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

時間:2019.06.29 02:30PM
名稱:天作之合劇場  飲食男女
地點:國家戲劇院

瘋戲樂工作室《台灣有個好萊塢》的心得文提到,這個六月有兩檔重要的台灣原創音樂劇,時間「咻~」的一下就來到六月底,輪到天作之合劇場改編自李安的同名電影《飲食男女》上場。2018年,《飲食男女》曾舉辦過一場試演會,從題材、詞曲與場景安排各方面,雖然可以感覺得到天作之合想要搞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戲,卻也讓人擔心會砸鍋,特別是在男主角從程伯仁變成了聶雲,這......行不行啊?不過,看完台北首演周,證明了要進廚房就不能怕燙嫌麻煩,得妥善安排演出中的每一個細節。磨了三年,這場人之大慾的《飲食男女》辦得穩重成功,音樂劇該有的調味都有了。套句黑特劇場說的:「是一部正常的音樂劇。」這話似乎有褒有貶,話中有話,私認為是因為天作之合依舊給了觀眾一個圓滿,這才說它正常不過。所以,我想先花點時間聊聊劇本本身。

如同買房看地段,劇本永遠都是演出最重要的靈魂。25年前,電影所刻劃的《飲食男女》是誠實且帶點殘忍的。李安導演的鏡頭以「不說」代替「說」,流轉了隱晦壓抑的家族情感,不僅點出東方家庭長輩與晚輩的溝通與教養鴻溝,也真實地傳達傳統與現代衝突相撞的生活日常。看似懸而未決、仍有遺憾的結尾,如小妹與大姊的離家,只剩下老二與父親留在家裡吃飯等,其實留了不少想像供觀眾推敲,也使得故事未來的開展有著無限可能。回到音樂劇《飲食男女》,雖說是改編自電影,在不變更基本的「家」的調性下,編劇幾乎是全面性的將角色溫情化許多:老朱 (聶雲飾) 是個超級溫暖貼心的老爸爸、家寧 (鍾琪飾) 可愛就是正義的成了家中的潤滑劑、家珍 (張世珮飾) 與家倩 (金仁馨飾) 從針鋒相對、到理解彼此是彼此的映照等,每個人在最後都被安放得好好的,猶如開天使聖光的圓滿結局,讓打從一開始就寫實路線的家庭劇,成了有些夢幻的理想國。家,永遠是最難解的習題,也永遠都是劇場裡最常被書寫的素材。因此,在看過了各式千奇百怪與荒謬乖誕的家庭悲喜劇後,音樂劇版《飲食男女》大抵就背負了老派浪漫的非戰之罪了。

說完了我覺得過於正常的問題,《飲食男女》還是很漂亮的重新演繹並詮釋「家」的可能性:從老朱與錦榮 (辰亞御飾) 驚世駭俗的老少配 - 隱晦的父女戀、家珍如轟天雷般的愛情宣言 - 姊弟戀、家倩與有婦之夫差點兒越過了界線 - 小三戀、以及小妹家寧與教授 (尹仲敏飾) 的先公證再報備 - 師生戀,這朱家還真是多元兼容的表率 (雙手比讚),在在挑戰世俗道德的各種底限。正是因為各對 CP 的格差之愛終究還是迎來了美好的明日,讓愛走在前頭,使得劇本中心的「規矩打破了沒有關係,家沒破就好」得以從一而終、一以貫之。正如老溫 (黃浩詠飾) 的人生哲學:「炒菜,要等料齊了才下鍋。人生,卻無法事事有把握。要學會跟著心走......是鹹是淡都接受......」無欲無求,別想太多,人類與生俱來的愛的本能就會帶你贏得你想要的種種。

《飲食男女》有一個氣派的開場,除了有陣仗龐大的歌隊一字排開,場景裡華麗的圓桌、仿古的雕花、還有那群好威的特邀賓客,不只是定調了接下來作品沉穩大氣的風格,刻意拉近放慢的料理特寫影像,如滾動翻騰的水、手起刀落的食材飛舞等,讓人不自覺與電影影像重疊,致敬意味濃厚。我很喜歡這場戲的老溫,一切看在眼底又了然於心的貼心與細膩,明明就是瞧見了老朱與錦榮在一旁說話,還是要以四兩撥千金之姿擋住梁伯母 (張丹瑋飾),非常的逗趣有戲。黃浩詠所飾演的老溫雖然戲分不多,但只要他在台上,整個場子就非常令人放心。這雖是角色的設定,也得要演員有撐得起來的能耐。一首老溫跟老朱的〈無欲無求〉像是碗簡單卻不一般的蛋花湯,鹹香清爽、舒鬆無負擔,兩個年過半百的中年男子在台上悠悠地轉圈起舞,我認真覺得這是《飲食男女》裡最美麗的風景了。聶雲的老朱在一開場便說服了我,他的中低音好聽充滿磁性,雖然在幾個情感聲音需要大開的情況下會少了點味道 (好啦,我還是愛程伯仁), 但以音樂劇初試啼聲之作,表現已是可圈可點。朱家三姊妹的演員群都是音樂劇老將,或許金仁馨的韓國口音多少有些干擾,不過只要她一開口,光聽〈還有一顆心可以碎〉〈我想要的你給不給〉的 Belting,什麼都可以不用管了,什麼我都可以接受啊!雖然跟小煜的Tango我還是覺得不夠不夠 (不過小煜在歌曲上的氣勢跟較勁不輸金仁馨喔),還沒到令人可以啊嘶啊嘶心癢難耐的程度都不夠,應該要再狠一點、再更侵犯彼此安全領域一點!近期覺得挑逗第一名的是《Waitress》裡的〈Bad Idea〉,要讓觀眾感覺餓到發狂啊!

上半場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荒謬家宴〉。一副準備要入主朱家的梁伯母,以捨我其誰卻又「夭鬼假細禮 (台語)」之姿,與朱家三姊妹來了一場罵人不帶髒字、你怎麼出招我就怎麼接招的唇槍舌戰。〈荒謬家宴〉一曲在去年的試演會上已經先聽為快,正式演出時依舊精采萬分,充分展現了許多只有中文才能傳達的弦外之音,文字在空中刀光劍影卻殺不見血,寫詞的人很厲害啊:吃甲魚就是吃鱉、陳皮是生津止渴還是又皺又老、熬湯非得使用成精的老母雞、餃子要皮薄餡多還是皮Q有嚼勁等。下半場的〈荒謬婚宴〉承接了〈荒謬家宴〉的你來我往,由真的是成精了的神級總監張丹瑋 hold 住全場。這位帶有幾分酒意、心有不甘、非得要絮絮叨叨的梁伯母實在是可愛極了,又是頹喪著想要拉隊友,又是不得不祝福自個兒的女兒未來幸福。好一陣子沒看張丹瑋演戲,在與導演程伯仁聊天中才知道,這次可是靠著多年的好友交情硬是拉丹瑋總監下場,這才讓梁伯母一角明亮鮮活起來!此外,很多時候不只主線精彩,支線的歌隊同樣有趣。與《台灣有個好萊塢》一樣,《飲食男女》有著極為優秀的一群歌隊演員,扮演廚師、服務生、追求者、婚禮歌手與主持等:他們會一起吐槽家珍 (太壞了~太壞了);有的粗手粗腳、有的麻利地擺桌擺盤;還有的要偷偷地從主桌爬出爭執戰場等。沒有歌隊,《飲食男女》的味道不會這麼豐富有層次,他們是畫龍點睛的神奇萬用調味料呀!

回顧過往天作之合的演出,《飲食男女》無疑是完成度最高、最成熟的作品,即便有部分走位與手法還是偏保守安全:應該是〈朱家晚餐〉吧,輪到誰唱誰就出現在舞台最前方的意圖明顯;開場的〈圓山大宴〉雖然氣度恢弘,飽滿整座舞台,但回到朱家場景卻有種擁擠、但又無法完全撐起整座台的尷尬 (類似的情況在演出中時不時出現);老溫葬禮的意識流夢境銜接的不甚順暢,再加上非現實的五彩繽紛戲服與選用的硬挺服裝材質,初看會讓人誤以為來到與故事完全無關的幼幼台節目,而少了描繪老溫在老朱與朱家人心中,是不可或缺的家人與定心針。

經歷過瘋戲樂的《台灣有個好萊塢》與天作之合的《飲食男女》,還有千千萬萬 (?) 個持續努力的台灣音樂劇劇團,我不想用什麼音樂劇元年的口號,畢竟現在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一切得來不易,但真的,台灣是有製作大型音樂劇的實力的,而且題材有各種可能,甚至連語言都有中文與台語。在多元族群融合的台灣,說不定未來還會有其他的語言。別忘了,我們可是有亞洲最多元的東南亞族群第二代。這讓我想起 Lin-Manuel Miranda的《高地人生 In the Heights》,歌詞與曲風就融合了他的拉丁血統與西文韻腳,聽覺與視覺都有著多重的刺激與變化。

所以,且讓我們成為見證歷史的觀眾,好好地守護著台灣音樂劇吧!

跟演出完全無關的後記...

《飲食男女》散場時開放觀眾跟演員群合照,我沒有特別跑去排隊照相,倒是默默地發現了個熟悉的背影,然後我就默默地跑去找程伯仁聊天了。剛好前陣子接受兩廳院訪問的「兩廳院之友故事交易所」刊登 (網路版請點這裡,紙本則在PAR表演藝術雜誌2019年七月號),其實啊 (應該蠻多人知道的),我第一次進到劇場看現場的演出 - 果陀劇場的《情盡夜上海》,程伯仁就是其中一個演員。後來陸陸續續地看了不少他的戲,也不知道怎麼著,就從個觀眾變成「你知道我是誰、我也知道你是誰」的互相認識的狀況。不管是《隔壁親家》裡與洪瑞襄一搭一唱的可愛小倆口;重演《天堂邊緣》要刻意扮小的震宇;再版《木蘭少女》裡單純憨厚又正直的蔣貫甫;到這幾年逐漸轉型成內斂沉穩的中年腳色,像是《寂寞瑪奇朵》裡讓我特別有感觸的與張世珮搭檔的中年夫妻,以及幾乎是撐起一台戲的《傾城記》,有程伯仁在舞台上的場子就是讓人安心與放心,完全不需要擔心。

那天才發現認識這麼久,我們竟然從來沒有合照 (怎麼可能)。聊完天後一秒變粉絲,因而有了底下這張自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