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2011臺北藝穗節 卡米地站立幫:脫口秀不設限

時間:2011.8.30  7:30PM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4F屋頂
名稱:2011臺北藝穗節   卡米地站立幫  脫口秀不設限

天公很賞臉,知道今天有場有趣的演出在露天屋頂舉行,一點兒雨也沒下。在頂樓看表演是個很舒服的經驗,風涼涼的,遠方還有台北車站與京站的霓虹燈陪伴觀眾。

卡米地站立幫以脫口秀演出為主,強調一支麥克風就能HOLD住全場。自2010年卡米地喜劇俱樂部成立後,定期在自己的場地做演出。今晚當表演者問到:「之前有看過站立幫演出的,請舉手!」現場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舉手,算是以往的口碑有出來,慢慢培養出一群固定觀眾。

站立幫此次在藝穗推出的作品為精選輯 (前一陣子魚蹦也推出精選懶人包),7個個人段子,再加上穿插其中的多人短劇,內容相當豐富。題材非常的日常生活:惡搞電視台、幹譙老板不是人、諷刺大學生低落素質等,也有拿自身身材開玩笑的自嘲,當然還少不了傳統的「軟棒綜藝」(電視綜藝節目常會出現用軟棒捶打演出者,作揶揄嘲弄的效果)。葷素不忌,腥羶不修,觀眾的反應相當好!有好幾個段落,著實戳中我笑點,讓我迫不及待想在隔天上班時跟同事朋友分享。

由於這是卡米地站立幫第一次在露天演出,也是第一次有破百人的觀眾同時觀賞,演出者越表演越high,讓原本預定90分鐘的演出,硬是演了兩個小時才結束。除了小屁屁坐得痛痛外,原本集中的笑彈威力也隨時間而越來越弱,再加上脫口秀的梗很多都還是圍繞在「性」打轉,雖說「人之初,性本善」,但重口味的菜色吃久了,多少會膩的。

對了,那個空氣吉他有要批來賣嗎?我想買個兩支!

2011年8月30日

2011臺北藝穗節 風格社:超人戴肯的黃金時代

時間:2011.8.29  7:30PM
地點:再現劇團藝術工場
名稱:2011臺北藝穗節   風格社  超人戴肯的黃金時代

這位超人,很微妙呀......

入場前,觀眾除了寄物外,還會拿到一疊劇本。初見舞台,竟然只用到原場地的一半大小,怪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張長桌與五張椅子,以及全開的場燈。然後,開始漫長的讀劇。總共有五個角色:帶位者、譯者、配角、劇作家兼打氣桶星人。這一讀,就是30分鐘......

(時鐘滴答滴答,是讀完了沒啊......)

「轟」的一聲,劇本裡的打氣桶星人從讀劇四人組後方破牆而出,嚇壞了台上的演員,把佈景搞翻得亂七八糟,紙箱也散落一地。當然,也同時把觀眾叫醒了!

這場演出以打氣桶星人石破天驚的破牆為分界,上半段漫長且無趣的讀劇,還有乾到不行、僅意思意思一下的燈光,為的是要鋪陳下半段相同台詞的演出 (對,真的用「演」的)。姑且不論讀劇內容,下半段的演出其實還挺精采的 (無厘頭式的)。情節不完全連貫,卻又彼此有那麼一點關係:翻譯《超人戴肯的黃金時代》的女譯者前來看戲,卻被迷路的帶位者給帶進了自己翻譯的小說裡,遇見了一個自稱是超人戴肯配角的配角,三人共同等待 (或對抗) 來自打氣桶星的打氣桶星人。這一連串異想天開又莫名奇妙走不出去的故事圈圈,拋出了幾個很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演員的扮演、觀眾的界限。台上的演員是扮演台上的人的角色,台下的觀眾其實也在扮演觀眾,所以舉目皆為演員,彼此間的分界反而模糊了。

只可惜,拋出的議題就僅止於拋出,並沒有再去深究,讓作品最後只流於誇張與乖誕,少了可留下的深刻印象。此外,一開始落落長的30分鐘讀劇,實在是頗考驗觀眾耐心。雖說最後營造出來的反差效果不錯,但會讓我思考,是否真的只有這個方式能達到目的?(難道不怕觀眾往台上丟劇本 XDDDD) 不過,這場演出的突破與創意,倒是讓人對這個團隊有些不一樣的期待。

最後有個小提醒,今天的演出是7點半開始,但前台人員到7:05才出現,讓觀眾著實在門口不知所措了一會兒 (再現的場地是公寓地下一樓)。此外,大概是這場的觀眾多半是演出團隊的親友,所以劇組人員開心的跟熟人嬉笑玩耍,並沒有明確告知入場/演出時間與相關注意事項。雖說要看的是"戲",但前台人員畢竟是面對觀眾的第一線,基本的專業還是要顧到唷!


2011年8月29日

2011臺北藝穗節 陳佳穗表演工作室:SEVEN-11

時間:2011.8.28  3:30PM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1F幽竹廳
名稱:2011臺北藝穗節   陳佳穗表演工作室  SEVEN-11

為什麼這戲叫《SEVEN-11》呢?除了它是發生在7-11的故事外,它還是由7個不超過11分鐘的小故事所組成。這樣想好了,台灣的便利商店實在是多到數不清,除了是臨時的食物補給站,還可以寄包裹、買車票、送乾洗,就連新鮮蔬果都可以買得到!所以,在這裡一定發生了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

演出開始前,導演謝淑文說了這作品的起源:Broadway有個習慣,會將不同的編劇集中在一起創作,再由一群優秀的演員演出,而這些動作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 (Ex. 48小時編劇,一星期演員丟本演出)。這樣的刺激與磨練造就了眾多百老匯的優秀人才,所以導演也想來自己做一個,《SEVEN-11》就是這樣的嘗試。

此次找來7個編劇、6個演員,在短短的77分鐘內,完成這個作品。當中的故事,有店員之間的,也有店員與顧客的;有純粹的戲劇、也有搭配音樂的輕音樂劇。對觀眾來說,算是一場演出,雙重享受。

演出舞台就是7-11,櫃架上有飲料涼麵,牆壁上還有小7海報 (Ex. 飲料任選兩件抽抽樂、
郭子乾的新國民經濟政策等)。既然是人生百態,6名演員在片段與片段間快速變換角色,呈現親子關係、同志戀情、女人情誼等不同主題。由於演員素質整齊,不同幕的角色個性轉變清楚,觀眾不會混淆。再加上搭配得宜的音樂 (有很大一部份是現場彈奏的唷),不管是哪一個段落,完成度都很高。感覺像是劇場的四格漫畫,短短的,卻還是很有力,讓《SEVEN-11》充滿多樣複雜的情感:感人、憤怒、熱血、搞笑。

大概是首演,所以演出開始與進行間,偶會有mic的爆音與受干擾的雜音出現。其實幽竹廳不是個很大的場地,是為了要平衡不同演員的音量差異而配mic嗎?

BTW,大家可以記一下演員與編劇的名字,都很值得期待呀!
◎ 演員:Titan、李英宏、翁銓偉 (他唱歌的聲音跟本人有落差,好好聽呀,是個可以帥氣可以阿呆的演員)、許婕穎、黃美華。
◎ 編劇:吳蒙其 (個人最喜歡「搶錢之必要」的橋段)、林紹宇、郭沛昱、張馨蓉、廖珮妤、趙珮妤、盧國榮。

2011年8月28日

2011臺北藝穗節 嚎哮排演:啞侍‧改

時間:2011.8.28 7:30PM
地點:寶格利時尚旅館
名稱:2011臺北藝穗節  嚎哮排演  啞侍‧改

我已經望著這間旅館3年半了,每每都在旅館對面的站牌搭公車回新莊,沒想到今年有機會進到旅館開房間看戲。這場演出的地點在旅館的1701號房,長方形房間的一方是三小排觀眾席,約可容納15~20名觀眾。面對觀眾的,是Queen Size的大床,周圍有四盞立燈打著。觀眾的右方是旅館門,左方是浴室門。狹小的空間,就看演員怎麼出入運用。

燈亮起,兩名看似負傷的男子,一個趴臥在床上喘氣,一個則摀著腰際在浴室門邊掙扎,看來是經過一番扭打。對話中,時間慢慢拉回到男人們的過去:接獲指令與擬定殺人計畫、事跡敗露讓兩人產生裂痕、初認識的對峙與人生相談 (哈)、以及最後的後悔,讓故事從現在到過去,又再回到現在。

在一個個的段落中,兩名演員 (黃建豪與蕭東意) 用輕鬆搞笑的方式,加上偶爾帶點顏色但無傷大雅的對白,模擬殺手準備的過程與不同的心境,莫名的假正經與幼稚都讓觀眾席不時傳出笑聲。演員間的默契十足,表現也自然不做作。雖然台詞很多,彼此的互動與打鬥也不少,但整場演出依舊緊湊流暢,是個很不賴的作品。

由於故事就發生在旅館房間裡,能用上的東西都用了:床組 (打枕頭仗) 與衛浴用品、櫃子與酒杯等,並利用房門做換場區隔。或許是在編劇時就已有考量到房間的可運用程度,場地使用上算是發揮的不錯,觀眾可見的每個角度都有戲。

只是,有個突發奇想。第一次換場是兩個演員都離開到房間外頭,場上約有7~10秒鐘的空台,觀眾席產生了些小騷動:「啊,演員都走了。」「我好想看任務要殺的人到底長怎樣喔!(因為兩個人物的對話提到,殺害對象的長相令人噁心想吐)」還好,觀眾都很守規矩,待在該待的電線後方。會不會有調皮的觀眾呢,呵!

個人後記:
1.  黃建豪與蕭東意的好默契,讓我想起去年藝穗《男人不能》裡的黃民安與傅德揚呀!
2.  看戲時一直覺得其中一名演員黃建豪很熟悉,卻想不起來到底在哪個作品看過。回家一查,原來同樣是去年藝穗的演出:《非關捻火》。這戲是去年藝穗我最喜歡的作品,編導演都是中山劇場藝術學系畢業的學生啊!

2011年8月23日

【預報】2011台北藝術節 廣藝劇場: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 美麗的錯誤

時間:2011.8.20 6:40PM
地點:文山劇場8F排演場
名稱:廣藝劇場 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 美麗的錯誤
Note:此次排演場只排上半場。另外,上面這張宣傳照還真是說盡李泰祥老師的故事呀!

今年6月寫過篇《簡單看2011台北藝術節》的介紹,當中提到,這2年廣藝基金會的動作頻頻,甚至還有自己的廣藝藝術節與廣藝愛樂節。此次《美麗的錯誤》掛名的製作單位竟是廣藝劇場,讓人越來越好奇這個單位的未來發展,且讓我們繼續觀察。廣藝劇場推出的一號作品,配合2011台北藝術節,將一代音樂大師李泰祥的29首經典歌曲,串成音樂劇。卡司基本上沿用音樂時代的班底,只是導演變成了舞蹈設計伍錦濤。

怪了,怎麼會找個舞蹈設計做導演?這個問題直到我看排時才解開。

《美麗的錯誤》不同以往的音樂時代作品,非為文本導向的音樂劇,而是用音樂、圖像與肢體來提李泰祥的故事。所以,即便劇中情節有參考李泰祥真實的人生經歷,但劇裡的人物並沒有特定的名字,只知道是作曲家與其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少了直接的台詞說明當下的情境,改用大量的舞蹈動作,呈現出愛戀的喜悅、分離的憂傷,舞者也扮演環境的阻撓者、作曲家的音樂守護精靈等。

劇用說書人 (程伯仁飾) 的方式帶觀眾進入作曲家 (葉文豪飾,喔耶,他終於變男一了) 的音樂人生,並在故事架構上,放了一個作曲家終極的追求目標:繆思女神 (許景淳飾) (OS: 這讓我想到日劇PRIDE裡的冰上女神,哈)。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作曲家無法停下腳步,不停地尋找他生命的意義與答案,即便遇見了他所認為的,能將「生命、愛情、藝術」都合而為一的完美女子,最終仍因作曲家那無法抑制的創作渴望,讓他還是改變了最後的依歸。

李泰祥老師的歌曲我並不熟,但一點都不影響觀看的興致。優美的旋律、飄渺寫意的詞句,音樂詩人總是這樣不顧一切的的浪漫,更有著浪跡天涯的豪氣颯爽。原來,追尋夢中橄欖樹的人,不只有撒哈拉的三毛,還有在音樂世界忘情流連的李泰祥呀!

《美麗的錯誤》於我來說,比較像是個幻境的敘事詩。曾經,我感傷於自己無法出身在那個台灣音樂豐美的時代,那個詞曲皆內斂卻充滿沸騰情感的時代。現在,有個機會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詮釋與認識這個創作出絕代風華的才情詩人,讓自己在演出的3小時,純然活在詩人的世界裡,何嘗不是另一種圓不可能的夢的方式呢?

最後,想來閒聊一下關於幾個班底重複性很高的劇團:音樂時代、太平盛世、天作之合、廣藝劇場。拿過往的演出來說,音樂時代的作品有著明顯的時代意義性,講到的題材也較嚴肅與衝突,如《四月望雨》的抗日、《渭水春風》的民主運動。即便是較輕鬆的《隔壁親家》,也有描述「番薯芋頭配 (本省姑娘與外省軍人的婚姻)」與「年輕人都想要北上打拼」的社會狀態。太平盛世的一號作品《左拉的獨奏會》,則試圖區分市場,以台灣的弱勢族群做為切入點,做了個單親媽媽的故事。(天作之合之前只是個音樂團體組合,目前也有劇團成立,但成團後由於尚未有正式的戲劇作品,在此先不談。)

然後到了現在的廣藝劇場!雖說《美麗的錯誤》依舊平穩流暢,也能感動人 (OS: 我聽江翊睿唱「歡顏」聽到眼眶紅紅),整體來說仍是齣好看好聽的戲。但或許是因為製作團隊與卡司幾乎重疊,讓我這個一路跟著劇組前進的觀眾,少了那麼點新意與驚喜呀!

◎ 演出名稱:2011台北藝術節 廣藝劇場 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 美麗的錯誤
◎ 演出時間:2011/08/26~2011/08/28

◎ 演出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 導演:伍錦濤
◎ 演員:葉文豪、程伯仁、洪瑞襄、江翊睿、管罄、流浪舞蹈劇場等
◎ 相關網路連結:
《美麗的錯誤》 官方臉書   官方Blog   按我購票去
◎ 演出宣傳影片:

2011年8月19日

表演工作坊:彈琴說愛

時間:2011.8.18  7:30PM
地點:城市舞台
名稱:表演工作坊  彈琴說愛

這場演出的形式不太一般,主線仍是音樂會,有演奏,也唱歌,但加入了許多有趣的戲劇橋段。兩名鋼琴家,身分是老師范德騰(John Vaughan)與視障學生許哲誠,透過各式的主題討論,時而演奏,時而詼諧搞笑的鬥嘴,使原本有距離感的音樂會,有了更容易進去的方向。由於兩名表演者不是戲劇能手,台詞與動作仍有不夠自然的問題發生,在主題與主題的銜接上也嫌刻意,但並不影響演出,反而有種可愛憨直的純粹感動。

上半場以學生前往老師家中上音樂課為題,學生打斷了老師與紐約愛樂的幻想 (蓋希文 Gershwin:藍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 作為起頭,談到美國的藍調憂傷,比較中西兩方生活的慘狀:一個是找不到工作被趕出家門的黑人 (Hit the road, Jack!),一個則是心愛的人要嫁別人的可憐男性 (內山姑娘要出嫁)。另外,愛情的淒美也不論區域,父母是世仇的羅茱 (A time for us),最後幻化成蝶的梁祝 (梁祝)。當然,也有學術一點的巴哈介紹,教了觀眾何謂「頑固低音」,也讓我知道,原來我聽巴哈常睡著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巴哈本來就有曲子是寫給失眠的貴族聽咩 (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這堂音樂課不光是范上給許聽,而是對觀眾的一場音樂導聆。透過演出內容,從比較中了解音樂的無國界,而枯燥的音樂史也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學習。

下半場的主題為「音樂之最」,問了許多「XXX是什麼」的問題 (Ex. 顏色是什麼?最難彈的曲子是什麼?) 由於問題方式單一,對話不若上半場豐富,自然高潮起伏就不明顯。不過下半場有個橋段令我印象深刻,當討論到旋律是否會重覆時,由於音符就7個 (Do/Re/Mi/Fa/Sol/La/Si),有些經典組合會被重複使用。在這裡,就使用Sol La Do Re Do做為示範,沒想到國父紀念歌I will follow him (修女也瘋狂的主題曲) 與Take my breath away (Top Gun主題曲) 皆使用同段旋律,最後表演者甚至將三首曲子做混搭,嚴肅又搞笑,十足有怪趣味呀!

此外,這師徒音樂家搭檔還來了場搶奪鋼琴大作戰,基本上樂曲的完整與流暢度需要保持,但又必須表現雙方劍拔弩張的氣勢。除了在鋼琴上踩東踩西,互相拉對方椅子的小把戲也不可少。這段演出有非常多的肢體動作,對視障鋼琴家許哲誠的挑戰頗大。該有的摔跤、走位都不可以miss,從演出後的幕後花絮影片可以看到排演這段的情形,導演丁乃箏用身體教哲誠如何定位,安全的跌落在地,然後又快速的找到該移動的道具等等,看得實在是很令人感動。

演出的最後,學生問了老師個問題:「生命是什麼?」只見師徒倆逐一彈奏起這場演出所出現的曲子,長笛、豎敵與伸縮喇叭陸續加入,美麗的合音天使也帶著美妙的人聲,一同完成這美好的時刻。生命,就是音樂的總和呀!

2011年8月14日

【預報】EX-亞洲劇團:百年復甦

時間:2011.8.13  11:00AM
地點:EX-亞洲劇團苗栗排練場
名稱:EX-亞洲劇團  百年復甦
(註) 此篇預報含看到的25min的片段與簡單的演後Q&A

提到EX-亞洲劇團,除了鮮明的風格,擅以東方與亞洲文化入戲外,印象最深刻的,絕對是印度籍導演Jayanta。還記得去年看的《假戲真作》,雖說一開始是為了魏雋展而去,但演出結束,走回捷運站的路上,我不知道跟旁邊的朋友讚嘆了多少次Jayanta漂亮的肢體:動作飽滿有肉,沉穩有力,卻又不失柔軟流暢。

之所以要提到這段,是因為今天看排也有相同的感覺。雖說此次Jayanta是單純的導演,並無下場演出,但簡短半小時的呈現,可以感受到演員承接了導演本身的身體美學。演出後的座談提到,開排前有特別進行工作坊訓練,讓演員能夠開發身體的潛能。因此,整體看過去的畫面穩定,感受到的氣場就像是海浪般,緩慢卻勻稱有力的前進,好看極了,舒服極了。

《百年復甦》取自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作品 "When we dead awaken"。我在這裡不提嚴肅的文本分析 (因為我也不熟,哈哈哈~ 想知道劇情的,請上百年復甦官方blog查詢),但有項觀察是值得注意的:「這是擅作東方故事的劇團所要挑戰的第一個西方文本。」跨領域與跨文化的標語人人會說,做得好的卻沒幾個。真正的融合是該有自然的化學作用,而非同放在一個鍋子裡成了大雜燴。

所以,導演並沒有陷在「經典文本就該是這樣」的束縛中,反而加進了劇團作品常見的吟詠,並將寫意的日本舞踊也放入其中。至於先前提到的演員肢體,則是用共同開發的方式,讓導演的想法和演員一同內化。舉例來說,Jayanta導戲時並非只在場邊做指示,而是直接示範,讓演員在一次又一次的模仿學習中,慢慢找到自己賦予角色的魂。

《百年復甦》的消息一出,很自動的將它放入看戲清單裡。除了劇團歷年的作品有一定的品質,此次的演員陣容也開得漂亮,隨便抓一個,「唰」的一聲,後面都可亮出一排作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找來曾文通做舞台設計。據劇團總監說,此次的舞台將會有很多層次唷!

由於演員們是一同住在劇團裡,所以劇組的感情很好,平常生活的默契對正式演出有非常大的幫助。看著劇團白板上的Daily Job,服裝、燈光、髮型等等,再三星期後就會完全到位,搭上今天看到的演出表現,說實話,我真的好期待呀!
 
◎ 演出名稱:EX-亞洲劇團  百年復甦
◎ 演出時間:2011/9/1~2011/9/4
◎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 導演: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江譚佳彥)
◎ 演員:陳家祥、王世緯、富晨軒、姚淳耀、汪禹丞、許乃馨
◎ 相關網路連結:
     EX-亞洲劇團    官方臉書   官方Blog  按我購票去
◎ 演出宣傳影片:


2011年8月1日

波蘭克拉柯夫老劇院劇團:麗特、丹妮、佛斯

時間:2011.7.30  7:30PM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
名稱:波蘭克拉柯夫老劇院劇團   麗特、丹妮、佛斯

事前已經知道此場演出為波蘭語發音,搭上中文字幕,所以我先讀過了中譯劇本才去看戲。根據台北藝術節所發放的中譯本,裡頭寫到:「作者不用標點符號,是為了呈現如詩般文體的寫作風格」。我承認,我是邊讀劇本邊打瞌睡,第三幕還是在捷運上逼迫自己看完的。

至於究竟要不要先讀過劇本再進劇場,其實也難說得準。根據過往的經驗,這種要額外打上中文字幕的作品,演出當天字幕不出問題的機會太低了,《麗特、丹妮、佛斯》也不例外。還記得今年初的《阿波隆尼亞》,一樣是波蘭文發音的作品,複雜的人物關係與落落長的台詞,讓我的腦袋在看完上半場後,細胞死掉大半,中場休息時跟幾個朋友用力地想拼湊出戲的組織樣貌。

《麗特、丹妮、佛斯》雖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 (大姐、二哥、小妹),但不直覺的詩體結構(以中文翻譯來說),讓觀眾在看戲時已有了第一層阻礙。再者,耿一偉老師提到,演出裡唯一的男角Ludwig,其實就是哲學家維根斯坦 (Wittgenstein) 的寫照。因此,劇裡有許多隱含的內部笑點 (Inside Joke),還是要懂維根斯坦的人才看得懂。一個單純觀眾如我,只能從中譯本的介紹去片段知道「維根斯坦是哪位」,看戲時自然失掉很多樂趣。最後,就是字幕操作的不可拋棄之惡了。一旦打上字幕,觀眾自然而然就會依賴字幕。要是字幕操作員不小心落了幾句,唯一的依賴不穩固了,觀眾自然心慌,演出也就不能好好看了......

所以說,到底要不要字幕呢?我個人覺得還是要的,但熟練的操作與適當的投影,必須跟演出一樣,不可NG與出錯。

先前提到,戲裡有很多Inside Joke,因為我看不出來,所以對我來說是無意義的,我只能簡單提出我覺得有趣且值得看的點。第一個提的就是舞台。故事發生在曾經奢華的家族,有著沉重的家族傳統,壁紙與擺設皆與祖先相同。舞台設定為超老舊的飯廳,有著發霉沾灰的綠色壁紙與貴妃椅、掛滿整牆的肖像畫、以及一個數十年如一日,依然會走會響的古董立鐘。這個房間真的很「重」,死氣沉沉,又沒什麼光 (註:窗戶一直都是緊閉的,直到Ludwig回到家中,開始談論他的想法,窗戶才打開,讓光線透入),完全符合Ludwig說的:「家裡才是他的地獄」。演出結束後,特意走到舞台前細看道具,每件物品都好舊,充滿著歷史的縐褶感。

三個手足間的互動可笑又可悲。大姊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弟弟好,卻一直被弟弟Ludwig拒絕 (推手三度推走醬汁);妹妹雖然討厭哥哥,卻仍是跟他有說有笑到差點亂倫的地步。我最喜歡的一幕是,Ludwig用憤怒強烈的口氣對著姊姊大吼,姊姊仍滿臉笑容面對弟弟,弟弟的控訴是一點兒也沒聽進去。此時,妹妹卻躲在一旁吃生菜葉,一副事不關己樣,卻又時不時抬頭觀看兩人戰火。諷刺、荒唐、愚蠢、可笑,這場午餐 (這場戲) 就是這樣了。

所以說,《麗特、丹妮、佛斯》究竟是好看還不好看?嗯,我會說,觀賞演出的過程的確頗痛苦,若能多了解一點劇本與角色映照,我想我會看得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