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國光劇團:百年戲樓

時間:2011.4.23  2:30PM
地點:城市舞台
名稱:國光劇團  百年戲樓

雖說我愛看戲,但對於傳統戲曲的認識,可說是少之又少。剛好有個機會,讓我有了場非常棒的傳統戲曲初體驗。我不懂什麼唱腔,也不了解身段技巧,對於京劇的歷史更是完全不熟悉。然而,國光的《百年戲樓》卻深深的吸引我,感動我。這戲劇本好、演員好、導演好,該到位的都到了,樣樣不缺。所以,它好看極了!

《百年戲樓》的觀眾年紀偏中上,有頭髮花白的銀髮族,也有活潑吱喳的年輕學生,對比明顯。戲在演出時,兩側的投影幕會打上唱詞與對白的中文字幕。因此,即使是我這種超新手觀眾,也可以完全無障礙的入戲。

民國初年,北京鳴鳳班的老班主嚴四鳳過世,曾經從鳴鳳班出走的白鳳樓(唐文華飾),頂下戲班成了新班主,並傳藝於俊美的男旦小雲仙(盛鑑飾)。當時京劇男旦風氣盛行 (男旦:由男人演出女性角色),有著些檯面下說不得的潛規則:「男旦是否非得要當過回女人?」簡單來說,男旦的嬌柔百媚,多少吸引了些腦筋不規矩的傢伙。若對方剛好有權有勢,在某些程度上,男旦容易落入尷尬難堪的情境。小雲仙因忍不下這潛規則,憤而離開戲班,轉了行當 (從男旦改老生),也換了名為華雲。二十年後,華雲成了上海蔚雲班的班主,與白鳳樓的戲班打對台。一直對老班主心有愧疚的華雲,竟到了師父的戲台子上,和師父同台演出。

這故事說得簡單,中間的情感可是繞呀轉的,化不開呢!幾場白鳳樓與小雲仙的師徒對手,讓人看的是又愛又心疼。小雲仙在白鳳樓的提點下,順利完成一直抓不到訣竅的動作。而白鳳樓看出小雲仙資質好、功勤練,送了雙「攀龍繞鳳、金絲掐紅、牡丹重瓣」的精緻蹺鞋給雲娃,說戲子呀,這一身的功都為了台上,就連這雙腳也得活在台上。看著小雲仙手拿大紅蹺鞋,模擬著鞋小步前進的樣子,旁兒個還有個身著美麗旦角衣裳的角兒,襯著白鳳樓與小雲仙兩人的對話:輕巧的走路、靈活的翻身,姿態婀娜多嬌。

好像老一輩的師父都這樣,刀子嘴,豆腐心。小雲仙的離開對白鳳樓的打擊不小,可這嘴巴卻怎麼都不肯漏半點心軟與關心的口風。改名華雲的小雲仙,對師父是有些虧欠的。二十年後,兩人同台,共同演出白鳳樓的拿手橋段《搜孤救孤》。舞台上,飾演公孫的華雲,按戲的進行,挨了頓苦刑。舞台外,華雲則是藉戲,扎扎實實的受了頓師父的打,為的是贖當時逃班的罪,辜負師父的期望。最後,華雲扶著白鳳樓謝幕,白鳳樓也跟隨嚴老班主的腳步,在舞台上辭世。

「戲子是活在戲台上的,觀眾看著你才是活著。」三代師徒,前兩代是在舞台上走的,後兩代則是踏上了相同的道路。不管台下齷齪,上了台,是西施就得典雅端莊,是貴妃就得雍容華貴。戴上該有的面具,換上該穿的戲服,化成舞台上所該變成的那個人。一生與一身的功與傷,就只為了台上的短暫燦爛。寫到這,竟莫名的感傷起來,戲子呀,真的是如花火般的生命。

下半場的時間背景為文革後期,茹月涵 (魏海敏飾) 到了塞北尋找他心目中理想的許仙:華長峰 (盛鑑飾)。華長峰的父親華崢 (溫宇航飾),當年提拔了女弟子小茹,與他共同演出《白蛇傳》。戲裡的許仙與白素貞,戲外也發展出特殊的情愫。時代的變化,文革的衝擊,讓京劇這類的老東西遭到批判。小茹為求自保,在逼不得已的狀況下,選擇了批鬥自己的師父。盼錯人的華崢,被流放內蒙,最終走向冰冷的湖水,結束生命。因此,茹月涵帶著贖罪的心情,與華長峰一起演出《白蛇傳》,重續她和華崢的前緣,也將該償的債寄託在華長峰身上。

與上半場比較起來,我更愛下半場的劇本與呈現。 華崢/華長峰與茹月涵的情感糾葛,就如同白素貞與許仙的情絲纏繞,難斷難釐清。「氣憤與怨恨,本是一回事。忿恨底下的情痴,才是重點。」戲台上的茹月涵是白素貞,唱的是對夫婿許仙的又怨又愛。然而,戲台下,許仙才是茹月涵的投射。親口唱出的指責、不解與癡情,句句都直指那個在動盪時代下犯錯的自己。「人生的不圓滿,非得在戲裡求。」一個贖回了對戀人的背叛,一個則拾回對父親的想念,台上台下,分不分得清楚,好像也沒關係了。

前些時候說過,文革期間,新中國的口號喊得熱烈,所有的老東西,不管好的壞的,全都給拿來批鬥過一回,京劇當然也難逃此劫。《百年戲樓》用了段文革樣板戲 (所有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臉上還有著紅通通小圓腮紅),表現茹月涵背叛華崢的段落。這類戲中戲的應用在《百年戲樓》裡不停的出現,從上半場的《搜孤救孤》,到下半場的《白蛇傳》與樣板戲,每一個京劇段子都與《百年戲樓》本身的劇情完美結合,絲毫沒有頭身錯位的尷尬感,而是自然流暢的融合,重新賦予舊段子新的意義,豐富了觀眾看戲的層次。

大人啊!請您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
因為他們是這時代的縮影。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京劇百年,戲樓百年。戲的方式與內容,戲子的生活與動盪,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是時代的縮影。《百年戲樓》深刻道盡戲子伶人的無奈,也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做了最好的註解:劇裡的腳色,無一不是從戲中覓得了真實生活的答案。那句「人生的不圓滿,非得在戲裡求」,竟讓我濕了眼眶,讓我想起了進劇場看戲的初衷。劇場或許不是百分之百真實,但它所帶來的,台上台下共同的糾結與感動,卻是一點都假不了。從中得到的各種情緒,或多或少都圓滿了觀眾真實的人生。所以,我們也都在演戲呢!

茹月涵與華長峰的演出結束後,茹將華長峰推向舞台前,接受觀眾掌聲,自己則退居後位。劇末,大夥兒在箱子裡收著橫跨三代的東西:白鳳樓扮老生的髥、小雲仙/華雲練習用的拂子、華崢扮許仙的戲服,以及那雙流轉百年,即便水裡來火裡去,牡丹依舊鮮豔的繡鞋 (拿原蹺鞋改的)。一群戲班子提著收好道具的衣帽箱,緩緩的,抬腳走著......

最後的意象很美,期許京劇能夠持續長遠的傳承下去。我並非京劇的老戲迷,說不出這樣的傳承是好還不好 (註:《百年戲樓》的定位為新編京劇)。但以一個新觀眾的立場,《百年戲樓》相當成功,我已迫不及待想要觀賞下一齣國光劇團的作品了!
 
P.S.1 原來要角出現時 (Ex. 魏海敏、唐文華、盛鑑),觀眾是會鼓掌的耶!好像演唱會唷!

P.S.2 第一個出場的鳴鳳班黃管事,說的那一串衣帽清單的台詞,速度比我看字幕還快,卻一點兒都不會打結耶,太厲害了!

底下為約8分鐘的演出片段:



2011年4月25日

果陀劇場:走出五月 (特映)

時間:2011.4.18  12:30PM
地點:信義威秀影城
名稱:果陀劇場  走出五月特映會

前陣子在果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演出場子,已可看到《走出五月》的大海報宣傳。這是果陀劇場今年協力拍攝的電影,除了有年輕演員房思瑜與柯有倫,還有硬底子的勾峰與沈海蓉。最神奇的演員莫過於王月,明明就是屏風表演班的,卻跑來果陀玩,哈!

劇情介紹:
故事敘述一個熱愛電音的研究生李正森 (柯有倫飾) ,為了要參加國際駐村藝術家計劃,情急之下提了個莫名的題材:「電音結合京劇」,卻莫名被教授讚賞。一日,從小帶著他長大的五月奶奶 (沈海蓉飾),因為照顧木吉爺爺 (勾峰飾) 的眼疾,操勞過度過世了。臨走前,奶奶在醫院裡仔細寫下要阿森好好照顧爺爺的心願,沒想到這封信卻陰錯陽差寄到了另一個住址:京劇演員章妙湘 (房思瑜飾) 的家。感動於奶奶的愛情,讓妙湘決定幫奶奶完成心願,不料眼睛不好的爺爺卻把妙湘當成是年輕的奶奶......

雖說《走出五月》是以兩名年輕演員作為主力宣傳,但我認為,真正的主角其實在老的那一對。五月奶奶唱戲、木吉爺爺搭戲,慢慢地走在林蔭路上,是那麼的平凡與幸福。兩個人一同手牽手走過50個年頭,就連一個要先離開了,都還掛念著另一半的未來:茶要怎麼泡才最甘醇好入口、稀飯要怎麼煮才會軟爛適中、醬瓜要怎麼醃才能合那刁了數十年的嘴,一件一件的小事,都被這世上最美麗的愛所包覆著,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下了最好的註解。

由於五月奶奶是梨園大腕級人物,劇中也出現了幾曲京劇段子。或許是顧及普及性,《走出五月》拿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梁祝》貫穿整劇。它除了能撫平阿森情緒上的脆弱,更幫五月奶奶與木吉爺爺的愛情開了頭,結了尾,成了美麗的蝴蝶翩翩。

雖說部份劇情的進行與手法,鑿刻味道太重,多少破壞了美感,但仍不影響這跨越半世紀愛情的美好。席間傳來吸鼻子與啜泣的聲音,證明《走出五月》成功的說了一個漂亮且深刻的愛情故事。我很喜歡電影所營造的,和煦且溫暖的畫面質感,讓隱藏在底下的情感更加圓潤細緻。另外提一點,這部電影將房思瑜拍得清新脫俗,非常漂亮。

妄想一世山盟    只怕落花曲終
彩蝶傾訴耳畔    絮語聲聲叮嚀
from 《走出五月》主題曲  訪英台

「你還相信愛嗎......」,宣傳的Cool卡上這樣寫著。不知道要花多久,我才能找到一個木吉爺爺,讓我能夠變得跟五月奶奶一樣,甘願為他永久守護。不過,至少我從《走出五月》裡,獲得了那麼一點勇氣,讓我能夠繼續相信下去。

如果你有想追的女孩兒,請帶她去看《走出五月》,並在適當時機遞上面紙,拭去她因感動而落下的淚水。如果你是個剛經歷情傷的女孩兒,找個好姐妹,一同進戲院尋找再愛的勇氣。

§ 上映日:2011/5/6
§ 官方Blog:http://goodbyemay.pixnet.net/blog
§ 預告片:


§ 電影主題曲《訪英台》

2011年4月20日

阮劇團:Proof 求證

時間:2011.4.16  7:30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名稱:阮劇團  Proof 求證

《Proof》的好,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再棒不過的劇本了,所以劇團都很愛演它!只不過,在台灣演出《Proof》要有很大的勇氣,除了劇本本身的台詞多到嚇死人,首次在台演出的卡司已為這齣戲立下了高標準:綠光劇團的世界劇場,演員有姚坤君 Catherine、郎祖筠 Claire、羅北安 Robert、樊光耀 Hal。

我總共看過三種《Proof》:綠光國家劇院版、2010六校七系台藝版、好萊塢電影版。 此次阮劇團版本的演員年齡最接近原著 (20~30yrs),父親 Robert 則找了王友輝老師助陣,詮釋出不同以往版本的粗獷固執,而是另一種帶著陰柔的任性好強與孩子氣。整齣戲只有四個腳色,藉由一道數學證明題,產生出對於親情與愛情的辯證。每個人都試圖證明自己,卻也在證明的算式中,不自覺的傷害到彼此。

或許是因應劇本的數字準確性,開場前的廣播刻意將演出長度與休息時間精準到了「秒」單位。舞台上有一座好似邁入蕭瑟之秋的老屋子,顏色蒼白的很。地上則鋪滿落葉與雜草,一邊擺著一桌二椅,另一邊則有著舊衣架與雜物推車。乍看之下,會覺得屋子很平面,門與牆的區別不大。此外,依照故事的進行,觀眾所看到的舞台上的一切,該是屋子的後院 (因為旁邊還有籬笆圍著),不過整體營造的空間感,卻讓人在一開始分不太清楚是前院還後院。

之前提到,綠光的《Proof》已經立下了高標準,特別是姚坤君的Catherine,更是個難以超越的經典。因此,當我在看戲時,很自然的就會特別去關注 Catherine這個腳色:這是個帶有神經質,像是刺蝟般的脆弱小女孩,演員詹馥瑄的表現可圈可點,說話的速度快慢、音量大小等,該有的聲音表情都很足夠,一些細項的小動作 (如咬手指、搓手、叉腰、適時的點頭等) 也強化了Catherine的防禦心與不安全感,與王友輝老師對戲起來毫不遜色,是個很值得期待的演員。

相較於自然且氣場強大的Catherine,Claire 與 Ha l的表現明顯弱了點。不管是表情或動作,這個版本的Claire (陳信伶飾) 可謂是非常用力,由於這是寫實劇,在某些地方會讓人覺得稍嫌油與做作。私心認為Claire這腳色是很矛盾的,她沒有在第一線照顧父親,所以覺得愧對Catherine。然而,Catherine遺傳到父親的數學天份,又讓她在某一方面多少有點不平衡心理。這樣的衝突在此次的演出中並不明顯,Claire雖有持續的關心與催促妹妹,卻似乎僅限於表面的言語與動作,少了腳色該有的衝突與溫暖。

阮劇團的《Proof》有兩個 Hal: 崔台鎬與柯辰穎 (OS: 哇~ 女主角可以跟兩個男演員演吻戲耶~我好邪惡 XD),我看的是崔的版本。或許是崔的花捲頭髮型使然,讓 Hal 這個腳色變得太時髦,讓我看得好不習慣。明明 Hal 的設定比 Catherine 大3歲,在戲裡硬是看起來像個小弟弟 XD。若說Claire的呈現太用力,Hal就是完全相反。Hal 的台詞常常一股腦兒的就跑出來,但卻沒有什麼表情,情緒起伏不明顯。偏偏 Hal 跟氣場強大且放得開的 Catherine 有許多對手戲,當站在一起對戲時,兩者間的對話拋接常有跟不上的情形,MP值的補充速度明顯有落差。

《Proof》的台詞是它的經典所在,尤其是那段證明父親真的瘋了的證明:「讓X等於所有X的質量,X等於寒冷,12月很寒冷。寒冷的月份等於11月到2月......」。除了寒風呼呼吹的音效外,若能將其氣氛營造得再細緻一點會更好,像是燈再朦朧灰暗點、再多些視覺的印象等等,因為這對父親與Catherine來說,是個再也回不去的分界點。(我承認我很龜毛...Orz)

這場演出即將巡迴到劇團的老家─嘉義,雖說演出仍有瑕疵存在,但仍不失為認識這個經典文本的起頭。

P.S.1 關於Claire的連身套裝呀,那個背後的長拉鍊突兀的有點嚇人,如果可以換成隱形拉鍊的話會好很多!(不然感覺很像在穿黑色的人皮 XDDDD)

P.S.2 這場演出的暗燈時間偏長,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縮短......

2011年4月11日

因屏風演出刪場而有的小感想......

 
一個平常會看戲的同事今天問我:「屏風最近是怎麼了,《王國密碼》的票房不好,還刪場了。」 另一個同事回:「大概是大家都在等吧!」這時候我才驚覺到,原來連一般的觀眾都注意到這件事情了!(註:我是瘋狂的觀眾 XD) 連到屏風的官網,發現這一刪,不是一場兩場,而是一連刪了六場。 我的媽媽咪呀,這是屏風耶!

這讓我想起,去年才有文章在擔心大師接班人在哪裡?這裡所謂的大師包含金士傑、李立群、賴聲川、李國修等人。不過呀,4月份的PAR表演藝術雜誌找來10個7年級劇場人,主題雖說是寫給10年後自己的一封信,但隱隱約約嗅得到劇場新生代的崛起。其中,還有個是《王國密碼》的編導黃致凱。沒想到,這刪場的現實來的這麼直接。

光就單一事件來說,屏風算是制度很完善的劇團,不但擁有具規模的屏友與風友,在活動宣傳上也是花招百出 (第xxx場、生日快樂場、搭配戲劇所送的小周邊等)。再加上不少電視藝人會參與屏風演出,話題性從來不少,自然養成一群死忠粉絲。究竟這一次為什麼會踢到鐵板?

私自認為,屏風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在於「李國修的原創劇本」。長期以來,觀眾看著李國修成長,甚至是跟著活過李國修的人生 (屏風有許多戲都是跟據李國修的真實事件改編)。自然而然,「屏風=李國修」 的印象便深深刻在觀眾腦海。即便李國修有計畫的在培養雙黃接班人(黃毓棠與黃致凱),觀眾的心卻還沒來得及完全接受新血。這點,從屏風近期的新戲都要過一段時間、有人推薦後,票房才會起來的情形得到驗證。

好,問題就又回到很久之前提的:一場表演的口碑,需要時間累積。偏偏台灣的劇場圈有先天體質不良的問題 (Ex. 劇院荒 + 沒有中型劇院),一場演出常常只出現一個週末到兩個週末,還來不及沉澱推薦,戲就下檔了。又或者是礙於經費,不可能一個劇團一齣戲就搞一年,有所謂的短中長期的preview + 讀劇 + 試演 + BLABLA等宣傳計畫。前期無法長期投入,後期又不能長期演出,這......唉~ (向台灣劇場人致上最高敬意!敬禮!你們到現在還能活著,真是太厲害了!)

再者,劇團與觀眾沒有一個透明整合的平台可以去散佈與獲取更多的演出資訊。目前的狀況是這樣的,劇團會有自己的網站/Blog/Facebook/Plurk等,行政宣傳們需要挖空心思去增加曝光率,想盡辦法拉客。這樣沒什麼不好,但會出現「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尷尬場面 (OS: 小劇團的名字連聽都沒聽過,是要用啥關鍵字找資料啦!) 除非是像我這種跑劇場當跑自家廚房的瘋子,才會把逛售票系統當逛街,東找找西看看有啥新劇團,然後上網google。對一般觀眾而言,台灣的劇團永遠都是檯面上那幾個:果陀、屏風、表坊、綠光......(OS: 劇團四大金釵嗎 XD)

觀眾其實也很可憐,一直處在資訊不對稱端。如果有人帶著入門,當行動劇場諮詢機  (例:要好笑的還感人的?帶媽媽還帶女朋友看的?對於價位有要求嗎?有沒有語言限制等等),至少還可以慢慢的接觸與了解劇場的美好,找到自己看戲的FU與喜愛在哪裡。如果是完全不熟又沒得問的觀眾,一路橫衝直撞殺進劇場,想說從便宜的小劇場開始,卻不小心看到了不成熟或不好理解的作品。從此之後,便發誓不再踏進劇場當冤大頭。劇場還真冤!

好吧,我又越扯越遠,不知道該如何收尾了 >"< (我果然不適合寫這類跟劇場生態有關的東西)。雖說看起來前途一片渺茫,但還是有人抱持著「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的想法在劇場中努力。從劇團來看,新一代的創作者,你正面臨的是時間的考驗,終有一天你會證明自己可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觀眾知的能力因網路社群的興起,持續的在與資訊灰暗面做拉鋸。除了劇團釋出的消息、幾個宣傳平台的採訪、消息、預報等,都已逐漸提升劇上演前的能見度 (包含宣傳的能見度與內容的能見度)。

劇場人,加油!劇場觀眾,加油!

2011年4月8日

希望開間節目單博物館?!

《2010節目單為您呈現的「散亂的美感」XDD》

今年過年期間,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認真~~):幫我收集的節目單找到一個家!看戲除了寫心得、保留票券外,我還會順手帶本節目單。以往都將這些節目單「塞」在我高雄家的電視木櫃下面,由於數量越積越多,這樣亂放也不是辦法。因此,我去找了數個A2的大資料夾,將所有的節目單按照年份與月份,通通放好!(有沒有發現照片裡有個大行李箱?沒錯,過年期間為了要整理節目單,我特地將2010一整年份的節目單放進行李箱,拖回高雄 XD)


因為節目單的大小沒有公規,所以我找了各式尺寸的資料袋,依據節目單的size幫其穿上保護衣(呵呵),並在資料袋貼上演出節目名稱、日期、劇團及演出地點。整理這些東西花了我整整一天的時間,但過程超開心!有好多好多的回憶湧上心頭,邊整理邊跟我妹很high的聊天:「啊啊啊~ 好懷念唷!」「這場演出的舞跳得好性感呀!」「演員真是天殺的帥...(進入小花模式)」等等。底下就帶大家來分享我的三八,喔不是,是我的開心啦~ ^_______^


第一本要介紹的,當然就是我的第一本節目單囉 (雙關雙關唷~)。這本節目單是10年前的產物了,遙想我當年還是清純可愛的小大一呀 (遠目)!演出地點就在中山大學的逸仙館。當時是因為《鋪軌》而喜歡上楊呈偉的,一個無聊的週末,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當晚有演出訊息,我就衝去漢神B2誠品買票啦!他現在的老婆:森下迪娜,也有參與這場演出,還合唱了林強的《向前走》。


《情盡夜上海》 是我的第一齣中文音樂劇+第一齣果陀,將許多的中文老歌串成上海茶花女的故事,感謝系上學妹艾拉的媽請我看這場演出。還記得艾拉本來還擔心我不聽老歌,結果我是怪咖,超愛老歌的 :p 演員陣容很堅強:蔡琴、陳幼芳、顏嘉樂、陶傳正,最妙的是還有陳志朋、丁小芹跟蔡榮祖(唱過很久之前的八點檔《軍官與淑女》的主題曲,歌詞是「因為這裡有愛,等我回來」之類的)。

重點是,這是我的第一齣程伯仁 >//////< 最右邊有著小鬍子戴領結的就是了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很深的印象,我愛上程伯仁的時機點是《跑路天使》。


台南人劇團在這幾年很活躍,大小劇場都做得很有口碑。後來想想,其實很早就看過台南人的戲了。中山大學在我大三還大四的時候成立了劇場藝術系,當時是台南人劇團總監(吧)的呂柏伸老師也是中山劇藝的老師。或許是這樣,這場《莎士比亞不插電─羅密歐與朱麗葉》有了高雄場 in 中山逸仙館。演員有5名,都是男生 (對,Juliet也是男生),舞台左右兩側有高聳的鋼架 XD 其中兩個演員好像同時也是樂手。

這場演出的奶媽跟神父是同一個人飾演,演員名字我記得很清楚:吳柏甫 (註: 從2010年開始,有重新在劇場看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當時太紅了,整場忙呀!有一幕是這樣的:Juliet在呼喊奶媽,但演員正忙著從神父的裝扮變成奶媽 (要裝假胸部,穿裙裝等),無奈Juliet的催促聲依舊不斷,演員就冒出了句台詞:「全場觀眾都知道我在忙了咩」,讓台下觀眾笑翻了!


在2009還2010年,台南人劇團重新演繹了《美女與野獸》 :野獸是王宏元、Beauty是李劭婕。相同的劇本曾是2005年中山劇藝的學期製作:野獸是吳柏甫、Beauty則是現在也在台南人活躍的張棉棉 (當年她大2)。我將一整套節目單、DM與票卡都保留了,入場時是由剪票人員用打洞機在票卡上打個圓洞,打孔的位置背面正好就是隻眼睛的眼珠部份!

若單純以劇場規模來說,這應該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小劇場!演出的場地在學校山上藝術大樓的2F還3F的大廳, 用黑色布幕圍成劇場,一場觀眾只有40~50人,離演員非常非常非常近,看完只覺得酷斃了!!



雖然近年來對屏風的戲沒有愛,但屏風的節目單真的做得超級無敵有誠意,這麼大一本只要50元,還是全彩印刷!!《女兒紅》是我所有節目單裡最胖的,演出當年正好是屏風20周年,節目單除了介紹演出內容外,還是屏風20紀念特刊唷!
《莎姆雷特》是截至目前為止,我最愛的屏風的戲,再加上我超愛這個騎士的形象與樣貌,相同圖案的海報還貼在我新竹房間的牆上呢!


法文音樂劇《Romeo & Juliette》,讓我想起研二時瘋狂追星呀:記者會、簽名會、演出現場等等等,還遇到我的Soul Sister : Leticia ~~~


數年前有個立志要引進百老匯原汁原味音樂劇的劇團:嵐創作體,雖然後來鬧出了財務糾紛等問題解散了,但期間做的作品其實都還不錯。我看過《拜訪森林》與《Let's Broadway》,印象中《Let's Broadway》好像還做過戶外的試演,正式演出則在城市舞台。話說我看了很久,節目單的封面應該是高華麗 (高丞賢) 對吧?


這場演出的戲名超長:《今天早上我們回家‧直到世界盡頭》,是齣超好看的講愛情的戲呀!它其實是兩個故事,演員很棒:有黃小貓 (她好久沒在劇場演出了)、高英軒 (5月有莎妹的阿砸)、張Winnie (6月有O劇團的穿牆人)、徐華謙 (他也有段時間沒演出了)。那個每每碰到張Winnie,我就會回的「沒穿衣服的捲心酥」的台詞就從這裡來的!


《愛錯亂》有我很喜歡的跳棋旋轉舞台,編劇的節奏明快,是七年級很受矚目的Birdy馮勃 的作品 (4月份的PAR有他寫給10年後的自己的信,5月在文山劇場有新作《我為你押韻-情歌》)。放這份節目單的最主要目的是:懷念在2010年辭世的忽忽姐 (節目單上左2)。


我很喜歡的兩齣音樂劇的節目單 from 音樂時代。其實《四月望雨》我有兩本,因為我進劇場看了兩次 XDDD。《隔壁親家》在4月台北、6月台中有加演唷,想看的手腳快一點嚕~


看到長的最特立獨行的,一定就是莎妹的節目單!!白色的是《給普拉斯》、黑色的是《海納穆勒‧四重奏》、資料夾外貌的為《膚色的時光》。雖說特別設計的節目單很有自我風格,但實在是不好收藏呀!聶永真先生,你的節目單還真不是普通的難搞耶!像是黑白那兩本呀,完全沒有任何資料袋可以收,只好用兩個最大的A2資料袋,左右包夾保護......


一路整理下來,我塞滿了4個A2大小的資料夾,看得心情超滿足呀!


以後就可以睹「節目單」思「戲」啦!至於收集這麼多節目單要幹嘛?嗯......如果可以的話,開間博物館好了!喔呵呵呵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