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 紅潮劇集:瑪莉皇后的禮服

時間:2018.11.02 07:30PM
名稱: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  紅潮劇集 - 瑪莉皇后的禮服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先讓我下個短結:

雖然《瑪莉皇后的禮服》在劇情上還是有缺陷,演員詮釋歌曲與肢體上還是有毛病可挑,但整個製作極有誠意,劇組也企圖在故事上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讓中小型音樂劇同樣能有著深厚的時代格局,這些都是在資源匱乏的台灣劇場難能可貴的!

從宣傳照與劇名《瑪莉皇后的禮服》不難發現這作品跟日本傳奇女子橫濱瑪莉有關,但故事說的不只是瑪莉,而是試圖描繪戰爭下的女性是怎麼活著與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死亡與傷害。我們往往會歌頌在前線作戰的英雄,卻忽略了讓整個社會持續運轉的後勤補給,甚至是用著理所當然的態度去看待這群人的付出與犧牲。演出裡,小從日常瑣碎之事,大到痛苦的親情決絕,在在都是為了凸顯各種情況下,女性不可思議的堅強與韌性,願意為了別人而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望,然後進一步的去撫慰他者,像是京劇名角若蘭為了觀眾唱、慰安婦瑪莉以阿里郎的旋律安撫想家的韓籍士兵、年輕的雪子不願拖累家人而要成為自己的神 (有人覺得這段有Wicked - Defying Gravity 的感覺嗎?雖然無法飛很高啦~)、正太母親最大的溫柔就是跟孩子做完全的切割。女性受環境影響的不得不,以及堅忍自主決定的柔性力量,在《瑪莉皇后的禮服》中表露無疑。

由於瑪莉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世代的女性樣貌。為了讓舊時代的回憶與新時代的對談可以穿插並存,燈光與投影在轉場上幫了許多忙,讓演出的氛圍在虛實之間順暢交替流動。此外,劇情安排讓15歲的瑪莉不只在回憶片段出現,也讓她與老年的瑪莉對話,引導老年瑪莉終於能夠面對自己,坦然回家,進而帶出不管是在哪個時代下的女性,不管是因著什麼原因而導致你成為現在的你,請都要能跟自己和解與釋懷。(OS: 突然很想走個貓劇裡 Memory 的 Cue~)

演出提了兩個時代洪流下的名女人:一個是活在兩個國家夾縫間、唱紅〈夜來香〉的李香蘭;另一個則是在十里洋場扛壩子杜月笙的支持下,重新登台唱戲的京劇名角孟小冬。由於這兩個橋段連在一起:先由老年瑪莉搭配真人影子戲說了段誇張的「打是情、罵是愛」的李香蘭戀情,後來出現了戲曲的鑼鼓聲,提到犧牲自己親生孩子的戲曲段子《搜孤救孤》,還要角兒想想臺下等著看戲的戲迷們,頓時間我迷糊了,我誤以為風度翩翩的長袍馬褂男子是壓迫女子唱戲演出的壞老闆,畢竟故事真真假假說到這兒,男性的權力一直是大於女性的,又前一段李香蘭被暴力對待一事未果,角色形象跟我當下的解讀衝突,一直覺得不對勁。直到寫心得時翻找劇團臉書,再對照自己所認得的孟小冬故事,這才發現是兩組人啊!(想知道孟小冬的故事,請看國光劇團《孟小冬》)。不過,劇組所選擇描繪的李香蘭模樣戲謔了些,比較像是個人經驗的遇人不淑;又孟小冬碰著杜月笙後倒也不是真的顛沛流離(與梅蘭芳一段感情還比較苦),最後依舊是為了自個兒唱戲自個兒活;拿這兩人來類比時代所造成的種種悲苦無奈,多少有些文不對題與小題大作的尷尬感。

常說音樂劇難寫,音樂劇演員難當,要會唱會演會跳。這個唱還不只是唱得讓人聽懂,還要唱出歌詞的情感與生命,因為音樂劇歌曲的歌詞就是劇本的一部分,是要帶動劇情的。然而,《瑪莉皇后的禮服》還是有不少歌曲我聽不清歌詞(中文音樂劇歌詞超難寫的),最嚴重的莫過於上半場孟小冬與杜月笙的合唱,以及下半場正太唱著我的母親。私認為前者的歌詞有解釋到兩人的關係,如果當下可以理解,或許我不會混亂太久;後者我幾乎沒從歌詞得到資訊,反而是從其他演員出場的動作(燈紅酒綠的酒家路)與影像輔助而猜出正太母親的背景。對我來說,鮑奕安雖然有把歌曲唱出來,但詮釋上無法說服我,即便後來有靠著自身的演技將演出救回來,我還是覺得十分可惜。

飾演年輕瑪莉的李曼表現極為出色,不管是在慰安所與鮑奕安的對手戲,還是最後把自己的自由拱手讓給了好姐妹,演出層次豐富多樣。一首〈我期待〉,微弱卻堅毅的唱出對孩子的期望,唱出黑暗裡的光明,精彩動人。此外,飾演王子的張洪誠是演員群中,肢體動作最自在好看的。他在舞台上明顯比其他人放鬆享受,進而使他和李曼的合唱可以不被吃掉,靈活的運用他所能做到的聲音表現。沒想到向來都是群戲演員的他成長這麼多,是我看本次演出最大的驚艷之處!

後記......

本週國家劇院大小兩廳的女人都因為孩子而誤了一生啊!大廳是《葉瑪》,一個想要孩子卻生不出孩子的女人,最後自己瘋了,周圍的人也跟著崩潰;小廳的瑪莉因為不想要讓心愛的人為了自己妥協(過往的慰安經驗讓瑪莉在一次接客中,腹部慘遭槍傷而拿掉子宮),而把愛人給的船票給了好姐妹。

最後,來聽李曼唱歌吧!錯過瑪莉,她的下一檔演出是人飛與香港一舖清唱合作的《阿飛正轉》,台北、桃園、台中都有演出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