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6日

躍演 x 澎恰恰: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時間:2019.01.05 07:30PM
名稱:躍演x澎恰恰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  烏梅劇院

說劇場是魔術,真的一點都不誇張!一進到烏梅劇院,柱子呢?那天殺的兩根柱子呢?那永遠被人嫌棄的兩根龍柱呢?躍演與舞台設計不僅成功地把烏梅劇院轉變成舊時代的麗晶卡拉OK,更讓原本阻擋視線的水泥柱成了再自然不過的存在。柱子的周圍用簾幕圍著,中間圈起圓形區域,頭頂掛上七彩霓虹燈,便成了傳統卡拉OK都會有的舞台區;兩側拱門造型的出入口也相當古樸,搭配紅黑格紋地板、一顆顆黃色燈泡妝點的輪廓、還有放映歌詞的螢幕 (歌詞排版還特別設計成卡拉帶會有的字型與顏色)、L型的紅色泡棉椅,視覺印象完整細膩,立刻將觀眾拉進卡拉OK特有的俗麗氛圍。


劇情誠如劇名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寫著基隆港邊曾經的繁華與落寞,裡頭有豪擲時間與金錢的客人,也有陪著賣笑吐心情的小姐。隨著時代的推移、產業的轉型,港邊不只是飄丿男性寂寞的所在,還有著這些年華老去們的姐姐們的長吁短嘆。故事質樸動人,透過麗卿與三個小姐的生活日常,娓娓道來最好與最歹的時光:生意強強滾時,一大早就有客人在店門口排隊,小姐們使出渾身解數就是要讓客人開心。日本可愛風、中國典雅風,時不時還要來個短劇刺激變化;當港口盛況不再,就連電話簿上的名字都一個個凋零逝去。老闆娘麗卿不只對小姐們有情有義 (幫忙撫養小玲的小孩),連對常客都掏心掏肺。這群在港邊一起揮霍青春與共享情感的紅男綠女們,不僅見證著城市的興衰起落,也是滋養彼此、證明彼此活過的印記。

音樂上選擇了半點唱機音樂劇的方式,幾首經典的台語老歌都有著時代性的意義,也相當吻合故事發展:〈黃昏的故鄉〉、〈甜蜜蜜〉、〈梁山伯與祝英台之樓台會〉等。李哲藝老師更玩性大發,把一首〈牽亡歌〉改到潮得出水,一路將故事裡無妻無子的老客人建國,從臺北一路跨過了臺北車站,經過五堵、七堵、八堵、三坑,接回基隆的麗晶卡拉OK,也接回了家。這場演出的觀眾反應相當熱烈,大抵是有著相同的社會記憶,很自然地就能對劇中的各種心事感同身受。對我來說,那些個懷念金曲旋律、氣口與用詞道地的台語,就是骨子裡被勾起的東西。

不過,這場演出有個很大的問題,短時間可能也沒有辦法解決:演員的表現能力,特別是歌曲的詮釋能力。飾演主角麗卿的澎哥,本身就是個有故事的人,說起話來不用多加修飾就很有戲,但對於音樂劇歌曲的掌握度明顯不足。歌曲是音樂劇的文本之一,也是腳色傳達心聲與表達立場的載體。因此,不只是文字的內容要被傳達,當中的情緒也需要雕琢:何時該收斂、何時該大鳴大放,在在都需要時間磨練。麗卿是個底蘊豐富、外冷內熱的女子,即便是講話時有著些酸言酸語與諷刺,都依舊能讓人感覺到她的溫暖。但只要一唱歌,這些能量就消失不見了,非常可惜呀!


這次的演出有個噱頭,但我覺得是非常好且合理的噱頭:不同天的演出有不同的特別來賓 (請參考上圖)。我通常不喜歡多個結局,但編劇詹傑的寫法是依據故事腳色發展,也根據特別來賓的特性做橋段的安排,如苗可麗是隔壁卡拉OK店的老闆娘Miss海倫馬、黃子佼是前來拜師學台語氣口的發片歌手,另外還有之前客人的兒子、曾經想要帶著麗卿一起生活的舊愛等等。本來卡拉OK的客人就是來來去去,多刷的觀眾反而可以從這些不同的特別來賓,完整麗卿與麗晶卡拉OK的全貌。

我這場的特別來賓是又仁 (所以今天又仁的爸媽都來了唷)!他飾演當初介入麗卿家庭、害麗卿差點要跳基隆港的小三的兒子。可愛的是,這個小三的名字叫做秀娥,也就是現實生活中,又仁自創的媽媽腳色,頓時有一種到底哪裡才是劇場的錯覺 (莎翁:世界就是一座舞台)。又仁帶著母親的愧疚來找麗卿,幫忙化解了上一代的恩怨。麗卿在最後打電話給秀娥,燈光漸暗,留給觀眾即便歲月再怎麼不留情,人永遠是有情的餘韻慢慢品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