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躍演:Daylight 2017 Revival (日組)

時間:2017.12.17 02:30PM
名稱:躍演  Daylight 2017 Revival (日組)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  烏梅劇院

今年是躍演成立十周年 (早期叫做耀演),將七年前首演的音樂劇《Daylight》重新挖出來演出。雖說是 Revival,但實際上劇情與音樂幾乎是重新編寫。可以從劇團粉絲頁得知,編劇陳彥瑋先行完成三萬多字的文本創作後,再交由音樂王悅甄抽絲剝繭故事的時間線、角色的個性與彼此間的關係,因而生出了詞跟曲,最後才交棒給康和祥做最後的編曲。值得一提的是,詞曲創作與編曲兩人今年都參加了臺北藝術中心音樂劇創作工坊,演員更有好幾位是音樂劇表演培訓課程的學員。因此,《Daylight》在某種程度上也有點像是集大成的成果驗收。

開場前襯著舞臺上發藍光的 Daylight 招牌,我隨意滑著之前寫的心得與發的花痴:2010的皇冠小劇場2012的實驗劇場、2017的華山烏梅劇院:「啊~原來已經這麼久了啊......。」記得首演那一年我還在新竹工作,每到周末就往台北跑劇場。看完《Daylight》首演後的上班日,有個跟我交情還不錯的同事看到我臉書的PO文,很興奮地跑來跟我說導演是他的叔叔,聊到叔叔從美國念書回來創劇團很辛苦啊之類的。沒想到,躍演也就這樣走過了10個年頭。

在2017的《Daylight》裡,我隨著熟悉的人物,隨著歌曲十年 (註:〈十年之後的你們〉是我第一個炸掉的開關),反思我改變了些什麼 (OS: 我要跟OD索取哭到脫水賠償金)?這社會改變了什麼?我有沒有好好的在我的人生裡玩好每一次的真心話大冒險?我有沒有因為外界的眼光而犧牲了做自己的權利?我有沒有更懂得如何去愛人與被愛,甚至是理解各種不同愛的形式?一個 Revival 的作品能激起觀眾這麼多的回憶,甚至是更進一步刺激觀眾反芻與思考生活:不光只是個人感受與經驗的整理,同時也有著因應不同時間背景而對社會、對議題的公眾性。即便它終歸究底說的還是個簡單又老哏的愛的故事,但裡頭跌跌撞撞的傷痛與困境,直到現在我們依舊天天面對、掙扎與對抗:同性相愛的脆弱、眾人面對疾病的顢頇無知,還有年齡賦予女性的不友善壓力與華人社會成長過程中一直都缺乏的情感表達與宣洩。

這次的演出與2010年首演版相同,分成兩組卡司:日組跟光組 (Daylight = 日光)。故事大綱與架構沒有變更,但角色的血肉卻長得齊全許多,特別是在前兩版淪為邊緣配角的韓晏芬與汪建國一對,在主角林哲志與湯若凱的耽美戀情下,以工作和私人情感同步進行現實及理想間的拔河作為施力點,成功殺出重圍,其貼近真實的人物與情節描寫,重重的擊垮了在場所有觀眾的眼淚防線。日組的辰亞御與曾志遠表現可圈可點,精準地詮釋角色的狂熱掙扎與憨直守候。一首〈我不會愛你〉,漂亮地將兩個人的故事收攏,巧妙運用中文模稜兩可的語意,讓兩名角色的「不會」可以各自表述 (一個是 I can't、另一個是 I don't),又能揪心的走在一起。

然而,不只是〈我不會愛你〉有可愛的小心機,《Daylight》此次的音樂版圖大幅擴張地來到25首,並將極大量的對話放入歌曲之中。我無意去分析曲式還聲韻,但看戲時的確是聽字無礙。這正是音樂劇非常重要的:用音樂說/唱/連結/完成故事,而非像歌手MV精選一樣的一首接著一首而已。我特別喜歡劇情與歌曲的鋪陳以「真心話大冒險」為主軸。這個平常只拿來嬉鬧不當一回事的熱場活動,在《Daylight》裡反而能時時刻刻扣緊角色的經歷,甚至是成為最後的救贖。這也是此篇心得先前寫到的反思:「我有沒有好好的在我的人生裡玩好每一次的真心話大冒險?」還記得嗎?最後一台演員可是對著觀眾唱:「現在換你當鬼」呢!

很想要理性的將這篇心得收尾,但我發現無法,只得再走回抒憶路線。我只想說:

The real violence, the violence I realized was unforgivable, is the violence that we do to ourselves, when we're too afraid to be who we really are. -- Nomi from 《Sense8》

我愛你,我愛我自己;我愛你因為是你,也因為我愛我因為是我。所以回想起十年之後的我們/你們:「十年之後的我們,能不能對得起現在的過程?掙扎著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平凡的愛著我們愛的人。」我希望答案會是肯定的!我相信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