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栢優座:據說有戰爭在遠方

時間:2011.12.16  7:30PM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名稱:栢優座 據說有戰爭在遠方
NOTE:這篇文章其實已經偏離心得了,大多是我自己murmur的想法 XDD。

浿沙迪亞 (Pesadilla),一個太平洋島國,有著混亂的內戰。因為戰爭 ,人的性格改變了,所有的時間都模糊了,只剩下有著被遺忘的關係與片段。

劇中共有四名角色:軍官 (隆宸翰飾)、副手 (莫子儀飾)、女志工 (蔡佾玲)、剛成年的童兵 (施名帥)。受命在避難所等待的軍官與副手,逐漸因為毫無意義的等待而產生摩擦。不小心闖入的女義工與童兵,在兵荒馬亂的戰爭時期,被兩人當成是敵人,不停逼問出身與過往。只是看似初次見面的四人,其實在戰爭前就有交集。

原來,軍官與女志工早於倫敦相識,並陷入熱戀。由於祖國動盪不安,軍官最後被副手找回參與政變與抗爭。為了封鎖消息,副手一槍轟了女志工的腦袋。命運悲慘的童兵,從小就生活在兵營,被迫吸毒與殺人,幸好逃出營隊時被副手所救。戰爭,讓這群人的思緒與記憶混亂了。是說,沒有了過去,是否還有其存在的意義?
 
先讓我跳離劇情,提個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上星期看完戲後到朋友家聊天,談到了莎妹的《麥克傑克森》。我說,這戲沒有感動我,因為覺得聽完歌後,高潮隨即結束,沒留下些什麼。桌邊兩名朋友立即反駁說:因為我沒有戒嚴時期的記憶 (60~70年代),感受不到這戲的批判與反襯。之後,我們在網路上討論起寶島歌舞的《向前走》《我的未來不是夢》,談論到「集體記憶」。

對於七年級生來說  (1981年之後出生),政治解嚴 (1987年)、十大建設、經濟起飛等重大變革,皆是歷史事件。再加上1990年後,網際網路正式對外開放,七年級生所接收的資訊,來自世界各地,從此不再有地域限制。這樣一個大爆炸的時代,造就了七年級生一個不得不承受的哀傷:缺乏集體記憶與社會意識。

四五六年級生經歷過反攻大陸與威權統治的記憶,雖然沉重,卻自然而然的成就了強烈且明確的社會自主與意識。反觀七年級生,沒有沉重的國族包袱,國共分裂的鬥爭更覺是上個世紀的事。在這個窮忙的世代,我們關心的是是否享受生活,日子過得開心。你可以說這代人不深謀遠慮,不小心翼翼。但對於處在昇平之世的我們來說 (與戰亂之世比較起來,沒有戰亂就是昇平之世了),實在是想不到,也無從想到這麼遠。

但這不代表七年級生冷漠或不愛國。看到王建民登板,我們還是徹夜在電視機前加油吶喊;遇到不公義的事情,也會組成團體上街抗議;就連出國玩的時候都會說:"I am from Taiwan, not China." 只是與前幾世代比較起來 (Ex. 為了民主的所展開的各項抗爭運動),這些行為好像都太輕了。

寶島歌舞的建國百年行動音樂劇,首波重製了林強的《向前走》,獲得熱烈迴響。這首歌曲有著上個世代「台北一切都好、我要去台北打拼」 的集體夢想,背景的台北車站更是一個美好憧憬的象徵。到了第二波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正巧選擇了資本主義代表的強勢企業 (前不久還傳出剝削員工的負面消息),多少引來了批評聲浪。如此短暫、快速且歡樂的產出,是否真能讓這世代的夢實現?說實話,我不覺得七年級生真的思考過。還記得我說的嗎?資訊爆炸、窮忙社會,七年級生其實是悲觀的啊!

好,說得太遠了!劇裡的四個人,不知是被迫或自願,終究是選擇了遺忘。島國的人是健忘的,曾經有的歷史也只是教科書上的條目!就拿島國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可以完全扭曲所說過的話, 就連百年的慶典都可以短視近利的,只著眼於稍縱即逝的煙火燦爛,將充滿血淚的過去,忽略不計不談。所以,島國人民更可以忘記鬥爭、忘記受傷、忘記這國家所經歷的一切。

我很喜歡《據說有戰爭在遠方》的概念,但不太喜歡戲。它的頻率節奏一定,時間線又東跳西跑,感覺悶了點。舞台上方有壓迫感重的鋼條,場上則有舊木箱和沙包,只是使用上只集中在中間的兩個長木箱與椅子,感覺有點可惜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