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

2013臺北藝穗節 Randy與他的好朋友們:十九號房

時間:2013.09.01  3:00PM
地點:南海藝廊
名稱:Randy與他的好朋友們 十九號房

50分鐘的獨角戲,由陳巧蓉飾演的蘇珊羅琳,說著她生活的故事。她有個認真工作的丈夫馬修,四名可愛的子女,還有個幫忙打理家務的白太太與協助家教的德籍女子蘇菲。然而,看似生活富裕沒煩惱的她,卻不甘於每天只能在家務中打轉 (又或者說,不甘於只能是「妻子」或「母親」的身分)。所以,她走出了家庭,到外頭的浮德旅館,以強太太的名字租了十九號房。在那裡,她不再被社會賦予她的責任與義務所束縛,而是一個全然無壓力,能自由呼吸的個體。

「女性一人在房間」的設定,讓人不禁聯想到 Virginia Woolf 的《A Room of One's Own (中譯:自己的房間)》:「每個女人都應該有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間,在這裡她可以自由地沈思、冥想與創作。」只是,劇裡的蘇珊,即便跑到了外頭、拋下了熟悉的環境,生活依舊像是打結的電話線一樣,緊緊混亂纏繞,無法掙脫。也因此,蘇珊最後仍是沒有找著自己的房間,而是選擇到另一個空間,繼續尋覓。

獨角戲好看與否,有很大一部分跟演員有關。要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詮釋一個心境一直在掙扎與轉變的女人,實在是項挑戰。從台詞可得知,蘇珊的情緒很不穩定,不停在「家庭」與「自我」的翹翹板上徘徊。又因著自己無法釋然的態度 (或周遭社會強壓的觀點,但於劇中無法得知),讓她猶如不定時炸彈,只要哪邊的重量失衡,立馬就會爆炸。可惜,在這50分鐘裡,我僅聽到了蘇珊「字面上」的困惑,看到了蘇珊眉頭緊皺的表情,卻無法感受到她真正逃脫不開、那侵蝕入裡的無奈與煩惱。整場演出的氣氛平緩無波,翹翹板兩端的拉鋸柔弱無骨,少了「命懸一線」的張力,也讓觀眾走不進蘇珊的痛苦。

劇組此次僅使用到南海藝廊的長方形邊間,也算是符合《十九號房》封閉且唯一的特性。除了演員獨角戲外,適時出現的投影:被吹走大半臉龐的近照、剪接零碎且片段的小孩照片、緩慢走向鏡頭而形狀放大的男人身影等,都能協助表現出蘇珊內心的狀態。此外,劇組很用心的在南海藝廊多架了一盞亮度可漸亮的黃燈,讓僅能「全亮」、「全滅」的藝廊軌道燈,能在黃燈先亮的前導下,不至於突然全亮而破壞演出氣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