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

2018臺北藝穗節 臏臏工作室:汙染

時間:2018.08.08 06:00PM
名稱:2018臺北藝穗節  臏臏工作室 - 汙染
地點:臺北國際藝術村頂樓

這是由玄奘大學影劇藝術學系大一所組成的團隊,演出內容如劇名,談的就是環境的汙染。老實說,這個作品並不OK,也很不像戲 (看完演出甚至覺得團隊應該報名「其他」類),嚴格來說比較像是多個行為藝術組合而成,還是非常鬆散的組合。劇組放入了許多汙染現象:充滿垃圾的河流海洋、眾人的生活逐漸塑膠化、濫墾濫伐的新聞播送搭配高唱著娜魯灣的族人等。但這些都僅停留在大家都已經知道的現象,尚未轉譯成明確的觀點與劇場語言,以至於作品有著讓人抓不到重點的尷尬,觀眾也看得很疏離 (但那些個巴掌打得很響就是)

不過,團隊所選擇的素材與表現手法其實非常豐富,私認為若能精簡提煉,慢慢摸索自己想要創作的風格,其實很適合往行為藝術類前進,不需要將自己鎖死在一般劇場的慣性。

像是場上大片的藍白帆布下有著各式各樣的垃圾,舞者們在上頭翻滾:拿殺蟲劑當香水、以保鮮膜當衣服、甚至是把水管當成情趣用品。最後,用硬毛刷子幫嬰兒洗澡,嬰兒卻長成了蒼蠅拍、牛奶瓶刷等。進一步思考,也許可以利用這些物件串成一個故事:一個人類逐漸被塑膠包圍吞噬,最後變成塑膠的故事。又或者是後半段,舞者們就著破壞山林、非法開發的新聞片段聲音,將場上隨意放置的磚頭,不顧族人反對聲浪,硬是一塊塊的搬蓋上去。既然場上已經有不少磚頭是拿來壓住觀眾席地墊的,不妨在此時就跟著一起拆台,甚至是可以驅趕觀眾離開(地墊),讓觀眾親身體驗安身之處被拆得什麼都沒有的感覺。堅持高唱娜魯灣的男子,是原始部落的族人,也是山林的守護神。進場時邊走邊撕去胸前日曆的行為,是時間流逝,也可以是倒數世界末日的來臨 (設計上需要再思考),加上後來被暴力賞巴掌一段,讓「汙染」這主題所可以表現的,不光只有看得到的環境,更讓人心寒害怕的,是破壞這些環境的,汙穢的人心。

雖然《汙染》這作品現在看還不及格,卻已然有滿手的好材料等著雕琢發揮,就待時間跟經驗熟成啦!團隊還很年輕,努力衝撞出自己的美學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