灣國際藝術節最先售光的表演節目,中途多出的加演場次也是一票難求。從釋出的廣告CF得知,這是一場人與偶的奇妙結合:表演者將自己的頭與手,嫁接到小巧可愛的偶身體上,形成頭大身體小的微妙狀態。

開演前,我一如往常的認真研究舞台:不大的2D平面,開了三個百葉窗,周圍還畫上悠閒的藍天海鷗圖樣。大概是視覺誤差,總覺得舞台後的空間沒有很大,要塞滿演員、道具、佈景等大小東西,感覺好像會很擠耶 :p

《香蟹大飯店》的表演者身著黑衣,將自己的頭跟手,放在約1:2的身體上。再加上人物們的妝與服裝都充滿繽紛鮮豔的色彩,大燈一暗,舞台燈一打,觀眾的視覺就自然而然被欺騙啦!戲的進行過程中,既沒有台詞,又少了平常可運用自如的身體 (因為身體是偶),演員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表情放大、放大、再放大,手勢誇張、誇張、再誇張。因此,整部作品有著復古的默片質感,金髮豐腴女子的妖嬈媚眼、賭徒老闆的愛錢跋扈 (還算錢算到舔手指)、紅髮女傭的自high無辜,在在都讓我印象深刻。

三個百葉窗的設計,讓一個個的場景,可以透過平面的景片做快速變換:飯店外觀、櫃台、辦公室、監獄等,就連不同人開的不同款車,都可以用簡單的顏色做變換。這樣佈景2D,人物3D的結合,不但一點兒都不奇怪,反倒成為作品的特色美學。此外,這三個窗也代表著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Zoom In / Zoom Out 的手法在這裡用得相當精采。例如:右半邊的百葉窗 ─ 有艘(平面的)大船入港,船頭上載著個(平面的)金髮女子;左半邊的百葉窗 ─ 真人版的金髮女子就出現啦!又或者,其一的百葉窗,是人物手握方向盤開車,向舞台外灑大鈔;另一個百葉窗將鏡頭拉遠,一輛時髦的跑車囂張地在城市移動,對外灑小鈔 (OS: 這真是完全戳中我笑點XD)。諸如此類的場景變換於作品裡,隨處可見,完成且豐富了劇情的場景需要。

有了生動的人偶與具巧思的各式佈景道具,當然少不了搭配得宜的音樂囉!《香蟹大飯店》的音樂不光是輕鬆悠閒,更與劇情一同前進。當check-in要塞行李給門房時,可以發現,每塞一個行李,樂曲的聲音就拔高一次。而在金髮女子與警長哭訴貴重物品遺失的對手戲中,歌曲也準確地切合女子數數 (一項、兩項、手鏈、耳環) + 警長安撫手勢。

喔對了,別忘了那超搶戲的螃蟹。演員以雙手大拇指為眼睛,其餘手指為螃蟹腳,表現出各式擬人的可愛動作:偷偷摸摸的爬上沙灘、眼睛打結地左顧右盼、小心翼翼的偷取食物籃等,原來手指頭可以靈活到這麼有生命力!

《香蟹大飯店》的故事很簡單:一個看似普通的人物過場,卻給眾人的人生帶來不小的波瀾。有微妙的主僕迷戀、天雷勾動地火的旅遊邂逅,也有一擲千金的豪氣、一夜敗退的自負。人生不就是這樣,高潮迭起,永遠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給你來個怎樣的峰迴路轉。直到完全退出,成為局外人後,猛然發現,原來是怎樣的一回事。

或許孩子們看戲就是單純的開心,但對已在社會打滾的大孩子來說,《香蟹大飯店》可能還多了一點對人生的豁達與看開吧!

P.S. 一直到揭開謎底前,其實我一直以為兇手是螃蟹......我果然很有赤子之心 XD

底下有段電視台的報導,可以看看演出的情形與劇團說明演出方式:

2011年2月19日

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 茶花女

時間:2011.2.12 7: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旗艦製作 鈴木忠志茶花女
(註) 這篇文章寫得漫無章法,網路上的討論理性清楚多了。我只是想單純想紀錄一下,想看的就加減看吧 :p

鈴木忠志的《茶花女》,是2011兩廳院的旗艦製作,也是台灣國際藝術節打前鋒的節目。甫一推出,網路上的叫好聲與叫罵聲不斷,果是「歧見」製作一齣。

於我來說,這是我第一齣鈴木忠志,對於所謂的鈴木法不熟悉。看著兩廳院的節目宣傳寫到:「流行音樂歌劇」、「拼貼台灣的流行歌曲,如:何日君再來、愛拼才會贏、綠島小夜曲等」,本著對於音樂劇的喜愛,我買了不算便宜的票入場。

看完演出後 (正確來說,應該是演出中),我傻眼了,這戲是發生什麼事,中邪了嗎?一個這麼灑狗血的故事情節,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表現?人說話的方式、表情、移動都是直線的,甚至讓我有種在看布袋戲人偶演戲的感覺。歌曲的選擇與詮釋方式也讓我頻搖頭,一點兒都不好聽,駭客任務式的服裝選擇也令我納悶。還好這戲只有9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不然很可能成為我第一齣中場就離開的戲。

除了自身思考「為什麼」外,也對於在網路上掀起的風波感到好奇,在閱讀兩方立場的眾多看法後,我想把問題回到我自己本身,也就是一個身為普通觀眾的想法。

談此之前,要先來想想做戲的原因。還記得之前上藝術行銷的課時,老師說過,劇場作品跟其他的消費品不一樣。一般消費品都是「先有需求,後有商品」,劇場則剛好顛倒,反而是「先有商品,再去激出需求」。除非劇團做戲不收錢,完全採免費演出。不然,就要面對現實,作品就是要面對觀眾檢視。這裡的觀眾包含專業觀眾 (劇場相關人士) 以及一般觀眾,而殘酷的是,一般觀眾佔大多數。

好了,問題來了。商業化的成分無法剔除,但又不想完全的利益導向,再加上藝術不是一言堂,只做「受觀眾喜愛的作品」,是無法激起不同的創作火花。因此,陷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困境,兩相難以權衡。

上面提到的是做戲的困難。看戲的困難是什麼呢?很多人常說:「每個月有這麼多場演出,我怎麼知道要看什麼?」就像前一段所說的,劇場是先有商品,再去激出需求。在資源不足,沒有preview機制的情形下,觀眾是資訊不對稱的弱勢方。就以《茶花女》來說,我看到的訊息是「鈴木忠志要拼貼來台灣流行歌曲,導一齣流行歌劇」。這樣的訊息導致我去買票,也是我看戲的動機。由於我對於歌劇或由歌曲串起的劇的一般印象已經存在,當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進劇場時,失望立現。

劇場往往给人難懂的形象,再加上是一項中高單價的消費行為 (比起電影300元的票價,許多小劇場演出的票價都比這高),許多試圖想要踏進劇場的觀眾,往往在鼓起勇氣買票後,卻發現劇跟自己的喜好不同,大失所望回家。若是劇場常客,頂多嘮叨碎念、強力抨擊個幾句,並不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若為劇場初心者,可能從此都不願意再踏入劇場了。

因此,觀眾看戲前,該抱持著怎樣的態度進劇場?而在做戲的看戲的都煩惱的情況下,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的立場依舊堅持:「觀眾可以選擇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看戲」。一部作品不可能取悅所有的觀眾,而觀眾也沒有義務非得要先做功課才能進劇場。喜歡與否,可能跟是否了解有關。只要說得出喜歡與不喜歡的原因,而非流於意識形態或跟著大家起鬨,這樣的意見就該值得尊重!(我的確是觀眾為大派的 :p)

跟朋友的聊天裡提到,兩年前的旗艦製作《歐蘭朵》,也碰到跟此次《茶花女》相同的問題。一群愛好京劇的戲友認為《歐蘭朵》不倫不類,就像是今日喜愛音樂劇的朋友認為《茶花女》是個失敗的作品一般。

原來,問題早已發生。兩年過去了,卻沒有任何改變?究竟「兩廳院旗艦製作」的角色為何?毎一次的製作是否已做好萬全的準備 (Ex. 鈴木法無法在1個月就學起來,這樣引進的意義與完成度是否是OK的)?有無考量相關的宣傳與(觀眾)教育?我認同兩廳院企圖引進國外大師到台灣導戲的好意,也認同所有製作人員的辛苦,這點放諸各劇團皆準,但努力不代表作出的東西是成功的。

劇場工作者在大多數人的觀感裡,仍是辛苦(又沒錢賺)的一群。基於不願意抑制劇場生長的愛護之意,批評力度往往不足,再加上沒有一個完整的劇評平台,時間一過,這些評論便隨時間而消逝。此外,一直解決不了的場地荒,使得台灣劇場得生命週期往往太短,還來不及討論,東西就已經過去了。

這種種的問題,需要一同被解決、一同進步,整個劇場的生態就像是一張網,需要同步被拉起,不然是抓不到魚的。

2011年2月17日

【德南趴趴走】第十四天 10/02:歐洲的交通樞紐法蘭克福 Frankfurt + 發現春醒

法蘭克福 (Frankfurt) 並不是我們這趟旅行的重點城市。有許多遊客都說,法蘭克福就是個現代化的都市,沒什麼好看的,很無聊 XD 再加上我們這次主要是想要遊歷德南古城與小鎮風光,自然就將這個城市放在最後。(之後還會有兩篇文章,分別寫住宿分享 + 準備自由行的心得分享。)

不過,我還是在這短暫的法蘭克福半日遊中,找到我最愛的東西:劇院。

第十三天:2010/10/2  歐洲的交通樞紐法蘭克福 Frankfurt + 發現春醒


這天依舊在感覺很古老的羅騰堡民宿起床,早餐跟前一天一樣,滿滿的一桌呀!這天我們將坐的上午9點左右的火車前往法蘭克福。離開民宿前,泰迪熊老先生還給 了我們一人一張羅騰堡的明信片,上面蓋有他的民宿的住址。老先生開著他的黃色小車車,繞出四周都是古牆的羅騰堡,來到了羅騰堡小車站。天氣還是陰濕有雨, 羅騰堡小車站也看起來不開心。不過臨走前,老先生很用力的的各抱了我們一下(真的很用力的那種),希望還有機會能再拜訪他耶~~


抵達法蘭克福時,已經是中午啦!比起羅騰堡小車站,法蘭克福車站就氣派多囉!將行李塞到置物箱後,我們就直接跑去問 i 。跟小姐問「我們只有一個下午,5點要到機場check-in,請問可以做些什麼?」因為時間很短,小姐就建議我們可以到Kaiser Str. 去逛逛,因為街道兩側都是百貨公司。


在德國的大城市通常都有這類的巴士:City Sight Seeing,簡短的帶你繞城市一周,看一輪城市的主要景點。


無動力車車,我記得小布希曾經騎這種車出醜 XD


路上發現很大的歐元標誌 XD

法蘭克福的建築物其實有點亂,有現代化高樓,也有像上面的飯店,帶著點歐式宮廷的感覺。


街頭的海報欄,上頭的Michael Jackson真是嚇到我了 Orz


唷,街上有連著三個像上面的玻璃櫥窗,看起來是一個櫥窗 or 一面,張貼的就是同一個劇院的演出。



這條Kaiser Str.上滿滿的百貨公司、連鎖服飾店 (H&M、Zara等), 大概是星期六吧,毎間店都擠滿超多人的。上面這間的建築物很妙,外牆的玻璃是凹進去的,是哪個巨人玩球的時候砸到了 XD


Kaiser Str.非常的寬,中間常可見街頭藝人演出。這組街頭藝人感覺很像是印地安民族 (部負責猜測),使用的樂器也走民族風,不是一般外頭常見的。現場有部分背景音樂為CD播放,再用樂器演奏出主旋律,是很棒的New Age。


說實話,我們兩個都不知道這座雕像上有誰 XDDD

 

還記得之前在街上看到的劇院宣傳玻璃窗嗎,我們有找到間小小戲院唷。名稱非常直接,就叫做The English Theatre。它位在一棟高樓的底下,牆上掛有目前演出檔《誰怕吳爾芙》的海報。


售票處很新很科技,上頭的LCD還會播放未來檔期的預告。

 
來看一下他們有什麼演出吧!看到右邊這張,整個讓我興奮的在劇院大叫,因為有《Spring Awakening》(沒有官方的翻譯名,我都叫他春醒 XD)!我超愛這齣音樂劇的啦,講的是在早期民風保守的德國,一群學生對於親情、愛情、友情及人生的叛逆與掙扎。在百老匯首演當年,得了非常非常多的獎。百老匯原卡司的女主角,就是現在超紅的影集《Glee》裡的Lea Michele。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連結,原卡司在音樂劇奧斯卡Tony Awards的演出,超棒!

雖然我看不到這場演出,我還是很開心的帶了宣傳單回家 XD

這是在德國的最後一天了,時間不多,但看到了間可愛的小劇院,也算值得囉!當晚我們就搭9:15的飛機返程囉~~~~

(再來預告一次, 之後還會有兩篇文章,分別寫住宿分享 + 準備自由行的心得分享。敬請期待)

2011年2月7日

【德南趴趴走】第十三天 10/01:小巧精緻的中世紀小城 羅騰堡 Rothenburg o.d.T

羅騰堡 (Rothenburg o.d.T) 和班堡 (Bamberg) 一樣,是少數逃過二次大戰轟炸的小城鎮。這裡有保留完整的古牆,一棟棟滿溢中古世紀風情的木造建築,還有許許多多可愛令人不想離開的特色店家。前一天晚上只跟著夜巡人簡單逛了一下城鎮,今天就打算悠閒的在古城裡耗上個一天啦!

第十三天:2010/10/1  小巧精緻的中世紀小城 羅騰堡  Rothenburg o.d.T 

 

前一天泰迪熊老先生來車站接我們時, 已討論好吃早餐的時間。在羅騰堡的兩天,我們享用了整趟旅途中最豐盛的早餐,豐盛到我們兩個傻眼。滿滿的火腿拼盤、德國硬麵包、果醬,旁邊還有熱咖啡、果汁、牛奶等,恨不得自己有兩個胃,可以把所有的食物吃下肚。

大概是今天只有我們一桌客人 (其實他的民宿也只有三間房),所以泰迪熊老先生一早很悠閒的在看報紙。老先生人不高,笑起來眼瞇瞇的,「慈眉善目」非常適合用在他身上。羅騰堡的早上很冷,老先生穿了一雙毛線室內鞋,超軟超厚超保暖。看到我們兩個對他的鞋子感興趣,老先生很開心的脫下來讓我們仔細研究,還說是他自己編織的唷!

這天的羅騰堡下著毛毛雨,所以照片都有點灰灰暗暗的。不過,能漫步在飄著毛毛雨的古堡裡,也未嘗不是另一種浪漫,雖然旁邊同行的人是我妹,哈哈。

 

下圖是羅騰堡的市集廣場與市政廳,理所當然的世界遺產。右邊的那座塔樓,時鐘兩旁的窗戶到特定時間會打開,上演簡單的人偶短劇,等等會再介紹。


市集廣場有輛畫著大力水手的賣魚車,還挺大台的,婆婆媽媽們都來買。


羅騰堡的市區真的非常中古世紀 (對,我形容詞又貧乏了), 不寬的石子路,兩側的老房,盡頭的城牆與高聳的塔樓,即使從塔樓底下的門出現一輛馬車,畫面也不會不協調。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是聖雅各教堂 St. Jakob Kirche。


這座教堂最有名的是「聖血祭壇」和「耶穌與十二門徒像」。由於這趟德國行看的教堂已經多到數不清+參觀教堂需要2歐元,我們就沒有進去啦!簡單在門口照相而已 :p教堂底部就是耶穌與十二門徒像,正好拿來試試看我的旅遊小砲ZS7的變焦能力。


羅騰堡的周圍都被底下的城牆給圍起來,所以,觀光客是可以走在城牆上繞城市一圈的。這些城牆也都歷史悠久了,所以,依舊是世界遺產俱樂部的一員!


古時候蓋城牆是為了抵禦外侮, 牆上每個一段距離就會有小型的開口,想必是拿來放武器+偵測敵情的。


羅騰堡的房子都很可愛,常讓人有意外的驚喜,像是右下圖用酒瓶串起的藤蔓。 左邊這張很有趣,它是一間餐廳的一樓小開口。由於好奇為何要把啤酒放在外面,我跟我妹就往前去查看洞口,原來老闆的儲藏室在地下,洞口的那端是個小型的斜坡。先將貨品放在外面洞口,再用長長的鐵勾子將一箱箱的酒,順著滑坡滑下去,這樣一來,就不用為了搬運貨品而忙碌的裡外跑啦!


晃了一早上,我們又回到市集廣場,為的是要趕上鐘樓的人偶演出。已經有不少人撐著傘在廣場上等囉!


底下是兩張拉進的照片,證明人偶真的有在動,哈哈。這個人偶故事說的是17世紀的30年戰爭,左邊的將軍跟右邊的羅騰堡老市長說,要是他能夠一次喝掉3公升的酒,他就撤兵。只見老市長捧起大酒杯,一飲而盡,成功拯救了城市。因此,這個「一飲定勝負 (或稱一飲救全市)」的歷史事件,就用底下的鐘樓來紀念啦!


羅騰堡的古房真的很有味道!


跑去跟夜巡人像照相 XD
漫步羅騰堡時,除了觀賞美麗的建築,店家的招牌也很引人入勝。照了不少特色招牌,把它通通集合起來成兩張圖片。

 

看完了一飲救全市的故事,我們前往羅騰堡的玩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門票費用為4歐,雖然貴了一點,但館藏豐富,內部又有詳細的紙本導覽說明,非常值得一遊!


這裡收藏的玩偶非常的多,有西式、日式、中式等,目不暇給呀!


泰迪熊的原型?


玩偶不單是一個一個的,也有一片一片的唷!底下就是薄薄一片的玩偶,說明正在忙碌救火的過程, 連水柱都有做出來。


這是一整間房間,擺放的玩偶也與人差不多大,猛然一看會有點嚇人。


這是小型的旋轉木馬,看來是真的會旋轉。旁邊有個投幣機,投了錢就轉給你看啦!


來到羅騰堡,一定要吃底下的甜點:羅騰堡雪球。它的口感有點像台灣的沙其瑪,將麵糰切成長條後,放在特殊的杓子裡,下鍋油炸,讓它成鬆軟的球狀,再淋上巧克力、糖粉、花生等醬料,很適合搭配茶或咖啡食用。這間位在主要道路上的雪球專賣店門口還有做雪球的影片,看得我們是嘖嘖稱奇 XD


店的名字如下,炸雪球的器具就是那把很像剪刀的杓子,左右兩邊各是半圓,將材料放在裡面油炸成形。老闆娘非常會做生意,當看到有旅行團或數量較多的遊客駐足門口時,就會主動拿雪球給大家試吃。還會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說雪球「歐伊希」(羅騰堡有非常多日本觀光客)!


這間店的裝潢很明亮,牆上拍攝的雪球照片也很時尚唷,把雪球拍得跟珠寶首飾一樣。


我們挑了兩種口味:巧克力與花生豆沙。因為我們在店內食用,可愛的服務小姐還會幫我們將雪球一切為四。雪球很好吃,老闆娘會很熱情地跟客人聊天。雪球是很甜的食物,結果桌上竟然還擺著糖+煉乳,難道羅騰堡人都是螞蟻嗎?這麼嗜吃甜!(後來想想,應該是給咖啡或茶使用的。)


這裡有販售小顆的雪球,大小約是正常雪球的四分之一。保存期限長達2個月,我們就順手帶了8顆當伴手禮。邊買邊跟老闆娘說,羅騰堡好冷唷,跟我們生活的地方完全不一樣。老闆娘對於一個只有春夏秋,沒有冬天的Taiwan感到好奇 XD


晚上選擇了當地一間擁有400年歷史的建築用餐,這棟建築在2004年已滿408歲囉!內部裝潢非常的「滿」,除了有各種的標本、槍枝外,還有豐富的牆上壁畫。


最有名的餐點是中古世紀的「傭兵料理」,有扁豆、香腸、培根、麵包、自己加黃芥末的pasta。也說不上是不好吃,但就鹹了點, 害我猛灌水呀!


這是我在德國的最後一個晚上啦,還真是捨不得這個美麗的小城鎮呢!隔天,就要旅程的起點城市:法蘭克福。

更多照片請看我的臉書:JimmyBlanca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