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

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

時間:2012.5.6 2:30PM 
地點:國家戲劇院
名稱:秀琴歌劇團  安平追想曲

我在《安平追想曲》裡,找到去年初看京戲《百年戲樓》的感動!傳統戲曲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觀眾老化,而年輕的觀眾又因聽不懂腔調、看不懂身段而為之怯步。國光劇團的《百年戲樓》將傳統段子融入現代情結,保留了原有京戲的韻味,也用引人入勝的劇情帶領著觀眾探索戲班生活。秀琴歌劇團的《安平追想曲》採用了相同的手法,用歌仔戲說歌仔戲的故事,提領大夥兒都耳熟能詳的調子,和著綿密含蓄的情感,成功的完成了這次的歌仔新調。

故事以那首傳唱許久的安平追想曲作為發想,講述發生在安平港邊,兩代交織的愛戀:金家小姐玉梅 (莊金梅飾) 愛上了來自荷蘭的船醫 (陳囿任飾),在家人的阻撓下,終是無法成眷屬。此後,她成了天天站在岸邊盼望著夫君回來的孤獨靈魂。對妹妹有著無限情意的哥哥玉祿 (張秀琴飾),不但失去了心中感情的依靠,更因一心想學戲而被父親掃地出門。20年過去,玉祿成了扛戲班的阿祿仙。重回安平的他,意外發現一個長相神似玉梅卻有著一頭金髮的女孩思荷 (莊金梅飾)。舅甥相認後,玉祿便將思荷帶回戲班學戲生活。沒想到生得跟母親是一個樣的思荷,竟然也走上與母親相同的命運:愛上了個要登船遠行的富家子弟志強...

(是說有沒有這麼糾結啦~)

劇裡總共提領了三個大家都聽過的段子(或是說,民間故事),並將其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的揉進金家人的港邊苦戀裡。故事一開始是傳統的三月瘋媽祖,而歌仔戲本就常見於各大小型廟會建醮,第一個傳統段子「許漢文遇烏白蛇 (就是許仙與白蛇啦)」便順水推舟,其講述不同文不同種的相遇,恰巧預言了接下來不被祝福的異國戀曲。阿祿仙離開家鄉20年,回故鄉謝神所唱的劇碼「平貴回窯」,劇中人薛平貴策馬奔騰,要見苦守寒窯18年的王寶釧。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進退,與阿祿仙盼念著故鄉老家人的心情不謀而合 (OS: 秀琴唱「我身騎白馬」的樣子真是帥呆了呀~ >///<)。下半場的「梁祝」,層次更是豐富的融合了三種不同的感情:山伯對英台的殷切愛意、思荷借英台之詞唱出對志強離去的痛心、以及玉祿/梁兄唱到彌留之時,那因無盡思念而聽到玉梅/英台的一句「阿兄仔~」。

除了傳統與現代劇情的縝密對比,音樂和影像設計更是《安平追想曲》太美麗的存在。周以謙的音樂婉轉動人,二胡拉扯出的淒美更是讓人銷魂。一首「那個人」,在上半場唱出了玉梅、船醫與玉祿間對愛情的喜悅與落寞,更用在下半場思荷與志強的對唱,遙相呼應上一代未完的戀情,也似乎暗示著冥冥之中自有牽引與定數。




《「那個人」是安平追想曲中,最強烈的記憶點。》

國家劇院的巨大,大家都知道。《安平追想曲》用了大量的投影,補足了原本可能會很空洞的舞台:不同氣候與光線日照的安平海景、虔誠跟著媽祖進香的民眾、挺著大肚盼望著夫婿回來的癡情、以及玉梅撕碎信件灑向海邊的哀傷等。更將歌仔戲台上演出的片段,以及建築樓房的外貌,跟著故事的進展,適時地投影在大型的景片上,直接做出舞台區別。影像設計的高完成度,絕對值得觀眾按100000000000讚!

可惜的是,除了玉祿這角色有將情感的轉換交代清楚,其餘角色的心境變化仍嫌草率:玉梅是怎樣被船醫吸引 (遠遠的一見鍾情嗎)、為什麼玉梅要拋棄思荷 (思荷說到她從小無父無母)、思荷在路上看到有人自稱是她舅舅就跟著走了 (這世界上壞人很多耶)、志強很衝動的拋下思荷而去跑船、還有最後為何思荷會選擇留在玉祿身邊,而不是去找親生父親等等。這些問題並沒有獲得合理的解答,也沒留個提示讓觀眾聯想,是讓人無法忽視的瑕庛。此外,序幕與中場的不確定性也多少干擾了觀眾:序幕開了三次 (安平港的投影、群舞、媽祖進香團的投影),中場也頓了三次 (玉祿跪地拜別父親後離家、玉梅哭泣愛人不再回來、思荷跟著玉祿進戲班學戲)。

即便《安平追想曲》有不小的缺點,但我仍是無可自拔的喜歡它。它的誠意與企圖,很實在精準地傳達給台下的觀眾。舞台上演的,不只是一曲港邊的戀歌,劇裡頭戲班的唱台詞,更是真切的道出歌仔戲與秀琴歌劇團這一路走來的辛苦:「不同款的大戲臺,同一款的樊梨花;不同款的青春年華,同一款的一領衫。」「...一齣戲就親像過一生,欲哭哭出聲,欲笑免著驚...人生路途百百款,世事無常求圓滿。求圓滿啊求圓滿,戲臺站起心就安。」「戲棚腳,人未散...這臺戲,繼續搬...這首歌,安平追想一曲唱未煞...」

2011年,我因為看了《百年戲樓》,開啟了看京戲的視野;2012年,則是《安平追想曲》,引領著我到這個令人痴迷的歌仔戲世界。

後記...
《安平追想曲》在2011年首演,入圍了第10屆台新藝術獎。底下這段訪問有編劇王友輝、音樂周以謙,以及帥氣的天王小生張秀琴,講到不少戲的創作想法,推薦看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