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6.12 7: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屏風表演班 徵婚啟事(浪漫版)
(註:《徵婚啟事》裡的腳色名都和演員名相同,尹馨=尹馨,曾國城=曾國城,以此類推)
《徵婚啟事》是屏風的經典戲碼,既然被冠為經典,表示有它獨特的過人之處,理應不會讓我失望。只是,6/12晚上出了國家劇院,我心裡的疑問是:「如果連一個劇團的經典都是這樣,我還能對這個劇團期待些什麼?」
屏風的《徵婚啟事》以陳玉慧的同名小說做為基幹,但不光只演出《徵婚啟事》的內容,而是多加了「某劇團」要來演出《徵婚啟事》,讓整場演出有戲外戲的層次,企圖讓原小說裡的人物與情境,呼應「某劇團」的演員生活,使得舞台上除了有「一個女人與十五個男人的徵婚故事」,還有演員人生的寫照。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這也是這齣戲最大的敗筆。既然是「戲外戲」,彼此間的連結就要強烈,而不是將兩齣戲湊在一起就可以。
《徵婚啟事》裡的徵婚女子尹馨,因為想結婚,所以徵婚,來往於多個徵婚男子之間。這群徵婚男子全由曾國城飾演,各形各色,有「自以為通靈的男人」、「學歷很低的男人」、「不好意思的處男」、「未婚爸爸」、「黑道大哥」等。一連串像小說章節呈現的徵婚場景,穿雜著「某劇團」的許多問題,包含尹馨複雜的感情生活 (與前夫的離婚事件、同性女友的糾纏不清、和燈光師的外遇)、臨時上陣的舞監、永遠到不齊的服裝、從沒打到位的燈光、道具上錯、大幕降錯、還有個一直收不到錢的便當外送來舞台攪局。
好了,我的問題來了:究竟陳玉慧的《徵婚啟事》與「某劇團」的混亂有什麼關係?告訴我!(註:像瓊瑤小說裡男主角激動的抓住女主角的肩膀用力問。喔,最近比較紅的是明曉溪啦! :p)《徵婚啟事》裡的徵婚女子,聽著一個個徵婚男子的過去與應徵的理由,有的是好奇、有的是單純想找個伴、有的是渴望愛情,但是否這些理由的根本都是寂寞?我不這麼認為,至少在演出中我感覺不到這個因素。
因此,編劇在節目單上寫著:「讓一個演員分飾十五個徵婚男子,詮釋十五個不同身分、思想、環境背景......,真正蘊含的寓意是,男人也有比女人更難以坦述的共通點-寂寞。一個男人扮演十五個不同的男人,讓寂寞的角度與狀態在不同的地方展現,這是一個男人,也或許是所有男人的顯影」這個論述我覺得是不成立的。我看到的,是演員曾國城像變色龍般,不停在舞台上變換口音、姿勢、動作,舞台魅力十足,但深層的寂寞卻從沒出現過。
回到戲外戲的「某劇團」,這是一個到演出前,因一堆私事而幾近崩垮的劇團,但這些私事的混亂表現就是單純的「怒吼」出來。所以,導演劉珊珊像個無法控制情緒的女人,歇斯底里地在場上呼來喊去,又在毫無醞釀之下,在昔日情人兼舞監樊光耀前崩潰;樊光耀也只淺淺的道出自己曾是現實生活中的徵婚男子,因為坐過牢所以害怕面對自己、愛情與婚姻,但卻絲毫沒有深究這自卑的來源與形成;燈光師狄志杰這腳色更是平面的可悲,他無法控制自己的組員,是個跟尹馨有婚外情的有婦之夫,但他心中的掙扎與痛苦,除了用糾結在一起的五官與憤怒表示外,沒有其他鋪陳。
《徵婚啟事》中的第十五個男人,據說應是所有徵婚男人的集大成,同時也是劇團演員城城哥的寫照。看著他接了手機,摔了手機,走出舞台。然後呢?可以不講明劇情所要表達的意思,但至少要有個提示,告訴觀眾該從哪裡去思考。但戲到這裡,就像是硬生生被切斷所有電源,連點光都不給,只留下搞不清楚的觀眾在黑暗裡伸手不見五指。
戲的最後一幕,是所有演員定格停在台上,女主角尹馨面對鏡子,苦澀的說出「我以為我只是來演一齣戲,我以為我只需要好好當一個演員。沒想到,我唯一沒有演好的,是我自己。」在我的理解下,《徵婚啟事》這戲外戲,根本就是尹馨自己的幻想。尹馨實際上是個精神錯亂的患者,住在長年不見天日的白色醫院裡。她曾經有過非常多段轟轟烈烈的戀情,但正是因為與前夫、同性女友、外遇對象的剪不斷、理還亂,造成她情緒的不穩定,最後只好在醫院度過淒涼的一生。
我沒有看過《徵婚啟事》的原版小說,無法說是喜歡還不喜歡。但就《徵婚啟事》這齣屏風的舞台劇來說,它實在是讓我大失所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