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

2018臺北藝穗節 十貳劇場:我是耶穌,你敢信?

時間:2018.08.07 07:30PM
名稱:2018臺北藝穗節  十貳劇場 - 我是耶穌,你敢信?
地點:納豆劇場

這場演出表定晚上7點30分開演,我7點27分撕票入場,發現台上已經演了一陣子了。心中不由得慌亂:「難道我記錯時間嗎?不對,票券跟節目單上的演出時間也都是7點30分。好吧,等等結束後我再問問工作人員。」戲後,工作人員說明,演出的確是7點半開始,但7點15分會有彩蛋演出,他們有在臉書專頁盡可能的宣傳這件事。

問題來了:演出前的15分鐘彩蛋究竟有沒有影響觀眾理解?

回答這問題前,要先來說說《我是耶穌,你敢信?》這個劇本的內容。作品改編自電影《來自地球的男人》,一名聲稱他已經活了一萬四千年的男人 John 要搬家,其他來參加送別會的朋友開始對他不尋常的人生產生好奇與疑問,並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去質疑 John 說的是真是假:知道歷史事件不代表經歷過歷史事件,通曉考古遺跡也不代表曾經親臨現場,更別說揉合神話寓言與注入許多感情慰藉的宗教與哲學層面。由於 John 有問必答,怎麼問都問不倒,又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證明 John 說的話,激動的心理學家最後跳出來嚴肅的表明:「我不相信你瘋了,但你說的沒一句是事實,因此,只剩下一種解釋:這是個謊言。」無奈與掙扎下,John 妥協了,承認自己說的是一個捏造出來的故事。這群人才剛要被說服,頓時間卻又被自己親耳聽到的話語給打臉,開始想盡辦法用另一種觀點來接受反轉的事實。所以,究竟什麼是事實呢?

這是個文字量很大的劇本。透過劇中人物精彩的辯證,觀眾得以重新省思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與理性,並點出在人類引以為傲、實際上卻微不足道的科學與思辨下,該要如何應對與處理渺小的我們所不知道的存在?十貳劇場在這作品裡,試圖將西方知識分子的對話,轉譯成接台灣地氣的詞彙。然而,或許是談論的內容並不直覺,再加上演員的詮釋老派安全,彼此的丟接穩定,就是大夥兒輪流不搶話地、好好地、平穩地把台詞說出,少了激動討論時會有的高潮與跌盪,自然就少了該有的人味,多了觀看上的距離感,只能說即使是演的知識分子都有莫名的高傲嗎?(哈)

比起電影結局 - 心理學家發現 John 就是當年拋棄他的父親,我更喜歡十貳劇場不說破的美好 - 僅讓 John 口頭承諾並祝福心理學家,終有一天會見到他的父親。即便有再多的正反論述,存在便是存在,John 就是 John,彼此的關係了然於心,相信你所相信的就已足夠!

好的,讓我們回到還沒被解答的問題:演出前的15分鐘彩蛋究竟有沒有影響觀眾理解?

在觀看過電影片段與詢問友人彩蛋內容,很不幸的發現:這15分鐘是有重要資訊的。如果劇場跟電影內容差異不大,我便錯失了幾個關鍵資訊:
1) 男主角是資深到可以當系主任的歷史系教授,卻甘願放棄教職而離開。
2) 這群人都是不同領域的學者教授。
3) 男主角詢問大家如果有人活了14000年,那個人會長得如何?於是開始有生物學者與考古學家的意見發表。

說實話,我現在回過頭去思考我到底欠缺哪些資訊並不公允,因為我已經是故事的全知者了。但我的確在看戲的前15~20分鐘非常混亂 (7:30 - 7:50左右):我不知道這些人為何而來,只知道有人要搬家?為什麼會問這些問題?通常觀眾會依靠前15~20分鐘人物的互動與對話去推敲出這群人的關係與背景,又這劇本之後的辯證會從角色的專業 (心理、考古、生物、神學等) 出發,如果觀眾的認知能先行被建立起來,或許看戲當下會有更多的思考,像是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立場看世界;A跟B的問題可能聽起來有衝突,但實際上只是解釋的工具不同,根本還是殊途同歸的。

後記...

臺北藝穗節是個開放給所有團隊試身手的平台,除了演出外,行政的運作溝通也可在此實踐。在有限的時間內,團隊為求作品完整,需要加長演出,求好心切無可厚非。然而,該要如何處理多出來的「時間」,考驗著團隊的智慧。今兒個我是看戲大隊,所以大可不計較票錢;又藝穗節觀眾有很多是團隊親友,同溫層小,大家很容易就知道演出提早。要是離開藝穗,這有著重要資訊的15分鐘就難以用可有可無的彩蛋一抹而去,而是要考量到演出提前或承擔延後的超時,思考怎麼盡可能的廣發通知,甚至是如果有觀眾沒收到通知而要求退票該怎麼處理。這些都需要學習與經驗累積,大家加油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