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預報】台南人劇團 x 瘋戲樂工作室:木蘭少女

時間:2010.12.26 2:30PM
地點:文山劇場6F排練場
名稱:台南人劇團 x 瘋戲樂工作室  木蘭少女 (半著裝整排)
(註:這場排演因我個人因素而提前離開,所以只看了四分之三。)

要完全無私心的寫《木蘭少女》的預報,老實說,很難,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個作品。重新讀了去年所寫的台大十週年版本的心得,翻出批踢Drama版當時的觀眾評論,再對照當天看排寫的筆記,腦袋所想的,盡是該怎麼把它的好,用文字描繪出來,甚至吸引人願意買票進劇場支持。為此,讓我實在是很煩惱該用怎樣的口吻和力道下筆。

對於一個因音樂劇而愛上劇場 + (自以為) 持續關注台灣音樂劇發展的小戲迷而言,在看過幾個做音樂劇的劇團,如果陀、綠光、音樂時代、耀演、金枝演社等,這些特色獨具的優異演出之後,《木蘭少女》的出現,仍舊讓我驚艷!因為它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可以在台灣的舞台上,找著西方百老匯的味道。而這個味道,卻是由一個傳統的東方故事呈現,製作團隊也都是不折不扣的MIT。

《木蘭少女》從幾個可愛的問題開始:為什麼花木蘭一定是自願代父從軍?她有沒有可能跟我一樣愛shopping愛打扮?一個女孩兒又怎麼在全是男人的世界裡不被發現?甚至是立了大功而衣錦還鄉?

喔~~
原來花大姐未婚懷孕,花小弟又是Gay,花木蘭自然「當仁不讓」的被逼去從軍!

咦~~
青梅竹馬在村裡愛木蘭,在軍中卻愛木男;將軍在軍中對木男傾心,最後才發現他是木蘭,怎麼這愛戀全都打結在一塊兒,誰來幫忙理清?

那~~
木蘭該怎麼選擇?木蘭是否又有選擇呢?

這是《木蘭少女》的二回登場,相較於初登場的學生製作,台南人劇團與瘋戲樂工作室(成員為王希文與蔡柏璋)合作,將卡司大換血,搬上國家劇院,還找來廣藝愛樂十多人的現場樂團編制。除了有台灣音樂劇的一線演員:洪瑞襄與程伯仁飾演男女主角外,還有超偶的段旭明來擔綱將軍一角。段的外型相當契合腳色設定,聲音也清亮高亢,豐富了整體的聲線。一首他與程伯仁的男聲二重唱「界限界線」,讓我看排時在心裡直喊「可以出來灌單曲了」!

配角群的組合更是另一個讓人期待的元素,不談老師級的演員,光是一字排開的清單裡就可以發現許多近年劇場的優秀新血:謝盈萱、鮑奕安、朱育宏、王靖惇、梁允睿、李劭婕等等等等(好多個等 XD),能看到這些平時散落在各個劇團的演員站在同一個舞台上演出,對觀眾來說是很幸福的。

是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若是熟悉百老匯音樂劇的觀眾,可在戲裡找到似曾相識的橋段與設定,被重新定義且用現代的語言與行為詮釋,更可以從音樂的編寫上找到令你莞爾一笑的部份 (在不破梗的情況下,容我給個兩組關鍵字:點蠟燭與撿肥皂;全家就是你家)。要是不熟悉音樂劇也罷,給自己一個民國100年的新年新嘗試,進個劇場,看齣有歌有舞有歡笑有淚水的好戲。

回到《木蘭少女》本身,故事依舊保有編劇蔡柏璋一貫的明快節奏與輕鬆搞笑的小趣味。然而,隱藏在嬉笑背後的「選擇」,才是《木蘭少女》 最重要的中心,也是《木蘭少女》最值得珍惜的存在。不管是從軍的理由、或是對自我的認同,都在一首首動人的歌曲裡,慢慢的轉進且印在觀眾的腦袋與心坎兒裡了!

我承認這是篇有私心的預報,因為我做了「選擇」,選擇推薦這齣我喜歡的作品。現在,輪到螢幕前的你做「選擇」了。

一起進劇場看《木蘭少女》吧!

◎ 演出名稱:台南人劇團 x 瘋戲樂工作室  木蘭少女
◎ 演出時間:2011/1/14~2011/1/23
◎ 演出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 相關網路連結:《木蘭少女》官方臉書點我購票 

《木蘭少女》歌曲1:我飛(非)我願


《木蘭少女》歌曲2:界限界線 (我就是說這首歌可以錄單曲了~)

2010年12月27日

英國合拍劇團 (Complicite):春琴

時間:2010.12.18 7: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英國合拍劇團 (Complicite)   春琴

看完《春琴》,我的看戲筆記本上多了這句話:「一場會讓你上天堂的完美演出」。

當晚的《春琴》,演出者在不絕於耳的掌聲中,出來謝幕了五次還六次。不管是演員的表現、燈光和道具的運用、整體誨暗陰鬱的氣氛掌握,《春琴》絕對是2010年必看的作品之一。對於一個流連在劇場的瘋狂戲迷而言,看到好戲的感動,不是單純的流淚鼓掌可以言喻,而是全身的細胞都在激動喊著「我要上天堂了,我要上天堂了」的強烈震撼!

好,誇張的戲迷形容詞結束。 (笑)

《春琴》的內容敘述一個名為春琴的美麗女孩,因小時得父親疼愛而遭妒,被家中其他成員用毒毒瞎眼睛。從此之後,原本開朗活潑的個性便轉為陰沉。後來,父親將其送去學習三味線,與負責接送學習的僕人佐助發展出一段異樣又愉虐的關係。佐助成為春琴的三味線學徒,不管在精神或肉體上,完全的逆來順受,聽命於春琴,自願成為只在春琴身邊的禁臠。長大後的春琴,其跋扈冰冷的個性與美艷動人的外表,讓她樹敵不少。一天夜裡,春琴被某個潛入房內的惡人用茶壺燙傷臉頰而毀容。由於春琴再三說到,不願佐助看到自己的難堪。佐助不忍主子悲痛,因而拿針刺瞎雙眼,完成春琴的願望,也讓自己只記得春琴最美的容顏。只是,瞎眼後的佐助卻一點都不感覺難過,反倒是覺得更加幸福,因為他終於能夠全心感受與春琴相同的世界......

說實話,我個人對於日本文學沒有偏好,甚至是不喜歡的。在我淺薄認識的日本文學裡,不管是古時或現代作品,總是有著濃厚深刻的自殘和自溺色彩 (純屬個人意見)。人沒有必要老讓自己往死胡同鑽,等到發現前方沒有出口了,走不出去了,才拿起利器自我了結。對照起《春琴》的情節,愚昧的奉獻犧牲,最終走上玉石俱焚的結局,實在是讓我看了一點都不同情。

然而,英國合拍劇團的劇場《春琴》,除了緊扣原著的故事脈絡 (改編自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與《陰翳禮讚》),不將其微妙偏頗的關係放大渲染,而是使用了各式旁敲側擊的方法,如投影、道具的抽離變換、動作的強調設計等,來打開觀眾的想像視野。由於是循序漸進的、一點一滴的餵食觀眾,讓觀眾用所接收到的訊息去鋪出整體的故事樣貌。因此,這段帶著SM元素、極為扭曲的愛情,能使觀眾在不自覺中慢慢接受。

舞台上沒有任何固定的佈景道具,僅用竹桿與榻榻米,動態流暢地做出一個個需要的空間。竹桿可以是屋子、是墓碑,也可以是上山的階梯、手中彈奏的三味線,更可以在人員的操作下,成為隨風擺動的老松,視覺上的呈現可謂是既簡單又多變,以一成萬千。此外,燈光和音效的搭配也精準無誤。可以發現,《春琴》的燈光沒有大片打到滿的情形,而是和故事深層的陰暗搭配,用剛好卻也正好的方式,出現在該出現的時間與位置 (如:用燈光在地板上打出一方空間,正好代表春琴上課的正方形教室。)

舞台背景的投影設計也自有其涵義,一方面用文字敘述故事走向,另一方面則和現場演出結合,表達出人物內心的掙扎與遭受的痛苦。像是少年佐助不管在身體或心靈上,都被春琴所限制,這時投影出現的,便是人偶春琴的臉,用手在兩側操弄著佐助的一切。

《春琴》用了三個視角來表述這個故事:NHK女配音員 (她是來錄製「春琴」這個故事的旁白)、老年的佐助、因看了春琴傳而去尋找春琴佐助墓的作家 (也就是谷崎潤一郎)。三種視角不時轉換,也常有交疊:有時是兩個角度稍微的劃過 (作家幫忙老年佐助移動三味線給少年佐助),有時則乾脆直接合併(作家敲民宅大門,其實就是配音員的桌子,詢問墓地在哪,回答的就是配音員)。令人驚奇的,是這樣視角的變換竟流暢的跟水一般,讓人一點都沒有突兀感。

此次來台演出的演員,有位日劇界的大咖女星:深津繪理,相信有許多進劇場看《春琴》的觀眾是為了她而買票的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啦XD)。《春琴》裡的春琴一角,總共分成三個階段:少女春琴(純人偶)、青年春琴(由真人扮人偶)、老年春琴(深津繪理飾演)。據導演訪談所提到的,在谷崎潤一郎的作品中,春琴這個腳色從一開始發出的強烈距離感,到後來與佐助的相處後,漸漸變得有血有肉,因而讓春琴這腳色隨時間從偶變成真人。

這尊少女春琴偶由三個人共同操作,深津繪理是主要的春琴操偶師,負責春琴偶的聲音、頭部與左手。我本來就是深津繪理的戲迷,這次的演出更是奠定她在我心目中的女神地位 (迷妹又出現了 XD)。深津在這齣戲裡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少女春琴的笑聲。這個笑聲,已然征服了我。因為看過太多深津的作品,知道她原本的聲音為何,故當笑聲出現時,的確讓我又驚又喜。之後小女孩的天真任性、驕縱生氣、裝大人說教,一直到青年春琴的自負驕傲,每一階段的聲音表現恰如其分,即使沒有辦法完全理解日文,也能夠從她的聲音表情中得知角色的心境。

老年佐助的自白,說起那小巧精緻的春琴的腳、超然卓越的春琴的琴藝,滿是幸福與感激。原是心靈與身體都受春琴控制的他,在唯一能自由選擇的時刻,成就春琴的自負,也成就了春琴在自己內心的美好。春琴那張閉眼的美麗臉孔,不只是印在佐助腦海裡,而是從很久之前就緊緊纏繞著佐助的靈與肉,再也無法分離。

全劇在微妙的朦朧下進行,看似薄弱不穩固的關係,卻清晰堅定的不容分開。春琴與佐助的主僕支配、奇異的情感滋長,於我依舊是神祕難解。如同結局所說的,看得見光明的人,未必能了解這處於黑暗中的愛情。那,為何我看見了舞台最終也最亮的光明,卻反而什麼都看不清了......

2010年12月25日

【德南趴趴走】第十一天 09/29:千年的世界遺址班堡 + 遠近馳名的紐倫堡香腸

停了快2個月的德國行遊記再開,該把剩下的四天給寫完。上一回我們離開了熱鬧啤酒節的慕尼黑,很興奮的搭了ICE來到紐倫堡。預計在紐倫堡待兩天,但第一天卻跑到了班堡 (Bamburg)玩耍啦!

班堡距離紐倫堡約50分鐘火車車程,之所以來到這個可愛的小地方,除了它素有德國小威尼斯之稱外, 它還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遺址。對,沒錯,整座城鎮都是世界遺址。想想看,你就走在千年的古城裡,地上踩的、路邊看到的,通通都比你的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還要老老老老老~ 所以啦,光想就興奮嚕 ~

第十一天:2010/9/29  千年的世界遺址 班堡 (Bamburg)

搭了上午9點多的火車,10點半不到就抵達班堡囉!這個地方有著濃濃的中世紀味道,由於沒有受到二次大戰影響,城市裡隨處可見骨董級的建築。此外,這裡正好是兩條河的交界,所以有很多人家是住在河邊,門口還停著小船唷!


話說我妹在行前準備時就聽說德國有所謂的一歐元商店,無奈經過了許多大城市就是沒找著。終於,我們在班堡找到啦!大紅字的EuroShop,裡面的東西超多的,我們兩個很開心在裡面挑了眼影,我還買了副手套,我妹則買了頂應該是小朋友用的辮子帽。所以,等等要是出現我妹的照片,頭上那頂咖啡色的帽子就是戰利品啦!


 因為班堡是河濱都市,自然就會有許多的橋樑。印象最深刻的底下這個憂鬱的大臉雕像。


我後面那座建築物的藍色非常的漂亮,窗戶的裝飾非常精緻。橋上也有簡單的城鎮示意圖,不過都是德文 :p



過了橋後,就是悠遊自在的漫步在這在千年古城裡啦!一望無際的石版路呀!當然也讓我的腳走的好痛  <囧>


路邊的人型立牌,照例要來跟他有communication :p


你看,這城鎮悠閒到連坐墊都可以大剌剌的放在街道上啦!


德國人很妙,即使建築物在整修,都還是要有個布幕做做樣子。看底下窗戶裡的人多活潑 XD


這間店是歷史悠久的照相館,門口的櫥窗就擺著這間店在1897年與1900年的店面照片唷!有照片有真相 :p


順著石板路往上走,會來到個很古老的地方:Dom。Dom就是大教堂,班堡的大教堂可是有個教宗葬在這裡的唷!穿過這個門,用力往上爬就是了!


往上爬的過程中,還可以俯瞰班堡街景。然後發現了這個有點中國風的窗戶 :p


很大的Dom到啦到啦!!


這個Dom前面有很大的廣場,左手邊比較舊的是舊宮殿,右邊比較新的就是新宮殿 (有種在講廢話的感覺 XD)


這天很幸運,趕在整修前進到Dom裡參觀。當我們參觀完離開Dom時,發現Dom的門口已經被施工標誌擋住,進不去囉!


這個Dom的風格比較嚴肅黯淡一點,請原諒我對西方美術史不熟悉,只能用我貧乏的文字表達。


教堂裡有兩個有名的地方,分別是在高聳柱子上的騎士雕像,以及地下室的教宗墳墓 (查了一下,是西元1047年辭世的教宗克雷門二世)。


Dom的後門,兩側各有六尊雕像。我一直很納悶,為啥最右邊兩位沒穿衣服呀 @@~


之前有提到,Dom前的廣場腹地很大,同時被新舊宮殿圍繞。新宮殿的外觀很宏偉,就連門把都比我高。因為新宮殿需要門票,所以我們就只在外頭晃晃啦!


舊宮殿則是對外開放的,中世紀的房子都長成這樣 (旅程中最後一個城市:羅騰堡,也有許多相同建築,留待之後的遊記再提),會有許多木頭橫樑交錯。


由於德國有很多古城跟古物,所以這類物品的修復也非常重要。在這個舊宮殿裡就有個石像修復的工作室,位在舊宮殿的地下室。在古蹟裡修古蹟,感覺真棒!


德國的一切對我們這種生活在島嶼型國家的人而言,一切都好大好寬闊,所以很常出現底下的照片,後面那三個尖尖的頭就是Dom的頭啦!


在德國當背包客的日子,有很多時候不會到餐廳吃飯,往往是前一天買個麵包,然後累了就坐下來啃。說實話,能坐在千年台階上,望著千年古建築啃麵包,何嘗不是一種小小的幸福!對了,這天中午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來了消防車跟警車。土包子如我,因為沒看過外國公務車,就拿起相機咖擦啦 :p


忘了是在新還舊宮殿後面,有個玫瑰花園,種著各式種類的玫瑰,旁邊還有個小餐廳,有閒情逸致的話,可以在這裡邊賞花邊用餐 ^^


由於這個玫瑰花園位於班堡較高的地方,可以清楚的看到另一個教堂(聖米榭爾教堂)與城鎮樣貌唷!


離開Dom區,我們往班堡另一個景點:聖米榭爾教堂走去。一路上的建築物常令我們有驚喜,像是底下這棟藤蔓爬得很美麗的房子。


另外,我們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這裡的鑰匙孔都是大孔包小孔,大孔的尺寸甚至可以塞入兩隻手指頭。或許是因為這是世界遺產,所以居民不能隨意改建。電影不是都這樣設定嗎,古代的鑰匙都用一個很大的圈圈掛成一串,然後一把鑰匙都超大一支的,搭配大鑰匙孔。來到現代,改成小鑰匙了,但我又不能把一千年的門打掉重弄,只好在大孔裡設小孔囉!(此段純屬我跟我妹的推測 :p 不保證正確)


底下這個教堂是聖米榭爾教堂,同樣擁有廣大的腹地。


來到這教堂的時間正好碰到教堂的活動 (下午3點),所以就有神父來把到處走動的遊客 (就是我們 XD) 從聖壇後面趕出來。索性我們就待在教堂哩,跟著低頭禱告,耳裡聽著迴盪在教堂裡的管風琴聲,有種平靜與舒服的感覺。


這個教堂旁邊有座啤酒博物館,看來是陳設許多傳統釀酒的工具。小小一間,不過我們沒有進去啦 (因為要門票... :p)


再來幾張班堡的街景吧:


可愛的臉型大門 XD 我強烈懷疑這個門跟鑰匙孔的大孔包小孔一樣,他是大門包小門,因為以前有馬或牲畜要出入呀,所以門要比較大 XD


浪漫的水上人家......

繞了一圈班堡,正納悶怎麼沒看到旅遊書上提到的,那個位在河中央的房子呢?原來,班堡的形狀是有點長方形的,要走到比較邊邊的橋才看得到啦:


就是那座有著黃黃木頭的建築囉,這是班堡的舊水上市政廳,也是班堡最著名的懸空房啦!看來這裡都沒有溪水暴漲的問題 :p 看起來紅紅的壁畫是兩面都有的,非常的華麗繁複。在這裡,我們又再次發現德國人神奇的幽默感,硬要在壁畫裡伸出一隻腳就是了 XD

 

對了,這個大概花不到一天就可以走完的小城鎮,竟然有間超大間的 i (Information),比起其他城市小小的 i,可以知道這個小鎮對於觀光的看重程度。


第十一天:2010/9/29  遠近馳名的紐倫堡香腸

這天晚上,我們決定去一嘗遠近馳名的紐倫堡香腸。據旅遊書上提到,紐倫堡香腸是碳烤的,有著濃郁的香味。書上還有張看起來不怎麼樣的照片,就是簡單的金屬盤裝香腸跟酸菜。我們兩個心想:「該不會就是這個吧?」

另外,今年的9月底正好碰上德國鐵路在拓展線路,所以我們又因為軌道施工,繞了很大一圈才換車回紐倫堡。話說我們這段旅程怎麼這麼坎坷,老是碰到誤點火車+施工 Orz....

相較於其他德南的小城,紐倫堡算是比較沒有特色的城市,有許多的商業大樓。不過,夜晚走在紐倫堡倒是別有一番風味。下面那座尖尖亮亮的,是紐倫堡工匠廣場的地標:美泉。


這間郝斯雷香腸店就是今晚的目標!看這間店的外觀會以為他是高級西餐店,我們一度懷疑有沒有走錯地方。再加上店名很長 (Bratwurst Hausle),晚上光線不足,光是要對店名是否正確就花了我們兩個好一段時間,然後才尖叫說:「就是這間,就是這間啦!」


店裡人聲鼎沸,生意非常的好!!我們兩個等了好一會兒才有位置!店的正中央就是廚房,碳烤的熱氣弄得整間屋子暖烘烘的,神奇的是,掌廚的3個人都是亞洲臉孔 :p


等到菜一上來,我們兩個驚訝於:「真的就跟旅遊書上的圖片一樣耶!」就是6根碳烤紐倫堡香腸和酸菜。紐倫堡香腸的口感不是脆的,所以咬下去不會有「啵」的感覺,肉質比一般的漢堡排再硬一點,比較不是我愛的類型,但碳烤的香味真的很棒,酸菜也真的會酸到牙齦的那一種 XD 對了,我有看到隔壁桌一次點20條香腸的 XDDD

要特別講的是這杯啤酒,它是我此次德國行,心目中第一名好喝的啤酒,勝過慕尼黑的皇家啤酒屋。不但溫醇好入口,還有個清新的果香,超棒的啦!



由於德國行的旅程接近尾聲,我是兩人旅行團的管錢婆,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身上的零錢存量 (零錢是沒有辦法換回台幣的)。所以,這餐要結帳前,我將身上的所有零錢掏出來,攤在桌上,確定兩人還要寄的明信片數量,換算需要買的郵票金額 (郵票機也不找零)。為了讓身上的零錢使用最佳化,我們轉而求助隔壁的德國人。他們是兩男一女,年紀都在40上下(吧?)。說明想要換錢的理由後,我們展開了一段長約10分鐘的換錢之旅。像是先換成幾個5角,5角又要換成幾分,過程很繁複就是了。大概是我們兩個很認真換錢的表情很好笑,逗得這三個人笑個不停,甚至還把身上有的所有1分2分5分零錢都給我們了 XDDD

更多照片請參考我的臉書:JimmyBlanca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