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

傑夫索貝爾 Geoff Sobelle:斷捨離的物件習題 The Object Lesson


時間:2018.02.24 02:30PM
名稱:傑夫索貝爾 Geoff Sobelle  斷捨離的物件習題 The Object Lesson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NOTE:文中照片來自國家兩廳院臉書,攝影師是周嘉慧

這篇比較像是流水帳,因為我開了演出的1x1,所以要來好好記錄一下!

今年的過年特別晚,所以發生 TIFA (註:臺灣國際藝術節) 還沒開演,已經要下手買五月新點子劇展的情形。本周 TIFA 開幕,大廳是Crystal Pite 的《愛與痛的練習曲》,小廳則是演出形式特別的《斷捨離的物件習題》。從節目單裡可以得知,演出在2014年的愛丁堡藝穗節頗受歡迎,拿了不少獎項:愛丁堡藝穗節整體劇場獎、蘇格蘭人報愛丁堡藝穗節首獎、愛丁堡藝穗節卡蘿坦波優勝獎,2015年也有拿了些非愛丁堡藝穗節的獎。先不論這些獎的來頭 - 畢竟愛丁堡藝穗節到處都是獎,場館跟媒體都有自己的獎 - 這檔演出對於物件的運用與劇情的設計的確有他聰明且可愛的地方。

觀眾進場時彷彿來到一間倉庫 (也可以說是超大的房間),裡頭滿滿都是紙箱。只要看得到的、可以移動的,觀眾都可以自行翻找。因為看到前一天的彩排照片,知道有許多紙箱可能可以翻動,我在入場前就將身上所有的東西寄物 (包含外套、包包跟手機)。一進場就興奮地東摸摸西找找,箱子上頭有著用簽字筆寫著的說明,像是:某某某的工具、紅色的東西 (打開後發現了芝麻街的Elmo)、雙人座Enjoy、雙魚座、舊的衣服等,就是一般打包時會在箱子寫著的備註。然後,有個觀眾拿了個小紙箱給我,說:「這些,我希望你擁有這些。」原來箱子裏頭寫著字,還擺著一支筆:

1. 請在箱子外頭寫下所有你偷拿過的東西。
2. 請在箱子裡頭寫下你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3. 請把這箱子交給一個陌生人,並跟他說「這些,我希望你擁有這些。」

忙碌地寫了一陣後,我把箱子交給一個被爸媽帶來看演出的小男孩:「這些,我希望你擁有這些」。

〈脫去紙箱的物件總是讓人感覺驚奇〉

這是一場單人演出,可隨意入座,也可以自由走動觀賞。《斷捨離的物件習題》以人的一生作為串場,並透過魔術與出乎意料的物件,讓單純的人生故事更有趣。一開始我們跟著表演者的步伐,努力地到處抓紙箱好設置自己的小天地:從後面的紙箱抓出檯燈、從左側搬出留聲機、從右側找出沙發、還有長筒捲起來的地毯。接著,表演者拿出錄音機,彷若第一次踏進這一方天地,認真地錄下對於週遭事物的想法與感覺。然後,情節自然地走向表演者要找人聊天講話,電話那頭開始回播剛才所錄下的內容,利用錄音回放與時間差,讓自己跟自己對話的事實,看起來像是兩個人透過電話聊天,因而產生了極為逗趣的反差與錯置。

表演者除了聊到他在巴黎與紅綠燈難分難捨的學生日子,還有在加州的生活外 (中間穿雜著不少從奇妙的紙箱翻出奇妙的物品),演出過程中有不少跟觀眾的互動,像是搬動物品時需要觀眾暫時拿著紙箱、要觀眾幫忙傳遞 (據說很香很好聞的) 起司跟白酒 (真是有吃有玩又有得看),中間還有個段落是回到觀眾身上:要兩個觀眾看著筆記本上的指示,將包包裡所有的物品都拿出來,再依據價值高低放回包包內。我看的這一場有個男性觀眾 (應該是戲劇系的,超有哏),不但很配合的拿物品出來,還自顧自地幫每件物品加入了備註,像是安太歲的符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兩把家裡鑰匙?各式各樣的藥罐乳膏?以及要保護好自己與別人的保險套,還、兩 (全場鼓掌)

〈到處都有燈的舞台還挺美的,很有回憶感〉

在曝光完現場觀眾的私人包包天地後,表演者接起了一通電話,看來是通要找人的電話,並要求旁邊的人幫忙翻譯:亮亮的鞋子 (咦?我在表演者的視線前方,然後我的鞋子也亮亮的)、黑色的網襪 (ㄜ...我是穿褲襪啦 XD 不會吧!等等,真的是在指我嗎?)、有著花紋的毛衣 (耶!?!?等等,要幹嘛 XDDDDD) 

然後表演者就說電話裡的人要找我了 (大笑)

電話裡是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的聲音,要我不要緊張,跟著她的指示做就好。所以,我往前走,坐到了椅子上,聽從她的指示變換姿勢,往後讓身體攤在椅子上、仰頭大笑、挑選唱片。期間也聽從她的說明,有時候是她說一句,我說一句,又或者是她要我對著表演者說「放點音樂吧」、「不要坐那裡」、「我要留下來吃飯」之類的。我一度思考到底要講中文還講英文,後來就變成我跟電話裡的人說中文,對表演者說英文。

電話後半段要我根據我的真實經驗回答,同時我發現眼前的觀眾很忙碌地跟摩西分紅海一樣分成兩邊。果然是到了晚餐時間,表演者前來要我挽著的手前進到餐桌,一臉笑咪咪的,就是要跟喜歡的人獻殷勤的那種笑咪咪,看得我超想笑的。他從紙箱裡拿出盤子、叉子、紅酒、杯子,幫我倒了杯很滿的紅酒 (let me know when to stop / 夠了夠了好了~),還請旁邊的觀眾幫忙舉水晶燈 (舉燈小弟最後拿到了小費 XD)。接著,他放了音樂準備做沙拉,拿腳上穿著的冰刀當作廚具,在長桌上邊跳舞邊做沙拉。是的,他在桌子上用穿在腳上的冰刀切美生菜、切紅蘿蔔、擠檸檬汁,然後還是一臉笑咪咪的臥躺在桌上要餵我吃 (我:You eat first...)!看他很享受的吃了一片生菜,The Show Must Go On,我也只好豁出去了。

跟著表演者的動作,我們慢慢地假裝在滑冰:往左滑,往右滑,轉圈,兩人雙手牽著但上身分開,頭頂上也落下保麗龍填充材的雪,甚至是「嘩啦」落下一大堆!說實話,雖然一切都是假的,但真的挺浪漫的,甚至還出現了拍立得要照相!跟著表演者回到他一開始設好的,有地毯的小房間,他說:現在是Sad moment,我們要分手了。要請你拿著這個箱子 (裡頭有一雙他之前拿出來的高跟鞋),用手摸我的臉,然後慢慢地朝你剛剛進來的門出去,會有工作人員在外頭接應你。但要做得像電影一樣,要依依不捨的轉過頭來看我 (耶!?)

然後我就矯情的頻頻回頭,最後還自以為感傷的用手給他Kiss Bye,佯裝邊拭淚邊走出去 (編按:這個人內心戲也太多)

場外的工作人員安排我從另一邊的門重新回到劇場裡。場上開始回放我之前講電話的內容,也是這時候我才發現我有個問題聽錯了。這裡的情境假設成在我們分手多年後 (?),男方打電話給女方,所以一樣有許多錯置的誤會與笑點。只不過有一題是問「你現在住在哪裡?」我聽成「你現在坐在哪裡?」所以我才會回答「我現在坐在椅子上。」又問題設計似乎預設觀眾是有養寵物的 (情境裡,女方在交往時想當獸醫),因為我沒有養寵物,所以當問到有沒有寵物與寵物名字時,很明顯跟情境裡男方的對話搭不上。但最後有一句話讓整段稍微圓了回來,男方誠實的說:其實有時候我根本聽不懂你在說啥 XD

〈容量無限大,名為人生的箱子吧!〉

故事在此之後開始快轉,透過箱子裡無窮無盡的物品 (箱子應該是有個洞讓物品可以源源不絕地提供),與一旁桌子的擺設 (聽朋友說前一段拍的拍立得是跟著巴黎鐵塔擺設出現的唷,所以我是他巴黎的戀人嗎?),靜靜地講述了男方之後的生活:工作、家庭、小小孩與尿布、衣服的尺寸越變越大、各種玩偶、不停汰舊換新的眼鏡 (大概是近視、遠視到老花吧)、雪茄與菸斗、土色的毛衣外套 (老人家怕冷),最後則拉出了一堆剪不斷理還亂的電線,伴隨著清不乾淨的泥土與沙塵。所有的東西都歸於塵土,紙箱也是,燈也是。

燈暗,人也跟著灰飛煙滅。

後記...
我真的不是斷捨離set好的暗樁,演出前也沒收到任何提示或告知,大抵是剛好坐在表演者的視線範圍內,又因為不識害羞為何物,所以很自然吧!結果好幾個觀眾跑來問我是不是set好的,是不是演出人員 XDDD 不是不是,我真的是臨時被叫的觀眾,哈哈!

感謝蘭貴老師的照片提供!


這裡有一段宣傳影片,我就是被抓去講電話 (截圖裡右上角的那位) + 餐桌的那位巴黎戀人 XD


2018.02.25 補充:
從這場演出的人員拿到拍立得啦!One Day Only 的巴黎戀人,吃了沙拉喝了酒溜了冰拍了照!其實我蠻有開 1x1 的運耶,之前 Sleep No More 也在第一次玩就開了1x1~哈哈哈!我妹看的是晚我一天的下午場,提到姐姐是前一天的幸運觀眾,Geoff 先生便驚訝說:Jimmy!然後一樣說我很自然,哈哈哈。



2018年2月11日

2017劇場回顧



2016年的星座運勢說,2017年會是天秤座的好年。若真要說好的部分,大抵是完成了自己很久以來的願望,跑了一趟紐約百老匯朝聖吧!第一次有跑紐約的想法是《RENT》剛下檔的2008年,不過當時因為還是個窮學生,所以沒成行。隔了10年才踏上百老匯的土地,待了整整三個星期,落實白天排票、下午晚上看戲追星的簡單生活。人啊,果然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最開心呢!也多謝老天保佑,出發前兩天的食物中毒腸胃炎,一下飛機就好了,完全沒影響與耽擱到行程。

這一年的台灣劇場大件事,除了年底林懷民老師宣布退休,牯嶺街小劇場進入18個月大修期外,7月的 WSD
(World Stage Design) - 世界劇場設計展在台北藝術大學舉辦,雖然沒有足夠的時間看演出,但光是參展作品就花了我整整兩天才看完!8月中在台北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優異的開幕典禮是滿滿劇場人的驕傲,我還記得翻開節目單時的興奮,怎麼這個也有、那個也有,滿坑滿谷的劇場人呀!伴著我成長的9月的臺北藝穗節,今年來到了第10屆。一如以往的擔任了看戲大隊,在台北各個街區奔跑看戲。從第3屆到現在,雖然體力沒年輕時好 (咦),但熱情與戰戰兢兢的心情倒是一直沒變。另外,由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實在是很會選節目 (NDT、Robert Wilson、音樂劇系列),這一年跑臺中看演出的機會多了,等到年底高雄衛武營加入戰局,相信劇場迷會幫高鐵台鐵與國道運輸提升不少業績!這兩年引進的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與各種劇場實況,讓喜愛劇場的朋友不用出國,也能看到優秀的國外劇場作品!光是2017年,我就看了16檔劇院現場,以往還沒那麼勤勞跑威秀看電影呢!

17年的6月我再度搬家,從板橋搬到永和,除了離公司近外,最方便的莫過於過個中正橋就到兩廳院劇院區了。這次的搬家看似是個人獨立事件,其實跟劇場也有點關係:將某名創作者列入黑名單。即便創作者有私德問題,過去總以為自己能保持良善的態度與心情看待演出,畢竟以人廢言、以人廢作品是很偏頗的!然而,因為4~6月的搬家事件與租約糾紛,搞得我心神不寧,找房找家具找法律諮詢,非常忙碌
(還拖著我妹一起忙碌)!等到一切都定下來後,我也把手上原本買的某名創作者的演出票券退了!就此之後,我只看得到對方私德缺陷的部分,即便作品再好、合作的舞者再優秀,我都看不見了。這段期間感謝被我打擾的法扶與律師友人,以及協助我為我打氣的所有師長朋友,當然,還要感謝雲門跟台新藝術獎。

回到我的劇場盤點,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是這年感受特別深的,也正好反映了2017年的劇場人生數字,來到近10年的最高峰!其實並沒有刻意想衝高數字,大概是一直都很餓,想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所以能看就盡量看,然後跟腦袋裡既有的思維與眼界打架與對抗。我常常會思考我喜歡、不喜歡或是看了無感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我被過去的演出給豢養了?會不會跟不上年輕世代的想法 (我已經來到3字頭的中間啦 XD)?有沒有太侷限於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每每想起這些總是讓我十足惶恐。劇場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鏡子,感謝劇場好朋友們一直願意帶著我在劇場玩耍,真心感謝。

我的場次計算方式跟往年一樣,有幾個原則:
1. 以節目計算,若同時看排與看正式演出,只算一次。
2. 再來以場次計算:雖然說是多人多演出,微舞作、春鬥、舞作選粹都各只記一次。新人新視野有兩舞一戲,所以舞蹈戲劇各算0.5。
3. 把 Theatre Live 與 Musical 拉出類別,因為這是今年漲幅的最大原因。
4. 個位數場次集合在一起,包含音樂、戲曲、歌劇、親子節目與藝文相關講座。
5. 其他類有17場,像是遙感城市、Sleep No More、尚未指稱的對話、人類派對、沙中房間與1:00AM等都放在這裡。

2017.01.12 褶子劇團: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2017.01.13 蝴蝶效應劇團:I, Claudia 我,克勞迪亞
2017.02.17 OISTAT講座:愛沙尼亞NO99 THEATRE講座
2017.02.17 NT Live: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危險關係
2017.02.18 NT Live:Man and Superman 凡人與超人
2017.02.25 NTT TIFA - NDT 荷蘭舞蹈劇場:激膚 × 揮別 × 停格
2017.03.04 NTT TIFA - 柏林劇團 x Robert Wilson:彼得潘
2017.03.10 國光劇團:孟麗君
2017.03.11 TIFA - 二分之一Q劇場:流光似夢
2017.03.11 楊景翔演劇團x 思劇場:類型戲劇讀劇節 - 愛情篇
2017.03.12 TIFA - 無垢舞蹈劇場:潮
2017.03.12 新聲劇坊:英雄‧再見 (排)
2017.03.17 TIFA - 蘇黎世國家劇院:誰怕沃爾夫
2017.03.19 TIFA - 瑪姬‧瑪漢計畫:臉
2017.03.21 我城劇場:請你安靜 (Preview)
2017.03.24 NT Live:科學怪人強尼版Frankenstein - Jonny Lee Miller
2017.03.25 黃懷德 / 陳韻如 / 蔡博丞:春鬥
2017.03.25 NT Live:科學怪人BC版Frankenstein - Benedict Cumberbatch
2017.03.31 追困實驗室:為你朗讀VI :練習
2017.04.01 TIFA - 驫舞劇場:自由步 - 身體的眾生相
2017.04.02 TIFA - 奧斯卡‧柯爾斯諾瓦X立陶宛OKT劇團:哈姆雷特
2017.04.06 說話的狗表演平台劇團:愛,開玩笑 (排)
2017.04.08 / 2017.04.14 TIFA - 尼德劇團 Needcompany:兩個錯誤間的時光
2017.04.09 褶子劇團:閣樓上的安妮 (排)
2017.04.13 表演藝術聯盟:2016年海外駐地研究計畫參與製作人分享會(二)
2017.04.15 法國北方芭蕾舞團 Ballet du Nord:悲‧慾 Tragedie
2017.04.16 TIFA - 四把椅子劇團: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2017.04.22 自然而然劇團:艾玲
2017.04.23 TIFA - 羅西兒‧莫琳娜舞團:雅朵拉森林
2017.04.25 藝起Bar:藝起Bar! 臺北試演場專場
2017.04.30 TIFA - 凱蒂.米契爾 x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
2017.04.30 演摩莎劇團 x 陳佳穗表演工作室:凡尼亞舅舅讀劇演出 (排)
2017.05.04 C MUSICAL製作:焢肉,遇見你 (排)
2017.05.05 明日和合製作所:尚未指稱的對話
2017.05.11 TIFA - 羅莎舞團:Vortex Temporum 時間的漩渦
2017.05.13 TIFA - 羅莎舞團:FASE
2017.05.14 新點子劇展 - 莎妹劇團:血與玫瑰樂隊
2017.05.21 新點子劇展 - 窮劇場:親密
2017.05.26 身聲劇場:群婆亂舞
2017.05.28 TIFA - 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The Foundtainhead源泉
2017.06.01 高行健藝術節 台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山海經傳
2017.06.02 林文中舞團:掽,碰!
2017.06.03 黑眼睛跨劇團: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
2017.06.03 新點子舞展 - 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微舞作
2017.06.09 働故事劇團:Hello, world! 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你
2017.06.10 新點子劇展 - 風格涉: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2017.06.11 陶身體劇場:6 & 7
2017.06.14 烏犬劇場:二路埋伏
2017.06.16 NT Live:The Threepenny Opera 三分錢歌劇
2017.06.17 NT Live:One Man, Two Guvnors一僕二主
2017.06.18 天作之合音樂劇場:MRT2
2017.06.22 唐美雲歌仔戲團:螢姬物語
2017.06.23 何曉玫 MeimageDance:2017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
2017.06.24 十指幫劇場:根
2017.07.06 臺北兒藝節 - 聚合舞Polymer DMT:盧西歐Luceo
2017.07.07 / 2017.07.09 OISTAT + WSD團隊:WSD 2017 World Stage Design
2017.07.08 OISTAT + WSD團隊:泥人 CEGOS (BLIND)《不見》
2017.07.08 音樂會劇場 Concert Theatre:老殘・印象
2017.07.14 新點子舞展 - 印尼艾可舞團:哭泣賈伊洛洛 + Balabala
2017.07.16 瘋戲樂工作室:木蘭少女
2017.07.21 藝穗群星 Gala Night
2017.07.22 日本原裝音樂劇:死亡筆記本
2017.07.23 / 2017.08.04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年度歌劇:月亮
2017.07.29 蘇文琪:全然的愛與真實 Open Studio
2017.07.31 2017女節:2017女節《不要叫我姊節》- 室內組總彩 (育之章)
2017.08.03 同黨劇團:同黨原創戲劇:妳在我眼中的三張臉
2017.08.05 臺北兒藝節 - 拇指小英雄
2017.08.06 臺北兒藝節 -英國手做劇團:開始,在一切結束之後
2017.08.07 2017女節:2017女節《不要叫我姊節》- 室內組總彩 (意之章)
2017.08.13 臺北藝術節 - 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等待果陀
2017.08.17 臺北藝術節 -台南人劇團 x Pascal Rambert:一家之魂
2017.08.18 La La Land Live Concert
2017.08.19 臺北世大運開幕
2017.08.26 臺北藝穗節 - bePLaY必玩創製所:拉馮先生,你好嗎?
2017.08.26 臺北藝穗節 - I-MOVE:開動
2017.08.27 臺北藝穗節 - 沙洲劇團:夫妻遊戲
2017.08.27 臺北藝穗節 - 笑林豪傑:天橋之上,說相聲
2017.08.29 臺北藝穗節 - 龜步合作社:送餅乾
2017.08.30 臺北藝穗節 - 翹韜個人創作:如果我......不是
2017.09.01 臺北藝穗節 - 山豬影像:Alice in Otherland
2017.09.01 臺北藝穗節 - 白油:次元感官
2017.09.02 臺北藝穗節 - B Family:屍說
2017.09.02 臺北藝術節 - 里米尼紀錄劇團:遙感城市
2017.09.02 臺北藝穗節 -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香港三姊妹
2017.09.03 小劇場大夢想 - 阮劇團:熱天酣眠
2017.09.04 臺北藝穗節 - 工具人戲作室:偶像劇一哥之死
2017.09.06 臺北藝穗節 - 酒後新生劇團:那場細雨
2017.09.07 臺北藝穗節 - 晚熟劇團:野火將盡
2017.09.08 臺北藝術節 - 伍斯特劇團The Wooster Group:THE B-SIDE
2017.09.09 臺北藝穗節 - A劇團:吉米不難搞
2017.09.10 臺北藝穗節 - 光癮劇團:經典皇家早午餐
2017.09.10 臺北藝穗節 - 仙飄飄新媒體劇團:有了VR!誰要點秋香
2017.09.11 臺北藝穗節 - 飛陽樂團:琵琶行外傳
2017.09.13 NT Live:Jane Eyre簡愛
2017.09.15 再拒劇團:春醒
2017.09.16 臺北藝術節 - 日本青年團:台北筆記
2017.09.17 臺北藝術中心:北藝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呈現
2017.09.20 NT Live:Medea 美蒂亞
2017.09.22 NT Live:No Man's Land 無人之境
2017.09.23 NT Live:Amadeus 阿瑪迪斯
2017.09.24 許芳宜&藝術家:Salute
2017.09.26 楊宣哲:沙宣の廢柴人生演唱會
2017.09.27 RSC Live:The Tempest暴風雨
2017.10.01 [New York] Hudson Theatre:1984
2017.10.02 
[New York] The McKittrick Hotel:Sleep No More
2017.10.03 [New York] Next Wave Festival - BAM Harvey Theatre:A Letter to My Nephew
2017.10.04 [New York] Gerald Schoenfeld Theatre:Come From Away
2017.10.05 [New York] Samuel J. Friedman Theatre:Prince of Broadway
2017.10.06 [New York] Shubert Theatre:Hello, Dolly!
2017.10.07 [New York] New World Stages:A Clockwork Orange
2017.10.07 [New York] Broadway Theatre:Miss Saigon
2017.10.08 [New York] Brooks Atkinson Theatre:Waitress
2017.10.08 [New York] SummerStage NYC:Elsie Fest
2017.10.10 [New York] Broadhurst Theatre : Anastasia
2017.10.11 [New York] Next Wave Festival - 德國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Schaubühne Berlin:Richard III
2017.10.12 [New York] Next Wave Festival - BAM Fisher:Saudade
2017.10.13 [New York] Howard Gilman Opera House:La grenouille avait raison (The Toad Knew)
2017.10.14 [New York] Second Stage Theatre:Torch Song
2017.10.14 [New York] Nederlander Theatre:War Paint
2017.10.15 [New York] Cort Theatre:M.Butterfly
2017.10.15 [New York] Ambassador Theatre:Chicago
2017.10.16 [New York] Barrymore Theatre:The Band's Visit
2017.10.17 [New York] Al Hirschfeld Theatre:Kinky Boots
2017.10.18 [New York] New World Stages:Avenue Q
2017.10.19 [New York] Barrow Street Theatre:Immersive - Sweeney Todd
2017.10.20 [New York] St. Ann's Warehouse:People Place Things
2017.10.27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微塵望鄉
2017.10.28 張文易 x 集體獨立製作(完全)獨立系列 II.:陽明山上有山羊?
2017.10.31 臺北藝術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Party Talk-話題之夜 (遙感城市)
2017.11.01 RSC Live: Love's Labour's Lost愛的徒勞
2017.11.02 舞蹈秋天 - 以色列L-E-V舞團:強迫症之戀OCD Love
2017.11.04 日本維新派: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2017.11.10 新人新視野 - 黃于芬x高詠婕x孫唯真
2017.11.11 北藝大戲劇學院秋季公演:凡尼亞舅舅
2017.11.12 丞舞製作團隊:蔡博丞舞作選粹–極短篇
2017.11.17 天作之合劇場:寂寞瑪奇朵
2017.11.18 舞蹈秋天 -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偉大馴服者
2017.11.23 亞戲亞:TRANS 恍惚
2017.11.24 阮劇團:劇本農場作品一號 水中之屋
2017.11.25 舞蹈秋天 - 綺動力舞蹈劇場:Spur/溯形
2017.11.26 Almeida Theatre Live:Richard III 理查三世
2017.12.01 黑眼睛跨劇團:生而為粉我很抱歉
2017.12.03 舞蹈秋天 - 雲門舞集:關於島嶼
2017.12.09 黃翊工作室:黃翊與庫卡 2017特別版
2017.12.10 KBTC Live:The Winter's Tale 冬天的故事
2017.12.14 台北劇場實驗室:未完待續
2017.12.15 進港浪製作:人類派對
2017.12.17 Laurie Anderson x Hsin-Chien Huang 黃心健:沙中房間
2017.12.17 躍演:Daylight 2017 Revival (日組)
2017.12.20 KBTC Live:Romer & Juliet 羅密歐與茱麗葉
2017.12.22 三缺一劇團:不知為何物
2017.12.23 河床劇團:1:00AM
2017.12.23 摺子劇團:《殘影》A mirror scratched reflexon-波蘭華沙卡霞「詩」的培訓計畫 呈現
2017.12.27 風格涉:阿依施拉
2017.12.28 北藝大戲劇學院冬季公演:恐怖小店
2017.12.28 北藝大戲劇學院冬季公演:小艾友夫
2017.12.29 莎妹劇團: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2017.12.30 娩娩工作室:死死免了米
2017.12.31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 劉彥成:白色旗幟 階段性呈現



2017的劇場人生數字是
161場,包含劇院現場16場。統計完後,自己都被自己嚇到,因為數字比起2016年的136.5場與2015年的148場還要多上不少,我果然都把時間花在劇場上了 (大笑)!可惜的是,這一年的文字產出量卻不高,一來是工作忙,二來是寫心得真的很耗心神。雖然不是什麼名劇評,但要認真的紀錄一場演出,不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個3~4小時是出不來的。再來就是這年的身體狀況差強人意,大病小病不斷,12月時甚至影響到我原本的看戲行程 (我想看明日和合的《恥的子彈》啊~),這樣實在是不好不好很不好!所以,2018年我給了自己一個目標:養好身體看好戲!這樣有沒有一兼二顧,哈哈哈!

好的,來寫些印象深刻的演出吧!


◎ 舞蹈類

- 法國北方芭蕾舞團 Ballet du Nord:悲‧慾 Tragedie -
高雄春天藝術節很有guts的邀請了這檔全裸演出來台,進場前觀眾都必須簽切結書,可能擔心有人看到裸體跟強烈炫光與音效會昏倒吧 (笑)!演出很讓人震撼,舞作也的確用裸體說了故事,讓裸體跳舞有絕對的必要。衣服會說話:年代、階級、財富、年齡、偏好、權力都可以透過衣服揭露與傳遞訊息。當拔除掉一切附加於外的,僅剩下與生俱來的皮囊,人類此刻被打回初始原型。再透過每一個規律且有力的移動,雄性與雌性的肉體差異被抹去,因為每一個個體都、一、樣。重點在於接下來的逃離與爆炸,情緒出現了、僵局打破了,甚至到後來的肉慾橫流、瘋狂交歡,生理性別的差異再現,一次次的隨著鼓聲與動作撞向觀眾。當周圍的人一起裸身擁抱開心跳舞,這樣的純粹的確會很吸引人想跟著一起脫光光加入啊~

- 羅莎舞團:FASE -

姬爾美可是我的神!姬爾美可是我的神!姬爾美可是我的神!早在2015年第一次看羅莎舞團的演出,我就被網路上《FASE》的影片深深吸引。2017年,在舞作誕生35年後,還能看到57歲的編舞家本人親自詮釋經典,甚至還跳完全場4支舞作,雖然歲月與體力是殘酷的,也明顯看得出姬爾美可會小落拍,還會使用身體其他肌群來輔助完成動作,但沒關係,即使鬆一點隨性一點,反正舞是你編的,你愛怎麼跳就怎麼跳啦!!!(愚粉XDDD)

- 印尼艾可舞團:哭泣賈伊洛洛 + Balabala -
在台灣鮮少看到東南亞舞團的作品,多半是西方大師經典。感謝兩廳院引進艾可.蘇布利陽托 Eko Supriyanto的兩支作品:哭泣賈伊洛洛 Cry Jailolo 與 Balabala。不管是哪支舞作,都有著大量腳踩地的動作。從土地踩踏出來的力量,一步步前進、戰鬥、勞動,原始樸實的能量非常規律與強大!看的時候一直想到台灣布拉瑞揚舞團的作品,也是踩著土地,一同前進。

- 以色列L-E-V舞團:強迫症之戀OCD Love -

這支舞作真是好看得要死了!好看得要死了!好看得要死了!當初沒有特別留下長篇文字紀錄,其實是我不知道怎麼用文字形容這支作品,雖然舞作名稱是OCD Love,但我自己倒沒有特別感受到愛或戀,而是在不同舞者於群體裡不時的脫離與回眸中,看到恐懼、無助、等待、徬徨、憤怒、焦慮與不安。還有更多時候是讚嘆舞者的身體怎麼可以這麼好看 (阿嘶~~~~)、舞蹈設計怎麼可以這麼讓人意想不到、以及怎麼每個人都是Vogue都可以身體延伸成那麼大的鈍角!我、真、的、好、想、再、看、一、次、啊!


◎ 戲劇類


- 阮劇團:熱天酣眠 -
改編自《仲夏夜之夢》的阮劇團台語莎劇《熱天酣眠》,是非常非常非常成功與接地氣的莎劇改編。從廟公的夢境開始,要社區的信徒們演台戲來酬神謝天。原著中的仙王仙后成了台灣傳統的山神公與海神媽,就連愛惡作劇的精靈帕克,都成了山神跟前的虎爺 (好爺);原本年輕男女的愛來愛去,一點兒也沒少,甚至是加了更多草根鄉土卻可愛的笑料,讓腳色不僅極具親和力,還非常有特色!我一直記得酷酷的茶米、愛到卡慘死的Helen、還有Out of control的零星仔以及主動出擊的阿美,每一個都超級無敵可愛的!這台《熱天酣眠》完全可以訓練臉部肌肉,最後一段的野台鬧劇鬧得極好,笑得我好累啊!

- 日本青年團:台北筆記 -

雖然台北筆記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自己非常喜歡台北筆記!若是有劇本就更好了,可以相互比較不同家庭/組別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對話與關係。不是《暗戀》與《桃花源》的兩戲對話銜接,而是若有似無,「啊~ 原來這與這有關係」的靈光一現,是導演極其溫柔的提醒與呼應。平田織佐真的是個很棒的編劇跟導演,《台北筆記》是很寧靜動人的演出。

- 張文易 x 集體獨立製作(完全)獨立系列 II.:陽明山上有山羊? -
要是不知道這原本是Edward Albee的作品《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我相信有不少人會覺得這根本就是這塊土地的故事。不管是用詞與特別找來演出的美軍舊宿舍跟地緣關係,又或者是演員表現,都成功且適切地將西方經典轉化成臺灣在地故事,毫無違和感。再次證明,不同時間看同一個劇本的感覺與體悟會完全不同。第一次看這個本是2012年綠光的版本,由劉亮佐跟謝盈萱飾演夫婦。當時對於劇本的理解不深,看完之後還是不懂為什麼男主角會愛上一隻羊。2017年再看同一個本,除了演出氛圍不同外,我其實已經可以理解愛人與愛動物的愛是沒有差別的 (先不論物種差異與動物保護)。而當同性戀兒子用萌萌們拿來攻擊同志的論點來質問父親時,彷彿立場顛倒,「好歹我愛的是個(女)人」,那感覺真是又好氣又詭異又好笑。

- 北藝大戲劇學院秋季公演:凡尼亞舅舅 -
之所以把北藝這檔《凡尼亞舅舅》挑出來寫,無疑是因為這檔演出讓我第一次因為契訶夫的作品而落淚:當桑尼亞與凡尼亞舅舅坐在一起互相取暖安慰時,淚水就默默地伴著大提琴聲而悄悄滑落。雖然年紀大淚腺退化,但我從沒想到會在契訶夫的作品落淚,畢竟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位俄國劇作家的作品太家庭倫常霹靂火了,但北藝的《凡尼亞舅舅》很美、很痛、很哀傷,所以觀眾都得到休息與撫慰了。演員們都很年輕,演出也需要暖機,但這是台能感動人的好製作,我很喜歡,很棒!



◎ 親子與其他類

- 臺北兒藝節:拇指小英雄 -

終於在《拇指小英雄》封箱前朝聖演出!我好喜歡木頭復古小屋、暈黃的燈光以及好好聞的自然香味,聽著說故事姊姊說著小拇指的故事,聽著聽著,我就睡著了 (擦口水)!不過,這絕不是因為演出不好看,而是床邊故事真的有助眠的功效啊!再加上周圍的窸窸窣窣碰碰哇哇沙沙聲,白噪音對於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療癒程度不言而喻。

- 里米尼紀錄劇團:遙感城市 -
終點竟然是華視頂樓的直升機停機坪,真的是太威太威了!經過的路段有公園、學校、醫院、捷運、購物商城、國父紀念館等,跟著耳機裡的聲音,打開另一雙眼睛探索城市。要是能隨著濛濛水氣一起飄散消失,那應該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浪漫吧!

- 臺北藝術中心:北藝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呈現 -
雖然皮蛋豆腐還沒蓋好,但臺北藝術中心卻一直都很忙碌。由北藝中心舉辦的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今年9月有兩場呈現。也是因為這兩場呈現,讓我深刻感覺我們有一群好棒好棒的音樂劇演員,囿於劇場環境的不成熟,或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經費發展作品,這些演員無法盡情表現與發揮,真的好可惜好可惜。好想有個場館,有間bar還什麼的,就像是Feinstein's/54 below一樣,有個空間提供美食好酒與好表演,好讓表演者能夠好好演出。會唱歌跟會唱音樂劇是完全不一樣的,音樂劇的歌曲要唱得讓觀眾看到畫面,了解故事。此次的成果發表雖然是個人呈現,但曲目編排也有巧思,包含導演跟甄選,拿花男子與收到花的女孩等等。導演很會選歌,選的歌曲都很適合表演者的音質與形象,果然還是要好好做功課,我知道的還太少太少太少了!


◎ 紐約類


- The McKittrick Hotel:Sleep No More -

終於,終於,終於看到Sleep No More!原來,這就是 Immersive Theatre!親自體驗的感覺完全不同!也感謝好戲友 Yuki 的無雷小提醒:跟著直覺跑,Fortune Favors the Bold!我很幸運的有開到一對一的隱藏式劇情唷!

- Shubert Theatre:Hello, Dolly! -
這應該是我2017年最喜歡的演出了!一直到現在,我還會常常想起一群人搭上前往紐約火車的斑斕奪目與聽見響亮悅耳的火車嘟嘟聲。《Hello! Dolly》是2017年東尼獎Best Revival Musical,票券很早就銷售一空。本來打算一早到劇院排站票,結果某天下午我默默的經過劇院、默默地走進去、默默地就買到當晚最後一張最後一排的票了,整個人在劇院Box Office旋轉、跳躍,只差沒閉著眼!中場時我激動的在手機記錄我的興奮:Oh my oh my, Bette Midler 好鬆好鬆好好看啊啊啊,太可愛了她!中途還用頭去撞帽店女助手好配對是怎樣啦,天啊,這演員魅力太強了,真的好看!

- 德國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Schaubühne Berlin:Richard III -
每年9月到12月,紐約 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 (BAM) 會舉辦 Next Wave Festival,俗稱下一波藝術節,是全球很重要的藝術節之一。我去紐約時正好碰上我心心念念已久的Ostermeier的理查三世,導演之前來台兩次的作品我都沒看到,這次在紐約得以一償宿願。當時我已經看了10天的百老匯音樂劇,再看理查三世,重磅德語劇場衝擊,爽快啊!我直接放棄聽德文與看英文古文字幕,反正劇情都知道了,就認真看演員跟看表演:Lars Eidinger 果然非、常、厲、害,整場好鬆好好看。而且,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在那個時候解放得出來的呀 (這真的是稱讚)!!

- Barrymore Theatre:The Band's Visit -
《The Band's Visit》是2017年上檔的音樂劇,改編自電影《樂隊來訪時》,說的是一個不小心跑到以色列偏遠小鎮的埃及警察樂隊。演出在上百老匯之前的評價很好,我看的時候還在Preview中!故事簡單、音樂動聽,最驚人的是演員Katrina Lenk的渲染力,讓觀眾不自覺得被她的魔性給吸進去,一首描寫記憶中電影的〈Omar Sharif〉:唱著耳朵的蜜、嘴裡的辛香,茉莉的氣味讓客廳成了花園、電視成了山峰,而音樂吹拂過一切,讓萬物得到成長的恩澤。那醉人的口音與旋律、再簡單不過的歌詞,卻有著直言不諱的、想與眼前這男人建立起連結的情慾,燈光從兩個人漸漸收束集中到女主角身上,光裸舞動、向外延伸的的雙臂,是正在振翅傳遞渴望訊息的信鴿,期待有人回應啊!我非常強烈的感受到,情慾的流動就這樣不羈的開展,滿溢與照亮了整座劇院啊!


◎ 2017劇場關鍵字


其實已經在前幾段寫到這一年的劇場關鍵字,無庸置疑的,絕對是明日和合製作所!這個團隊創作能量豐沛,積極嘗試各式不同的演出。2017年的明日和合非常活躍,跑了澳門與北藝大的《坐坐茶室》、剝皮寮的《尚未指稱的對話》、嘉義的《做一頓飯》、北美館社交場的《等待果陀》、愛丁堡藝穗節的《曾經未曾》 (2018年即將要去陝西西安藝術節演出)、我沒有抽中的《劇院魅影之不願讓你一個人 》(怨恨......)、以及因為我生病而沒看到的流動式展演《恥的子彈》 (繼續怨恨......)!總之,這個才兩歲的團隊越長越瘋狂,越長越好玩,且讓我們好好的觀察明日和合的下一步吧!



2018年2月4日

四把椅子劇團: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時間:2018.01.27 02:30PM
名稱:四把椅子劇團  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繼2015年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 (和她們的 Brother) 》,四把椅子劇團與劇作家簡莉穎於2017年底推出重寫經典計畫的第二部作品:《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臺中場評價相當不錯,新北場則於2018年1月登場。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作品《群鬼》,批判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迂腐顢頇的宗教規範,人們盲目的堅持與跟從,最終換來扭曲的悲劇。簡莉穎在重寫時,放大了「病」的主題,並藉由刻意安排且有限度的字幕:有時是角色未說的想法,有時是預言或與角色動作同步,藉此調整演出節奏並切換敘事角度,讓文字成了一把雙面刃,既可以安靜地提供資訊,將觀眾置於被排除的局外人位置;也可以是深陷 (每個觀眾都有可能遇到的) 家庭風暴裡的沉重控訴,一刀刀的凌遲,成就了演出的壓迫感;讓觀眾有一種究竟是在看別人還看自己的故事的錯覺與虛實交替,私認為是非常聰明的手法。

不管是《群鬼》或《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雖然表面上有病的只有身染梅毒的大兒子,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病,每個人也都沒有病,病是一種身心狀態與處事的選擇。常人所認為的疾病往往有顯而易見的病癥與病灶,除非病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不然鮮少看醫生吃藥:從身體上的各種大病小病,到心理上的精神疾病都是。然而,個性的剛愎自用與孤僻、惡性移情的家庭言語暴力與誇大的受害者心理、虛應了事敷衍且過的心態、竊竊私語與不友善的周圍環境,其實都是 (個人或群體) 疾病的一種。在強調入世與五倫的東方儒家文化底下,我們習慣與被教育以和為貴,相忍為國為家,表面上是維持了和平,實際上卻是被豢養的沒了利爪與脾氣:不聽不看不聞不理,世界是如此多嬌美好!

若是硬要比較,繼承父親血統的大兒子睦久 (竺定誼飾) 是最無路可出的一角:媽媽 (姚坤君飾)不疼不愛,喜歡的女人被痛恨的弟弟搶走 (弟弟是在父親出軌事件發生後領養回來的,是提醒自己做錯事的活生生的存在)。然而,我與妹妹的討論卻這樣思考:若睦久的心理素質夠強壯,他大可不必被名為家庭的疾病所束縛。即便身體真有病痛,依舊是可以離家闖蕩。既然無法轉別人的念,那就闢自己的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藉由距離產生美感,絕對是另一種消極卻能減少衝突的作法。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被磨成了社會化的康平 (林家麒飾),劃好自己的保護區,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不確定睦久的錄音機裡究竟有沒有昭君 (王安琪飾) 出軌的聲音,即使有,我也不認為康平會直接找睦久發脾氣,一來是睦久根本不被他看在眼裡 (一個有病的廢人可以做什麼?),二來是昭君在保護區內,要管教要爭吵也是回到區內再開戰。康平是劇裡城府最深、最懂得隱藏自己的腳色,善用童年在育幼院的生存之道,找到能跨過各種崎嶇與歪斜的情緒出口,平穩 (但或許沒那麼健康) 的在社會生存,反正健康本就是個相對詞,而非絕對。

這次的演出風格我非常喜歡:節制、簡約、銳利。雖然舞台很寬,沒什麼道具,台上也只有四名演員,但緊繃的氛圍、角色的崩解,絲毫不覺得舞台空洞,而是不停鼓脹、挑戰臨界值的氣球,滿滿的壓力隨時會爆。舞台上有著離觀眾很近的黑色垂簾,很暗、很窄、很壓迫。演出多半在垂簾前,或是在垂簾開著的一小塊區域。但垂簾前方有戲時,後方也隱約可見,藏不住秘密,環境也時時刻刻影響。加上周圍環境的嘈雜聲:屋子漏水、馬桶需要維修等,屋內的人企圖要修復卻無法 (睦久一直在擦地板),等不到外來的支持 (康平叫修),家庭人倫慘劇就發生了 (睦久砸死了母親)

只是,這到底是誰的病、誰的問題、誰的幻想、誰的夢境?
真的是病、是問題、是幻想、是夢境嗎?

如果疾病、或問題、或惡習、或悲劇的成因是某種不正常造成的,那麼我們就回到一個大命題:何謂正常?誰,又能判定正常呢?

後記...

過去不管是《服妖之鑑》或是《叛徒馬密的回憶錄》,因為劇本的資訊量非常龐大,導演光要處理角色關係情節就已經很困難。雖然導演許哲彬曾經在訪問中提到,導演的工作就是盡責的讓劇本被看見,服膺劇本進行,但看戲的我總覺得少了點導演的玩心。不過,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裡,導演的手法與模樣就比較明顯了。

最讓我佩服的還是簡莉穎的劇本,特別是我本以為字幕的選擇是導演的決定,沒想到是寫作時就已經設定好的內容,大抵定調了整場演出的走向與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