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The Children
地點:The Royal Court Theatre, London
要記得,The Royal Court 附近沒什麼餐廳啊...
《The Children》是 Lucy Kirkwood 在一鳴驚人的《Chimerica》之後的新作。《Chimerica》是個非常優秀迷人的作品,劇作家 Lucy Kirkwood 以敏銳且獨到的觀點寫中美關係與六四。台灣的劇場導演黃郁晴在看過倫敦演出後,自己著手翻譯,並與同黨劇團合作,將《Chimerica》以讀劇的方式呈現。因為2015年看了讀劇,進而知道了Lucy Kirkwood,發現有新作當然就下手買票了。
《The Children》是 Lucy Kirkwood 在一鳴驚人的《Chimerica》之後的新作。《Chimerica》是個非常優秀迷人的作品,劇作家 Lucy Kirkwood 以敏銳且獨到的觀點寫中美關係與六四。台灣的劇場導演黃郁晴在看過倫敦演出後,自己著手翻譯,並與同黨劇團合作,將《Chimerica》以讀劇的方式呈現。因為2015年看了讀劇,進而知道了Lucy Kirkwood,發現有新作當然就下手買票了。
相較於《Chimerica》,《The Children》依舊著眼於沉重且未定論的議題,但批判力道輕了些。《The Children》藉由案發人物的日常對話、生活方式、以及個人隱藏著的秘密揭露,提醒著我們該重新省思這代人該如何負起核能之責。Rose、Hazel、Robin曾是一起工作的核能專家,在核災發生後,Hazel 與 Robin 這對夫妻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與研究,申請退休並舉家搬移到人煙稀少的海邊,以最低限度使用能源的方式生活。一天,Rose 來訪,本以為只是老朋友相聚,聊聊生活、談談孩子、連過往 Robin 與 Rose 的一段情都給拿來揶揄。然而,Rose 的真正目的是要召集一批專家志勇軍,前往核災現場,讓那些正在清理殘局卻還有著大好人生的孩子們離開。因為,是時候該要「我們」負起責任了。
Hazel 與 Rose 是兩個個性與際遇都有點對立的女人,除了愛著同一個男人外,前者兒孫滿堂、後者沒有子嗣;前者個性活潑不修邊幅、後者安靜溫和不帶威脅;前者用心經營家庭,後者獨善其身。兩人的對話直來直往,不時造成笑點,卻也總能激發令人思考兩者差異的想法。
Hazel 與 Rose 是兩個個性與際遇都有點對立的女人,除了愛著同一個男人外,前者兒孫滿堂、後者沒有子嗣;前者個性活潑不修邊幅、後者安靜溫和不帶威脅;前者用心經營家庭,後者獨善其身。兩人的對話直來直往,不時造成笑點,卻也總能激發令人思考兩者差異的想法。
作品裡提到的海嘯警報、洪水來襲、自願拯救家鄉的年輕生命等,在在都讓人想起日本東北海嘯造成的福島核災;Robin 災後還時常進到禁區探望自家的牲畜,也吻合核災數年後常傳出的動物攝影印象。當不可逆的錯誤發生時,人類該如何面對與彌補?是像 Hazel 與 Robin 消極式猶如清教徒的自律?還是像 Rose 一樣用自己的人生贖罪,拋棄了幸福的權利與可能?躲起來自我苛責就夠了嗎?Lucy Kirkwood 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他讓主角三人,跳過了一次學生時期的舞會排舞,跟著外頭的海浪聲緩緩做起每天都要做的瑜珈,然後逐漸燈暗...
日常的一天,日常的完成該做的事情,我想 Robin 最後是跟著 Rose 走了,為了在災區現場努力的孩子們。有一段話是 Hazel 對著 Rose 說:"If you're not going to grow, don't live." 所以,我們該長大了吧...
Review:
◎ Michael Billinton: The Children review – Kirkwood's slow-burning drama asks profound questions
◎ Susannah Clapp: The Children review – Lucy Kirkwood's subtle take on baby boomers
◎ Michael Billinton: The Children review – Kirkwood's slow-burning drama asks profound questions
◎ Susannah Clapp: The Children review – Lucy Kirkwood's subtle take on baby boom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