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9 8:00PM
名稱:働故事劇團 Hello, world! 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你
地點:華山烏梅劇院
只要會寫電腦程式,絕對都知道 "Hello, World!" 的意義!它是學寫程式的第一步,是所謂的第一支程式,從此展開創作新世界的冒險。
働故事劇團的《Hello, world! 人形機器人 -- 越來越像你》 (底下簡稱人形機器人) 是2016年臺北藝穗節的佳作 (當時的演出心得)。當時在仁安醫院的演出就已經很好看,演員表現不俗。今年由原班底重製,並將製作規模擴大。除了地點搬到華山烏梅劇院外,服裝、燈光、場景等設計也不再受限而有更精緻的呈現。若是兩個版本都看過的朋友,想必會像我一樣,一進到劇院就驚呼:「哇!胡教授的實驗室變豪華了!」
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機器人》的演出與HOVA台灣視覺希望協會合作,推出了口述影像的服務。每一個場次都會保留數個提供單邊耳機的口述影像席,讓視障朋友既可以從耳機知道台上的演員動向與畫面描述,同時也可以聽到演員間的對話與音效。之前國家戲劇院曾在明華園與果陀的演出提供此項服務,評價跟反饋都不錯。働故事劇團只是個剛起步的小劇團,卻願意接洽並提供服務,實在是揪甘心呀!也是因為今晚與一名視障朋友共同欣賞演出,由只能從聽覺去感受演出的他,稱讚飾演機器人朱利安的彭若萱是再中肯不過了。朋友提到,他可以清楚感受到演員在聲音上的變化: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對話,漸漸因為身體零件齊全後而越來越興奮與生動的語氣,以及最後與教授間的爭論等,讓他看得很感動。
原著的名稱《Uncanny Valley》,直譯為「恐怖谷 (理論)」,用來形容人類對於相似到特定程度的機器人的排斥反應。不過,作品並沒有這麼生硬與充滿一堆科技生化用語,而是將時間設定在未知的近未來,以教授和機器人大量的對話,重新省思人性的生成與存在、機器的靈魂與意識、以及最後的延伸題:如果這一切將不可避免的來到,現在還身為創造者的我們人類,該如何去定義與謹慎的面對這一切?
「學會放手,才懂得成長」、「生命自然會找到他的出路」,正當我們用著老掉牙的話語去說服有著控制狂的父母親時,我們又該放任科技前進到哪個程度,不至阻礙與抑制發展?該接受仿生智慧衝擊道德的哪一條底線,不至踏上回不去的道路?過去十年,全球行動霸主雙雄之一的Google,已在今年Google I/O開幕演說中表示,未來公司策略將從「行動優先 (Mobile First)」轉為「AI 優先 (AI First)」,除了重新思考旗下產品服務外,也著重開發讓機器學習能夠更快速方便的程式與工具。我們正在目睹第四次工業革命降臨,在看似一切大步邁進的同時,邏輯會有謬誤,電路偶有突波,這世界究竟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我們現在不知道,但我們很快就會被影響!
働故事劇團在視覺希望協會甘仲維博士的建議下,決定自己擬口述稿,由一名熟悉劇本的團員操刀。由於此名團員是之前臺北藝穗節演出版本的排練助理,對於舞台上的狀況跟節奏都還算熟悉,正式演出時會再就著實際情形而做細部調整。口述稿的內容會依據底下幾點做考量:
1) 台詞間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口述。
2) 哪些東西是導演希望觀眾看到,但安排得隱晦的?如演員的挑眉與表情。
3) 劇場特有的語彙。如轉場時的「燈暗」,對看得到的觀眾來說有時間流逝的意義,但口述時可能要依據情節說明是「隔天」或是「幾個月後」。
4) 適時說明演員的方位,會方便視障者理解劇情與關係。如背對背說話、一人望著另一人的背等。
當團隊試圖將文化平權與無障礙藝文服務從口號落實到行動時,其實也刺激了表演本身,以不同的角度觀看、聆聽、修正與呈現,激發出更多元與細膩的思考與想像,增加演出的厚實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