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日

【演前預報+心得】黑眼睛跨劇團:對幹戲劇節 - 看在老天爺的份上

時間:2015.04.30 7:30PM
名稱:黑眼睛跨劇團  對幹藝術節-看在老天爺的份上 (第一周演出整排)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由鴻鴻擔任藝術總監的黑眼睛跨劇團,這兩年找來各方具潛力的創作者,以特色鮮明的各式主題戲劇節發表作品:2013年的《換屋計畫》、2014年的《胖節》《華格納革命指環》。2015上半年,為期三周的《對幹戲劇節》,分別由簡莉穎、李銘宸與劉容君主導,選擇不同時代與文化的文本,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劇場作品。

第一周登場的簡莉穎《看在老天爺的份上》,正如宣傳提到的:本演出 (不強制) 限對「劇場文本未來發展」有 (微微) 興趣的觀眾入場。雖然選擇了米歇‧韋納維爾的《求職》為創作題材,但演出僅是用《求職》為引,發想作品的過程以及對文本的困惑及挑戰,才是這檔演出的主軸。

劇組的確是演了一段,喔不,是兩段《求職》給觀眾看:一次是聽起來耳朵很癢,卻怎麼都搔不到癢處的法國翻譯版,視覺服裝與聽覺用詞都有那麼點不平易近人與拗口;另一次則是改寫成台灣本土語彙與造型的在地版,道具沙發成了單人板凳,外框為一圈紅藍白的橫式信封也換成我們日常使用的直式信封。當然,說的語言自是國台語交雜。兩段演出下來,劇組已然用實際行動提點觀眾,翻譯的外國文本在台灣演出時會碰到的種種尷尬;再者,若語言本身的特色與風格才是文本的重點,那麼,不同的地域背景、改變的聲調與抑揚頓挫,轉譯成中文的外國文本,究竟還存留些什麼?簡莉穎用了講座的方式,整理了已經閱讀/蒐集的素材與訪問多人的VCR,提出對於台灣劇場的質疑:什麼是新文本?為什麼我們要演國外的新文本?我們有沒有自己的新文本?又我們的新文本該說些什麼?

簡莉穎於《看在老天爺的份上》,爬梳出了一篇劇場編劇的自省與自白。然而,我卻回到了我自己身上:「那麼,劇場觀眾呢?」

文本/劇本之於劇場,如同地點 (location) 之於房地產。即便劇本荒已經荒了許久,對個老屁股觀眾如我來說,對於新本的追求卻從未減少。這也是為何,只要是將臺北文學獎的得獎劇本搬上舞台的作品 (臺北文學獎應該是少數,或是僅有的,鼓勵創作新本的獎項/獎金),能看的我都會去看!我想知道跟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呼吸相同空氣的人們,得到了哪些社會觀察、感受到怎樣的人際關係、聽取了何種不一樣幽微的聲音,而後書寫成本。自然,我也會不停的反省,在觀看的當下,是否被某些既定印象給束縛,像是落入自以為正確的角色走向與場景發展等。

或許,我們不該只思考戲劇教育,而是該放大的去檢視,外在的環境是如何塑造與改變了我們。的確,當前的戲劇教育大多來自西方體系,但我無意去談正規學院派的戲劇系教育,畢竟我非科班出身。但一般人對於劇場的了解,的確都從西方來:說的出To be or not to be的莎士比亞,卻擠不出...(默,本土代表性的劇作家有...)。我們可能已經慣常於接受,甚至是不知不覺中被西方文化給洗腦,導致很難思考根基於這島國的衝突與困境。當站在台上的編劇問了觀眾:「你希望我們的新文本該說些什麼?」我的思考停了幾秒空拍,而這,正是接下來我們 (觀眾) 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劇場永遠是雙向的,充滿溝通的。

《對幹戲劇節》演出資訊:
◎ 演出內容:
2015/05/01- 2015/05/03 簡莉穎《看在老天爺的份上》,牯嶺街小劇場
2015/05/08- 2015/05/10 李銘宸《誰殺了大象》,牯嶺街小劇場
2015/05/15- 2015/05/17 劉容君《做掉她》,南海藝廊
◎ 黑眼睛跨劇團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arkEyesLabFans?fref=ts
◎ 兩廳院售票系統:
《看在老天爺的份上》 http://ppt.cc/pK5h 
《誰殺了大象》 http://ppt.cc/9vcX
《做掉她》  http://ppt.cc/pi3z
-------------------------------------------------------------------------
《看在老天爺的份上》演出資訊:
◎ 導演:簡莉穎
◎ 翻譯:羅仕龍
 舞台設計:廖音喬
 舞台監督/燈光設計:張以沁 
 服裝設計:范玉霖
 製作人:朱倩儀
 導演助理:林志穎 
 演員:王俊皓、王肇陽、林念頻、郭佩佳
 室友:許哲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