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

台南人劇團:Q&A首部曲

時間:2010.6.5 7:30PM
地點:城市舞台
名稱:台南人劇團 Q&A 首部曲
(註:文章裡的所有照片出自蔡柏璋的Facebook)

還記得2009年5月,在國家劇院一次看完《K24第一季全六集》,大呼過癮,一直期盼著是否會有第二季或另一部影集式的戲劇出現。《Q&A》的消息甫一釋出,我便成了超級早鳥鳥,2010年1月就買了票。等了近半年,看著舞台上再次出現蔡柏式的瘋狂,走出劇場的我是滿足的,心想這段時間的等待很值得。

幾天後,朋友問到,「若滿分10分,你給Q&A打幾分?」我猶豫了,6分?7分?嗯...「6.8分」,這是我給出去的分數。不是說這戲不好,畢竟我是喜歡《Q&A》的,只是它少了點,驚喜。

《Q&A》指的是Quest(追尋)與Amnesia(失憶),整齣劇在兩個時間作切換:過去(2007年)與現在(2009年)。故事主角是一個因車禍而失憶的男子劉憶(蔡柏璋飾),他對於過去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只能從旁人的對話與說明,拼湊出自己原有的樣貌。有趣就在這裡,就因為完全記不起來「自己是誰」,所有關於「自己」的事情都是別人給予的,劉憶只能選擇接受,無從驗證。那麼,喜歡與不喜歡,似乎就這麼說了算,性格的好壞也一夕之間撞出了差異。


地點在醫院。一個打扮入時的女人,匆忙地跑進病房,瞎搞了一陣,才發現自己的兒子其實是在隔壁房間的另一張床上,另一名高挺男子隨後走入。這是主角劉憶的父母:劉世仁(黃士偉飾)與關英蓮(姚坤君飾)。進對了病房,發現一名行蹤可疑的年輕女子傅嚴歆(李劭婕飾),在「關自以為」與「傅羞愧+不好意思拒絕」的情況下,原是車禍肇事者的這名女子,被關英蓮誤以為是兒子的女朋友Gigi。不得已,第一個謊出現了,因應謊言的戲也就必須演下去。

劉憶家的裝潢非常高雅,客廳中間還掛著劉憶父母的巨幅婚紗照。看似一切幸福美滿,但事實上這個家是分崩離析的。從關英蓮在醫院的對話可感覺得出來,劉世仁在外頭似乎有別的女人;而這對父母對於兒子過去的全然不知,以及失憶後的「中規中矩」,感到萬分驚嚇,更別論關英蓮是因為劉憶叫他媽,才發現兒子是真的失憶。

因此,當劉憶問到,以前的自己是怎麼樣的?有沒有朋友?喜歡哪些東西?關與劉能作的,就是挖取自己和劉憶僅存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記憶,然後試圖作一個可信的劉憶的形象。在這裡,舞台上有個很電影的呈現,利用兩次的燈暗燈亮,中間的間隔製造出關與劉回想與劉憶過去的互動,充滿了叛逆、恨意、爭執、不屑。只見飾演劉憶的蔡柏,快速的在「壞小子」與「乖小孩」兩種個性中轉變,實是個讓觀眾大笑的亮點。


感覺到父母親不自然的刻意隱瞞,劉憶轉而求助於其他人:阿亮(黃彥霖飾)與傅嚴歆。聽父母說,阿亮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傅嚴歆則是自己的女朋友。因為身體不會騙人,所以劉憶用咖啡和牛奶證明阿亮的確是熟知自己的人,只是熟的程度帶點曖昧。接著,劉憶前往傅工作的錄音室,請她幫忙找回過去。該說是女人的心軟,抑或肇事者對傷者的虧欠,在醫院所造成的錯誤,在半推半就下,傅也就讓它將錯就錯。

劇情發展至此,於現在(2009)的時間線已鋪設完成,劉憶從車禍之後的世界,都是由外向內構築的。照理說,「自我組成」這件事,應是由內而外,用心去面對人生大小事,然後慢慢修正,形塑成一個所謂的獨立人格。在故事的走線方式下,觀眾只知道2007~2009這兩年,改變了劉憶。於是,時間回到2007,看看改變劉憶的起頭是什麼?

在機場,劉憶與一名德籍男子Stefan Brenn(Maximilian Kalkhof飾),因拿錯彼此的行李箱而結識。沒多久,又在同一間美術館裡的洗手間相遇。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兩人交談的內容雖然不多,但對於「追尋」這件事情,卻討論得很深。

Stefan為了一個在網路上結識的畫家Gigi,「ㄆㄧㄚ 搭」,一個彈指,飛來了台灣。就像是電視電影裡才會出現的劇情,腦袋裡的燈泡亮了,決定就下了。中間是否需要經過縝密的規劃?不需要!人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Stefan只知道當下想做什麼,所以就去做什麼。不管是在烏干達對一個不知道有沒有愛滋的女孩作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是拋下一切,背著行囊飛越整個大陸,來到不熟悉的國度,尋找一個只知道網路姓名的女孩兒。

Stefan對於決定的隨性,讓劉憶感到不可思議。當時劉憶的世界是一團混亂,與父母親失和,感情生活亂七八糟,Everything sucks! Stefan邀請歌聲動人的劉憶到德國同他一起演出。「就一個彈指,這機會在走出洗手間後,就沒有了!」你,是否願意?


「曾經有個機會在我眼前,我卻沒有把握......」這是某個廣告的台詞,它打動人心,正是因為人生不能重來,活著的每一秒鐘都是唯一。當兩個決定擺在眼前,該取誰好,沒人說得準,僅能用現有的資源與情形評估。選了之後能不能回頭?或許可以,或許不能。但即便能回頭,考慮的因素也與當初不同,是再也回不去的不可逆。活過近27個年頭,我不知道,我也無從知道,是否有做過不對的選擇 (或是「比較不好」的選擇)。但我選擇相信、並做到Appreciate what I chose:這是大學畢業時,系上教授送給畢業生的話。Appreciate有著欣賞與感謝的意思,既然決定了,就努力走下去,開創一個自己喜歡且能自在生活的環境與方式。

下半場一開始,先後以2009年的「劉憶與傅嚴歆」和2007年的「劉憶與阿亮」做對照,這兩個時期的劉憶各有一段感情。2009年的劉憶顯然和傅的感情發展迅速,不停甜蜜地放閃光,也很享受傅所帶給他的一切,包含喜歡的餐廳、喜愛的歌手、一切他認為就是他過往的喜好,非常的溫馴順服。反觀2007的劉憶,即便身旁已有了伴侶阿亮,卻仍舊不甘寂寞地在夜晚的城市徘徊。他在獵艷、抑或被獵,對阿亮撕破臉的承認,自己就是頭慾望高漲的野獸,渴望和陌生人交媾。最後惹來枕邊人的失望與離去,再怎樣跪著哭求都換不回愛人回頭。


「如果Gay的意思是快樂,為什麼我們過得這麼不快樂?」直覺來想,觀眾唯一知道的線索,是劉憶的同性戀性向造成他的不快樂,但這是否真是主因,其實沒有明講。我很不喜歡老是將同性戀悲劇化的寫法,似乎只要跟同志相關,就一定充滿了誨暗的色彩:《逆女》、《孽子》、《孤戀花》、《盛夏光年》等。雖說現在的社會仍因了解不足而不夠開放,同志的生活處處受到限制,但不是每個同志都這麼悲慘,也是有個性活潑大方的圈內好友,有著健康與甜蜜的幸福戀情與家庭關係。不是應該要多些光明面,才能洗淨這個社會對同志的誤解嗎?

從《Q&A》目前的設定看來,關英蓮和劉世仁兩人,看似不知兒子的性向。因此,父母和兒子的關係惡劣,性向問題應該不是主因,而是父母親忙於工作,對兒子的各個方面皆疏於照顧。因此,劉憶的不快樂,留待編劇之後的安排,希望不要將這個問題流於平面化,只單純的指向性向問題。

失憶這段時間,劉憶的腦袋常出現一段旋律和一個緩慢行走的人的影像。一次與家人和女友的KTV聚會,讓他遇見了一個知道相同旋律的傳播妹。這傳播妹是Gigi,一個業餘的藝術家,多年前和名德國男子有過短暫的網路情緣,只是她已將德國男子的聯絡方式給丟了。難得抓到記憶浮木的劉憶,留下了自己的電話,希望Gigi想起些什麼時,能打電話連絡。(這是首部曲留的最大的梗呀!)


《Q&A》首部曲的最後一幕有著超展開的劇情 (OS: 很好,不拖戲)。在象徵團圓與歡欣的農曆新年,所有的謊言於一個晚上碎裂。阿亮帶著車禍調查報告進到劉家、傅在壓力下道出自己懷孕與承認自己就是撞傷劉憶的駕駛、劉憶的表妹爆出表哥是Gay的事實、阿亮是昔日劉憶的男友、關英蓮與劉世仁承認家庭關係不睦。一連串的打擊,讓劉憶萬念俱灰,「為什麼說謊?」沒人能給劉憶一個完善的解答。一聲電鈴,驚醒了在劉家的所有人。門一開,劉世仁的情人,嚴馥嫻(黃怡琳飾)就站在門外,即將為故事帶來另一波的轉折。


《Q&A》首部曲就在嚴女的到訪下結束,斷在一個很掐住人脖子的點,引起觀眾看第二部的興趣。既然這是影集式的劇場,自然有片尾曲與預告片。劉憶的手機打不通,直接轉入語音信箱。只見他一個人拖著行李,站在舞台的中間唱歌,背景傳來Gigi的留言,告訴劉憶其實自己從來沒有刪掉德國男子的聯絡方式,要劉憶聽到留言後回電。

至於其他人呢?在劉憶的歌聲下,簡單的帶出了幾個腳色的未來發展:阿亮問傅是否真的懷孕了?嚴、關、劉的三角習題該如何解?Gigi的生活又會是怎樣?出現在劉憶記憶裡的謎樣男子真是Stefan?

"Welcome to Berlin",2007,劉憶與Stefan,二部曲待續......

《Q&A 人物關係圖,點圖可放大》

誠如之前提到的,我是喜歡《Q&A》的,不管是製作精美的佈景設計、迅速確實的場景變換、優異的演員演出、各種類電影的呈現方式 (Ex. 當劉憶掉進回憶漩渦時,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會群魔亂舞地說著不知名的話),台南人劇團用《Q&A》,證明了它是一個成熟且大器的優秀劇團。在《Q&A》裡,可以感覺到蔡柏收斂過往《K24》《木蘭少女》大量試驗性「玩」的成分,劇情內容不再為了效果而做,而是試圖將故事說得更深刻動人,但又不失蔡柏慣有的幽默。無疑的,「蔡柏璋」已然是成熟的7年級劇場品牌。

雖說該埋的梗都埋了,該放的謎腳都放了,但這些梗與謎多少都帶著電影與電視劇的影子。首部曲看下來,劇情的發展如我所猜測,順利的一件件發生,讓喜歡出奇不意的我,在看戲當下少了點驚喜。不過,也或許因為這是首部曲,總是得先將人物的外觀血肉長好,才能繼續長齊內在的情感掙扎。簡單畫了張《Q&A》的人物圖,大致的人物關係與骨幹已底定,就等蔡柏將剩下三分之二的故事給長齊,完成整篇故事。

我,期待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