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Onion King 空間劇場 x 烏犬劇場 招‧待‧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2F藝文空間
前兩天透過電視台與網路直播,全球觀眾共同參與及目睹了伊拉克與國際聯軍進攻摩蘇爾的戰況。我看到電視畫面的第一個想法:「有必要直播戰爭嗎?直播戰爭畫面的意義又是什麼?當中有沒有任何的利用?」後來我妹提到了個觀點:「或許是想讓人體會到戰爭離我們很近吧!」實際上,戰爭也真的離我們很近,不光是物理上的距離,包含政治經濟種族文化國力局勢等各種複雜問題的演變,更是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二戰過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權,隨後近半世紀,美國將其政治觸角伸入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成為影響亞洲決策的幕後大老。
《招‧待‧》說的是二戰後,發生在濟州島的濟州四三事件。事件背景錯綜複雜,除了濟州島的獨特地理位置 (唯一獨立在朝鮮半島以外的韓國領土),戰爭後的美蘇冷戰、北緯38度線的南北韓分裂等,讓原本只是抗議民生問題的罷工與抗爭,轉變成了與政權正統性的對峙。38度以南是為民主共和政體 - 大韓民國,但濟州島上帶領民眾進行民生抗議的是南韓勞動黨,是一個支持社會主義的共產政黨 (這樣書寫太過二元武斷,但筆拙無法清楚表達)。鎮壓南韓勞動黨的過程中,造成了多達數萬無辜人民傷亡。針對濟州四三事件,南韓政府於2000年制定法條追究真相,並決定成立濟州和平公園;2003時任南韓總統的盧武鉉也首次就國家公權力執行失當,向遺族與濟州民眾道歉;2014年,把四月三日訂為國家紀念日,名稱為「4.3犧牲者追悼日」,並進行公開悼念儀式。
看到這裡,有沒有讓人想起些什麼?是的,就是台灣的二二八事件。
《招‧待‧》今年初在釜山得了獎,這周回到台灣演出。除了合作的演員是台灣人外,或許也是想把這樣的故事分享給同樣擁有類似歷史傷痕的台灣觀眾。演出並非一開始就單刀直入討論事件本身,而是以一名女子 (彭子玲飾) 與一名時光旅人 (엄준필 嚴俊弼飾),共同在擁有深沉記憶的意識之海,挖掘過去的軌跡。演出中不停辯證和平的真義:遺忘就能感受和平嗎?問題產生思考,思考又產生問題,不是徒增煩惱而已?一定要知道真相才能繼續生活?白紙黑字上的歷史真的是真實嗎?既然歷史一直都在,為什麼非得要去感受與想起?
初見《招‧待‧》的舞台,舞台中間的組合石碑與四周從天花板垂吊的白色布幕,讓我想起了肅靜的靈堂,等著觀眾與角色進場祭悼。隨著女子在記憶之海洇泳,石碑就像是當時被迫分離的人們,散落四處。然而,也因著對事件越來越清晰的印象與理解,一塊塊石碑 (其實是方正的Cube) 逐漸拼湊回來,象徵拼湊真相、拼湊希望、也拼湊曾經失散的靈魂。
不只是二戰後的亞洲,即便是近代,世上仍有許多尚未釐清真相且有待發聲查明的慘劇發生:1994年盧安達屠殺事件、1995年波士尼亞大屠殺、仍是現在進行式的敘利亞動亂、以巴衝突,以及因為種族性向差異而發生的無差別槍殺案件等等。人類是這世界上最學不會教訓的愚蠢物種了,因此導演전상배田相培在媒體的訪問中說到:「希望透過這個劇,讓大家知道我們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人都有這樣悲痛的歷史,互相撫慰對方,也能夠讓我們發想說,我們到底接下來的歷史要如何寫下去。」
演出有點沉重,但也的確藉由這場演出,讓我接觸到另一段傷痛的故事。
演出有點沉重,但也的確藉由這場演出,讓我接觸到另一段傷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