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dream, To hope, To imagine, To swoon, To lie, To hold hands, To kiss, To create, To allow, To accept. , To be alive, To be aware, To be present, In my own life, In the life I have, This is my life, The one we're in, We're here to learn, Meant to be ~ Jonathan Larson ~
2011年4月11日
因屏風演出刪場而有的小感想......
一個平常會看戲的同事今天問我:「屏風最近是怎麼了,《王國密碼》的票房不好,還刪場了。」 另一個同事回:「大概是大家都在等吧!」這時候我才驚覺到,原來連一般的觀眾都注意到這件事情了!(註:我是瘋狂的觀眾 XD) 連到屏風的官網,發現這一刪,不是一場兩場,而是一連刪了六場。 我的媽媽咪呀,這是屏風耶!
這讓我想起,去年才有文章在擔心大師接班人在哪裡?這裡所謂的大師包含金士傑、李立群、賴聲川、李國修等人。不過呀,4月份的PAR表演藝術雜誌找來10個7年級劇場人,主題雖說是寫給10年後自己的一封信,但隱隱約約嗅得到劇場新生代的崛起。其中,還有個是《王國密碼》的編導黃致凱。沒想到,這刪場的現實來的這麼直接。
光就單一事件來說,屏風算是制度很完善的劇團,不但擁有具規模的屏友與風友,在活動宣傳上也是花招百出 (第xxx場、生日快樂場、搭配戲劇所送的小周邊等)。再加上不少電視藝人會參與屏風演出,話題性從來不少,自然養成一群死忠粉絲。究竟這一次為什麼會踢到鐵板?
私自認為,屏風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在於「李國修的原創劇本」。長期以來,觀眾看著李國修成長,甚至是跟著活過李國修的人生 (屏風有許多戲都是跟據李國修的真實事件改編)。自然而然,「屏風=李國修」 的印象便深深刻在觀眾腦海。即便李國修有計畫的在培養雙黃接班人(黃毓棠與黃致凱),觀眾的心卻還沒來得及完全接受新血。這點,從屏風近期的新戲都要過一段時間、有人推薦後,票房才會起來的情形得到驗證。
好,問題就又回到很久之前提的:一場表演的口碑,需要時間累積。偏偏台灣的劇場圈有先天體質不良的問題 (Ex. 劇院荒 + 沒有中型劇院),一場演出常常只出現一個週末到兩個週末,還來不及沉澱推薦,戲就下檔了。又或者是礙於經費,不可能一個劇團一齣戲就搞一年,有所謂的短中長期的preview + 讀劇 + 試演 + BLABLA等宣傳計畫。前期無法長期投入,後期又不能長期演出,這......唉~ (向台灣劇場人致上最高敬意!敬禮!你們到現在還能活著,真是太厲害了!)
再者,劇團與觀眾沒有一個透明整合的平台可以去散佈與獲取更多的演出資訊。目前的狀況是這樣的,劇團會有自己的網站/Blog/Facebook/Plurk等,行政宣傳們需要挖空心思去增加曝光率,想盡辦法拉客。這樣沒什麼不好,但會出現「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尷尬場面 (OS: 小劇團的名字連聽都沒聽過,是要用啥關鍵字找資料啦!) 除非是像我這種跑劇場當跑自家廚房的瘋子,才會把逛售票系統當逛街,東找找西看看有啥新劇團,然後上網google。對一般觀眾而言,台灣的劇團永遠都是檯面上那幾個:果陀、屏風、表坊、綠光......(OS: 劇團四大金釵嗎 XD)
觀眾其實也很可憐,一直處在資訊不對稱端。如果有人帶著入門,當行動劇場諮詢機 (例:要好笑的還感人的?帶媽媽還帶女朋友看的?對於價位有要求嗎?有沒有語言限制等等),至少還可以慢慢的接觸與了解劇場的美好,找到自己看戲的FU與喜愛在哪裡。如果是完全不熟又沒得問的觀眾,一路橫衝直撞殺進劇場,想說從便宜的小劇場開始,卻不小心看到了不成熟或不好理解的作品。從此之後,便發誓不再踏進劇場當冤大頭。劇場還真冤!
好吧,我又越扯越遠,不知道該如何收尾了 >"< (我果然不適合寫這類跟劇場生態有關的東西)。雖說看起來前途一片渺茫,但還是有人抱持著「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的想法在劇場中努力。從劇團來看,新一代的創作者,你正面臨的是時間的考驗,終有一天你會證明自己可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觀眾知的能力因網路社群的興起,持續的在與資訊灰暗面做拉鋸。除了劇團釋出的消息、幾個宣傳平台的採訪、消息、預報等,都已逐漸提升劇上演前的能見度 (包含宣傳的能見度與內容的能見度)。
劇場人,加油!劇場觀眾,加油!
標籤:
Performanc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您好.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
很有感觸.
因為我也很愛看舞台劇.
屏風曾經是讓我最感動的劇團.
但.說真的,近期的作品卻讓人失望.
2011年,我從4大金釵劇團開始找尋不知名的劇團.
意外發現台南人劇團.Return 是小品,但真的很棒.
感覺屏風開始忽略最簡單的人性.
舞台劇的感動在於觀眾者的共鳴.
台上的對話打動台下的心(行銷人說的insight)
也非常認同您說的,沒有一個可以收集舞台劇的平台.
希望台灣的舞台劇越來越好.
路過的曼曼
哈囉曼曼~~
Re/Turn真的很不錯,算是有打出口碑的戲!我有看我有看!
講到收集舞台劇資訊的平台,真的是四散各地。不過在劇評上,9月開始多了一個「表演藝術評論台」,算是即時發表戲劇評論。過段時間可以看看它是否做得起來!
Anyway,一起繼續支持台灣劇場吧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