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找我劇場:The Myth 迷思世界雙戲連演 (夸夫+皮諾丘)

時間:2015.12.10 7:30PM
名稱:找我劇場  The Myth 迷思世界雙戲連演 (夸夫+皮諾丘)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
NOTE:文中照片選自找我劇場臉書專頁

找我劇場的《迷思世界》選擇了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東方的夸父是上半場 Francesco Meola 的獨角戲,西方的皮諾丘則為下半場多名演員的集體編創 (Francesco Meola、陳祈伶、阮少泓、顏良珮、許家榛 )。兩個作品的呈現方式多元,並在物件、聲響與肢體上下功夫,企圖從現有神話/寓言中發掘現世的映照,探究故事裡更深層的人性。然而,演出雖然不至於不好看,卻讓人意興闌珊。

《夸父》

比起華麗繁複的佈景道具,我更喜歡看見簡單乾淨的舞台 (甚至是空台),讓演員用本身的能量說故事。上半場的《夸夫》道具僅有一張椅子、一面鼓與一支樹幹,Francesco Meola一人分飾多角,用聲音、腔調、動作表現出不同階級的人的特色。當夸父追日追到倒下時,鼓面反映出的樣貌猶如真理女神的身影,緩緩地從溫煦的黃光中出現:是太陽將萬物炙燒後的重生,也是月亮靜靜在身後守護的證明。那一景,是《夸父》裡最詩意的時刻。下半場的《皮諾丘》延續簡化的概念,只是主要物件成了有顏色的木棍。隨著皮諾丘的探險,木棍是家中的門檻、森林的枝幹、獵殺的槍枝等。


《皮諾丘》

可惜的是,在演員認真、場景燈光也都有思考設計下,演出卻有著不上不下的尷尬。或許是受限於平淡的劇本,又改寫上沒有強調或放入新鮮的觀點,使得作品沒有記憶點。劇本問題在《皮諾丘》裡特別明顯:為何要不停變換飾演皮諾丘的演員?皮諾丘與父親兩人最後為什麼會在魚的肚子裡?又皮諾丘的探險歷程非常斷裂,從逃家、進劇團、被壞人騙、被迫加入信奉槍枝至上(?) 的組織等等,段落之間並無前因後果,中間甚至還有跳出劇情回到現實社會的批判 (我很不喜歡這段,太刻意說教了)。若不談劇本,從玩物件與身體說起,私認為還不夠乾淨俐落 (我心目中的典範是禾劇場的《死亡紀事》),角色轉換上也稍嫌粗糙 (不管是夸父的一人多角,或是多人分飾皮諾丘)

整體來說,不管是《夸父》或《皮諾丘》,作品的完成度是高的,只可惜缺乏吸引人的亮點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