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雲門2 十三聲
地點:雲門劇場
NOTE:文章中的合照攝影夏偉義、宣傳照攝影李佳曄
NOTE:文章中的合照攝影夏偉義、宣傳照攝影李佳曄
去年下半年剛看到2016年的TIFA節目時,雲門2跟人力飛行的演出排在同一周,那時候就在猜想:應該是人飛大廳、雲2小廳吧,畢竟人飛已經做過幾次大廳的演出了 (註:大廳=國家戲劇院、小廳=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結果相反,雲2這次要玩大一點,使用的是大場地。接著,陸陸續續有《十三聲》的消息釋出,甚至回到了編舞家鄭宗龍的出身地萬華舉行宣告記者會。原來呀,過去走過的路都是累積,從2014年的《杜連魁》,到2015年的《來》,將在2016年的《十三聲》做個完整的盛宴!(由於我從2014年才開始看雲2,在這裡便不計14年之前的作品,僅拿我看過的舞作作例子)
《十三聲》的靈感來自舊時名為十三聲的傳奇江湖賣藝人,他很厲害的可以一人分飾多角,用多樣化的聲音說故事,周圍的人們總是佇足觀賞。此外,古早台灣商圈的的發源地,都從宗廟外圍發展,舉凡新竹城隍廟、基隆廟口、萬華祖師爺廟等都是,成就了各式各種的食衣住行育樂。我們或許不像其他外來宗教有清楚明示的教義要作禮拜還有生活禁忌等,但我們都會手持三柱清香拜拜、拿著求來的平安符過香爐、煩惱時手握紅筊誠心祈求一正一反的聖筊出現。
前者的庶民化與後者的儀式性,正巧是幾支鄭的舞作裡的共通點。拿句雲門的鄰居金枝演社說的話:「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街頭的力量像塊磁鐵一樣,自然而然地把大家都給吸了進來。
為了要表現出街頭的聲音與場域,《十三聲》找來了林強幫忙。說實話,這著棋佈得真好!90年代的《向前走》,打破了過往台語歌的悲情路線,以搖滾輕快且充滿正面能量的歌詞,不但重塑台語歌曲的新樣貌,也提醒了大家重視原生語言的美好。相同的理念延續到《十三聲》上,林強找了傳統的台灣歌謠、廟宇的請神唱咒,搭配以民間祭典為範本的風格化身體,竟也相得益彰。此外,吸引人的還有視覺上螢光斑斕的舞衣。維持著「引」的概念,除了用聲音去引導舞者的動作,服裝上豪邁揮灑的線條,也跟著舞者的移動牽引,如顏料入水、暈染、擴散,漸漸長成了如變色龍般豐富多彩的常民文化。
這天的活動有段小小的肢體開發體驗,自由參加!大部分的動作對我來說都還算輕鬆,比較想拿出來分享的是最後一段:眾人以老師為圓心,圍成內外兩個圈圈,是緊密的要跟左右兩邊的人快要碰到肩膀的那種圈圈。老師舉起了他的右手食指,要大家的身體隨著他的食指左右前後擺動,並發出聲音。這才發現,即使只是單純的發出聲音 (如啊、呼、呀等狀聲詞),前傾與後仰時所發出的聲音就會不同,音量更是會隨著快速與慢速移動而有所差別。
常說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就是他們總能發現一般人所不會去注意的地方,因而放大轉化成作品。一個好的創作者或表演者必須要能時時刻刻感受到聲音的差異 (我記得黃翊也說過他想學習錄下各種細微聲音的技術,然後運用在作品上),或許我們的耳朵沒那麼厲害,神經沒有那麼細膩,但我們可以選擇去看看已經幫你整理好的聲音與場域圖像:《十三聲》。
後記:
雲門劇場真的是個好適合踏青走春的地方。從淡水捷運站出來後,搭乘紅26或836就會到雲門劇場 (前者在滬尾砲台站下車,後者則在滬尾砲台-雲門劇場站下車)。除了有朱銘的雕刻、劉振祥的攝影展,還可以到大樹書房寄明信片 (身為一個劇場控+明信片控,我認真覺得所有的劇院都該要有專屬的明信片跟劇院章),花語餐廳喝紅水奶茶 (一斤3000多的茶葉啊)。若是時間正巧碰上了,說不定還聽得到名師講座,非常的愜意啊!
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
2016/03/11 ~ 2016/03/13 台北國家戲劇院 http://goo.gl/uzSPFk
2016/03/18 ~ 2016/03/19 台中市文化局中山堂 http://goo.gl/Gmm7rI
2016/03/25 ~ 2016/03/26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http://goo.gl/Gmm7rI
2016/04/01 ~ 2016/04/03 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https://goo.gl/LZ016J
◎ 編舞:鄭宗龍
◎ 音樂:林 強
◎ 美術設計:何佳興
◎ 燈光設計:沈柏宏
◎ 影像設計:王奕盛
◎ 服裝設計:林秉豪
◎ 聲音指導:蔡柏璋
2016/03/11 ~ 2016/03/13 台北國家戲劇院 http://goo.gl/uzSPFk
2016/03/18 ~ 2016/03/19 台中市文化局中山堂 http://goo.gl/Gmm7rI
2016/03/25 ~ 2016/03/26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http://goo.gl/Gmm7rI
2016/04/01 ~ 2016/04/03 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https://goo.gl/LZ016J
◎ 編舞:鄭宗龍
◎ 音樂:林 強
◎ 美術設計:何佳興
◎ 燈光設計:沈柏宏
◎ 影像設計:王奕盛
◎ 服裝設計:林秉豪
◎ 聲音指導:蔡柏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