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2017臺北藝穗節 I-MOVE:開動

時間:2017.08.26  7:30PM
名稱:I-MOVE 開動
地點:陽光寶貝幼兒園

2016年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帶著平均年齡60歲的樂塾到台灣演出《女人的和平》。生猛有力、毫不扭捏的表演方式讓人印象深刻,證明了樂齡長輩在表演上的能耐,並提供觀眾不同以往的觀賞體驗。I-MOVE 是今年臺北藝穗節的新隊伍,也是唯一一支以樂齡為主打訴求的團隊。只可惜45分鐘的演出下來,我除了疑問,還是疑問。

演出前場館播音不停放著紅燒獅子頭的作法,心想:「或許是透過菜餚的味道談論人生?畢竟演員們光是度過的時間就是故事啊!」一群人拿著鍋碗瓢盆菜刀打蛋器,匡啷匡啷地弄出了好大的聲響。聽不太清楚對話的內容,看起來是在爭執做菜的方式與擺盤的速度。總之就是廚房與餐桌的混亂,而這混亂也延續到謝幕那一刻。

旁邊那名身體素質不錯的年輕男舞者為什麼突然動起來了,還在地上滾啊滾的干預其他演員前進?為什麼有個仆街動作的表演者橫趴在桌子上變成人肉餐點,跟著一起出現的蘇東坡小故事有關係嗎?為什麼要用即時錄像在現場投影園長與團員的訪談,在這時候換新媒材的原因是什麼?場上好忙碌,有一群人在左舞台的廚房像是圍著營火一樣唱歌,有人在右舞台的高台拿吉他自彈自唱,還有一組人在舞台中央開心跳舞?等等,即時錄像又來了,這段是記者訪問,為什麼又跑出幫記者過生日的驚喜,但蛋糕又不是記者吃,而是一群人跑到園區外頭不知道做什麼與扮鬼臉?

很多時候場上所安排的橋段不一定有實質的意義,但《開動》的剪接拼貼毫無脈絡與邏輯可循,動作設計與媒體使用的時機也令人費解,更沒有如節目介紹的,透過不同的味道來說故事。這是一次大型的即興肢體課程,所有人都在裡頭玩得很開心,但觀眾不在受邀名單之內。唯一一段勉強可以讓人理解的,是表演者們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材料與工具,藉由扭動、翻滾、蜷曲與舒展身體,做出麻油烏魚、水餃與獅子頭等菜色。然而,為何選擇這些菜色,又為何是這些動作,可能不在演出討論的範疇。

若不論演出好看與否,《開動》其實是極富藝穗精神的:因為想做想分享,所以就去做就去分享,完成了這場自帶場地,和觀眾傳達跳舞的勇氣與快樂的表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