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1911劇團:某年某月某城

時間:2011.2.26  7:00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名稱:1911劇團  某年某月某城

《某年某月某城》用了兩則獨立的故事來描繪城市‧人的情感與樣貌。上半場的《愛情翻花繩》調性輕鬆寫實,下半場的《台北童話記事》則帶點魔幻奇異。相同的,是兩個故事都小巧可愛、安排精緻,讓我愛不釋手。

《愛情翻花繩》的演員為二男二女,誠如演出開始前,四個演員互作排列組合,沒有台詞,兩個兩個出現在舞台區,用簡單的肢體與表情,做出相對應關係的互動 (Ex. 熱戀的情人、分手的情人等)。因此,在整場戲裡,角色的名字與基本人物性格是固定的,但彼此間的關係卻一直在變動。(註:角色的名字就是演員的名字。)

就因為這樣的設定,讓原本只存在在單一平面的故事,稍微傾斜一下時間或空間,就成了另一個故事。把他簡單化的舉例說明,觀眾可以試圖將視角固定在某個角色上,以他為圓心,拉出與他相關的故事平面與故事線。拿紹謙當定位角舉例,在第一個時空裡,他喜歡自己的大學友人芮甄;但在第三個時空,他反而變成喜歡仰瑄的3C店員。



廣義來說,其實這些故事並沒有時空區別,它是平行運作的。每個角色代表的不只是單純的「那個人」,而是形形色色存在於城市中的你跟我跟他跟她。城市裡的人多、情感多,關係自然複雜,友情與愛情不再只有一種表述,「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間的模糊地帶也可能有好幾種程度的灰階。或許,人的脆弱與依賴度和城市的大小正好呈反比,所以才更需要溫暖吧!就這樣,偶爾是線,偶爾是網,人與時空不停交錯,疊出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愛情觀。

《愛情翻花繩》引用了許多經典情歌 (OS: 可以聽到仰瑄唱歌好幸福 >Q<):她他陰天兒歌等。忘了是跟誰聊天了,提到現在的歌曲總是情情愛愛呀,似乎有那麼一點的無病呻吟。不過,情歌總是帶著我們了解變異飛快的愛情樣貌,也是戲所要表達的。《愛情翻花繩》將歌曲穿插在戲裡,每一次都幾乎用掉整首歌的時間(4~5min)。或許是故事的走向很跳躍式 (也就是結構沒那麼緊密),當有歌曲放進來時,雖不突兀,但卻有點「拖時間」的感覺。再加上歌曲進行時,演員的動作與台詞會頓時減少,讓我有種在看「畫面靜止但喇叭仍努力放送旋律」的MV。此外,《愛情翻花繩》的宣傳照拍得非常有都會陰鬱卻又時尚的感覺 (特別是光影所營造的效果),劇所呈現出來的質感反而沒那麼強烈。不管是哪方面,都少了點味道 (OS: 世故的味道嗎 哈哈)。

下半場的《台北童話記事》,整體營造的氣氛與質感,讓我想起了我喜歡的朱少麟的文字:細膩地、小心翼翼地灑網鋪陳。故事就像是一開始的引言人(朱育宏飾)所說的,對於一個城市製圖師來說,建構城市的順序是:先畫出輪廓,接著才是街景與一個個的人。然後觀眾知道:一個失業又失戀的女人(賀湘儀飾),老夢到自己在城市奔跑,尋著些抓不到的什麼;一個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在下水道工作的男人(韋以丞飾),僅存一張相片,以及對一碗麵、一個夏日雨的午後記憶。

隨著劇場時間的流逝,故事時間也慢慢地往回走,追溯到兩個角色間的關係。不管是拍立得照片、滾燙的麵湯鍋、濕漉漉的夏雨氣味,都將其帶往到一段冒險,一段工作上的不倫戀情。因為後來戀情終止,兩人才走到目前的狀態。最終,女人重新找著男人,只不過這次是女人帶著男人一起冒險,跳往城市與自身的另一個盡頭。

演員除了男女主角外,一開始出來講話,帶出故事的朱育宏,更是一個有趣的存在。他和男女主角沒有直接接觸,但卻直接影響故事的進行。可以發現,場上所有的道具、佈景都是由他安排,感覺就像是他在架構這個故事。也讓原本殘酷的自殺事件,不再那麼的令人感傷 (因為沒有真實發生),而只是單純的「台北童話」。

《台北童話記事》到這裡為止,充滿著詩意與浪漫,卻又微微的在觀眾心裡留下餘韻無窮的遺憾與感傷,好棒!不過,最後還來了個無俚頭的加料演出 (冰鋒俠的多冰少冰微冰真是笑死我了),扭轉了哀傷的氛圍,也應證了朱最後說的「城市裡的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很神奇的,不管故事是結束在自殺的憂傷,或是韋賀兩人的安可搞笑,竟然都很適合這齣戲。(OS: 不過我還是比較愛前者就是了)

很久沒看到韋以丞的小劇場作品,此次的演出讓我看得非常過癮,除了心失落的男子外,擁有怪腔調的可愛外傭 (那個「啵,芬達」的動作完全的戳中我的笑穴),與最後的城市英雄等,完全掌握了笑點的節奏,成功讓觀眾笑翻呀!

《某年某月某城》因為有兩個故事,中場休息時間觀眾需全數離場,好讓劇組可做舞台變換 (對觀眾來說,上半場的空間是直的,下半場則是橫的),果然是一票兩戲,連舞台的運用都有兩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