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

2016臺北藝穗節 影話戲:我的50呎豪華生活

時間:2016.08.20  7:00PM
名稱:影話戲  我的50呎豪華生活
地點:表演36房5F房頂小劇場

《我的50呎豪華生活》是2015年臺北藝穗節最大獎的得主,今年再次來台演出。有別於去年在莎妹排練場的巡演規模 ,今年特地租了個40呎的貨櫃,原汁原味地將作品裡的木頭與瓦楞紙通通運來台灣,光是一開始的劏房數量就差了3倍。

劇組將正方形空間的房頂小劇場分成三個部分,演出也分三部分進行:一進去會先看到一整條長型區域,用木板一一隔成10多間頂多只能稱得上是更衣間的劏房;接著是一塊較空曠的區域,地板上有著用黑色膠帶貼成的套房配置圖 (有廁所,所以是套房),場邊掛著一塊白色投影幕;最後是一個被壓縮成2D平面圖的地板,攝影機從上頭即時拍攝躺在地板的演員演出,有種來到神奇的3D世界的惡趣味。

在黑幕拉開後,演員以商業的房仲口吻領著觀眾參觀一坪或一坪半或兩坪的劏房,流暢與利多的介紹詞,如空間的多功能,可一秒變客廳變廚房變臥室變衣帽間,讓手足無措的觀眾覺得是又誇張又好笑。每個房間裡都有著固定的幾樣道具:各種面貌的小叮噹 (玩偶、話機、面具)、一封母親寫給小孩的親筆信與一張嬰孩還在媽媽肚裡的超音波相片。表面上看似有選擇性的選擇房間大小與裝飾,以及選擇生兒育女,現實上的悲哀窘境卻無從選擇。選擇是自由意志的展現,過程中,我一度與另外五名觀眾待在同一個小劏房裡,完全無法想像這樣的空間可以帶給人多少自由。

接下來,我們從一個月3000港幣的雅房,躍升到一個月6000港幣的套房,還是個所有家具設備僅需一步或一步半就可碰觸得到的便利套房。看著影像裡頭的政府高官與房產業主四人一間的一周劏房體驗,哇哇叫的嫌東嫌西,殊不知在現下 (官商勾結) 的香港就有17萬人─也就是淡水區的人口─住在劏房裡。在如此狹窄的空間居住,人的意志、生活與想像全都變得扁平,了無生趣。然而,不接受劏房的現狀,難不成露宿街頭?香港就這麼一丁點大,說要打房或是興建公民住宅也非一蹴可幾。因此,不論是劏房住民,還是當局政府,只得抱持著沒事就沒事,有事再說的消極心態。

劇組非常聰明的先讓觀眾體驗劏房的真實,再慢慢地道出住在劏房裡的無奈與哀傷。演出氛圍從荒謬戲謔,自然而然的轉換到沉重壓迫。透過裝置藝術與戲劇,劇組將香港的真實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在監獄都要講求居住人權的情形下,高度資本主義運作的社會又該如何思考居住正義?

幾天前跟公司的香港同事聊天。他說,「劏」這個字通常用在剁豬肉上,分切豬肉的動詞就是「劏」。在我看來,劏房不只是切割成更小單位的分租套/雅房,也把人的尊嚴與希望論斤兩的分割出去了。然後,我想到了台灣的22K、想到了正為著生活而終日汲汲營營工作的辛勞身體、想到了憲法該保障人民有居住的權利、想到了幸福應該是要壯有所用而老有所終、想到了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