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北藝大舞蹈學院歲末展演 薪傳
地點: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從友人口中得知,北藝大舞蹈系每五年會跳一次《薪傳》選粹,希望透過作品讓舞者成長。今年的《薪傳》不再是選粹,而是從〈序幕〉、〈唐山〉、〈渡海〉、〈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到〈節慶〉的全本演出。節目單上寫到,舞作重建/排練指導楊美蓉本身就是第一代《薪傳》舞者,自2005年起多次擔任北藝大校內《薪傳》的選粹指導,代代傳承的意味濃厚。此次演出的攝影,也是雲門的御用攝影師劉振祥。對比今昔不同表演者的同一片段與同一姿態的相片凝結,頗有用《薪傳》寫舞者歷史的意義。
《1992年,雲門薪傳-拓荒,攝影劉振祥》
一直都知道《薪傳》是雲門的經典,卻苦無機會躬逢其盛,直到昨晚才第一次看《薪傳》全本。或許是之前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當舞作跳到某一個段落時,記憶中的照片就會跳出來:「啊~ 原來按快門的那一個瞬間在這裡!」老是嚷嚷著劇場演出一定要現場看,錄影是完全不可比擬的。沒想到劇照師所記錄的心之所動的一刻,不僅可以停留在人的腦海裡這麼久,還能鮮活靈動地在某個時間點說出現就出現!前些時候狠主流的影片《劇場裡的快門聲》,特別跟拍了劉振祥與許斌兩位資深的劇照師,不妨點進去看看他們對於劇照的再創作與記錄的觀點。
《薪傳》出乎我意料的好入口,又或者說,舞作非常具象化。以月琴詩人陳達吟唱的《思想曲》貫穿,唱一段,舞一段,循序漸進且清楚明白的道出不同階段的故事。相較於這幾年我看的林懷民老師的作品,《薪傳》的舞台很滿 (人數、故事與情緒都是),結構與編排上也工整對稱,沒有留白。舞作本身就是一場祭拜遙思的儀式,不絕如縷的香煙裊裊,不僅從一而終地在旁守護舞作,同時也喚回當年橫渡黑水溝的先民遺魂。
《1992年,雲門薪傳-渡海,攝影劉振祥》
雖然舞作說得太明白了些 (祈求平安的媽祖意象、惶惶不安隨浪擺盪的生死搏鬥、墾大荒與插秧的身體勞動等),色彩上的運用與聯繫倒還留有些想像功課:渡海的白色風帆,帶著先民從唐山過台灣,最終化成白綾結束一代的辛勞;翻轉客家藍衫圍裙而成嬰孩的紅布,飄過了海峽,於分娩時如鮮血般奔放流出,象徵生命的延續,並在結尾成了歡欣鼓舞的節慶熱鬧!
「傳承」是《薪傳》的主旨,是血脈的不間斷,也是精神與文化上的綿延流長。從製作面來看,更是舞者與幕後設計人員的經驗交付與累積。或許是這批舞者太年輕,人生的歷練不夠,導致時代的沉重感出不來,仍舊是用模仿的方式表現當時的苦痛與哀傷,而非讓求生存的本能從身體自然竄出。演出的內涵的確跟表演者本身的狀態有關,人生故事越多的人,即使只是輕描淡寫,情感依舊充滿層次與厚度。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日,舞者的技巧還能勤能補拙,靈魂面可能就有待時間打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