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9.11 7:45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音樂時代劇場 渭水春風
音樂時代劇場一路從《四月望雨》、《隔壁親家》,到《渭水春風》,講的內容都是台灣的故事,也冠上了系列名稱:「台灣音樂劇三部曲」。早從音時製作《隔壁親家》時就聽說將會製作蔣渭水的故事,2010年正式登上國家劇院,成為臺北藝術節的重點節目。只是,身為音時的忠實觀眾,《渭水春風》的表現不如前兩部來得出色。
戲名《渭水春風》取自蔣渭水的名字與他所營業的「春風得意樓」。蔣渭水從學生時期就是學校的風流人物,長相英挺帥氣,成績也優秀。身為醫生的蔣渭水,除了開設「大安醫院」外,還經營「春風得意樓」(小酒樓性質,會有藝旦唱歌)。生意很好,文人志士常群聚在此討論台灣現狀,生活過得是相當優渥愜意。或許是自身的熱血因子,蔣渭水後來與一幫有抱負的青年決定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發表著名的「臨床講義」,以醫生的角度針砭時事,認為台灣患了文化與教育不良症,需要從根本治起。
此外,在其身邊跟隨蔣渭水腳步的紅粉知己陳甜 (最後納為蔣渭水側室),一路扶持蔣渭水從事改革活動。即便蔣後期錢財散盡,陳甜依舊不離不棄。蔣渭水在青壯之年辭世 (41歲),當時年僅32歲的陳甜選擇帶髮修行,遁入空門,從此沒有再改嫁,因為她認為沒有人能比蔣渭水更偉大。
好,歷史課結束。回到音樂時代這齣音樂劇《渭水春風》。此次的卡司多為音時的老班底:洪瑞襄、江翊睿、程伯仁、張世珮等,還找來金曲歌王殷正洋飾演蔣渭水,演唱實力與陣容無庸置疑。另外,此劇的角色人物眾多 (蔣渭水的好友們),即便是配角的演員們也都是劇場的一時之選。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合作,現場Live作音樂呈現,可說是氣勢恢弘!
(接下來,要講不好聽的話了 :p)
我認為,音樂劇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一定要有讓觀眾可以印象深刻的歌曲。舉例來說,講到Cats就會想到那隻老貓哀嘆激動的Memory、提到Phantom of the Opera就會響起同名歌曲,魅影帶著小克穿越歌劇院底層的合唱,其他如Rent的Seasons of Love、Wicked的Defying Gravity等。但看完《渭水春風》後,我看著節目單的歌詞,試圖想要哼出方才聽到的樂曲,卻發現我的腦袋塞住了,完全想不起來任何音符。即便是主打的「世界恬靜落來的時」,以及出現多次的「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就是唱著台灣人的那首),我都拼湊的支支吾吾。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是首好聽的歌曲,但歌曲強度不強,再加上《渭水春風》很貪心,企圖將蔣渭水的各個事件都放進戲裡,導致每件事都只提到一點點。這首講述陳甜與蔣渭水的動人定情歌曲,就在焦點過多的劇情中被掩蓋掉了,實在是難以讓人印象深刻。或許是受到劇情影響 (蔣渭水忙著到處熱血 XD),整齣音樂劇的音樂感覺雷同,再加上歌詞較不口語,一樣落入讓觀眾想不起旋律的問題,甚至有種在聽現場軍歌選輯的錯覺。至於下半場唯一的搞笑歌曲「喇叭是我老大」,終讓平淡的劇情稍稍有了情緒起伏,但不得不說,在一路走嚴肅平穩路線的音樂劇裡,突然插進這類歌曲,感覺真的很跳Tone。
誠如上段所說,《渭水春風》的重點太分散,平鋪直敘的順著蔣渭水的生平走過:開了春風得意樓、遇見陳甜、碰到林獻堂、搞政治運動、坐牢、再搞政治運動、再坐牢、霧社事件、引起日本總督府關切、還是坐牢,最後染上傷寒過世。這整段流程跑下來,弄得蔣渭水好像是個熱血的暴走青年,不停的辦活動,卻不懂得理財與以退為進,最後淪得晚景淒涼,理想未竟就離開了人世。劇情的最後雖然弄了個大眾葬,說明民眾對他的感念與愛戴,但表現的太刻意,在之前就應該要鋪陳蔣渭水的偉大,將重點放在他啟蒙了台灣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不該用「蔣渭水到處演講與辦政治活動」表現,而該著墨於台灣人對於蔣渭水的想法與受到的影響。畢竟一個人的偉大,不是你一直說「他很偉大」,他就真的很偉大,而是要有其他周圍的事件來佐證。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整齣《渭水春風》裡,最令我感動、也是唯二感動的部份竟是霧社事件 (另一個是家僕林寶財的那一跪)。 由張世珮領唱的歌曲,搭配上賽德克勇士的英勇奮戰,是戲裡情感最滿的部份。舞蹈上還設計勇士們倒下再爬起射箭,接著,槍聲的音效響起,側舞臺的日本軍隊進入,勇士們接連倒下,一氣呵成的難過頓時攀升到最高。
這次的舞台設計概念簡單,呈現出來的成果卻很大氣。將一座大型的佈景放在旋轉舞台上,佈景的四面分別是慈雲寺、春風得意樓、大安醫院、貧民窟。當掛上不同的招牌與字帖,自然就會轉換成不同的場景。整體來說,換景是自然流暢的,各個事件也能各適其所。對了,在《四月望雨》時出現的古倫美亞唱片董事 (陳何家飾演),因為是日本人,所以在角色設定上,故意讓他臺日語混雜,加上演員本身講話的喜感,形成獨一無二的笑點。這個笑點也沿用到《渭水春風》上,由陳何家出演的日本軍官,逗趣說話的方式,逗得觀眾是開心大笑。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對音樂時代的期望很高,所以要求也越多。《渭水春風》保有一貫音時堅強的製作群與演員群,在提升台灣音樂劇的水準上,絕對有一定的地位與正面的影響。只是能否將這樣的優質延續,步步高升,並突破自我,在此次的《渭水春風》上,很可惜我沒有看到。但對於音樂時代劇場,我依舊是保有信心的!
5 則留言:
你完全非常完整的寫出了我的心聲, 請借我在FB上分享, 謝謝!!! HAIPING
謝謝你的喜歡。可以轉貼沒問題,註明出處即可。^^
好棒的評論,我也有相同感覺
雖然謝幕觀眾還是很熱烈很滿足的樣子
但是感覺起來真的沒有"四月望雨"那樣令我感動
劇情內容真的太多...
但他們的製作水準還是可以帶給藝文正面的衝擊= )
哈囉毛~
先謝謝你的稱讚 ^___^
音樂時代的製作一向都有很高的水準,不管是演員、佈景或其他的細項設計。至於作品的喜歡與否,就端看每個人的口味啦!雖然說我沒有很喜歡這部作品,但在落幕時仍舊會很用力的給予掌聲,謝謝幕前幕後他們帶給我的一切。
最近《隔壁親家》要加演囉,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
碰巧昨天看了公視播出,今天好奇地搜尋到你的評論,只能說於我心有戚戚焉。
一是音樂性的問題,它欠缺貫穿全劇的主題樂句,這很可惜。否則以劇中音樂所展現極大的企圖心而言,令人佩服。
二是劇情安排與手法,實在是平淡到了極點,講好聽點叫做保守。有時候很讓人困惑的是,國內劇場要馬把觀眾當天才,劇情跳接到不行;要馬把觀眾當小學生,一定要一字一句交代清楚不可。剛看完,還以為小時候看的那些革命先烈電影...
舞蹈與肢體又是另一面了,相信你也有深刻的感觸。以你所提霧社事件已爬起不斷拉弓來表現,很令人動容;但旋即日警舉槍進入,勇士接連倒下...唉,就不能把抽象的手法堅持到底嗎?難道是怕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被槍打死的嗎?好可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