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

台灣海筆子企劃 流民寨製作: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時間:2012.9.21  7:30PM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溪洲部落特設帳棚
名稱:台灣海筆子企劃  流民寨製作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我要很害羞的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帳篷劇。一直有在跟帳篷劇相關的新聞,卻遲遲沒進篷觀看。一來,對我這個被網路綁死 (又懶得要死) 的現代人來說,走實體通路的賣票方式,總是讓我想起要看戲時,戲就已經演完了;二來,是帳篷劇討論的議題向來較深刻內省,擔心自己無法消化。不過,今晚看了戲後有了些不同的想法!

帳篷劇演出是完全的「從無到有」,因為就連場地都是自行搭建的。除了依據演出內容選擇不同的地點搭帳篷外 (之前選過樂生、福和橋下,這次則在原住民部落廣場),還可配合演出來決定要搭怎樣的帳棚。因此,舞台的設計與機關便多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中,可以看到小貨車成了海賊船,氣勢凜然地駛進舞台;高掛在空中的酒瓶繩索橋,是劇中人物九瓶棄兒登大人的宣示處。

紅髮女海賊、空降的特種傳道士、閉關修行的世隨師父、狡滑無道義的白浪、天龍國的憤青次音波,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物,除了各有「目的」外,還對所謂的「舊根」有想望。鮮明的人物們,其實分別代表了不同時期來到台灣的族群。每個人都用著自己的方法,尋找山林裡的舊根,卻忘了原本就在這片山林的原住居民們。異鄉客們毀工寮、拆門窗,舊根成了舊恨。只是對立的關係與仇恨從未過去,和解紀念碑的立意僅是枉然。

當中有個特殊的角色:九瓶棄兒。他有原生的義父,也有後認的義母 (女海賊)。在自我認同上,他產生了矛盾與混淆,就如同現在的我們一般,汲汲營營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尋求原根,了解自己究竟是什麼人。

最後九瓶棄兒高舉火把的怒吼宣言,表明了生命自會找到出路:異鄉客們慢慢地進入台灣原鄉的生活,獲得廣大山林的恩澤。而不管是外來人種,還是原生部落,唯有接受舊恨,才能找到舊根。在我認為,這「舊根」並非是特定族群的民族覺醒,而是感念與感謝你所屬的這塊土地,進而產生對土地的認同感,並擴大到土親人也親的緊密關係。

如果你厭倦了端坐在劇院裡看戲,想要知道什麼是不修邊幅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 請來帳篷劇走走。這群演出者都是來真的,車子大剌剌的開、鋤頭匡啷啷的敲、火把赤狠狠的燒,就連小嬰兒都是真人上陣,哇聲大作。 在《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裡,我無法全然辨明哪些人物究竟代表些什麼,偏閱讀的對白質感也多少讓我無法當下聽懂,但這都不影響這作品帶給我的粗獷有力。走一趟溪洲部落,找找你是誰吧!

演出資訊
◎ 演出名稱:台灣海筆子企劃  流民寨製作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 演出時間:9/20~9/23 每晚7點半
◎ 演出地點:新北市新店區溪洲部落廣場
◎ 相關連結:
    - 官方FB:搜尋 「台灣海筆子」
    - 官方Blog:http://taiwanhaibizi.pixnet.net/blog (內有詳細交通說明)
    - 現場票 450元 


2012年9月17日

2012臺北藝穗節 貝克劇場:活屍大戰台北

時間:2012.9.16  7:30PM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戶外劇場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貝克劇場  活屍大戰台北

近期影集《陰屍路》大紅,這股風氣也吹進藝穗節,而有了《活屍大戰台北》 。所以,活屍會取代吸血鬼,成為新一代的Super Idol 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呼,好冷~)

《活屍大戰台北》敘述超級病毒因路不平專案而發生車禍,造成病毒擴散。接觸到病毒的人都會在15分鐘後變成活屍,並對血有莫名的渴望。台北城內僅存四名人類,躲到最後的避難所寶藏巖。這四名人類分別為雞排哥、漫畫阿宅及一對兄妹。

演出一開始,身著實驗衣的人員帶著活屍一隻,說明觀眾守則,笑倒了一片觀眾:由於活屍對聲音敏感,請將手邊的手機及電子鬧錶關機或轉為震動;又活屍對光線敏感,演出期間禁止錄影拍照。 《活屍大戰台北》的故事進展並不多,大抵是活屍入侵,打活屍;活屍又入侵,再打活屍。再加上經常會出現些過於重複又令人抓不著頭緒的笑點,有台詞與劇情陷入鬼打牆的嫌疑。

中間穿插兩段展開的情節:「阿宅養活屍 (因為那名活屍是他深愛的動畫配音員)」與「兄妹倆最終的約束 (萬一哥哥變活屍了,妹妹要親手結束哥哥的生命)」。兩者都說明了在這活屍橫行的時代,各種關係都扭曲了 (前者是扭曲的愛情,後者則是扭曲的親情)。只是劇的本質還是走惡搞KUSO路線,認真深究人性的橋段便可惜地流於表面。

之前就看到劇組在網路上徵素人演活屍,為了是最後一幕的活屍大舉入侵。不得不說寶藏巖戶外山城劇場真是個好適合活屍出沒的場地,從出入場的階梯、後山下來的斜土坡、觀眾席後方的角落,採包圍場域的方式竄出,真有股氣勢如虹 (?) 的大軍態勢。

這齣戲讓我想起了常看的美國棚拍喜劇,就是會搭罐頭笑聲的那種,有著不太合邏輯的對話發展,時不時就會誇張崩潰又能瞬間保持冷靜的人物個性。雖然一切都不那麼合理,卻還是能吸引觀眾目光。這,也算是另一種成功吧!



2012年9月16日

2012臺北藝穗節 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金朝代歌廳之花樣爵諾男女演唱

時間:2012.9.16  3:00PM
地點:西門町金朝代大歌廳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  金朝代歌廳之花樣爵諾男女演唱

金朝代大歌廳雖位在武昌街二段,卻沒有外頭朝來熙攘的忙碌,與年輕的西門町氣息完全不同。Voco Novo 為了配合這個特殊的場地,除了帶來一連串懷念老歌選輯,在服裝上也增添了復古味道。上半場的女孩兒有著改良式的小旗袍、大紅色的披掛流蘇;下半場則全員換上了bling bling 的亮面服裝,耀眼迷人呀!

由於場地在少見的紅包場,自然也得融入紅包場文化。台下的觀眾席桌各有著數量不一的紅包袋,要是喜歡哪名歌手,就在小紙卡寫上歌手名字與想說的話,連同現金一同放入袋中。聽歌過程中,觀眾隨時可走到舞台前遞紅包,表達對歌手的喜歡與支持。最有趣的,莫過於歌手們都為自己取了個響亮的稱號 (OK,不是每個都響亮,哈),犀利歌姬、阿卡精靈、低音男爵等,逗樂不少台下的觀眾。

歌曲一路從「何日君再來 (還不忘在兩段口白拉紅包)」 、「忘了我是誰」、「一支小雨傘 (誇張的台語抖音)」,到與金朝代台柱歌王顧老師合作的「一見你就笑」,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不管是哪個年代的觀眾,都聽得是心涼脾肚開,紅包也是一個接一個地送上台!緊接而來的下半場,氣氛依舊是炒得熱鬧,懷念金曲一支一支上:「夜來香」、「親密愛人 (將歌曲分成五個聲部慢慢堆疊,讓觀眾可以聽出聲音加乘的效果)」、「春風吻上我的臉 (加入帽子歌后漂亮的黃鶯嗓音)」、「熱情的沙漠」,到最後要跟大家Say Goodbye的「今宵多珍重」。

在兩段Voco Novo的表演中間,穿插了原紅包場歌手的演唱。閃亮的舞台霓虹燈、老派但穩扎穩打的鼓聲,以及穿著華麗歌服的歌手,把我拉回到還沒出生的年代 (但台上的歌我都會唱是怎麼一回事,哈哈)。歌曲的曲風多變,哀傷的、輕快的;台語的、國語的:還有小鄧的日文歌「償還」呢!

這次來聽歌的觀眾有年齡層的差距,年輕朋友衝著Voco Novo而來,老朋友則來聽紅包場歌手唱歌。這樣一個特別的合作案,不只讓兩組演出團體作了切磋交流,也讓本來只待在某一邊的觀眾進行了跨界洗禮。說實話, 要不是臺北藝穗節,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有機會感受紅包場文化吧!謝謝金朝代、謝謝Voco Novo、謝謝臺北藝穗節!

最後,那位爵士健美金牌歌王顧其華先生,您真的是風靡萬千少女呀! >//////<



2012臺北藝穗節 飛人集社:小森林馬戲團

時間:2012.9.15  7:00PM
地點:學校咖啡館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飛人集社  小森林馬戲團

胖熊滾大球,兔子走鋼索,還有魔術師變帽子戲法,簡單又充滿童趣的投影為演出撥開了序幕。一張有好多個抽屜的書桌,改裝之後晉升成多功能版本。一變,在書桌上開出了森林枝幹;二變,又把書桌拉成充滿螢光色彩的深海底;三變,桌下的美麗綠色森林發光閃耀。

《小森林馬戲團》全劇無語言,僅用偶與各式日常用品所變化而成的動物們 (手套大嘴鳥與小丑魚),帶著觀眾遊歷這世上的自然美好。其間與音樂音效的搭配完美,彷彿我們坐著輛神奇的交通工具,深入各個領域探險。演出不光只在舞台上,兩名操偶師會時不時下台來和觀眾互動,蝴蝶翩翩飛舞到孩子頂上、毛茸茸的鹿頭也下來啄頭上的亂草、自體發光的藍鯨更是乘載著希望在觀眾席間悠遊。

偶戲往往能帶出真人演出所無法呈現的詩意與純真,《小森林馬戲團》滿溢寧靜祥和的氣氛,又有著清新可人的氣質。除了提點觀眾愛護自然外,也為繁忙的日常生活來了一絲舒爽涼意!只可惜,劇情的結構較不嚴謹,偏片段呈現,有了看得到的道具舞台驚奇,少了點故事情節想像就是了。

演後不負責任碎碎念...
爸媽要帶小朋友來看演出,很好。但請教育小朋友看演出時要盡量保持安靜,你可以驚訝、笑、發出"咦"的詢問聲音,但不要從頭到尾一直講話,講得還是很想讓我撕爛你嘴巴的話 Ex. 老頭子的頭好禿,頭要掉下來摔死了;小丑魚是襪子啦,是襪子是襪子 (還講得超大聲)

2012臺北藝穗節 變動能劇場:危險。告白0rz

時間:2012.9.15  3:00PM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2F游藝廳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變動能劇場  危險。告白0rz

正式開演前,場上打著迷幻的暈染藍燈,五張白色的椅子與五個身著白衣的演員各據一方 (三女兩男)。演員偶爾會起身,再移動到另處坐下,緩慢流動的畫面很美。

兩男兩女似乎被困在這個空間很久了,隨著故事發展,漸漸可以了解到,這個空間象徵陷入膠著的兩人關係,透過不同男女與諮商師的對話,剖析難分難解的愛情遊戲:包括「沒問題可能就是我們的問題」、「鬼打牆的『不信』溝通」、「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等。由於演員並沒有特定的人物區分,僅有性別上的差異。所以,A女這一秒還在跟B男用電話吵架,下一秒便轉換成跟C男當面對罵。這樣的切換在整場演出中非常常出現,但導演的調度流暢俐落,演員間的丟接默契也好,讓戲都能維持在還算緊湊的節奏上。

一開始的對話用童話故事作引導,點出人該學習的各種正面態度 (如:狼來了讓我們知道做人要誠實;三隻小豬則教我們要腳踏實地)。之後又殘忍的點出,真實人生往往與童話故事相違背。這樣的安排讓我預想,接下來是否會有更犀利的爆點出現。只不過,演出自始至終所談論的主題都僅侷限在「愛情的互動」上,場上所提及的狀況也常見於日常生活或是其他媒體 (如書籍、電視、電影等)。少了突破的觀點來提味,讓戲平平淡淡,不見驚喜。

至於旁觀的諮商師,她是唯一不在關係泥沼的自清者,她解釋關係、分析關係,最後槍殺關係 (她是最終的兇手,讓一切歸零)。但於演出中,她所處的態度又太超然了些,和另外四名演員的關係也過於疏離,是很可惜沒有被好好利用的角色。

2012年9月14日

2012臺北藝穗節 客房服務部:客房服務

時間:2012.9.13  7:30PM
地點:寶格利時尚旅館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客房服務部  客房服務

看到客房服務,本想說我是不是可以點個酒還龍蝦的,撫慰白天上班的疲倦 (哈哈哈 XD)

回到正題!《客房服務》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旅館房間裡,一個失去所愛的老男人,在不同的女人間尋找舊愛的影子。他包養她們,送她們各式禮物,要她們學法文、學芭蕾,卻不要求發生關係,只求女人乖乖地待在房間裡,哪兒也不去,成為他唯一且刻意形塑的模樣。只是每個女人都受不了自己被單一模式化,紛紛求去,因而造成爭執與恐怖的兇殺。

戲本身是好看的,演員的表現也達水準 (但老男人沒有角色說服力,不夠滄桑有霸氣,刻意扮老的樣子反而尷尬不自在,偏偏他是最重要的角色)。劇本帶著獵奇懸疑的味道,會引人想繼續探究下去。我很喜歡劇情慢慢加疊上去的設計,讓「有著被包養女人的房間」的血肉越長越完整。一開始單純的電話聊天、接著是目睹 (或是聽到) 淒厲的命案發生、最後亟欲插手挽回可能發生的悲劇,觀眾透過客房服務人員的參與程度,一步步揭開房間的神秘面紗。另外,幾個服裝道具與情節的安排也見巧思,像是女人們都穿著單一色系的一件式洋裝 (黑、大紅、深藍、白),除了視覺上賞心悅目與統一外,主要呼應故事裡的女人都被「單一模式化」;在一個偏精神狀態的虛幻時空,女人們將男人送的禮物全掛回男人身上 (腳鍊、耳環、高跟鞋),接著像個芭比娃娃一樣僵硬的攤坐在床上的樣子也令人不寒而慄。

雖說《客房服務》就發生在旅館房間,但這作品實在是不適合在旅館房間演出 (又一個挑錯場演出的...)。觀眾的座席位在房間兩側,中間則是演員演出的空間 (含床鋪、圓形旋轉桌、沙發,是一個長型的空間)。演出中有非常多的視線死角,常常顧了這面觀眾就忽略了另一面觀眾。

除了走位的安排不順,最令人奇怪的是「該把觀眾放在哪裡」。當觀眾一踏進房間,開心聊天的兩男兩女熱情自然的招呼大家坐下,這時的觀眾是「可見的」。但等到老男人一入舞台,觀眾頓時成了「隱形人」,然後一路被忽視到戲劇結束。再者,和大夥開心聊天的演員 (飾演Gay的那位) 於演出開始後就坐在門邊。我延續開心聊天的情境,本期待他會在演出中做些什麼事,但他就只是工作人員,且這件事我到第一段演出結束後才頓悟 (應該是說,到第一段都演完了,我才真正放棄「他應該還有戲」的念頭)。

想要舒緩觀眾的入場氣氛,用意是好的,也須考量到演出該是一體的 (包含角色特性與觀眾定位等)。不過,若將這作品放在一般黑盒子劇場演出,效果應該會不錯。但我想要知道服務人員最後還做了些什麼,感覺這角色被斷尾了 :p
 


2012年9月13日

2012臺北藝穗節 劉淑娟獨角戲:困獸

時間:2012.9.12  8:00PM
地點:學校咖啡館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劉淑娟獨角戲  困獸

其實我看得困住了,也稍微睏住了...

拖著蹣跚的步伐,女子感覺既無力又無趣的走進了房間。她開了燈,開始了生活,但所謂的生活也僅在這方空間裡。過程中她不停的打電話,打給電影公司黃先生、一直要她相親的奶奶,還有一個應該是她愛慕的男人。女子的精神狀態非常不穩定,而演員借不同的語言 (國台粵),詮釋三種不同樣貌的女人:有著潔癖的女作家、等待男人的小女人、以及某個頗有裝扮的女演員。

角色間的切換很清楚,但角色本身卻讓人陷入十里霧中。我抓不太到「為什麼是這幾種女人?」又「為什麼她們都要被困在這個場域」以及「使用三種語言的必要性 (註:我完全不懂粵語)」或許,我可以解釋成,同一個女人的身體裡,分裂成三個單獨的女人,各有各的想望,但困在相同的一附軀殼裡,如同被困在相同的一間房間裡,怎樣也出不去。

最後,只得熄滅了燈光,再次用蹣跚且了無生趣的步伐走出房間。

事實上,演員的表現是動人的,劇中回想與男人初次見面的那一幕,真有讓人心疼的感覺。只是舞台上的人物出不去,舞台下的觀眾也進不去,徒留尷尬就是了。此外,或許可以再考量投影的位置與方式。可以發現投影是有故事的,但因為場地干涉,阻擋了大部分的畫面,是這次演出相當可惜的地方。




2012年9月12日

2012臺北藝穗節 嚎哮排演:即刻相親

時間:2012.9.11  7:30PM
地點:A House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嚎哮排演  即刻相親

也太靠北的好笑了吧!(這是稱讚、稱讚!)

這是一個戀愛實境節目,發生在裝潢美輪美奐的咖啡廳 (剛好就是A House),是為兩男一女一導演 (?) 的三角戀情 (導演只是偶爾跑來亂的)。 因為是實境節目,偶爾會有畫面停格、角色說明內心話的時間;也因為是實境節目,一定要有廣告商產品的置入性行銷。Drama人生在實境秀上演,再怎麼誇張沒邏輯,只要觀眾愛,硬ㄠ硬掰都可以繼續搞下去。

繼去年的《啞侍‧改》,今年嚎哮排演推出了《即刻相親》。即便劇情加油添醋又不合常理,偶爾還有令人無限遐想的歪頭對白,但很神奇的,並不會讓觀眾討厭或不耐煩。該說是演員的觀眾緣太好,還是自然不做作的流暢表現太吸引人咧?但其實最厲害的,是不管笑點怎麼猛然蹦出,又如何白爛無俚頭,總是能在下一秒將故事拉回主線。

劇場演出的種類很多,但並非每部作品都得要講到啥人生大道理。《即刻相親》的演出自成一格,明明就有著莫名奇妙的故事走向與玩著文字遊戲的快速/即興搞笑,卻不見難堪低俗與刻意,而是自然而然地營造開心的娛樂氣氛。另外,演出還配合劇情需要 (或是配合場地原有的擺設),將表演舞台外移到店門外的人行道上 (Ex. 背著椅子、戴著安全帽出外太空修理戰艦,還被導演隕石一頭撞上),甚至配合亂ㄠ的星際劇情,降下A House的鐵捲門作為星際監獄 (據說小日本東城是用克林貢人的專用手勢望著建豪說掰掰的~ 一整個細膩無法擋)。

我說這個團呀,拜託你要活得好好的!人生的苦難太多,需要你們的嚎哮來普渡眾生呀!


【預報】2012臺北藝穗節 演摩莎劇團:隔離嘅大母雞‧十年祭

時間:2012.9.9  11:30AM
地點:藝百廈排練場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演摩莎劇團  隔離嘅大母雞. 十年祭

星期天的早上,帶著半夢半醒的精神去看排,卻是越看越激動,越看情緒越複雜。雖說我本就是個哭點很低的人,但很久沒有光看排練就看得我感動落淚!排練過程中,沒有燈光、沒有完整的服裝梳化,音效的cue點可能還會出錯。但故事夠好,演員也好,已然足矣!

近期的社會運動頻繁,台灣有反核、華隆、旺中案,香港有反洗腦學運等。雖稱不上是遍地開花,但高漲的民眾意識卻不可忽視。《隔離嘅大母雞》做為今年藝穗的閉幕節目,來得又巧又剛好。戲的基本架構源自新加坡已故戲劇大師郭寶崑的作品「靈戲」,台灣的洪珮菁與香港的洪節華,分別用了二二八與六四的題材,重新詮釋社會運動下,不同立場的人性。正好今年是寶崑老師逝世10周年,故在戲名上多了「十年祭」。 

故事的場景發生在一個孤寂的月台。每晚都會有班火車進站,只要你決定放下一切,你就可以搭上火車,前往來世。然而,母親執著於等待兒子 (真相) 的到來,記者則被想忘卻忘不掉的過往纏身。兩個人既上不了車,又回不到前一世,只得在月台徘徊。一個晚上又一個晚上過去,沒有關係的兩人,卻慢慢在對話中,找到彼此失落的救贖

隔離嘅大母雞》並沒有特別指明劇中所談的是哪一個社會運動 (事實上,任何一個都可以),也沒有要指責誰對誰錯,而是將故事回歸到「人」本身,從社運紀錄者 (珮菁所飾演的記者) 與社運人士家屬 (節華飾演失去兒子的母親) 的角度,試圖找回在那令人難以想像的環境裡,可能會有的各種掙扎。

高中歷史老師說到六四,除了課本資料,還準備了許多非官方文件,包括民運團體投書獨立報紙、各式抗爭宣言等,好讓學生能夠更清楚的全盤了解運動的前因後果。由於《隔離嘅大母雞》是第四次演出,除了修正敘事立場,讓焦點集中外,演出者還在事前做過許多鄉野調查,並於對白中放入當時真實的口號。若你長期關注此類運動,不彷在劇裡尋找現實與舞台的短暫交會。

歷史不會消失,只擔心被人遺忘!《隔離嘅大母雞》以不卑不亢,不矯情做作的方式,講述那段傷痛卻又難以抹去、無法抹去的記憶。僅用我們還能操作的媒體,向位處惶惶不安年代的英雄我輩致意,也期望我們這代的青年,別再漠然以對。

誠心推薦《隔離嘅大母雞》, 0914 ~ 0916 牯嶺街小劇場。

演出資訊
◎ 演出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演摩莎劇團  隔離嘅大母雞
◎ 演出時間:9/14~9/16
◎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 編導演:洪節華、洪珮菁
◎ 相關連結:
    -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Performosa?ref=ts
    -
全票450元,2人套票800元、4人同行1500元。
      訂票請洽宋小姐0922-934-504
      購票http://www.walkieticket.com

 


2012年9月11日

2012臺北藝穗節 綠果實劇團:那些男孩教我們的事

時間:2012.9.10  7:30PM
地點:慕哲咖啡館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綠果實劇團  那些男孩教我們的事

容我先岔個題,討論「演出時間」這檔事。票券與藝穗手冊上都寫著,晚場的開演時間是7點鐘。所以,我提早下班、囫圇吞棗的吃了晚餐,邊騎車邊擔心過了開演時間,還在林森、紹興、杭州三條路迷航了10幾分鐘。想說要趕快搞清楚方向,萬一遲到而影響演出和觀眾就不好了。結果,我6:50抵達演出場地,卻被告知演出7:30才開始。

請注意,觀眾買了票後,沒有義務還要持續follow劇團消息。相關的準備動作與時間,都該清楚明訂。若有任何狀況,就該想辦法調整。否則,觀眾可是白演了一齣煎熬的內心戲,氣急攻心又傷身呀!

好,回到演出本身。

《那些男孩教我們的事》 共有6個段落,依序代表不同年齡與類型的愛情關係:學生時期的青澀告白、被「戈戈纏」的異國追求、論及婚嫁的草食男與嬌縱女、熟女與陪伴在身邊的超級好朋友、和媽寶男人談戀愛的心酸、舊愛新歡的抉擇。每個段落各由不同的演員演出 (大多是一男一女為一組),長度約15到20分鐘,而這些段落的導演筒也平均分給三個不同的人執掌。

故事內容非常生活化,劇本也時有平民笑料,但這次的演員明顯火侯不足,面對觀眾仍帶有恐懼 (自信心不夠)。刻意的肢體與停拍、不夠順暢的對白與情緒進不去的聲音表情,都讓演出的氣氛懸在半空,搖晃不定。另外,導演們似乎在「寫實」與「誇張」間游移,時而這邊跑跑,時而那裡晃晃,作品調性混亂,也使得演出不夠乾淨俐落。以第三組為例,有一般情侶間的拌嘴吵鬧,卻又在結尾出現動漫路線的搞笑舞蹈動作,觀眾無所適從的感覺就這樣出現了。劇組太想要討好觀眾,太想要逗觀眾笑,卻沒拿捏好分寸,讓演出失焦了。

不過,此次參與演出的14名演員,外表特質都與劇中角色相當接近。不知道該歸功於選角成功,或是編劇本身有為演員量身打造角色。總之,人物外在的型塑是相當成功的。此外,慕哲咖啡館的軌道燈並不完全適合戲劇演出 (簡單的開與關,僅有黃燈可以調整明暗),如果要選擇這個場地,最好修正一下演出方式。基本上,要是演員功力不夠深厚,燈光的氣氛是可以協助觀眾入戲的。但偏偏慕哲的燈光沒得羅曼蒂克,使得幾個該是被觀眾注目的段落,既乾且扁呀...(Ex. 第四組:男女主角的四目交接;第六組:女主角在賣場巧遇舊愛)。

這是我第三年看綠果實的作品。2010年的《不見?不散!》、2011年的《仨》 ,到今年的《那些男孩教我們的事》,劇的風格都走生活小品路線,也偏「段落敘事」發展。我想,這有可能受限於演出者皆為綠光表演學堂的學生,從生活去取材戲劇內容是最容易上手的,而段落敘事的方式也可讓較多名學員上台演出。但對於持續關注劇團的觀眾來說,過於固定的形式容易造成觀看疲乏,多少阻礙了劇團成長。

2012年9月10日

2012臺北藝穗節 皮繩愉虐邦劇團:夜色繩艷--繩之音

時間:2012.9.9  7:30PM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紅磚區D棟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皮繩愉虐邦劇團  夜色繩艷--繩之音

繩之音,原文為sound of bondage。所以,這裡的「繩」並不單指「繩子」,而是指束縛。

演出共有六個段落,分別以不同的形式來說明束縛的可能。由於段落和段落間沒有關係,彼此獨立,主持人們 (一個老師、一個學生) 會適時出來串場。除了偶爾插科打諢,還順便做做名詞教學,讓觀眾可以了解BDSM相關的詞彙,寓教於樂。

迷幻的燈光與音樂,領著觀眾從視覺和聽覺開始,感受演出所要帶給你的,最純粹無暇的情感。是的,最「純粹無暇」的情感!順從身體所傳來的直白反應,進而有完全的服從與依賴。不可思議的完美信任,即在當下產生。

最先帶來的段落是Spanking Live Show (打屁屁)。場上的三名表演者身著黑衣,連臉都給包覆住,僅有一人著丁字褲,露出背面腰際到大腿中段的皮膚。演出中有著炫亮的閃光及充滿冷調效果器的吉他聲響,和場上火辣辣的拍打印記形成強烈對比。

de Zuvia 和海兔帶來的繩縛演出非常動人!背景的弦樂聲平緩定靜,自然而然讓演出充滿著浪漫的氛圍。幽怨服從的女體和溫柔呵護的繩師,兩個體間的愛意流轉,讓人屏氣凝神,捨不得將目光移開。從結到解,從這個空間立面到下個空間立面 (被綁起的女體會有角度變換),繩師彷彿是名雕刻師 (只是他的工具不是雕刻刀,而是繩子),專注且精琢眼前的作品,於收放鬆緊間,變幻出身體的不同樣貌。不得不說,繩師專心工作的樣子好迷人呀!可惜,投影投得七零八落,音樂的銜接上也嫌粗糙 (每軌音樂間的空白造成情緒斷層),最後還拿了首講述社會運動的歌曲作結尾 (張懸:玫瑰色的你)。雖是取其玫瑰之意,但歌曲本質跟演出一點關係都沒有呀 (其實可以只擷取前奏刷吉他的聲音)!

自慰是私密的,是自己和自己身體的遊戲!舞真夜利用自縛吊,將這場遊戲玩出無限可能。只見她自信豪邁又開心的蹦蹦跳跳出場,帶著點瘋狂戲謔與搞笑,準備和一束束紅繩來場親密接觸。接著,手腳俐落的在身體的幾個重心綑上繩結,用力一拉,身體就這樣攀上了空中。隨著地心引力,優美的身體線條自然盤旋延伸,享受無壓力的放鬆狀態。

最後一段的Role Playing,是這次《夜色繩艷--繩之音》的壓軸,由一對日本搭檔演出:音繩與つばさ!惡狠狠的小丑用布袋扛了個女人回家,將其囚禁鞭打。之後,卻慢慢地幫女人穿上了束腰、用布圍出了蓬裙。而手中的白色繩子束成了髮帶,纏成了蓬裙上的珠鍊。女人在掙開束縛後,發現小丑精心為自己準備的外著,心情五味雜陳。最後,卸去了臉上濃妝的小丑,成了英挺的白西裝王子,拎著白色高跟鞋出場,向這位搶來的公主求愛! 

兩位演出者是新婚夫妻,擁有絕佳的默契。演出所涵蓋的情緒非常複雜,行為上的支配與被支配,並非完全移植為內化的情感 (小丑是行為上的支配者,卻是最終感情上的被支配者)。此外,這段感情還有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味道,女子從一開始的顫抖與害怕,到後來的驚訝與感動,最後轉向愛上眼前 (這個綁架自己) 的男人。故事走向雖然詭譎多變,但氣氛掌握得宜,反而是最令人愛不釋手的異色童話。

表演者除了用精湛的技藝進行「演示」,風靡全場觀眾外,還有兩段偏戲劇的段落:Vanilla 與 軍犬調教,旨在說明SM的心理層面,包含追尋純粹真實的牽絆與主從長幼關係。由於這兩個段落所帶給觀眾的衝擊並沒有綁繩來得直接,再加上表演時間短,無法細細鋪陳前因後果,多少讓觀眾產生了疏離感。
 
對了,我很Lucky的接到
つばさ的捧花啦!!我真的覺得這對夫妻/搭檔/事業夥伴超可愛的!

2012臺北藝穗節 孽緣終結站:離婚典禮

時間:2012.9.9  3:00PM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孽緣終結站  離婚典禮

前些年的藝穗節有《張吉米的囍酒》,今年則有《離婚典禮》,正好結跟離都湊齊了,藝穗節真是人生大事的福地!

《離婚典禮》開場前的各式擺設與儀式相當有趣。演出雖是3點開始,但2點半就有婚禮歌手駐唱,還有負責收禮金的前台。另外,離婚的婚紗照、舊郎舊娘招待迎客,也都樣樣不缺。主離人婆婆看到我是一個人進場,還熱心的要幫我作媒,引我到攝影大哥旁的位子坐著。典禮正式開始:夫妻互拔戒指,讓戒指入土為安;一同切龜苓膏,讓關係歸零。這種種的安排都讓人莞爾一笑,想著接下來還要端上哪些驚喜給我。

沒想到,接下來的不是驚喜, 而是孟克的吶喊:放我出 (劇場) 去!

舊郎和舊娘分別扮演自己,演出兩人離婚的緣由。接著,我彷彿看到了「台灣傳奇」或是「藍色蜘蛛網」等類戲劇在眼前上演。戲劇內容滿是誇張的腥羶笑料,以及不知為何的色情暗示。丈夫好色靠媽到了誇張的地步 (連在醫院都可以吃自己妹妹豆腐),妻子無助好賭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 (還失了身捲入裸照風暴),配角們也一個比一個不合邏輯 (傻瓜呆護士、欲拒還迎的妹妹、來送徵信快遞的花癡快遞員等),我快搞不懂這究竟是寫實還是惡搞了 (寫實的是典禮,惡搞的是演出)。

此外,每個暗燈換景的時間都不算短,即使使用音樂和情歌帶過,依舊是讓人覺得不耐。再加上如電視綜藝短劇的燈光音響效果 (劇情急轉直下時就打雷+閃燈),唉...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觀眾很歡迎新手到劇場裡試膽量、試水溫,但這樣玩真的會嚇到人啦!

離婚的原因千奇百怪,真實的人生也往往比戲劇更戲劇!我可以接受個性古怪的角色,也可以釋懷這世間就是會有莫名老梗的狀況發生。但你要將這些奇形怪狀的材料玩得好、玩得漂亮,玩得有其道理與一貫性,而非一味地加進各式辛辣重口味的調味料。

若能減少換景的時間,同時刪除過於浮誇的橋段,收起無謂的後台小動作與肢體,好好的說一個故事,再搭配充滿創意的典禮開場與收尾,這會是令觀眾難忘的一場盛宴。


2012年9月9日

2012臺北藝穗節 激進蝸牛辦公室:抗議者的野餐

時間:2012.9.8  4:00PM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紅磚區D棟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激進蝸牛辦公室  抗議者的野餐

其實這場演出不太像是戲劇,而是集各家流派之大全的抗議行為。

場上充滿著一個又一個的符號與事件,是創作者對這社會不公不義之觀察:西裝筆挺的男子,一邊喝著紅酒,一邊拿著大嘴巴道具無聲的說話著;以死相逼的極端行為,只悲哀的換來在歷史上的一小點註記 (Tag Me);還有躲在桌下胡亂講的投資名嘴與占卜大師、虛情假意的在鏡頭哭訴「我不是故意」的金融詐騙等。

所以,我看到了一群人正忙碌開會想著解決方法。會議中有著不停播放聲響的擴音器,是大夥兒如火如荼商議討論的証明。然而,這聲音就像是走在路上會聽到的「今日特價兩件八八折,要買要快」的洗腦音效,廉價且令人麻痺。最終,會而不議,毫無作為,洪水般的白布從窗戶傾瀉而下,蓋滿了整場,翻覆了會議桌。該說是官逼民反嗎?結束演出,看似回到現實生活的演員們,女子上空抗議核電,男子上空聲援Pussy Riot,一旁的舞監也跳入戰局,爭取同志結婚權。

創作者在演出裡嵌入演出,自我諷刺也自我反省,試圖用劇場反映社會,也用劇場挑戰「以劇場為抗議形式」的作法。只可惜,這麼多聲音同在一場演出裡,卻沒有獲得妥善的安排與串連,讓每一場小抗議都猶如輕飄飄一瞥,不動不癢,缺乏記憶點。雖說本就無法預期「劇場救世界」,但演出落幕後,我還是只能很顢頇認命的告訴自己,世界依舊是沒有變化。

但有聲音是好的,即便那是破碎不完整的。


2012年9月8日

2012臺北藝穗節 Y-arts studio:Display

時間:2012.9.7  7:30PM
地點:世紀當代舞團排練場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Y-arts studio  Display
演出空間是個長方形的排練場,中間有座約200公分高的木板隔起的五角型空間。周圍不完全密閉,有些地方是白色布幕,還有些地方是完全挖空,用透明與玻璃色紙貼起。表演者在五角型內,觀眾則在五角型外。演出過程中觀眾可以隨意走動,尋找自己想看的角度。

表演者為兩名造型相同的女孩 (白色洋裝,頭髮整齊的向後紮成馬尾),有一名原本就在五角型城堡裡,另一名則是演出開始後,才慢慢地邊探索邊進到城堡中。城堡,是演出帶給我的想像。高起的木板牆,宣示了空間的私密與不可侵犯。在外的觀眾雖可自由移動,但視線不算開闊,而是要透過木牆上受限的開放區域,才可一窺城堡裡的面貌。

這處私領域,可以是同一個女孩的心理狀態,自己與自己玩耍;也可以代表不同女孩間的碰撞,自己與他人玩耍。兩名演員一開始還有點距離,好奇的彼此模仿與學習;漸漸地,動作變得親密,甚至互相擁抱依賴;但隨著聲響的急促,一個人亟欲脫離另一個人,緊繃的情緒充滿整間城堡;最後,一個逃了出來,一個縮了起來。

城堡空間是《Display》的觀看重點,除了之前提到的挖空區域外,更直接在木板上鑽洞,再內嵌魚眼或其他效果的鏡頭。透過這樣的小洞看演出,除了達到偷窺的目的外,表演者的身影在洞裡彎曲變形,形成一般看戲所看不見的有趣畫面。雖說這樣的觀戲經驗是新鮮的,但看戲的當下我卻是惶惶不安,找不著目光的重點該擺在哪兒。兩個女孩兒間的互動,也沒有特別的爆點或安排,而是偏向默默的玩著雙人遊戲。

所以,我滿是疑惑地開始思考,如果是要表現各式關係的轉換,是否非得要使用這樣特殊的城堡裝置?又,其實是想將觀眾引進演出,增加「窺視」的參與感。但既然你都拉了觀眾一同下海,有沒有可能再放入更多「窺視」後的變化?

這場演出看得有點不知所措,但形式是少見的有趣創意!


2012年9月7日

2012臺北藝穗節 耀演劇團:美味型男

時間:2012.9.6  7:30PM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2F游藝廳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耀演劇團  美味型男

耀演不算是個新團,梁允睿也非新手演員,所以用藝穗的標準來看這場演出,其實太低估它了。《美味型男》的故事架構完整,自創曲目也相當動聽。不管幕前 (演員與表演) 或幕後 (前台行政、樂手、音控、影像),表現出的專業與用心,在在證明了這是齣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即使它是一般在外售票的演出,我仍舊會買票進場。

故事拿了個很適合鬼月的題材作主軸:料理主廚過世的媽媽附身在孩子身上,「兩人」共同上了主廚的電視現場料理節目。在料理的烹煮過程中,詼諧逗趣又自嘲的母子對話,漸漸挖出兩人分別的秘密。藉由味覺串起的母子情感 (或是,靈/鬼魂),一度發生爭執與碰撞,最後終是因「媽媽的味道」與「從未切斷的想念」,走到了原諒、理解與救贖。

梁允睿在演出中一人分飾多角 (主廚本人、主廚的母親白米廚娘、電視台助理、製作人、說故事的小孩童),角色切換順暢無礙,笑點與哭點也都順利達陣。再加上簡樸真誠的詞曲,溫暖充滿厚度的歌聲,成功地征服了現場觀眾。特別是在詮釋母親時,細膩的表情與小動作,多說了很多盡在不言中 (與不好說) 的話語:像是雙手交疊,用媽媽左手拍小孩右手的樣子;說到自殺的大兒子時,眼神會忙碌游移,手上的抹布也忙著清理流理台面等。

演出進行到三分之一後,場景從主廚的家,切換成電視台攝影棚;觀眾的身分也從「單純看戲的觀眾」,多了個「到攝影棚內參與錄影的觀眾」。所以,觀眾可以看得到主廚做菜,也能跟主廚的媽媽開心對話 (台灣哪裏的蔥最有名:三星蔥),甚至是聞得到爆香蔥蒜的香氣。這加深了觀眾與演出的親密度,也讓觀眾真實見證了母子關係修復的過程。或許,這就是今晚那名很ㄍㄧㄥ的觀眾,從一開始抗拒上台,到結尾時願意走上前去擁抱表演者的原因。

來雞蛋裡挑個兩根骨頭:這次的演出可能受限於場地,在燈光上無法做特殊變換 (僅有全開、半開、全關三種模式),導致「母親的魂上身」的橋段有些許突兀。另外,《發芽》一曲的插入點讓人瞬時抽離了演出,充滿不知為何而放的疑惑。不過,現場伴奏的keyboard與小提琴,倒是讓人很能進入故事所處的情境與氛圍。雖然沒有華麗的器樂編曲,但就如同劇中三道示範的中菜一樣,簡單卻動人。

演出後的碎碎念 ...

今晚的演出結束後,被抓去錄了一段心得影像,大致上說的內容是這樣的:我們有一群人,8到10個吧,在早鳥時期就買了票,期待很久,終於在今天看到演出。看得很滿足,因為演出很感人 (你們怎麼可以這樣欺負一個笑點跟哭點都很低的人 XD)。然後我想起第一次看允睿的演出是在2010年 (這時候幫我錄影的妹妹認真點頭 XD),在那之後我就跟朋友一路關注他的演出到現在 (Daylight 2010年版2012年版木蘭少女、小情歌劇第一回第二回帽似真愛)。看到喜歡的演員不停的成長,對觀眾來說是件很興奮的事呀 (莫名激動了起來)!希望你可以繼續在劇場裡帶給我們更多作品,我會繼續在觀眾席裡支持你的!(呼,好像在告白喔,哈哈哈哈~)

好好的愛你自己,觀眾就會一直愛你!

好,那個沒來看戲的朋友,可以上YouTube聽他唱歌啦!雖然《發芽》的插入點很怪,但歌曲很好聽!對了,我其實覺得允睿唱台語歌比國語歌好耶,那個台語的腔與咬字都很道地!(南部小孩,舉手!)


2012年9月6日

2012臺北藝穗節 Magic High:末日青春

時間:2012.9.5  7:30PM
地點:寶格利時尚旅館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Magic High  末日青春

 一個不對的場地是會讓演出大打折扣的啊!

《末日青春》裡共有三組演出人員:兩名魔術師Eason和阿樂,與一組多琴女孩 (因為有兩支吉他 = 兩把琴)。每組演出都有個簡單的主軸:Eason 利用骰子、書籍、信封等道具,秀出準確的讀心術與預言。表演者的反應速度快,對話詼諧幽默,很能掌握觀眾情緒;有著親切口音的阿樂以兔子為主題,搭配色彩鮮豔的造型氣球,讓現場氣氛能持續維持在很high的狀態;多多與Jean的雙人女子組合,帶來自己創作的歌曲。輕快的吉他與悅耳的合聲,中間還有兩位魔術師的短劇串場,為這場演出畫下個漂亮的句點。

撇開演出者本身的精采不談,這場演出的其他問題真的太多了,特別是「演出內容與場地完全不搭」!寶格利時尚旅館所提供的場是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Hotel房間,觀眾席設定為房內正中央的床與鋪在地上的座墊。由於床上不得穿鞋,所以一進場就可發現觀眾因為「是否要脫鞋?脫了鞋要放哪裡?」而不知所措。再者,音控人員於演出前不停在床上爬來爬去做技術調整 (記得嗎?床上不可以穿鞋),非常的忙碌,而這些忙碌早該在觀眾進場前就需完成。

此外,音樂cue點和黑衣crew出場的安排非常不準確,甚至出現表演者在舞台上空等的尷尬情形。演出的確很有趣也很好笑,但既然是技術人員,就應該要有專業認知,而不是開心的欣賞演出,以致忘記自己的工作。

接下來還有若干場次,團隊或許可以想想,如何讓自己的演出更適合這個特別的房間,而非只是將在大場地的演出方式,完全移植過來寶格利 (Ex. 廣播人員試圖自high帶動氣氛,但明明觀眾只有15人啊...)。

2012年9月5日

2012臺北藝穗節 鳥組人演劇團:吳爾芙的心碎探戈

時間:2012.9.4  7:30PM
地點:水源劇場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鳥組人演劇團  吳爾芙的心碎探戈 
NOTE:鳥組人演劇團的前身為剧团鳥組,曾參與2011台北藝穗節,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舞台謀殺案

《吳爾芙的心碎探戈》是個很文學、很有氣質的作品!劇中將吳爾芙和同性友/戀人的故事,與著作《歐蘭朵》的設定互相交錯。不但讓現實人物與書中角色的立場重疊,事件更是虛實並行。一方面藉由歐蘭朵一角窺探吳爾芙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更可隱射吳爾芙脆弱易感的精神狀態。

劇情雖有兩條分分合合的主線 (現實的吳爾芙,書中的歐蘭朵),但大致上都還能讓觀眾清楚分別所處的「當下」為何,不至迷路。只是,此次的演出需要龐大且細膩的感情渲染力,才能深刻的表現出不同角色的各式面向:吳爾芙的愛戀掙扎、薇塔的直率不羈、雷納德的不解悔恨、歐蘭朵的悠遊恣意等。演員在這方面的表現無疑是弱了許多,讓觀眾無法感受到兩兩關係間,濃烈得化不開的複雜情感。導演在抓敘事速度的時候,若能夠衡量演員自身的能量釋放,應該多少可以減輕因演員情緒的影響範圍無法擴及觀眾而造成的尷尬空拍。

不過,演出仍有許多令人喜歡的橋段:場上的全身鏡,象徵吳爾芙與歐蘭朵是鏡像兩端的人,再加上可開合的設計,讓兩個角色可以自由轉換;開頭與結尾分別由四名舞者引領,用黑布代表故事的開始與結束,並指引吳爾芙走進鏡像世界自盡;終幕,歐蘭朵要求與最初的戀人莎夏見面,實是讓吳爾芙與薇塔能再次重逢 (是說這結局還真是完全的寶塚風,男女主角最後一定要在一起,即使有任何一方不在人世了,哈哈)。
 
一個劇組是否認真作戲,觀眾絕對看的出!雖然這只是一個藝穗節的作品,但從舞台、服裝與妝髮,乃至於前台問卷、節目單等,皆可看得出製作的用心。更別說這次的演出,還多拉了豎琴、大小提琴各一支來做現場伴奏,襯著劇中主角的人生流轉,奏出微微哀戚與悲劇抒情。

演後不負責任碎碎念:
那個探戈一開始,兩人抱在一起,第一個舞蹈動作就是頭要一起向後轉圈,好有FU好有FU,寶塚的雙人舞最愛這個動作了啦!另外,人年紀大了就是會很愛哭。所以,當吳爾芙和薇塔重逢時,我的眼角溼溼的啦 Q_Q

2012年9月3日

2012臺北藝穗節 虎劇團:歡迎光臨


時間:2012.9.3  7:30PM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4F屋頂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虎劇團  歡迎光臨

虎劇團是個愛玩溜溜球與扯鈴的年輕團體。有了上一次藝穗節《拉拉與扯扯》的經驗,這次的作品試圖將戲劇的部分說得完整,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間便利商店,裡頭有兩名店員,還有初來送貨的新手送貨員。中途還遇到來攪局的奧客大哥與小弟,惹來一陣停電混亂。

先撇開「演」的部分不說,這次的扯鈴與溜溜球演出多了雙人、三人與多人的搭配,並結合了故事的情境,型態相當豐富:店員間互相切磋的待客之道,運用扯鈴來做為教學相長的工具 (雙人演出);兩名店員和送貨員三人共用一組扯鈴 (一只鈴和兩根棍),同心協力整理店面 (三人演出);來找碴的奧客二人組,則用溜溜球來砸店面等。事件的發生大抵和雜耍橋段設計有所相關,不至於太過突兀。演出者的演出經驗豐富,技巧純熟,自然贏得觀眾喝采。

 但若將「演」的部分加進來討論,便會發現許多破綻與尷尬之處。刻意穿梭在觀眾席間的出場、重複性高的台詞、對白產生空/落拍時的不知所措等,都讓演出的氣氛有了斷層,觀眾感受到的,時而悽悽慘慘戚戚,時又因神乎其技的高超技藝而興奮歡呼。若「演」和「口條」是表演者的弱點,或許可以考慮其他方式來串技藝演出 (Ex. 默劇),避免場子忽冷忽熱,沖淡了演出重點。

2012臺北藝穗節 萬華劇團:華字號食堂

時間:2012.9.2  7:30PM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青年會所52.54號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萬華劇團  華字號食堂

這場演出的題材是有趣的。演出者以小時候的經驗作發想 (父親是市場肉販),將被屠宰的豬隻和自身的肉體放在一起比較、混雜談論,讓兩者間產生奇妙的連結。演員於演出中所做的各種行為,都與豬隻被屠宰前所經歷的過程相類似:拿著奇異筆在身上畫著自己過往的軌跡 (包含生活經歷與演出作品),正如牲畜會被烙/印上號碼,紀錄生長的過程;演員躺在一張大白紙上,請觀眾拿著筆描繪出身體的輪廓,猶如在幫飼養的豬隻丈量尺寸,準備送進屠宰場;將身體完全打濕,幾乎沒遮蔽的面對觀眾,也像極了牲畜最後的淨身,準備走入死亡的旅程;刻意高掛的人體模型,上頭還有著麻繩綑綁,便是被吊起的,已經少了頭尾沒了生命的,純粹肉塊。

這種種看似詭異的行為都很令人玩味!只是,上述的連結直到下筆寫心得的「現在」,我才能真正參透。看戲的時候,一直處在很疏離的狀態,我感覺得到演員很認真專注且處心積慮的想講一個不太正常的故事給觀眾聽,但說出的主題太過東拉西扯,這會兒是自身的經驗,卻又講到北韓菜人 (註:北韓飢荒嚴重,傳說可用低價買到「無名肉」,實為被盜屍體的人肉),然後再來到了屠宰廠的現況。這一個個主題間並沒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觀眾無法直接從A聯想到B,因而無法入戲。
 
由於我和文本已經疏離,因此更希望從演員的身體得到些反饋。演員的表現方式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嘴巴吐出的,是用平常的語調,說著平常的話語,但又常常伴隨用一種不甚自然 (又或者說,不甚合理) 的表情與動作 (Ex. 聽到撕票聲,身體會愉悅地抽動;碰觸到身體時,身體會不自然的興奮彈起;像動物般的爬行與翻滾等)。就這樣,整場演出下來,我在文本和演員的身體間,無所適從。

劇場該是「現場」的藝術,我無法在身處劇場的當下,直接對到演出者的頻率,但卻能在沉澱了一晚後,稍微感受到箇中奧妙。所以,於我來說,這是一場有點可惜的演出,


2012年9月2日

2012 臺北藝穗節 伊登拾貳色:你太啾啾於是我安迪沃荷了

時間:2012.9.2  2:30PM
地點:南海藝廊
名稱:2012臺北藝穗節 伊登拾貳色:你太啾啾於是我安迪沃荷了

雖說是伊登拾貳色,但實際上是十人十色,十段不同的小型獨角戲,分成兩組演出 (每組各五人):《你太啾啾於是我安迪沃荷了》與《瘀青春》。

這場演出運用了南海藝廊的1F空間,將每段長約15~20分鐘的獨角戲,放在不同的房間或角落演出,再由一個領路人帶著觀眾一一探訪。每一個獨角戲所談的議題都不相同,有很輕盈的戀情回想,也有沉重的性別認同。由於每段演出的長度不長,像是早晨通勤時間隨手可讀的小品文章,好消化入口,種類也多變。

雖說是小製作的獨角戲,但每場獨角戲的場景佈置都可看的出用心,簡單但不隨便的風格,很能襯托演出本質:扮家家酒的白色紙磚,可以排出故事裡的樹林、馬車與櫃檯;四個方位所擺設的垃圾桶,正好代表每一階段所被拋棄的不同物品;一個穿著裙子、藍色的男性廁所標誌,更是詼諧的點明了獨角戲所要談論的性別認同。

也許是受限於南海藝廊的軌道燈設定,每段演出的燈光只能維持單一的形式,無法多幫演出上點色彩。此外,雖說獨角戲的內容是分開的,但基於這是「一場」獨角戲聯演,觀眾又是一進到演出場域後就不會再離場 (沒有中途換場時間),若能在組和組之間的銜接下功夫,應該會減少觀眾情緒被硬生卡掉的尷尬 (註:這樣的尷尬在今日的第四、第五場中間最為明顯。第四場是活潑帶點俗又有力的性向認同故事,逗的觀眾是哈哈大笑,但第五場卻是回歸本我的心靈信仰治療課程,中間跳tone跳很大呀!)

這群年輕的演員還很生澀,但演出很有個性與想法,勇於用作品表達自己的心聲,是值得期待的一群新血呢!

=========底下是每一段獨角戲的想法=========

1. 在台灣發生的異國戀曲,帶點偶像劇的味道。故事很輕柔,導致最後的記憶點不夠深刻。但我喜歡貼在牆上的便利貼夕陽,以及最後送給陌生人觀眾的明信片:謝謝你,親愛的陌生人。(演員:涂佳吟)

2.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用太過悲情的角度去看同志 (註:私認為你要先活得快樂,才能向別人證明你可以自在驕傲的生活),但這段演出的結構完整,表現方式也直接了當,不拖泥帶水,是主題很明確的作品。東西南北各擺設一個白色垃圾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男同志 (也可能是男兒身女兒心,劇中沒有完全說明) 被迫放棄了很多他喜歡的東西,並一一用馬桶沖掉:小時候不能玩姐姐的芭比娃娃、唸書時的志願與表現在外的樣子要像男生、出社會後不能自由自在的穿女裝、最後順應社會期待結了婚。然後,不開心的拋棄了自己,也結束自己的生命。(演員:王思傑)

3. 穿著白色娃娃裝、一頭金髮的女孩,玩著地板上的白色紙磚頭,拼湊出口中說的樹木、馬車與櫃檯。接著,女孩談到小時候的青澀戀情,一樣用扮家家酒的方式蓋出了桌椅,模樣非常可愛。這個演員的臉蛋非常討喜,說話思考的樣子也很吸引人,是個很有存在感的演員!(演員:郭文頤)

4. 我愛死那個穿著裙子的藍色男廁標誌!這是我看到這場景時,第一個注意的地方,而它也著實讓我的腦袋打結了幾秒,想說是顏色畫錯還怎樣。演員穿戴一系列藍色系的物件:假髮、連身洋裝、絲襪等,熱情的和觀眾互動玩遊戲。觀眾像是來到演員的小天地,聽著他用自我嘲弄的方式講述性向認同的故事。雖然在演出上有點out of control,甚至還開心笑場,但絲毫不減這場獨角戲的迷人魅力。(演員:涂又仁)

5. 這是一個祭壇,中間坐著位女祭司,追求著信仰與回歸本我。這作品有點虛無飄渺,台詞也不完全白話,讓人抓不太著重點,再加上整段演出都有音樂陪襯,聽覺上頗受干擾,但整體氣氛的營造是成功的。當然,若是能在地上點台香精油,應該會更有味道。(演員:林于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