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為賦新辭強說愁

最近突然有個很強烈的感覺,我好像失去了為賦新辭強說愁的能力了........

也不是指強說愁是件好事,但至少是個證明,證明自己還很年輕,還能天馬行空的幻想呀,做白日夢呀。畢竟,只有年少時才有足夠的時間與力氣,能自以為觸景傷情、睹物思人什麼的,或是自顧自的坐在圖書館裡發呆,偶爾托著腮望著外頭的鳥兒飛呀飛....

大概是發現這部份的自己在消失,我開始聽起了之前聽過的歌,希望可以喚醒些什麼,再點燃那只剩下一點點的火苗。可惜的是,除了感嘆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我什麼都抓不著。那些曾經熟悉的過去的歌曲,鋼琴伴奏的指法即便我都還記得,鈍掉的手指卻老是在彈奏十六分音符時打結,很殘忍的提醒我,你這傢伙,很久沒練琴吧!這是你太久沒來見老朋友的懲罰。

唉....我連我自己在寫啥都搞不太清楚了,真是沒組織跟邏輯,這點倒是沒有因為年紀而改變。只是時間過的好快,快到抓不住點什麼,雖然還沒感受到女生過25歲之後的老化速度,但心境已經老了好多好多,是現實逼得你不得不長大的那種。已經不能用「我想要背著小包包逃跑」的理由說服自己可以躲開時間與生活的追趕,只能告訴自己,用‧力‧深‧呼‧吸,我會過得好好的,我會過得好好的,我真的會過得很好的!

五分鐘後小記:我果然寫得很沒邏輯 Orz..

2008年6月1日

我想起了當年呀:九降風!


今天下午在新竹市立影博館辦了電影「九降風」的特映會。這場特映會有很大的一群觀眾是來自剛畢業的竹東高中的學生,他們在去年的暑假換上高中制服,協助電影的拍攝。所以,看電影的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們因為電影裡熟悉的場景而笑聲不斷。很令人羨慕對吧!我也想坐在台下,而眼前播放的電影可以是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建築物、熟悉的廣播聲與草地沙沙聲。看這類人事物似乎就近的碰觸得到的青春電影,想像很容易就被拉開了,呵!

「九降風」的故事講述1996~1997年,9個高中生的青春記事。對於身為7年級生的我而言,故事的時間早了一點點。不過,我還是可以在電影裡找到些我熟悉的景物與曾經經歷過的情節。

最有感覺的,是那折信紙的方式,大概是曾經收到這樣折法的情書所以印象深刻吧!那好像是我小學時就流行的折法,不用訂書機就可以「固定」紙的方式,對於折紙白癡的我而言,實在是太神奇了。即便到我高中時期,這個信箋的折法還不時會出現在生活中。寫心得的當下,我還拿了張紙溫習了一下折法呢,嗯,很好,我還記得!^__^

電影裡的人物不少,但個個清晰鮮明的個性並不會讓觀眾看得頭昏眼花,再加上故事的走線相當清楚,越到後面,角色的立體度更明顯。從最初哥兒們的嬉笑玩鬧、到後來因為一個撞球場上的誤會、一道突然鎖上的頂樓門鎖、一場意料之外的車禍、以及一次盲目的義氣相挺,看似固若金湯的友情,最終走向崩壞與碎裂。這段過程所遇到的磨擦與掙扎,傷害了原本綿密的友誼,不管是誰發起的、誰造成的,即便是無意識的,這當中的無奈與哀愁卻永遠的留下。

不是有個詞叫做「磨合」嗎?人跟人之間需要一段期間,感情會越磨越合之類的感覺。但有時來不及等到合的那個時間點,過去的人就過去了,過去的景物與事件也都過去並消逝毀壞,就像是片中阿行打碎的門、阿彥停止的心跳、阿昇頂罪的污點,現實生活裡令球迷心碎的職棒簽賭案、讓樂壇惋惜的張雨生的離開。導演刻意選擇了1997,是因為那一年,所有的純真與美好像是早以勾勾手說定般,突然被抽成真空。而藉由現實發生的事件,加上劇裡的情節,以雙重的力道去悼念純真的死亡。

青春是所以讓人懷念,不是因為它乾淨的像張白紙,更不是純淨的不受污染,而是我們用一件又一件浪漫的小事、瘋狂的傻事與誇張的呆事去紀錄。我不會記得我哪 一次月考拿了班上前5名(OS: 或許從來沒有過也說不定 :p)、記不得我背過哪些孔子孟子曾子老子、也已經忘了sin cos的口訣來拆解三角函數。我得,每學期末的體育大魔王只記「800公尺考試」、教室旁的蒸飯室老在教室出借當考場的前一天被塞滿不需要蒸熟的書本,以及練就一身不用脫掉制服襯衫上衣就可以換上體育服的高超技巧。

寫到這,感覺又要來老調重彈,好像該出現「不論是喜是悲,那都是我青春的記憶」之類的文字。我承認我是變不出新把戲的笨小丑,還是得用這句話來形容。看完九降風,我只能不停的挖我腦袋的陳年資料庫,想到有趣處還會自顧自的傻笑,自言自語的說:「對啦,當年就是怎樣怎樣怎樣」、「吼,那時候真的很醜很拙」。其實呀,偶爾看看舊照片,翻翻個板上的舊文章,反芻一下自己的過往,儘管掉入回憶的漩渦難以自拔,但可證明自己的青春仍是顏色斑斕的歷歷在目,也是另一種保持赤子之心與永保年輕的方式吧!

特映會的意見表上有一題問到,你認為這部電影會吸引怎樣的觀眾?是國中/高中生、上班族、男性或女性影迷?我勾選了其他,並寫下理由:我想,這部電影會吸引想要回憶與尋找過往青春紀錄的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