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2012臺北藝術節 瑞士洛桑劇院:椅子


時間:2012.8.4  7:30PM
地點:城市舞台
名稱:2012臺北藝術節  瑞士洛桑劇院  椅子

這實在不是一張好坐的椅子。

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的啞巴站在台上,努力的想要讓發出的聲音成為有意義的字詞。但終究是徒勞無功,落寞的拿著立麥走下舞台。探照燈來回緩慢地搜尋舞台,最後發現老夫婦躺在地上,沒有動靜 (如上圖)。一切都是徒然,一切都是無用的!

我在想,這過去的100分鐘,究竟是一場自殺前的生前告別式 (至少還是活著的儀式),還是根本就是這對老夫婦死後的想望?如同台上滿佈的椅子,觀眾是來了還沒來;同樣被當成劇中觀眾的我們,是存在的還是被想像出來的?故事實虛間轉換自然,觀眾立場與視角也能流暢地在「劇裡」、「劇外」跳躍進出,可見導演手法之俐落高明。

劇中的老夫婦已經90多歲了,兩人不停地回想巴黎美好與青春亮眼:「如果(怎樣怎樣),你一定是一名優秀的軍官、總統或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人呀,總是這樣的,明知過去已成定局,時間無法倒轉,卻總是忍不住翻起舊帳來反芻自慰。然而,老翁最輝煌、最值得拿出來說嘴的經歷,就只是曾經在軍中當過小小的飼馬官。現在人老了,走路走不穩,手也無法克制的抖動,種種的自卑讓老翁像個小孩一樣,完全失態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悲訴自己是孤兒的身世,也怨嘆過去的一事無成。

只是面對這樣懦弱又不夠堅定自制的男人,陪在身旁的老婦卻永遠用著無比崇拜與寬容的態度,積極的鼓勵著這個她守候了70多年的伴侶。這種蒙著眼睛的支持在我看來,既愚蠢又不堪。但愚昧的鴕鳥心態,卻是這整個故事裡唯一正面持續的情感存在。當一切都「爛」到極限,「好」也就需要重新定義了。

台上的椅子越擺越多,老翁與老婦也忙碌的到處招呼、開心的拿拍立得照相留念,甚至還在有空間餘裕的地方做出側身穿越的動作以表示人滿為患。對台下的觀眾如我們,演員除了老夫婦外,就沒有第三者了。舞台上的人生需要腦補,真實的觀眾也需要自行補足沒出現的部份。可這補來補去,補的都是空想出來的故事呀!

直到看了《椅子》這場演出,我才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城市舞台是可以不用麥克風的。」兩名年輕演員專注,表現出的能量豐沛,坐在1F16排的我,依舊可以很清楚的聽見演員的聲音 (調查了一下,2F的朋友也都能聽得清楚)。另外,我一直覺得演員講台詞的感覺「圓圓糊糊」的,就是牙齒少的老人家所講出來的字詞都不會太標準。但有聽得懂法文的朋友提到,其實前半段的台詞非常清楚,一點都沒有含糊的問題。所以演員是用含糊的感覺講清楚的台詞囉~ 太神奇了!

很可惜的,這次的字幕翻譯不好消化,看得頗痛苦。再加上 (或許是) 年紀還不到,對於人生的無奈還沒有很深刻的感觸 (我總是抱持著開心過每一天的樂觀想法),所以頂多就只能看看熱鬧,沒辦法真的看出門道呀!


1 則留言:

Hair Genie 髮精靈 提到...

化妝技術不錯,有時不知道他們在招呼誰 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