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創作社劇團:嬉戲Who-Ga-Sha-Ga

時間:2011.10.14 7:30PM
地點: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東3館  烏梅酒廠
名稱:創作社劇團   嬉戲Who-Ga-Sha-Ga

演出舞台設定在劇團的辦公室,視覺畫面非常凌亂,雜物一團一團的,有輪胎、球棒、酒瓶等等,還有個斜擺著的人型model。柱子上有黃色的警示布條纏繞著,狀態就像是被機關槍掃射過一樣,亂七八糟。原來,前不久才發生過內亂,讓台北城整個的崩毀淪陷,甚至將首都南移到高雄,成了「流亡中的中央政府」。劇團裡只剩失憶的劇場編導阿浩,與一個演員兼行政小歪。為了逃離台北,兩人開始尋找劇團僅剩的劇本,積極排演各式情境與橋段,為求通過「Audition警戒站」。

《嬉戲》共有四名演員 (兩男兩女),但只扮演兩個角色。主要的阿浩與小歪分別由郭耀仁與張Winnie飾演,王宏元與買黛兒除了支援各式情境角色外,也會扮演阿浩與小歪,甚至和主要的阿浩小歪同時在場上,與郭張兩人的演出重疊交錯,讓舞台上的走位與互動更豐富多元。

故事分成兩條主線:一個是阿浩和小歪要逃離台北城,另一個則是為了Audition而不停排演的戲中戲。每段戲中戲都是紀杯 (編劇紀蔚然,人稱紀杯) 所看到的亂象,用誇張的方式作呈現,包含總是胡亂掰的政論節目、永遠分兩邊的藍綠政黨、「盧」到深處無怨尤的偶像劇、台詞噁爛莫名的長壽鄉土劇等等。不知道是否真的是時空背景的差異,即便這些亂象依舊存在,但劇中的笑點並非每一個都戳中我,反而有刻意營造「好笑」的感覺,實在是搔不到癢處呀!反倒是郭耀仁與張Winnie能收能放的演出讓我笑了,停格的張Winnie表情實在是太讚了!

戲中戲裡最令人發噱的,莫過於「編劇與製作人的對話」。紀杯將自己寫入劇中,藉由與電視製作人的對話,一方面批判電視劇的無腦與狗血,一方面則是感嘆自己想要改變卻無力可回天,悲哀呀!所以,紀杯似乎也不得不屈服,讓男主角在悔不當初時,定有滂沱大雨陪伴;女主角則要酒醉時才能跟男主角吐露心事 (新聞:老梗用不膩,3偶像劇都「醉」了)。

是說,觀眾都知道這些東西很沒新意,但究竟是為什麼這樣沒營養的東西會一直存活到現在,一點兒都沒有減少的跡象。是觀眾愛看,所以編劇愛寫?還是編劇愛寫,養了觀眾胃口呢?抑或是大夥兒一同扼殺創意,壓縮了原本該成長的空間?

說到底,所有人都是兇手,皆為共同犯罪者。

兩星期前的建國百年國慶晚會,初次採用了「搖滾音樂劇」作為慶典主秀。名為《夢想家》的劇,據說耗資2億,投入數百人製作。然而,成果不如預期,評論罵聲不斷。正當我覺得鴻鴻等人所寫的評論還算溫和時 (【夢想,何以為家?】有政治沒藝術,有中華民國沒台灣《夢想家》),紀杯扛著大砲出現了 (「夢想」幻滅的國「家」)。在這裡,不談論夢想家的好壞,只想針對紀杯文末所說的:「當劇場不再是劇場,事情就嚴重了,而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共犯結構的成員。 」

「共犯結構」 是《嬉戲》一個重要的概念。除了出現在「紀杯與製作人的對話」外,其實也可用來解釋台北城內亂爆炸的原因。一次次的戲中戲排練,讓小歪和阿浩漸漸發現,若根據「蝴蝶效應」的原理推斷,或許,他們兩人激烈的性愛才是導致台北城混亂的兇手。所以,受害者成了加害者,一同處在渾沌中。

Who-Ga-Sha-Ga其實就是「胡搞瞎搞」,用在這兒,表明這戲也真的是胡搞瞎搞。只是不管怎麼搞,是八年前搞還八年後搞 (註:《嬉戲》首演為2004年),搞的還真有一番樣子,搞出的內容也根本就是目前我們所碰到種種亂象。真不知是紀杯會算命,有先知灼見;還是台灣根本沒有進步。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看到Birdy的臉書,提及他的高中生活 (Birdy=馮勃棣,劇場編劇,有作品《愛錯亂》《我為你押韻─情歌》等),當時宋楚瑜要選總統。只是現在,宋楚瑜依舊要選總統。你說,這世界有變過嗎?(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