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9.02 7:30PM
地點:A House
名稱:A劇團 阿卡巴萊
很開心看到A劇團願意嘗試不同的演出形式,繼去年的阿卡音樂劇《阿茲大地》後,今年將形式再複雜化,除了有A Cappella與戲劇成分外,還放進了Cabaret的概念,劇名 Acabaret,其實就是A Cappella + Cabaret。演出背景定義為這是一間家族經營的酒館,他們用阿卡貝拉的方式唱歌給大家聽,同時聊聊自己的故事。
一進場就可以感受到熱情的問候與招待,觀眾可以邊嗑桌上的花生米,邊和家族成員閒聊,氣氛十分輕鬆。從造型上大致可以分出年長與年輕組:管家與奶奶的頭髮上有灰白痕跡,二姊穿著粉紅澎澎裙,小弟則是副黑框眼鏡+吊帶馬褲,十足古靈精怪又讓人很想扁他的模樣。《阿卡巴萊》家族的角色塑造鮮明,形象清楚,偶爾放入的時事鄉民梗也恰到好處。在沒有自己的戲時,表演者也會在後面做起角色該做的小動作:媽媽用嘴型告訴要弟弟專心、弟弟作弄二姊的頭髮等,大家都非常的專注在自己的角色裡。
每個人會輪流上台說一段自己的故事,可能是未來的夢想、過去的經歷,有親情有愛情,也有守護的溫情,再藉由歌曲詮釋這些種不同的情感。不過,演出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唱完換一個,而是有簡單的劇情連接:二姊跟著媽咪的兩隻襪子玩偶唱著想找尋真愛的夢想 (Enchanted - True Love's Kiss);很想讓人喵下去的小弟出來攪亂大姊的場 (Avenue Q - The Internet is For Porn);碎念了一堆之後,自命非凡的小屁孩弟弟驕傲地唱出自己的想望 (Funny Girl - Don't Rain on My Parade);管家帶著弟弟噴發小宇宙,說出內心真正想說的話 (Spring Awakening - Totally Fucked) 等。這些歌曲選擇得相當精準,歌詞內容都能和劇情緊密相扣。其中大姊對於弟妹嚮往長大的期待與興奮 (Matilda - When I grow up),回應慢板的茫然與懷疑,放進了音樂劇常見的reprise的手法,是整齣戲裡我覺得最精緻的設計!
然而,「用中文說故事,卻唱著英文歌」的模式,多少產生「出戲」的尷尬,畢竟不是所有觀眾都能立刻聽懂英文歌詞,戲與歌曲會在唱歌的那一瞬間亂開 (但明明就是因為劇情而唱這些歌曲)。另一個問題則是此次選擇的表演形式。雖說Cabaret本就結合了唱歌、戲劇、跳舞等,但在作這類演出時,表演者多以真實的自己面對觀眾 (或是帶著嘻鬧搞笑的方式呈現)。《阿卡巴萊》因為有「家族經營」與「台上都是一家人」的設定,當表演者們在自白或對話時,闡述的都是角色設定的故事,無形中和觀眾隔了道隱形的牆。所以,觀眾該用什麼角度看待台上的演出與表演者?這種進退維谷的尷尬情形在大姊失控爆發那段最為嚴重,想著為什麼大女兒都要燃光了,後面一家人還可以這麼鎮定;另一方面又會告訴自己:啊~ 他們是在演戲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