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2012香港週 進念‧二十面體:萬曆十五年

時間:2012.11.23  7:30PM
地點:台泥大樓士敏廳
名稱:2012香港週  進念‧二十面體  萬曆十五年
NOTE:上圖並非此次台灣演出海報

《萬曆十五年》改編自史學家黃仁宇的同名著作,一改以往用年代做分別的史記方式,而以人物為主,再將發生的事情,一層層的加進去。劇的改編方式同書的書寫方式,一樣以人物為主,抓出了底下六個人: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海瑞、萬曆皇帝、李贄,演成了六段獨角戲!

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這是一個很無趣的年份 (英文書名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偶而淹淹水,有幾個小的天災人禍,在幅員廣大的中國,也是合情合理、不足掛齒的。的確,從演出一開始,便強調這樣「無趣」的存在。攤開歷史年譜,投影幕上打出一則則世界大事 (工業革命、滿清入關、七七事變等),將其發生年份與1587年做比較,彷彿鏡頭Zoom In一般,前後包夾這平淡又百般聊賴的1587年。

然而,從黃仁宇的角度看來,這個年代卻有著關鍵性的意義。朝廷鬥爭、過分重文輕武、僵化政治與禮俗、單純以儒家思想治國而不懂變通,都使得明朝走向崩毀衰敗的命運!這樣特殊的觀點,非常值得讀者/觀者思考,甚至還可全本拿來套用在權力當局所處的情勢,自然可發現箇中奧妙與玄機。

只是,進念‧二十面體的呈現方式讓我相當失望,甚至認為這齣劇就只是在幫原著作重點摘要而已!

之前提到,《萬曆十五年》採用了和原著相同的方式,以人物為主軸,全劇由六段獨角戲組成。這個順序是有時序先後的,一樣將萬曆十五年的首輔 (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行政院長):申時行一段放在中間,逐漸帶出擺盪在萬曆十五年前後的各式思想。

每個人的獨角戲皆約30分鐘,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也各自有著不同的舞台與動作表示。張居正一段,演員從頭到尾,屁股都沒離開過象徵權位的椅子,表示他大權在握,不輕易下放;戚繼光則與現代說書人搭檔,自己成了沒有聲音的武將 (明朝重文輕武);申時行則說自己是個到處搓湯圓的和事佬,靠著手裡的兩把扇子「兩面瞞」,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所有的事情都給「河蟹」掉了;古怪偏執的海瑞,活著跟死著沒兩樣,腦袋食古不化,脾氣比糞坑的石頭還硬,也難怪老喊著精神靈魂不死,因為就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現在要「訕君賣直」的是明朝皇帝還是地獄閻王;萬曆皇帝受夠了一堆莫名奇妙的繁文縟節,就此不早朝,一心只往著美好的杜麗娘世界跑,是說再怎樣逃避,你也無法成為柳夢梅啊;至於最後的李贄,言詞狂放不修邊幅,跟他那個人的外表是一模一樣,邋遢隨性,一開口便憤怒批判假道學,然而自己所悟出的道理卻也是歪倒不合常理,只得迷失在自己的思想當中。

這六段獨角戲,就像是念經禱佛般的,誇張論述、自我辯證、抒發己志了180分鐘。我一次聽了6個人的演講,講題都是「我的這一生」,表述過程平淡無趣、缺乏想像力,還真的就跟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一樣,只是應該要改成A "Theatre" of No Significance。最令我傻眼的,是劇末那段完全破梗點題不留餘地的旁白:「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這是一部中國總失敗史。(註:詳細內容記不得了,若有錯請指正)」觀眾是有在看戲的,還看了3個小時,真的不需要再告訴我們你想要說什麼了......

看完《萬曆十五年》,的確激起了我想讀原著的欲望。只能說,感謝《萬曆十五年》這齣劇,讓我有了對這大部書的初步認識。但是否真需要3個小時?是否真要用獨角戲方式詮釋這作品?我,有無限大的問號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