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劇織造:詩剝裂 Schibboleth

時間:2010.11.28 2:30PM
地點:皇冠小劇場
名稱:劇織造  詩剝裂 Schibboleth
(註:劇織造為製作單位,演出的謝杰廷與周書毅皆為獨立創作者)

一個臨時起意,打了電話找著了票,決定再挑戰平常鮮少接觸的舞蹈作品。看舞,總是讓我戒慎恐懼,得不停的告訴自己,拋開想分析的念頭,拿掉想抽絲剝繭的想法,不要再神經質的拆解,去看、去感受就是了。

《詩剝裂》是一個計畫,以猶太裔德語詩人策蘭為題,在一個月內,利用詩展、裝置展、讀詩會等,將策蘭的想法與脈絡鋪在這個城市,最後於皇冠小劇場做音樂與舞蹈的演出。有趣的是,這場演出在售票系統上的歸類,既不是音樂、也非舞蹈,而是戲劇。戲劇?在我心裡,這是一個好大的問號。

演出前,我沒有看展,也沒去搜尋策蘭的故事。唯一知道的,就是文宣的露出:策蘭的猶太父母死於納粹集中營,戰後的他流亡巴黎,以德語這個仇人的語言寫詩,讓他陷入矛盾與自縛當中。因此,他的詩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最後,投入塞納河,帶著無解的痛與困,一起沉入。

我想起今年9月,於德國初見納粹集中營的震撼。在那裡,我感受到了望著天空,卻空盪一片、毫無希望的虛無;也想起自己不忍卒睹紀錄片畫面,掩面跑走的難過。一個外人如我,即使時間過了半世紀,仍能感受到飄盪在空氣中的,無盡的傷痛。對策蘭而言,提筆寫下的、口中唸出的,本該是抑鬱情緒的抒發,卻因為文字與語言那與生俱來的原罪,使得字句的重量變沉變灰,最後自己被自己建構的空間和世界給壓垮。

舞台底部與右側有兩道長長的白牆,上頭有著小小密密麻麻的字跡,我想,應該是策蘭的詩句。唯一亮著燈的,是在舞台左側,一個深進去的空間,裡頭有個人坐著......

中文與德文的詩詞朗讀交叉出現,像是一個跟著另一個似的,不對,還有一個,周書毅的腳步聲。在一片黑暗中,我只能憑藉著聲音,知道他左右遊走,似遠忽近,有時踩得多了些力,有時又帶點急促的趕,最後停留在一處。在他的身上,有個裝了杏仁的罐子。旋開了罐子,拿出了一顆,刻意的在嘴邊「嗑嗑嗑」發出啃食的聲響。杏仁在罐子裡流動的聲音好聽極了,一顆顆的滾落又群聚在一起,彷彿流動的思緒和時間聚沙成塔般的窸窣集合。這是我所認為的第一個段落,用輕微的方式,緩慢地、倏地靜止地,試圖去尋找身體最起先的平衡。

接著,不再是前一段理性的一個跟一個,而是一連串的中德文詩句混雜。聽不懂內容,但可以聽出有很多重複的單詞。一架裸露的鋼琴被推出,一張木椅被擺放在舞台的左側,一台手風琴隨謝杰廷而出。這個背了即可上路的樂器,於我來說總是帶著吉普賽人與生俱來的悲傷宿命,有著浪漫又不可抗拒的神秘。只見謝坐在木椅上拉奏手風琴,周從小房間裡走出,隨著旋律,嘗試著用身體的各個部份:腳板、背部、手肘等,重複地去撞擊地板。撞擊的聲音很響,好似想衝撞出個出口,或是入口。

漸漸的,手風琴的旋律停止,改用風箱拉開的聲音,如海浪潮汐般的,溫溫伴隨著也逐漸冷靜的周的撞擊。緩和下來的情緒,在一整片牆上做延伸和舒展。看來是找著了些什麼,所以已可利用手中的炭筆,跟著隨情緒舞動的身體,畫出一筆又一筆的曲線。利用光影打在牆上的三扇窗,也暗示著釋放和對外的宣洩。

而又回到了小房間,那是一個圓柱或圓錐狀的空間,四周打下了紅色的燈光,頹倒、奔跑、跳躍,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音樂停止。先剩下謝的手風琴聲,再剩下的是一切的靜默。

最終,一個個的單音出現,音樂上有著壓琴鍵與敲擊上下鋼琴弦的單音,舞蹈上則是一個個分開獨立的動作。他們是斷開的,但其不連續感又是自然的。時間不知不覺中在許多的「一」與「單」中走過,是越走愈遠,還是越走越回頭,已然分不清。我只知道,時間在此時有了重量,一次又一次重擊空氣中的粒子,然後迸出永恆存在的火花。

無止盡的撞擊與迴圈,是我看完《詩剝裂》後的第一個想法。想像一個情景,內心的掙扎與矛盾不停的交戰,自己一人在密閉房間裡,繞圈、躊躇、奔跑,試圖用身體去抵擋與撞出可能的釋放方式。那一絲的救贖亮光曾經稍微露出,卻又在轉瞬間,落入下一個悲傷迴圈的開始。如此週而復始,不停在原地打轉。

回想起一開始的腳步聲,雖然沒了燈光,腳下的速度力道也有所變換,但至少還是理性的來回踱步。然而,離開了小房間,來到了有光的地方,在偌大的空間裡卻反而無法冷靜,因為影子時時刻刻尾隨在後。所以,又還是再窩回去那個怵目驚心的紅色裡,繞著圈,自己追著不斷逃亡的自己,同時也躲避不斷追逐自己的自己。

我愛那完全裸露在外的鋼琴,脫去了外皮,僅剩下架構。甚至自作主張的認為,樂手擊出的單音,並非擊在琴上,而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擊在策蘭孤獨的脈絡上。

《劇照來源:Fredrick Liu 的臉書》

2010年11月20日

青藝盟:愛情拳擊包

時間:2010.11.13 7:00PM
地點: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
名稱:青藝盟  愛情拳擊包 
(Note:8月整排的預報文)

剛忙完《西仔反傳說》的青藝盟,緊接著在淡水進行感恩演出,將甫在今年9月下檔的《愛情拳擊包》回饋給淡水鄉親。身為淡水在地藝文團體(或是說駐鎮藝術家),這樣的回饋很貼心呢!同樣落腳在淡水的身聲劇場、金枝演社、精靈幻舞等,讓淡水這個小鎮不光只有表面的老街與古蹟,也藉由藝文活動,培養與凝聚淡水人的驕傲。

由於之前的正式演出正好碰上藝穗節,讓我跟《愛情拳擊包》擦身而過。此次有機會能看到完整版本,自然是千里迢迢都要去!每每遇到在淡水或關渡(北藝大)的演出,坐在捷運上倒數著紅線車站時總會在心裡頭唸:「到底是為了什麼要跑這麼遠?」不過,看完戲的心情總是開心的,也就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轍啦!

我是第一次到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廳內採鏡框式舞台,觀眾席分成上下兩樓,各約有150席座位,介於中小型劇場之間,維護的狀況還不錯 (幫忙撕票的看起來是義工媽媽,因為有點年紀了 :p)。此次的演出,演員是沒有戴mic的,坐在1F的我可以很清楚的聽到台詞,倒是有點好奇2F的狀況。

《愛情拳擊包》以三個高中女孩的愛戀故事為主軸,還打趣的拿了許多劇場人的名字為腳色命名:分別是玥玥 (王月)、念甄 (吳念真)、世傑 (金士傑)、國強 (蔡國強)等。其中,國強真的是個會拿鞭炮惡作劇的小鬼頭;而刻意將劇評大砲王墨林老師的名字,放在一個像刺蝟一樣、保護色重的冰山美人莫琳身上,實是兩枚妙極的惡趣味呀!哈~

三個女孩代表三段愛情故事:有學長學妹的戀情,最後因學長劈腿而告終 (OS: 劈腿的人都去ooxx啦,哼哼);也了解感動和喜歡是不同的,不管是付出的,或是無法回報的,兩者都好受傷 (OS: 世傑好可憐,一齣戲被發了兩次好人卡);當然,也有網路聊啊聊,才發現螢幕裡喜歡的那個人,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
 
整齣戲的調性活潑,演員的詮釋方式是些微超現實的,再加上同是超現實的呈現手法,讓戲的效果(笑果)增加。像是玥玥的三段「未來男朋友的異想世界」,演員在花痴與兇狠的情緒轉換上,利用快速且誇張的臉部表情,搭上人聲音效與燈光的輔佐,常在影集或卡漫中出現 (Ex. 主角皺個眉,眼睛朝斜上看,接著腦袋右上角就會出現思考泡泡與登登登登的聲音,帶著大家轉進想像空間)。

幫忙世傑追莫琳的暴走族五人組橋段,用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接續 (遮風擋雨、趕走小混混、幫忙喬出公車座位等),好似剪輯快速的影片,呈現出MV與廣告的流暢感。而魔術方塊搭配不可能的任務旋律,一盞Spotlight打在國強身上,舞台前方緊張的動作 (因為要成功,玥玥才願意當國強的愛情顧問),正好讓觀眾眼神聚焦,讓後方可以繼續緊湊的換景,是我非常喜歡的巧妙安排之一。

剛好配合演藝廳的場地,演員有多次的進出場是在觀眾席間進行的,還可與觀眾進行簡單的互動。像是暴走族衝出來騷擾觀眾(哈)、台鐵列車長的查票 (還叫個不知道把戲票放去哪的觀眾等等到前台報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齣戲養梗養得很成功!就像是南方公園的阿尼每次都要掛點、網王裡乾貞治特調的恐怖乾汁,都是專屬於作品的笑點。在《愛情拳擊包》裡,有兩個梗是一直出現的。首先是鼓勵大家生育的「我要生一打,六個男生、六個女生,男的像我,女的像你。」第一次聽到,直覺被這驚人的數字嚇到,笑的是它的誇張。後來再出現,就是這戲的特色了!另外,有兩名演員分別扮演多個腳色,其中一名同時飾演英文老師、國強的媽、跟國強告白的隔壁班女生。劇組也拿此作文章,讓國強自己說出「我覺得我媽跟英文老師好像」、「因為你像英文老師,所以我不能跟你交往」,這類令觀眾絕倒的理由,實也是幽了自己一默。

上半場末用了一套雙人舞來表現念甄與學長的戀情,隨著場上的燈光從暖變冷,舞蹈動作也從一開始的親密到後來的一廂情願。或許是鏡框式舞台與觀眾較有距離,再加上舞台空曠 (僅有背景頹倒的Cube),使得這段舞蹈的氣勢沒有發揮,弱了許多。

還有個小問題 (不過很有可能只是我自己這樣想),上半場跟著念甄與學長的戀情一同結束,正當我以為不會再看到「學長」這個腳色時,下半場他又出現了,而且還裝扮拘謹,頭髮梳得整齊,戴著副黑框眼鏡,儼然一副好寶寶形象。喔~~後來才發現,其實不是學長又出現了,是同一個演員扮演另一個小腳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仔細研究了演員配置,除了幾個兼跑龍套的Crew外,由三個女演員搭三個男演員,演出三段青春愛情物語,這六個角色在我的印象中是固定不變的;另外兩名女演員則像變色龍般交替演出穿插在劇中的幾個配角。所以,當「這個演員=學長」的印象已經深植腦袋,演員下半場的出現,即使外在的裝扮與肢體動作都變了,給我的前置想法卻沒有及時轉換,造成了幾分鐘的錯置。

每次看完喜劇類的劇場作品,都會靜下心來思考,在歡笑過後是否有留下了些什麼?或許這樣的一部作品,在短短的130分鐘內,只小小觸動了觀眾的笑神經,也短暫勾起了觀眾的年輕回憶。走出劇場後,它會不會永遠流傳,有沒有什麼深刻的感動留在觀眾心裏?

嗯,這是個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找到答案的大哉問。但至少我知道,這天被我拉進劇場的同事,是開心地完成他的第一次劇場體驗的!

2010年11月19日

【德南趴趴走】第十天 09/28:高貴優雅的歐洲夏宮 寧芬堡

其實,我本來想把標題寫成「路德維希二世真的過太爽之蘭德爾的家真實版:寧芬堡」。

寧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 位於慕尼黑近郊,是歐洲巴洛克建築宮殿的代表,同時也是蓋新天鵝堡的國王:Ludwig II出生的地方。寧芬堡其實是慢慢擴建的,主宮殿在正中央,慢慢朝左右兩側展開,宮殿前後方都有花園和湖泊。其餘還有幾個獨立的小宮殿,讓皇室貴族可以在這遊玩度假。

看到寧芬堡後,真的覺得這個國王過太爽,我們花了一整天逛寧芬堡,因為它真的太大了:幅員廣闊的森林、可以打高爾夫的草地、宮殿內數都數不清的精緻瓷器 (寧芬堡是瓷器重鎮)、以及裝飾華麗的N部馬車。當下我們想起了閃電霹靂車裡,那個老愛跟風見隼人過不去的白色貴公子蘭德爾。有一集的內容是這樣的:蘭德爾邀請風見和小香到家裡作客,兩人都驚訝於蘭德爾家的面積廣闊。只見蘭德爾冷靜的說:「曾經有個僕人在我家的花園走失了,還派了搜救隊與直昇機,花了一個月才找到」。寧芬堡,就是真人版的蘭德爾家呀!!

第十天:2010/9/28 高貴優雅的歐洲夏宮 寧芬堡 (Nymphenburg)

上午在留言本寫下對民宿主人的祝福後,一早就離開了待了三天的溫暖小窩 (住宿篇會獨立出來寫 :p)。沒想到,我竟然在最後一天於民宿到地鐵站間的路程迷路了,真是阿呆。以後要記得,千萬不要自己亂跑,德國的路不像台灣,朝同一個方向走就會抵達目的地。德國的路是彎的啊!


在慕尼黑HBF放完行李後,終於,要坐到路面電車啦!德國的大城市通常會有公車、地鐵與路面電車。路面電車就跟一般公車一樣,是在路上趴趴走的,也可以停紅燈跟煞車唷!不過寬度比一般公車窄,也不能上車才買票,所以要記得,搭路面電車是要先買票的!


德國的大眾運輸是24hr的,不過晚班有減量。黑色路線圖加上貓頭鷹,這就是夜間的行車班次啦!(1~2小時一班)

之前提到寧芬堡是路德維希二世的出生地+夏宮,內裝富麗堂皇。不過,我們先來看一下外觀吧!這裡的水鴨水鵝水鳥非常的多,而且完全的不怕生,非常自由自在的亂跑。


這是寧芬堡的主殿,也是最早開始興建的部份。兩側建築則是相互對稱的,所以裡面有北邊畫廊,就會有南邊畫廊啦!寧芬堡內部是可以照相的 (禁止閃光),看到一堆閃亮亮的東西,拿起相機拼命按呀!寧芬堡裡主要有6棟特色建築,除了寧芬堡主殿、馬廄博物館與狩獵宮是必看景點外,另外還有兩座中國式的小行館+一座古老的貝殼教堂。票上列著六個景點,每到一個景點,負責看守景點的警衛就會在票上打孔。再加上景點散落在廣大的寧芬堡腹地各處,整趟逛下來,非常像在玩Game,每完成一個就成功獲得一個圓洞洞。

第一關來到的寧芬堡的大廳,裝飾走的是洛可可路線,繁複的花朵、金白色的主體、以及柔和的壁畫,這個大廳的採光相當好,在廳的兩側正好是宮廷的正花園與後花園。


這裡的許多房間都有鏡子,而且是大尺寸的鏡子,直接就立在床前方或房間前方。我跟老妹就在想,難怪以前的國王都短命,以風水的角度來看,每天早上都被披頭散髮的自己嚇到,難怪活不久 (哈哈,不負責言論。) 底下這房間是其中一間交誼廳,牆上掛有許多美麗的油畫。當然,還有正對交誼廳的鏡子,哈!


之前提到,寧芬堡是左右對稱的建築物,剛好兩條長型的部份就是南北畫廊囉!


左右兩側的畫作畫著Ludwig II當時所興建的城堡,底下這張畫的就是寧芬堡啦!


房屋角落的儲藏室。原來以前的人就知道要把櫃子給藏在牆壁裡,不佔空間又美觀。


Queen's Salon. 這裡的皇后指的是Ludwig II的阿嬤 - Konigin Caroline von Baden,採藍色裝潢的這間房間,給人的感覺很沉穩冷靜。


這間房間就是Ludwig II的出生的地方唷!我一直覺得靠床的那張床還椅子的尺寸很迷你。


Ludwig II有個弟弟Otto,在房間裡有他們兩個小時候的雕像。(其實在新還舊天鵝堡裡也有唷~)


寧芬堡主殿最著名的,就是擁有36幅美人畫像的美人畫廊。這是Ludwig I (就是Ludwig II的阿公) ,委託畫家Joseph Stieler所繪製的36位美人畫像,代表慕尼黑各階層的女性:包含舞者、工匠之女等。這裡的每一幅畫都非常的美,畫工也很精緻,肌膚觸感、衣服材質、身上的飾品等,非常值得停下來細細品味。

美人畫廊裡最有名的就是底下這幅:Lola Montez。據說Ludwig I因為愛上他而被迫退位,標準的愛美人不愛江山啊!


再來個兩間房間吧!綠色的是臥房 (床前一樣有大鏡子,哈哈),紅色的則是其中一間接待室。


除了城堡需要定期整修,畫作也需要唷!在城堡內部的一角,古物修復師正小心翼翼的修補畫作,可以看到底下的修補範圍還挺大的 (畫作明顯有兩種顏色)。


面對寧芬堡主殿,左手邊就是馬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裡放著許多Ludwig家族所使用的華麗馬車,以及各式各樣精美的瓷器 (寧芬堡是瓷器重鎮)。


這裡大大小小的馬車、拖拉車 (雪橇),大概有個20~30台吧!只要是國王使用的,無一不金光閃閃,瑞氣千條,擁有繁複華美的雕刻。可想見這些國王多花俏騷包 XD (內心OS:你是有這麼多屁屁坐這麼多車嗎 XD)


其中,我最喜歡的車是底下這輛:這是王子的嬰兒車,設計者一定有參考南瓜馬車,只是它做出來變成香蕉馬車,哈哈哈哈。

在馬車旁的牆上掛有當時使用這些交通工具的示意圖


跟畫作一樣,這裡也是有修復師在做馬車的維修與復原。結果,兩個修復師都變成大家拍照與觀賞的風景了。台灣應該也是有做這類工作的人員,不過大多是在額外的房間哩,很少大剌剌的擺在外面讓大家觀眾 XD


寧芬堡是著名的瓷器重鎮,之前在新舊天鵝堡參觀時,有許多擺設的瓷器都會說明來自這裡。原產地的擺設則更多,數不清的瓷器杯盤組、花瓶、裝飾物。我想,這驚人數量的瓷器收藏,要是真拿來使用的話,一天用一套都用不完吧!


我還發現了底下栩栩如生的老鷹雕刻,這應該是木雕!拍張近照來嚇人! XD


光個馬廄博物館就看到我們眼花撩亂,接著還有四個館呢!往寧芬堡後方的森林散步,天空飄著小雨,感覺非常愜意。小溪呀、天鵝呀、落葉呀、石子路呀,然後繼續握拳說:「這裡的國王真的過太爽啦!」


下一個打關的地方來到狩獵宮。我跟老妹一致認為,因為寧芬堡太大了,當國王在外頭打獵感到疲倦,卻又不想回到原本的大宮殿時,就會選擇在狩獵宮休息。也就是說,別人是露營車跟露營帳篷,Ludwig家族乾脆蓋棟露營房。這棟狩獵宮不大,但什麼都有,接待的大廳、床、廚房等。其實,皇族打獵也都騎馬呀、不然就坐馬車,是有多遠要到蓋棟房子啦!回到一開始說的,這國王真的過太好!

狩獵宮的外觀,有著淡淡的粉紅色,窗戶還有布帘!


裝飾很滿的寢室,中間小小的 部份就是床唷!不過睡起來應該不太舒服,因為長度好短 XD


底下這個房間叫做鏡廳,顧名思義就是四周全被鏡子圍繞的房間,主要用途是拿來接待客人的。但這個房間給我的感覺實在是不太舒服,有種鏡子的影像投來射去的,一副就是會暈頭走不出去的樣子,哈哈。


小而美的廚房,周圍使用的小磁磚上有著中國式繪畫。


好,最重要的三個宮其實已經逛完了。不過,既然都已經決定要耗在這裡一天了,再加上想把票上的剩下三個洞洞打完,我們又繼續在蘭德爾家,歐不,是寧芬堡亂晃。由於當時中國風非常盛行,所以這裡有兩個內裝中國風的建築物。實際名稱已經不太記得了,不過從這些宮殿的內裝畫作了解當時外國人眼中的我們長怎樣。

第一棟:外觀看起來還是很歐洲的樣子,還有教堂常用的圓形窗與拱型窗。


內部就差很多了,有很中國的壁畫、竹子等。看畫中人物的服飾,畫的應該是清朝時的官民狀況。


最有趣的就是這間地下室 (我一直覺得牆壁+椅子+窗戶排列的樣子,讓它看起來很像隻鴨子的臉)。這間地下室是澡堂唷,是可以放滿水的澡堂唷!(但放滿水後應該可以游泳了吧 XD)


走出戶外,依舊是一片踏青的場景。在走到另一座中國風內裝的橋上,發現了神佛像的雕刻!


第二棟中國風內裝的建築物就位在河畔,外觀是純淨的白色,非常小巧的一棟。

大廳的顏色讓我想到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客官呀,來為您獻上一首周董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這棟建築物裡的兩間旁房間都無法進入近拍,只能站在門口囉!房間都很雅緻,我喜歡。下方金碧輝煌的那間休憩室裡還擺著西洋棋盤呢!


不得不說,當時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長得好奇怪。遊行時候的雜耍藝人、大象、撐高高的遮陽蓋,這...應該是泰國吧 XD

這個二號中國式小宮殿就建在河道旁,悠哉舒服的讓人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打怪點,哈~ 這棟建築物明顯和其他建築不同,外表看起來殘破不堪,不知道是刻意這樣,還是說尚未維護完成。這棟建築的特色在於內裝全部都是貝殼,是座有聖母像的貝殼教堂。裡頭的光線昏暗,還有許多小幅的圖畫,給人陰森森的感覺。不過,滿滿的貝殼牆倒是挺令人驚訝的......


文章一開始之前看到的水池是寧芬堡的前面,腹地廣大,當年是國王拿來舉辦賽馬的地點。寧芬堡的背面則是大片的歐式花園,以及數量不少的眾神像。重點是,寧芬堡的主建築已經是左右對稱了,花園和雕像的擺設與規劃也都是對稱的唷!

這時候應該是下午4點多了,風雖然不大,但好冷呀!

因為到處都有雕像,我們兩個就開始調皮的自顧自Cosplay起來。


之前有提到,德國是個人與動物相處得很好的國家,到處可見可愛的狗狗, 廣場也都被滿滿的鴿子佔據。寧芬堡也不例外,這裡應該是水鳥們的帝寶吧,活動範圍超大、風景優美、草地上還常常會有麵包屑等 XD 看看下面這張,每隻水鳥都在低頭啄草地,連角度都一樣,當場讓我笑歪了腰!


寧芬堡的遊客中心內的導覽很高級,採用3D圖像 (不過只有2D螢幕啦),可以跟著螢幕,化身成水鳥,穿越整座堡區,來到你想看的建築唷!

回程時,我們犯了一個小錯誤。本來打算坐到瑪利恩廣場,用完餐後再前往下一個城市。沒想到,我們兩個阿呆看錯車站啦!瑪利恩廣場的正確名稱是Marienplatz,但我們坐成Mariannplatz,來到了一個住宅區小站 XD 還好,已經在德國待了10天了,該怎麼坐車也都很熟悉啦!就,再坐回去看得懂的大站就好了啦!

回到人潮依舊擁擠的慕尼黑Hbf,我們兩個選了車站的沙威瑪作為晚餐。德國的大車站通常都有To-Go的食物 (而且會開到10點多唷),也會有桌子讓你站著吃。由於德國境內有非常多的土耳其移民,這種號稱Doner的沙威瑪在德國很常見,有肉也有蔬菜,口味也都比較重,很適合台灣人。不過慕尼黑Hbf沙威瑪的服務生一直跟我說日文就是了 XDDDD 然後我就很認真的要跟他解釋,說我講中文,但我不是從中國來的,我從台灣來! (我有莫名的愛台灣情結) 後來想想,其實對方根本聽不懂吧,哈哈哈~

悠哉的在2F候車室吃完Doner,兩人搭ICE前往紐倫堡!ICE~~~ICE耶~~~ (興奮興奮) 來德國10天,終於坐到ICE啦啦啦~ 其實有很多車次都會抵達紐倫堡,但為了要搭到ICE,特別等到6點多才搭車 XD

7點多抵達紐倫堡,轉車抵達住宿地附近的地鐵站,一下車就感覺到紐倫堡人的友善。由於不知道從哪一個出口出去,我們兩個拿著地圖詢問地鐵商店的德國人。可以發現,會講英文的德國女子很認真的解釋,不會講英文的德國鬍子男則用力的比手畫腳,兩個人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出到地面後,發現這個捷運站外圍的景色就像是人比較少的市政府捷運2號出口,然後繼續找好心的紐倫堡人問路。走了5分多鐘,來到了住宿地,但因為老闆娘不會講英文,只好拖著同樣來住宿的德國鬍子胖先生 (看起來是一群藍領員工)幫忙用單詞翻譯,費了好大的勁才check-in完成。

更多照片請參考我的臉書:JimmyBlanca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