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10 2:30PM
名稱:果陀劇場 步步驚笑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步步驚笑》是2009年果陀推出的劇目,原英文劇名為《The 39 Steps》。原劇從John Buchan的小說得靈感,又取才Alfred Hitchcock (希區考克) 的電影,最後由Patrick Barlow改編成舞台劇版本。故事描述英國男子漢耐 (金士傑飾),在某次欣賞完劇院演出後,結識了神祕女子安娜 (天心飾)。之後又因安娜不明原因地遭人暗殺,被視為嫌疑犯的漢耐便展開一連串的逃亡行動。中途遇上了純樸的農家、闖進了奇怪的演講場合、甚至住進了偏遠的旅舍,最後終是洗刷冤情,結束這場荒謬的噩夢。
全劇僅有四名演員,除了金士傑演漢耐,天心分飾劇中三名女角 (安娜、瑪格麗、潘美拉),剩餘的角色皆由卜學亮與劉亮佐飾演,包含劇院表演者與經理、一搭一唱的警衛、教授與教授夫人、旅館男主人與女主人等。過程中可以看到雙亮大量地換裝與使用不同的聲音說話,或是利用身上的配件來快速轉換角色。其中以上半場火車月台一景最令人印象深刻:兩人手上拿著多頂帽子,只需換上不同的帽子,便可以在「列車長─警探─便當小販」間變換,可謂是真正的帽子戲法。
相較於角色的多變,舞台上的道具則是一律從簡,甚至完全解構空間,將物件完全獨立:一扇門、一扇窗、幾個低矮櫃。這些物件的組合,不但可以是漢耐的家,還可以分散變成火車車廂。表演者順應著這樣的「簡約」,搭配劇情需要,立基在「觀眾早已知道」的事實上,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笑哏:雙亮盯著漢耐看向窗外的時間,抬著路燈預備;用手抖動著領帶與大衣,製造出風很大的臨場感;從第一扇窗的窗框,拆下第二扇窗的窗框;邊推著門、邊在舞台上移動,製造出屋子很大的錯覺等等。
這樣「分明就是破綻卻要觀眾使用想像力腦補」的詮釋方式,到了下半場更加明顯,甚至連演員也逐漸跟劇情疏離,出現了「演員自身狀況的演出」。這裡的演員指的並不是金士傑、天心與雙亮四人,而是「在台上演出 The 39 Steps 的演員」。所以啦,情節架構不按牌理出牌的情形更頻繁了:刻意擺錯高度的路障、男演員想趁機吃女演員豆腐、就連「臨死」前都要一拖再拖,讓自己能在台上多待一秒是一秒。更別論劇本上明明只有四名演員,卻在關鍵時刻出現的、最不合理的「神奇的第五隻手的協助」。正是這第五隻手,讓這一台戲能落幕。
《步步驚笑》是精緻的,全劇從佈景、道具、妝髮、服裝,無一不充滿著濃濃的英式復古,就連緊張與搞笑的橋段都猶如紳士般一派輕鬆。因此,說這是完全的玩笑鬧劇,屏風的《三人行不行》還比較瘋狂;若說演出有什麼大的啟發,似乎也沒有這麼嚴肅。嗯,其實呀,他精緻的讓人覺得,擺在那看著美就好了。
所以,我會這樣形容《步步驚笑》:踩著曼妙的舞姿,領著觀眾在舞池裡悠遊了一圈華爾滋。即使時不時跟著旋律輕快跳動,卻都只是短暫的,畢竟他可是優雅的英國紳士。一曲結束舞完了,過程很美好,但一晃眼也就什麼都不留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