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莎妹劇團:一桌二椅 x 4

時間:2012.12.22  2:30PM
地點:北藝大展演廳
名稱:莎妹劇團  一桌二椅 x 4

《一桌二椅》其實是齣莎妹新年賀歲片 (無誤蓋章)!

莎妹這一年很忙:上半年出了本莎妹不良書,還邀了一堆人一起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下半年拉著宅女小紅一起玩APP,順道再來一回膚色的時光。而在這末日重生的週末,四個莎妹的老導演: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Baboo (這裡的「老」是指「資深」的意思 XD),想說再來玩個一回,讓作品回到最原始的「一桌二椅」。主題內容任選,各做各的20分鐘,然後找劇場長青樹Fa來當串場。

由於四個導演各做各的,彼此間沒有相互關係,情節邏輯也就天馬行空。所以,沒必要特別去理出什麼合理的故事線,也不需要被劇名牽著鼻子走 (OS: 其實我覺得戲的內容跟劇名一點關係都沒有啊啊啊啊~)。看場上演員如何玩,還有桌椅映照出的影子,耳邊流動的聲響,其實也就達到導演實驗的目的了。

兩顆磨菇 (黃采儀與賴玟君飾) 在舞台上等著凱吉來電,等待的過程中沒事瞎忙,一個玩起了手機的音效,另一個則拿著傳統話筒與一串螢光綠的電話線到處糾纏。等到電話真的來了,這兩顆磨菇在台上又搶又打,互相角力,螢光綠包圍著桌椅也包圍著磨菇,可愛又混亂成一片。

一桌二椅,一男 (安原良) 一女 (圈圈),關係可以是祖孫、父女、夫妻、兄妹、總裁與情婦、哭鬧著要糖吃又有點智能障礙的兩個任性小屁孩。每一個關係都像是不停向前畫的圓弧,也像是Michael Jackson "Black and White" 的MV,不同的臉型、不同的肌肉與骨骼形狀、還有不同的情緒,都被一個接一個的轉換,然後繼續動作。

一對身著咖啡色的男女 (魏雋展與林祐如),兩人亦步亦趨的移動,我不確定他們究竟是要「離開」一個地方,還是要「前往」一個地方,但能感覺到漸漸「逃」得急促與迷惘。此時的桌椅已不在平穩的舞台上,而被懸空搖晃吊起。光線打在桌椅上,影子投射在舞台深處,視覺上反成了表演者被壓制的畫面。一連串的奔跑,身體用力抽動的方式,我想到的是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的《政治媽媽》,同樣都是時代下不得已的哀歌。

本就少看傳統戲曲的我,對最後的武生段落感受不多,但演員戴立吾的拳腳功夫與身段倒是動真格的厲害。(OS: 看戲需要點學習跟經驗,不然就真的只能看熱鬧了 XD)

說到底,這演出總是有那麼點怪,一桌滿滿四道菜,道道都是風味獨特奇異的地方小吃。至於客官們買不買帳,只能說不管是甜鹹苦澀,還是酸辣嗆味兒,各有所好!就這樣,在歡樂的恭賀新喜新年到的音樂聲中,莎妹完滿了2012年!



2012年12月26日

【預報】果陀劇場:動物園

時間:2012.12.22  7:00PM
地點:果陀劇場排練場
名稱:果陀劇場 動物園

雖說做事總是一氣呵成最好,但這《動物園 (The Zoo Story)》的劇本,可是在距離初版之後50年,由劇作家Edward Albee本人,於原作品前頭加上了一幕「家庭生活」。因此,這次果陀演出的版本就是後來的新版:《在家與在動物園 (At Home At The Zoo》。

先讓我岔個題,今年台灣的兩個大團:綠光與果陀,不約而同都搬演了Edward Albee的劇本 (綠光的《外遇,遇見羊》)。大概是擅用荒謬探討人性情感的作品,正好符合充滿亂象的鬼島台灣吧!

好,回到作品本身。《動物園》以金士傑飾演的溫文儒雅的郭彼得為中心,上半場是郭彼得與妻子安娜 (姚坤君飾) 的家庭對話,下半場則是郭彼得與遊民王基立 (顧寶明飾) 的公園對話。沒錯,就是「對話」。郭彼得是個事業有成的出版商,擁有美滿的婚姻生活,幾個可愛的女兒,甚至還養了鸚哥來陶冶性情。但在這樣看似人生勝利組的表面下,妻子卻對平淡的家庭生活感到困惑與不安,就如同平靜航行的船反而令人害怕一樣。因此,妻子若有似無的迂迴前進,慢慢的旁敲側擊,從不相關的枝微末節,漸漸前往問題核心,藉此抽絲剝繭地探討婚姻與生活的另一層關係與意義。

接著我們來到了公園。遊民王基立找上了郭彼得聊天。「厚話」又口無遮攔的王先生,除了刺探評論郭彼得的生活外,還一直纏著郭彼得講故事,更提及了他要把「動物園的故事」留到最後再說。於是,我們開始聽起了王與公園管理員兒子的故事、女房東與黑狗的故事,最後還看到了郭彼得與王基立面目猙獰的爭奪起公園長椅。奇妙的是,雖說王是沒頭沒腦的在瑣碎絮叨,但怎麼說的內容好像都可以呼應到郭與妻子的家庭生活。

場上的人物與場景都是寫實的,但說出來的對白卻讓人感覺疏離且摸不透。直到看完整場戲,心裡隱約有種難說的複雜情緒。「人性」是人類自恃贏過其他動物的重要因素,我們知廉恥、我們守禮節,我們知道怎樣的行為是合理合法的。然而,生活中的激情、脫序、混亂,甚至是傷害、刻薄與大小惡,何嘗不是人性,又或者說,「野性/動物性」的一面?

《動物園》拐了個彎,用兩個世界的人們 (最親近的妻子與最遙遠的陌生遊民),點醒你該面對的真實。《動物園》的故事,我想你不是不知道,只是你選擇不去想起而已。

看戲的小提醒:我很喜歡這個本,也很喜歡三名演員的演出。但由於演出的對話非常的多,又需要觀眾思考,請記得要養足精神再去喔 XD

演出資訊: 
◎ 時間/地點: 
2012/12/27~2013/01/06 台北新舞臺 
2013/01/11~2013/01/13 台北城市舞台 
2013/01/25~2013/01/26 台中中山堂 
2013/03/02 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 劇作家:Edward Albee 
◎ 導演:梁志民
◎ 演員:金士傑、顧寶明、姚坤君 
◎ 兩廳院售票網址:http://ppt.cc/9iNI 
◎ 劇團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odotfans
 

2012年12月23日

【預報】沙拉肯跟劇團:她打開水龍頭,卻什麼也沒流下

時間:2012.12.20  8:00PM
地點:南海藝廊
名稱:沙拉肯跟劇團  她打開水龍頭,卻什麼也沒留下

南海藝廊是棟兩層樓不完全方正的建築,此場演出僅使用建築物一樓,並將演出場域從藝廊的紅色門口、室外走廊,再拉進室內兩塊長方形的空間:一塊是精神病院,另一塊則是電視台的攝影棚。

故事從一個神奇的地方開始,男同志鬆鬆和愛人暗夜約會時,碰到兩名飆車惡少年霸凌。被打得半死的鬆鬆,讓一個路過的警衛還管理員之類的中年大叔給帶了回家。奇怪的是,這名大叔自稱是精神病院的院長,但放眼所及,醫院裡似乎沒有其他病患與醫護人員。
 
再將焦點拉到另一個房間的攝影棚,青草無上師及其特助正在和主播聊起近期的雙人修行風波。滿身鄉金戴銀的大師,除了宣揚自己的信仰與理念,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分享起神奇(又荒謬) 的結緣品;一段時間,專職活體器官買賣的企業家也來上節目了,談起自家買賣,神色犀利、振振有詞,一副救世愛民樣。

怪了怪了,這到底是哪兒不對勁?病床有了,病患與院長也有了,這是醫院沒錯啊?導播有了,主播有了,連特別來賓也有,這也是電視台訪問節目無誤。看著舞台上一切寫實的表現手法,說著讓觀眾腦袋打結又不明就理的歪謬論點,這...世界是傾斜了嗎?最怪的是,裡頭的人物看起來很認真打拼辦事,很「丁金」的過日子呀...

觀眾就處於這通篇的詭異理, 跟著工作人員的指示,在不同的場域間移動!我們身在其中、聽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真的,但腳下所踩的真實或常理卻一吋吋的瓦解... 對了,我可從來沒說,電視台與精神病院其實只有一線/一牆之隔喔...

演出資訊:
◎ 時間:2012/12/21~2012/12/29
◎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
◎ 編導:陸慧綿
◎ 演員:曾啟明、李淑瑜、吳威德、李松霖、朱德溱、翁子琂、林庭旭、周佳慧
◎ 兩廳院售票網址:http://ppt.cc/xqse
◎ 劇團官網:http://www.wretch.cc/blog/SarahKane
◎ 劇團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arahCan.theater?ref=ts&fref=ts


2012年12月16日

【預報】廣藝劇場:維妮

時間:2012.12.12  7:00PM
地點:廣藝廳
名稱:廣藝劇場  維妮

維妮,源頭來自小熊維尼,音轉為小胸維妮,意指胸部小 (小,即謂胸部起伏從乳暈開始,且一下子就結束了)、沒有自信心的女孩或女人。胸部,這個號稱雌性人類身上最能吸引男人的凶器,一直以來都是大家談論的話題。男人擔心長不高,女人擔心不長胸,甚至認為胸部越大,越往中間靠攏,能有多深是多深的馬里亞納海溝,自然就會成為讓你賺進大把鈔票的事業線。只是,從來沒長兄/胸的現代木蘭是該怎麼辦?

這個曾得過姚一葦劇本獎的作品《維妮》,多年前曾以小劇場形式於牯嶺街上演。這次廣藝劇場找來了批新鮮的團隊,將作品搬上大舞台。原本就犀利逗趣的對白,加上自嘲搞笑的歌舞,讓作品呈現的方式更加多元。

維妮 (瑪靡飾) 是個漂亮可愛的女孩,雖有個愛她的男朋友世鈞 (姚淳耀飾),但始終不讓男友越雷池一步,因為她擔心自己長久「墊」出來的秘密會曝光,戀情也就此劃下句點。這樣的一個「對身材的不滿足」,產生了她與同是小胸室友小紅 (賴舒勤飾) 的隆乳討論。究竟,去隆乳這件事情,是滿足自己愛美的慾望,還是滿足了別人的期待呢?
 
生活中,我們常被某些「世俗都說好」的框框給限制卻不自知,除了女孩兒老嫌不夠用與裝不滿的身材外 (我永遠記得某個像隋棠的正妹朋友,拿到好姐妹送給她的比基尼時,硬是回到泳裝櫃上,在左右兩邊各縫死了3個水餃 XD),這整個社會影響你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的傳統觀念也總是如影隨形:從事的工作、擁有的車子房子、永遠在追逐的財富累積等。其實呀,這世界上就是要有差異才會顯得多采多姿,「美」與「好」的定義也該是自我表述。若價值唯一,生活就會成一灘死水,社會也會像複製人入侵,所有人都朝相同且無趣的道路前進。

回到《維妮》這作品上來, 劇中人物的對話,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會討論的議題。作品利用維妮的週遭生活,嘲諷批判這單一的價值觀,也讓觀者可以重新省思自己,進而發現愛自己的重要性。畢竟,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別人怎麼會愛你呢?

演出資訊:
◎ 時間:2012/12/21~2012/12/23
◎ 地點:台北新舞臺
◎ 藝術總監:鴻鴻
◎ 導演:陳曉潔
◎ 編劇:吳瑾蓉
◎ 演員:瑪靡(旺福樂團)、姚淳耀、高敏海、范峻銘、賴舒勤
◎ 官方網站:http://www.qaf.org.tw/events/2012/qpaf/winnie.htm
點我購票去


2012年12月14日

三缺一劇團:耳背上的印記 2012

時間:2012.12.15  7:30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名稱:三缺一劇團  耳背上的印記 2012

寫在演出之前:

上次看賀湘儀演戲已經是好久以前了:2009年的《黑鳥》 (如果LAB不算的話),那時覺得能跟樊光耀對戲的她氣勢很焰,但由於我不太喜歡《黑鳥》,自然也沒繼續跟下去,接著就是這次的《耳背上的印記》。《耳》在去年的演出獲得極優的評價,連向來挑剔的育寧都稱讚 (育寧的心得在這裡),還好今年有加演,讓我少了個遺憾。

正式心得開始:

白色粗糙的三道牆面,貼滿了揉皺的家書紙張。舞台上有椅子一張,演員一人,藉由講述自身三代的家庭故事:隨國軍撤退來台的爺爺、外省第二代的爸爸、尋根尋認同的演員本身,呈現時代演進下,個體與他人與其他國家大事件的關係與疑問。

從爺爺賀智明的家鄉湖南開始,公婆倆一起跟著蔣公來台;生下了爸爸賀先知,因蔣公逝世的悲慟而結識了媽媽康寧;然後進到資訊爆量、各家理論學說快速迸發的新時代,也就是賀湘儀 (與我們) 所處的現下。故事雖是隨著時間一章章的直線前進,但實際上卻像是個圓一樣,在最後回到了最初,過往所有的姿態與痕跡都可在賀湘儀身上重新看見:獨自旅行的媽媽的身影、輕聲朝側邊開門向內觀望的模樣。又或者說,這過去的種種,就像滿牆包覆著場域的父親家書,無法拋棄,也無處可躲藏。

若將一家子比喻成一顆樹,樹幹之所以能持續變粗抽高,是因為後來的年輪軌跡不停的繞著中心 (也就是所謂的原根與家族認同),一層層的包覆與成長。本以為自己是越走越遠,越走越外圍,卻沒想到依舊是繞著同一個原點前進。

《耳背上的印記》無疑是一齣家族記錄史,創作者從自己的角度,重新挖掘家庭的過往。但它最難能可貴的,是利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家」的故事,將不同時代的台灣做切片。每一個時間切片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定位,就像是媽媽小時候的「圈」,長大後卻莫名的在群體中變成了「叉」。賀湘儀用溫暖且誠懇的方式,拋出各式各樣沒有「絕對正確」的議題。

蔣中正或毛澤東、台灣人或中國人、本省或外省、國民黨或民進黨、藍色或綠色,台灣長期處在二元分立的處境,中間毫無灰色地帶,楚河漢界兩端的拉扯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劃破這塊土地居民的皮肉。但走至今日,來到80、90年代的我們,肩上的原罪與負荷雖然沒之前的人沉重,卻少了追溯根本的能力。因為,本的來源早在鬥爭裡被遺忘的一乾二淨。

請容我偷渡點政治。我常說我們身在一個尷尬的年代,沒有感受過戒嚴的肅殺,也沒有經歷過極度窮苦與經濟快速起飛的年代,一切得來的理所當然,因而少了刺激去思考未來。所以,回想民國100年時的各項文創慶祝活動,究竟是要慶祝「什麼」的100年?中華民國?台灣?國民黨撤退來台?當我們一味盲目的去中國化、海峽兩岸一刀兩斷,真的就是正確的嗎?

如果你問我是哪裡人,我絕對會驕傲的說「我是台灣人」,甚至會附帶說明:I am from Taiwan. Neither Thailand, nor China. 但若無法正視曾經一脈相承、最後分支獨立成兩家的事實,也未免太自欺欺人,迂腐顢頇了。

好,政治偷渡結束,讓我們將焦點再回到家族與個人身上。與其將覆在身上的過去,一片片帶血撕去,不如正視它,才能更了解「何以成為現在的自己」。有時候會覺得不能理解上一代的某些作為 (即便到現在,我承認我依舊是黑白分明的硬石頭個性),因而告誡自己「絕對不要成為怎樣的人」。但仔細想想,這樣的抗拒正是讓自己成長的契機。外在環境不停地施加壓力,讓我們衝撞著那些留在身上的原生印記。印記好壞都沒差,它會驅動你去做更深入的溝通與理解,進而獲取認同、尊重差異。

演出前跟三缺一的團長聊了一下,談到之前二看男孩的心得與感動。我說,對戲的喜愛與否,往往來自於作品是否有進入點讓觀眾可自我投射。剛好,看完賀湘儀的《耳背上的印記》,不光是在自身經驗有其感受,更可讓觀者再深入思考,你所位處的,時間代表。


【日本關西京阪奈】第四天10/10:金立龍北彌一日遊!?

「金立龍北彌」?這是哪個日本的地名?其實是:

閃釀釀的閣寺
搶食便當的命館大學
有著枯山水的安寺
拜了學業會進步的野天滿宮
一網打盡日本傳統文化的榮會館

好,很冷很無聊的來由 (這天去很多地方,標題寫不下咩~ XD)。由於京都是千年古都,很多地方無法任意拆除搬遷。因此,京都的地鐵並不算發達,僅有兩條線而已。一般建議來到京都遊玩,搭乘巴士是最方便的。可以先行到京都的 i 索取京都市巴士地圖,再準備一張一日乘車券,京都就任你玩啦!

一日乘車券怎麼買呢?直接上車跟巴士司機買就可以啦!


擔心運將先生聽不懂我們的英文跟日文,出門前我們請旅館櫃檯先生幫我們寫了日文版的一日乘車券 (看著帥氣的櫃檯先生一筆一劃慢慢寫的樣子真有趣,結果寫出來的樣子跟中文很像咩~),一上車就拿給運將先生看,這樣就很清楚啦 (其實一日乘車券下車再買就可以了)!這次的一日乘車券圖案是吉本興業創業100年的宣傳圖,只可惜我們聽不懂日文,不然很想去聽聽漫才跟落語呢!


其實呀,金閣寺的正式名稱叫做鹿苑寺。這兒最有名的就是閃亮亮的金閣,因此被大家通稱為金閣寺。


金閣寺是在西元1397年,由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所建!(又是一個世界遺產)


進去是長長的步道,兩側有著修剪整齊的樹木。


金閣寺的入場券很有趣,跟張符咒一樣,感覺回去可以貼在牆上門上保平安。


閃亮亮的金閣來啦!金閣寺和清水寺一樣,是京都的必逛景點,不僅外國遊客愛來,連日本本地的國高中生與小學生也很愛來這修學旅行。外層貼滿金箔的金閣寺,小巧優雅的矗立在湖中,守護著釋迦牟尼的舍利。


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國家,京都的風貌更是隨著季節更迭而有所不同。金閣寺最著名的,便是春夏秋冬的姿態各異!春櫻、夏綠、秋楓、冬雪,每一種景象都令人愛不釋手。


金閣寺的四周有著傳統日式簡樸之美的庭院,也有如右上的紅色座席讓你可以坐下喝茶吃點心。


上面的群石像中間,正好有個凹下去的石碗。就跟台灣人愛向水池裡丟錢一樣,大夥兒也拼命的想把錢往碗裡丟,想說丟中了就有好運了吧!


這座是不動堂  (是說鞍馬貴船也有不動堂),前頭擠了一堆小朋友,非常忙碌的把香爐裡裊裊煙霧往自己的頭上灌,畫面很好笑啊 XD


出金閣寺的路上有幾攤小攤商,我們很開心的發現了「魯夫爬金閣寺」的可愛鑰匙圈,上頭還寫著「金閣寺限定」,我們立馬各買了一個。本擔心攤商的「限定」會不會是假的,所以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去找海賊王相關週邊,結果還真沒找到依樣的款式耶!


要離開金閣寺啦!


雖說已是進入秋天的10月,京都的白天仍熱到不行 。商人也很厲害,常在景點的終點處有著這樣的一間小店 (清水寺、金閣寺、東大寺、大阪城都有),裡頭有飲料跟最常見的:冰淇淋!


日本的霜淇淋真的很好吃,這是我們最常吃的款式:抹茶牛奶冰淇淋。大概每兩天就會吃掉一支吧,天氣真的太熱了 XD


中午時間我們決定到立命館大學覓食 (是倉木麻衣的母校耶~)。這間大學和金閣寺很近,1站還2站的距離而已。立命館大學站看來是公車路線的尾站,所以校園裡外都有好多的警衛先生在指揮交通。校地雖然不大,但很精緻,連小朋友都跑來大學校園野餐!

對了,在校園裡,所有的學生,不管男生或女生,穿著打扮都很整齊時髦,不像台灣會有大學生穿夾腳拖 + 吊嘎去上課 XD

 

本來打聽好要吃立命館大學最有名的「諒友館食堂」,裡頭的蓋飯拉麵種類很多,價錢也便宜。不過,中午用餐時間的人潮實在是太恐怖了,我們只好轉戰建築物外頭的小帳篷區。


右邊的建築物裡就是諒友館食堂,外頭的廣場有許多小攤販,賣著各式各樣的便當,還有熱水瓶可以泡泡麵。我們隨便挑了兩個:一個中華便當,有炒飯跟糖醋豬肉;另一個是有炸魚跟炸竹輪還什麼的簡單款,味道不錯,只可惜都是冷的啊~ (為什麼日本人不吃熱便當啊...><)


從立命館大學,循著鋪絹之道往山上走,就可以到達另一座世界遺產:龍安寺。本以為鋪絹之道會落葉紛紛,充滿浪漫的氣息。沒想到,我們來的這時候,樹葉都還很勇健的翠綠著,絲毫沒有要脫離樹枝的樣子。

京都有很多老建築都是木造的,為了保護古蹟,很多寺廟都是要脫鞋入場的唷!日本人很貼心的設置了木棧板作為脫鞋區,還可以順著脫鞋區走進寺廟,這樣你的腳ㄚ子就不會踩到地板啦!


一進到龍安寺,寫著陶淵明《飲酒詩》的巨型屏風就放在門口,說明了龍安寺所要帶給你的舒逸與平靜。


以往看到的日式庭院都會有池塘及各式各樣的樹木花卉,龍安寺反其道而行,白色的沙礫搭上幾顆石頭,便是自成一格的「枯山水」。建於15世界的龍安寺「石庭」是枯山水的經典代表,裡頭擺著大大小小共15顆石頭。然而,從任一角度看卻怎麼都只能數到14顆石頭。

龍安寺有非常多日本小朋友來參觀,他們通常5~7人一組,會有個年約60多歲,穿著制服的志工先生帶領,為小朋友講解龍安寺的由來。當然,還有神奇的14顆石頭之謎。因此,可以看到小朋友很認真的看著石庭數數 :p (看看人家日本是怎麼作文化傳承的啊~)


石庭,不大,跟金閣寺一樣走小巧精緻路線。遊客們可以坐在建築物邊,發呆、冥想、賞石庭,非常的愜意舒服呀!


仔細觀察石頭旁的白色砂礫,漂亮的掃成完美的圓型。枯山水,就是以石為山,以沙為水呀!妙哉~ 妙哉~


之前一直有提到,京都有非常多的木造建築,到處都是小心用火的標誌與紅色防火水桶。龍安寺也不例外,除了有滅火器外,還有一整排的紅色水桶 (裡面是真的有水唷~)


龍安寺的一切是那麼的祥和,還有著快意悠閒的禪意。左邊是銅錢形狀的小水池,右邊則是灑落屋內的陽光,溫暖又迷人。


將屋內全數打開的樣子,好通風呀。(石庭就在這張照片的左手邊)





外頭的道路都是白色的小石子路,路旁的樹木被修剪成神奇的形狀 (請點一下照片放大,就會知道我說的神奇是啥了 XD)


龍安寺坐落在人比較少的山裡面,寺內有座荷花池,剛好倚著藍天與層層疊疊的山脈。



從山上下來後,我們又再跑去另一座寺廟:北野天滿宮。


往北野天滿宮正宮的路上有許多的石燈~



還有摸了會聰明的牛雕像。


這是個會有很多學生來祭拜的地方唷!


休息區莫名的大~ 上頭還掛著很多感覺很厲害的歷史人物畫像~


還要用毛筆寫繪馬!



看了這麼多只有簡短一行文的照片 (不好意思我沒梗了 XD),終於要來公佈解答了!北野天滿宮供奉的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日本平安時期的學者文人),就像是我們的文昌帝君啦!所以這裡頭有著一堆祈求試驗合格的御守,只可惜我已經過了唸書的年紀了,哈哈~


由於這裡是有名的學業之神寺廟,不少學生來這裡拜拜祈福,也看到小學生帶著作業本來寫作業 (京都大冒險還自由研究之類的),跟龍安寺一樣,身旁都有跟著個穿制服、別識別証的志工唷!
 

這裡的繪馬數量多到嚇人,有好幾排的說!


還看到有人把全班名字都寫上去了,希望大家都考上喜歡的學校耶!


結束了白天的寺廟之旅,晚上我們重回花見小路,來到了GION CORNER:彌榮會館,觀賞可以一網打盡的日式傳統演出。彌榮會館的演出一晚有兩場,可以一次看到茶道、琴藝、花道、雅樂、狂言、京舞、文樂,是非常適合觀光客觀賞的節目。


彌榮會館門口有許多藝妓相關的介紹。若你將上圖放大,可以看到京都共有五個歌舞會,各自有自己的燈籠圖騰與每月活動。我們所在的位置是衹園,所以你在衹園路上所看到的燈籠樣式 (也就是八坂神社前面那一條,可以翻到我的第三天遊記,倒數第二張照片的街道),都會是最右邊「衹園東歌舞會」的樣式。


彌榮會館的演出一次約45分鐘,入場券為3150日幣。但是,若你事先上網列印優待券,則可用2800日幣入場 (一張優待券可以給五個人用)。我妹真的很厲害,還知道要印優待券,看了一下,這個場次只有我們有印而已 XDDD


演出舞台的大幕:月桂冠贊助 XD


演出開始前,會館的工作人員會先用日文說一次注意事項,再用英文說明一次 (很沒感情起伏的快速說明,感覺他很想趕快講完下班 XD)。他講英文腔調很重,聽的懂的內容沒多少,但我一聽到Volunteer這個字,立馬舉手,然後我就跟上圖這位紅衣服的外國男士一起被選中了 XDDD (但說實話,選中當下我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

原來,他有開放兩名觀眾做茶道體驗。坐定位後,那位我妹拍糊了的黑底花和服的小姐,給了我們一張英文的注意事項,包含喝茶的時機、吃餅乾的時機等。是說照片裡的我怎麼這麼胖嘟嘟,穿得像冬天一樣,而旁邊的男士則走夏天路線 XD


這是為我們服務的茶道老師。茶道演出是在一側的小舞台,花道與琴藝則在大舞台演出唷~這位老師泡的抹茶非常好喝,我一下子就喝完了。但我旁邊的先生大概是不習慣抹茶的苦,掙扎了許久才乾了它~ XD


這是茶道體驗附的小餅乾,口感1~3歲小朋友吃的牛奶軟米果,入口即化那種,但咬下去的感覺會再脆一點。一共附了兩個,我吃了一個,另一個回到座位給我妹嚐鮮 (依舊是甜死人不償命就是了 XD)


雅樂的演出~ 面具與服裝都很華麗,只可惜我不太懂他在演啥。


西元八世紀,亞洲各地的樂曲與樂器傳進日本。到了九世紀平安時代後,加進了日本本身的創造,形成了傳統日本藝術「雅樂」,通常是舞蹈與樂器演奏一起的演出。樂手感覺上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傅耶~
 

狂言,這也是非常傳統的日本技藝。我自己看的感覺偏向短篇戲劇,演員的動作與說話都慢慢的,卻有股穩定的力量。說話的方式很用力誇張,聲音有力的從丹田發出,臉部的肌肉會因為說話的方式而有大幅度的運用。剛好在之後幾天看到日本節目介紹狂言,聽說說話的方式非常難學,連簡單說個「什麼什麼」都要學2~3個月。

這場演出劇目叫做《束縛》,是狂言經典的喜劇劇目,右邊這個是主人,左邊跟中間是僕人 (中間那個僕人是帥氣的年輕小伙子唷)。僕人很愛趁著主人不在的時候偷喝酒,主人想了個辦法,藉著左邊的僕人A在表演時,把他的兩隻手綁在棍子上。中間的僕人B因而哈哈大笑,這時主人再趁機把僕人B的手朝後綁起來,心想:「這樣一來你們就都喝不到酒了。」沒想到,愛喝酒的兩人還是可以你餵我、我餵你的喝得酩酊大醉,最後還開心的又唱又跳。

左邊的僕人A很厲害,動作表情到位,即使聽不懂日文也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中間的小伙子表現就比較生嫩了,但他很帥氣,哈哈哈~


藝妓的京舞是由兩名初階藝妓演出 (因為她們的頭飾有垂墜的珠珠,所以是初階藝妓唷~),演出的內容其實就是藝妓的日常生活:梳頭、化妝、讀書、遙望遠方...等。


這位藍衣服的藝妓動作較綠衣服的藝妓俐落乾淨,我喜歡。


最後便是在日本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文樂,也就是日本木偶劇。雖然短短只有10分鐘的演出,卻超級好看!前年英國合拍劇團有來台灣演出《春琴》,操的就是木偶 (深津繪里是其中一名操偶師)。這場我稱之為「會讓你上天堂的完美演出」,讓我對日本偶戲有了初步的了解,很開心這次的京都行又看到了 (大阪有個國立文樂劇場,但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都沒有演出 >_<)

這隻偶是由2~3名操偶師操縱 (我想只有師匠級操偶師可以露臉,哈哈),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愛情故事,首演在1773年的大阪 (好驚人,200多年的戲)。這名女子名叫阿七,她為了追求愛情,決定攀上火警台敲響警鐘,假借失火而讓暗夜深鎖的大門得以開啟,好讓心愛的人可以發現自己。

露臉的師匠主要操縱右手跟會抖動的頭,非常的生動靈敏。當阿七爬上火警台時,操偶的感覺會讓你覺得她左右左右的、很辛苦的往上爬,表現超讚的啊!


看完演出走回旅館的路上,我們來到了就在旅館後方的一蘭拉麵。


很多店家都採用直接在門口按按鍵點餐的方式,我想這是襲自日本的販賣機文化吧,哈哈~


我們在門口點了最基本的拉麵和一顆蛋後,工作人員給了我們中文點菜單,選擇自己想要的口味濃淡、麵條、大蒜等搭配。


一蘭拉麵有可愛的包廂座,很注重隱私。


我一開始不知道上面這個是啥東西,就手賤跑去壓,結果...桌子就淹水啦~ (這是飲用水出水處,我好ㄙㄨㄥˊ XD)


很濃很鹹很好吃喝很多水的一蘭拉麵。


兩個人都把最後一滴湯都喝光光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