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2010上半年看戲回顧 (1~7月)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又半年,又半年了呀!(真是個老派的開場)

本來一直偷懶,不太想寫半年回顧,打算拖到2010再一起結算。不過,7月份似乎是劇場的小月,沒有什麼演出。所以,為了接下來8月9月的劇場大拜拜,還是先來寫好了。

底下是吉米布蘭卡2010/1~2010/7所看的演出,僅列出正式演出場次,排演場不列在內。清單如下:

2010/01/09 動見体劇團:戰 (這篇偷懶只寫了預報 :p)
2010/01/09 北藝大戲劇系95級畢業製作:天堂邊緣
2010/01/17 劇團感傷動作派:陳清揚
2010/02/27 台灣國際藝術節: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2010/03/05 全民大劇團:瘋狂電視台
2010/03/06 驫舞劇場:M_Dans2010
2010/04/11 On and IN表演工作室:寞日寓言
2010/04/24 如果兒童劇團:伊卡寶藏大冒險
2010/05/01 1911劇團:特斯拉科學之夢
2010/05/02 果陀劇場:我愛紅娘
2010/05/08 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
2010/05/15 綠光劇團:結婚?結昏!辦桌
2010/05/22 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
2010/06/02 清大中文系與戲劇社10級畢製:收信快樂
2010/06/05 台南人劇團:Q&A首部曲
2010/06/12 屏風表演班:徵婚啟事
2010/06/18 莎妹劇團:JUMEL孿生姊妹
2010/06/19 全本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 Jekyll & Hyde
2010/06/20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2010/07/03 飛人集社劇團:魚

2009年上半年回顧比起來,2009上半年看了17部戲,2010上半年則是看了20部,我果然都把時間花在看戲上。然後,還是有2.5部戲偷懶沒寫心得 (戰算半部,因為我有寫預報 XD),下半年要改進!好,底下要來選出我喜歡的作品前三名,扣除掉類別跟別人不一樣的舞蹈(驫舞)與音樂劇(變身怪醫),單純以戲劇來做喜愛的評比。每個人的喜愛標準不同,我愛的你不一定愛。所以,請放輕鬆來看待囉!

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 (緊張的小鼓聲響~~)

上半年我最愛的作品第一名:再拒的《美國夢工廠》。這作品在我身旁的評價兩極,有喜歡到不行的,也有看到一半就受不了它的沉重而離席的,我恰巧是愛死它的那一半!這個作品在整排階段,就已經讓我看到落淚。我的整排心得裡寫著:「回想起昨晚的整排,雖然道具、燈光、佈景都不完整,但故事動人、演員動人,一切就已足矣。」

我喜歡這戲的理由很變態,正因為它赤裸裸的把我的心臟我的腦袋我的思緒挖出來,用力擠壓,痛得我無力反抗,它太直接地碰觸到我最脆弱、也最充滿希望的部份。愛它,因為它傷我傷得最深! (好像什麼情人分手的宣言之類的 XD)

接下來兩部喜歡的作品就沒有排名了,因為難分軒輊。分別是北藝大95畢製《天堂邊緣》全民大劇團《瘋狂電視台》

《天堂邊緣》雖然只是學生畢製作品,但若以這樣的品質售票演出,我也覺得非常值得!唯一的缺點應該就是錯估觀眾人數,導致觀眾席大爆滿且擁擠。不過,好看的戲是可以讓這些不舒服通通不見的。《天堂邊緣》是王友輝老師的劇本,冉天豪老師的詞曲,是兩人早期合作的作品。早先有過幾次演出,甚至還有「天堂邊緣音樂會」,由「天作之合」這個團體擔綱演出 (團員是大家熟悉的音樂時代劇場班底:洪瑞襄、張世珮、江翊睿、程伯仁等)。

這場畢製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天堂邊緣》這部作品,四名主要演員的表現非常精采,不管是唱歌或戲劇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別是張仰瑄,她的歌聲有穿透人心的魔力,有好幾次都是因為她動人的演出而害我紅了眼眶。此次畢製的音樂伴奏非常簡單,僅用鋼琴與大提琴穿插整場,乾淨俐落!

因為我太喜歡這場演出,害我在看完演出後,大概有一個多月中《天堂邊緣》毒吧!每天上Youtube找歌曲來聽!底下有幾個連結,是「天作之合」的演出。你看這歌曲多好聽,有沒有人考慮再演出天堂邊緣呀?我想看想看想看想看 (吶喊ㄧ萬遍)!!

天堂邊緣:這戲的主題曲,合音好美。北藝大的版本也不輸唷!
讓生命圓滿:《天堂邊緣》講的是幫靈魂完成心願的故事,所以就是讓生命圓滿。
和你在一起:誰對我唱這首歌,我就嫁給他 >////< 影片裡的江翊睿是我超愛的台灣音樂劇演員,聲音超美超有感情。
慈悲的滋味:裡面的腳色-秀燕姐,應該是唱給他生前見不著的兒子。我就是聽張仰瑄唱這首歌而大哭的。影片裡的是張世珮的版本,他是音樂世代劇場御用女高音,唱過《四月望雨》的鍾有妹與《隔壁親家》的大女兒招治。

另一齣在2010年讓我驚艷的作品是全民大劇團的《瘋狂電視台》,這戲的宣傳做很大,除了是王偉忠監製外,還找了藝人來演出。一開始我本是不看好的,畢竟藝人與劇場演員還是有差距。剛好有個機會進場看戲,出劇場後直稱是挖到寶的一齣好戲!

《瘋狂電視台》應是2010年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提到這部戲,我都會這樣說:「原來搞電視的,也能做出好戲」。除了劇的內容雅俗共賞外,大量與觀眾互動、新穎且隨時事變化的笑點,讓每一場演出都有不同的新點子冒出。而舞台上下與電視台內外的空間區隔,形成新的看戲觀點。原來看一場戲,除了是劇場觀眾,也可以電視台觀眾,視點相當多樣。

或許正是這樣,《瘋狂電視台》幾次今年的加演依舊場場爆滿。最誇張的,莫過於同劇團在2011/1要推出的新作。才剛擺上售票系統,在完全沒有演員、沒有劇情的情形下,票房仍衝破五成。只能說,第一部作品太成功了呀!

除了前三部喜愛的作品外,今年上半年還有幾齣戲很值得提。像是第一次嚐試看大型兒童劇:如果兒童劇團《伊卡寶藏大冒險》,這奠定了「以後我還會去看如果的戲」的基礎。不管是舞台、道具、服裝,在在展現了如果深耕兒童市場的大器。誰說兒童劇只有兒童才能看,看場如果的戲,絕對擺脫一般人對兒童劇的刻板印象。

莎妹的《JUMEL孿生姊妹》則是一部很挑戰觀眾自己的作品。沒有明顯的故事線、灰暗的房間、悶熱的劇場,特殊解離又重組的語言,僅由兩名怪異的姐妹對話著不合邏輯的對話。說實話,我看戲看得頗不舒服,但又不是不好看的不舒服。雖然如此,我的某一個感受證明它成功了。當時《JUMEL孿生姊妹》同時有法文演出場與中文演出場,我選擇的是中文演出場次。看完之後,我竟然想看法文演出版本,因為我想知道,在不懂法文的情形下,語言只是沒有意義的闡述,我能在語言的聲韻上獲得些什麼?

呼,充實的上半年落幕,接下來是刺激的下半年啦!光8月和9月就有一堆戲可看:台北藝術節、台北藝穗節、六校七系等,10月還有誠品聽覺劇場,可以再忙一點沒關係!XDDD

你/妳安排好了嗎?準備迎接劇場活躍的下半年囉!

2010年7月18日

【排練側寫】時空情人音樂會─舒曼與南管的邂逅

時間:2010.7.18 3:0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練習室二
名稱:第十二屆臺北藝術節 時空情人音樂會─舒曼與南管的邂逅

這是一場題材新穎的演出,讓西方爛漫音樂詩,碰撞東方婉轉吟唱曲,彼此間一往一來,一唱一和,為普世動人愛情,留下最完美的註腳。

今天台北的天氣很好,天空很藍,有著盆地一貫的悶熱。踏入國家音樂廳練習室後,這惱人的熱瞬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如拂春風的舒爽樂聲與討論聲,引領著時間的慢速流動。


這是個感覺像竹編的練習室,王心心 (底下簡稱「王」) 與簡文彬 (底下簡稱「簡」) 位在同一水平但各踞房間一角,導演魏瑛娟 (底下簡稱「魏」) 則面對兩位樂手。由於今天另一名演出者不在 (男高音Tilman Lichdi),所以簡會邊彈邊唱,並和王微調著許多細節。

《飄逸的跟仙女一樣的王心心老師》

對我來說,觀看這次音樂會的排練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經驗。不若戲劇節目有所謂的台詞、走位、Cue點,什麼地方沒到位,似乎很容易就抓得清。音樂則很靠聽者與表演者當下的感覺,哪個樂器該在什麼地方下?用什麼方式下?輕一點、重一點、頓一點?要用什麼方式表達詩詞?唱的、說的、聲音的韻腳又是什麼?要留人聲或是器樂聲作結尾,又要留多長?

《簡文彬老師其實是非常帥氣的型男》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是南唐李後主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也將會在《時空情人音樂會》上出現。在今天的排練裡,對於這首詞的演繹方式討論許久。樂手就像是拿著樂器的水墨畫家,同時利用身體發出的聲音,帶出濃墨淡薄、抑揚頓挫,企圖在白紙上揮灑出那絕妙的神來之筆。

只見王、簡、魏針對這橋段,翻起了之前的排練情形......
「尾音應該要多留點鋼琴的聲音......」
「所以我應該要再早一點結束......」
「請給我開始跟結束的點在哪裡,我好下燈光......」
「要不要試著用講的?我覺得用講的比較好......」
「之前好像有一次試過用講的......」
「我是覺得不錯?不知道你們覺得呢?」
「嗯嗯,好像不錯,不過要講得再輕一點,有種邊走邊講,帶點飄渺的念法。」
「像是這樣嗎?......嗯嗯,我回去再揣摩一下該怎麼唸會比較好。」

在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下,讓這詠愛的美人能穠纖合度、姿態婀娜!

《樂譜、藝術節手冊、GF1》
排練告一段落,大家開始活絡地聊起桌上擺放的物品,特別是魏瑛娟導演的私人小物,高檔的紅色皮革筆記本、忘了是什麼牌子的包包、日本手工製作的鏡框,以及這陣子很吸引我注意的餅乾相機GF1。

《明天該穿什麼好之討論大會》
除了輕鬆的小物討論,由於7/19就是演出發佈的記者會,大家也開始做起發布的形象想像。衣服的顏色、充滿古意的首飾搭配、該用哪一段做為記者會曝光、是不是要找個人型立牌來代表男高音、還是要簡自己上場唱等等,氣氛整個地開心活絡。

《王心心老師將會使用的其中兩種樂器》

白潔高聳的西方神殿裡,迴盪著舒曼與海涅對情愛的牽絆,但卻隱約飄著一縷來自東方神秘的幽香,互相映襯,餘韻繚繞。

等你,來承載這永遠不會被放下的,無盡相思。

演出資訊:

§ 2010/9/3~9/5 時空情人音樂會─舒曼與南管的邂逅

§ 第十二屆臺北藝術節節目
購票請按我
§ 導演:魏瑛娟

§ 演出名單:簡文彬、王心心、Tilman Lichdi

§ 註:德語及泉州話演唱,備中英字幕


2010年7月5日

觀眾的解讀是主觀的?寫在飛人集社《魚》的心得之後

《魚的演後座談 from Fredrick's FineArt

◎ 時間序是這樣的......
7/3下午在牯嶺街小劇場看了《魚》、7/4凌晨生出心得文、7/4晚上無意間發現演員高丞賢與編導王靖惇的臉書對話。(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愛閑來無事在網路上東晃西點XD)

◎ 問題是這樣的......
提到幾個點:1) 心得中我將一、二段搞混了;2) 我以為小妤真的在勾引哲翔;3) 忽略了哲翔其實是想跟小妤提中樂透的事情。

◎ 結果是這樣的......
我一整個晚上都在思考這件事,所以昨晚沒睡好,我真是有強迫症了我,哈!

回歸真的想講的,這一陣子我有點害怕「推薦朋友看戲」這件事情,因為我越來越覺得看戲這件事,觀眾的解讀真的很主觀

舉例來說,2010上半年我最愛的作品《美國夢工廠》,身旁的評價兩極。還記得看戲完走出牯嶺街,我跟看戲的友人朱,一路爭執到捷運站。朱說「他不喜歡只有問題的戲」,我說「我不喜歡給我答案的戲,給我方向就好」。因為我的推薦而去看《美國夢工廠》的Daisy,更是看到一半就跑走了,說我怎麼會喜歡這麼沉重的東西。反之亦然,去年《膚色的時光》與《給普拉斯》一片好評,我卻完全持相反立場。

我想起了研究所時期,一個跟「溝通」有關的遊戲:老師選出三個同學,一個負責說話,另外兩個則依據說話的內容,在白板上畫出相對應的圖,畫圖的兩人之間隔著木板,避免偷看。圖的內容非常簡單,由基礎的幾何圖形組成。可以看到給指示的同學賣力說著:「先畫一個正方形,從正方形右邊的邊三分之二處,畫出個菱形......」,但兩個握著白板筆的同學硬是畫出完全不同的圖形。不出所料,沒有人畫出正確答案。

連幾何圖形的說明都這麼的困難,更何況是一個情境?一個故事?

觀眾沒有劇本,唯一接收到的訊息只有這「一次性的觀看」。劇場不像電影,可以一再Repeat倒帶、反覆回味,甚至重點放大,Ex. 有沒有喇機、皺眉、神秘的微笑等。再加上人看得到的東西是有限的,甚至會選擇濾掉一些自己不想看的東西,這「一次性的觀看」風險似乎非常的高。

正因為會忽略到某些東西,所以,若有演後座談,在時間允許下,我都會留下來聽。有時候是驗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則是希望被點出一些自己沒有看到的點。還記得去年的清大劇場座談,找來韋以丞、富晨軒、徐堰玲、魏雋展演出,那時候的我提了個問題:「我亟欲想知道戲所有的一切,深怕漏了些什麼,但我不知道怎樣去實行。看戲前做功課怕破梗,不做又擔心少catch到某些東西。」

好,這又是另一個看戲強迫症的症頭 (哈哈哈)。當時的答案是這樣的 (徐跟韋都有回答):「做功課也好,不做功課也行,不用把自己搞得這麼緊張,當然你如果有錢有閑,可以多買票再看一次 ,要是這樣,我們會很感激你的 (註:在場的大家都笑了 XD),你只要用你的方式去看戲就好了。」

這段話有稍微影響到我對於看舞的解讀,應該是說,更Open-Minded去看舞。今年3月看了驫舞的《M_Dans 2010》,在心得文裡我寫下這段文字:「不管我解讀出來的方向是否跟創作者的原創理念相同,至少舞者的演出不但讓我動了腦袋思考,還很認真的反芻、消化與吸收。」

劇場「一次性的觀看」的特質與製作方式,讓它不像電影或連續劇有片花,試觀眾反應熱度。或許可以藉由所謂的排演場去發現觀眾所注意/忽略的點,我所知道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音樂時代劇場的《隔壁親家》。 在排演場時,楊總監原本預期的樂隊笑點沒出現(警察:每次來都奏這首),經過台詞的修改,在正式演出時得到了觀眾的正面回應。但能夠這樣做的劇團有限,並不是口頭說多個排演場就真的可以多,相關的場地、器材、劇組人員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因此,在不可避免的情形下,誤解原意、忽略某些部份,是否就是不好?這我還不知道。但對於我誤解/忽略的正確答案,我還是會想知道,然後告訴自己:「唷!原來是這樣!」接著去回想自己的哪一條思路走歪了。但對我來說,寫下看戲的心得是對自己生活的紀錄,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方式 (畢竟錢都砸在看戲上 XD)。所以,我喜歡我自己的解讀,並忠實寫下我自己的解讀,因為那是屬於我在看到聽到之後,佐以思考所生出來的。

我發現

我發現,找到你的電話後,會先在腦袋上演不同的情境劇場,考慮很久才按下播號鍵。
我發現,討論到原本會反駁的議題,反而刻意噤聲,不想在你面前表現的太強勢。
我發現,盯著你MSN上的顯示名稱,想著有無話可丟,但往往都思考到你下線還沒動作。
我發現,在話吐出口之前,會在腦袋轉個幾回,深怕說出破壞形象的事情。
我發現,即使是聽不懂的內容,會靜靜的當個聆聽者,因為可以知道你說話與生活的方式。
我發現,一句簡單的應答,都會讓我像解碼一樣,試著去拆解出各種隱含的可能。
我發現,開始做個沉潛在你星座的潛水者,企圖找出可以參考的蛛絲馬跡。

我發現,我竟然開始想你。

2010年7月3日

飛人集社:魚

時間:2010.7.3 2:30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名稱:飛人集社 魚 (the dying fish)

一間簡單老舊的房子,光照在有著一條金魚的魚缸。帶著墨鏡的黑衣人(王靖惇飾)走入,朝魚缸伸手,撈走了原本悠游的魚。一名保險員(呂名堯飾)走入,向屋子的女主人推銷保險:「不管是怎樣的意外,被汽車撞、被火車撞、被捷運撞,保險都有賠。」「我為什麼要被撞這麼多次?」「你一定有一件事情或東西是想要有保障的!」

不管做的決定為何,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悲劇。

《魚》的故事帶點魔幻離奇,將一對夫妻(小妤與哲翔)的遭遇,用三段可能的模式呈現。

可能一:
小妤(蔡佾玲飾)是幼稚園老師,哲翔(高丞賢飾)則是業績墊底的保險業務員。對於現在的生活,不管是物質的、性的,甚至是曾經愛過的另一半,小妤都無法感到滿足。所以她選擇用冰冷的態度面對哲翔,坦言出軌,甚至還懷了出軌對象:混黑道的台生(洪健藏飾) 的孩子。心灰意冷卻無法改變現狀的哲翔,接起一通攸關這個月業績的電話,開了門走出去。然後,被車撞死。

可能二:
已經收拾好行李的小妤,正好碰上回家的保險員老公哲翔。或許是最後一次了,小妤主動勾引哲翔,兩人打得火熱,一路從廚房滾到客廳沙發。最終還是因為受不了只會空想環遊世界的軟弱老公,小妤決定離家投靠另一個男人:強壯的黑道大哥台生。正當要開門時,小妤感受到不祥的氣氛。哲翔則在賭氣下,扭開了門把,中了他人生的最後一顆子彈,倒臥死去。

可能三:
屋裡充斥著哲翔做愛的喘氣聲,屋外則有超級保險員小妤的高跟鞋聲。衣衫不整的哲翔慌張地藏起身下的人兒,迎接小妤回家。創下業績新紀錄的小妤,原本開心地跟老公慶祝,卻意外發現屋內不正常的碰撞聲。台生,一個男人,哲翔在家裡搞的竟是一個男人!打擊太大,小妤拿刀相向,只見台生與哲翔互相掩護,最後還來個纏綿緋徹的吻道別離去。留下氣喘病發的小妤,因找不到吸入器急救而離開人世。

左邊是失去老公的小妤,右邊是沒了老婆的哲翔,夾在中間的台生,聽著兩邊的人互訴難過,說明自己對不起對方的細節。結果,這些隱瞞不說的事情,盡是些陰對方的狠毒小事:小妤用哲翔的牙刷刷馬桶,哲翔用小妤的睫毛膏刷皮鞋等。

「你們兩個人真的是很相愛耶!」對呀,相愛到彼此虐待互殘。

回到比較現實的時空,在這樣荒唐的婚姻,謬誤的愛情下,不管誰是保險員、誰有外遇、或者誰是Gay,都必然會走向有問題的結局。回首來時路,曾讓彼此都迷戀的美麗女孩與陽光男孩,一同構築的幸福藍圖,似乎還是甜蜜如昔。只是,生活沒有如此簡單,打擊往往在一瞬間來到。哲翔向黑道借高利貸的事情爆開,追討的債主已找上門,兩人的裂痕再度擴大,扭打成一團。

「我不走,你不會快樂。」「可是你一開門就會死。」哲翔還是轉開了門,門外一名黑衣男子持槍,射殺了哲翔。槍交到了小妤手上,屋外又出現了一開始的保險員:「你好,我們現在有一個特別的保險專案,從加保那天算起,所有關於您美好的回憶,只要您忘掉一件,就會有一定的理賠,忘的越多,賠的越多......」

小妤將槍舉起,子彈射向保險員......

你的浪漫可愛,妳的溫柔可人,所以我們選擇在一起。要是知道選擇後的結果會是這般,是否還會這樣選擇?「選擇在一起」這件事,到底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還是必然會發生的結果。不知道,不會知道,有可能知道嗎?或許從相遇的那一刻起,命運的輪盤就開始轉動,等待著參與遊戲的人們,手持飛鏢自由瞄準。只是輪盤上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只有一個!

《魚》用很宿命的方式,解釋了人的感情。就像小妤和哲翔的生活一樣,即便中間走了岔,最終都會有雙操盤手 (劇中的黑衣人),引導著事件的終結。魚缸裡的魚也是,原本也應該認為自己很快樂吧,外來的手猛然從天而降,中斷了它悠游的權利與自由。

有選擇嗎?其實從來沒有。

想起了身旁的友人,本以為會攜手過一生的情侶,共享了五年的生活,最後卻分手了。接獲消息後,我思考了很久。若是愛情或婚姻就是久了、淡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難過的事實。為什麼要浪費這一千多個日子才讓人了解,原來對方是不對的那個人?這樣的凌遲好痛好傷。

《魚》最後的那一聲槍響,打出了我問題的答案。姑且不論分手或離開的原因為何,或許是醜陋的劈腿,又或許是不得已的苦衷,既然知道在一起是不快樂的,所以選擇將手放開。不管做的決定為何,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悲劇。選擇的背後,只是希望你能快樂。哲翔選擇犧牲自己,勇敢面對門外的厄運。這樣痛苦且無可挽回的回憶,小妤選擇將它保留,一輩子記著。

戲的主題是沉重的,但在看戲的過程中,觀眾席卻是笑聲不斷。冷面撲克的小妤、莫名熱血的哲翔,搭上台生偶爾的串場,角色本身的設定就有衝突,激起的笑點與火花自然不俗。除了故事本身外,看得出來導演還想玩些其他的元素,像是音樂劇、偶戲、多媒體投影意象,除了音樂劇這部份玩得有點卡之外,利用菜刀與公事包所搭配的偶戲 (象徵年輕時代的男女主角) ,是劇中可愛的亮點。

這是個殘忍的故事,人終究擺脫不了宿命的枷鎖。但我認為,至少還有選擇過程的權利,以及過程背後的意義,這或許是編劇另一種的仁慈吧!雖然《魚》的長度只有70分鐘,但戲的後座力跟那幾聲戲中的槍響ㄧ樣,清晰、明確、深且有力。雖然沒有將我打成重傷,卻隱約留下了瘀青的印記。

Note: 在等著入場時,發現旁邊有對夫妻是特地從台中上來的,後來才發現是編導王靖惇的哥哥與未來的大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