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PINA 3D

時間:2012.6.10  11:20AM
地點:國賓長春
名稱:PINA 3D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我看得這麼情緒澎湃,更何況是一部跟劇場相關的電影!我向來認為,著重現場性的劇場是無法用任何影片重現的。影片將觀眾鎖定在固定的單一視角,缺乏了劇場特有的廣泛氛圍,也無法呈現觀眾被表演者包圍的生命力。但或許是因為 Pina 的作品本質,也或許是 Wim Wenders 能精準地抓住 Pina 舞作的神韻,我在PINA 3D裡,感受到了演出者濃重的呼吸、胸膛的起伏、以及衝擊在劇院裡的情緒。那一副副舞動著的身體,是對生命的各式渴求與掙扎啊!

雖說這是一部 Pina 的紀錄片,但 Wenders 沒有特別放入人物的訪談,更非制式地對緬懷的人物歌功頌德。他從 Pina 的舞作下手,也從舞者們對 Pina 的想法切入,談論這位能洞悉人性與各式情感的當代大師。有趣的是,鏡頭前的舞者並沒有真的開口講話,而是以臉部特寫與預錄好的口白撘配。語言太容易言不及義,所以舞者們靜靜的微笑、帶點微微的哀愁,優雅地遙想著這位大家都想念的舞團導師。

Pina 說:「生命總有用言語說不出來的時候,那就用舞蹈表達吧!」Pina 的舞作總是放大人最底層的情感,直接地撞擊人心:愛得纏綿緋徹、絕望地無以附加、喜悅到可以輕盈的跳上椅背、痛苦的在被束縛的空間掙扎。每一個向上的跳躍、每一次直挺挺的倒下,那一旦出去就不再回頭的毅然決然與放手一搏,深深地牽動著觀眾的感官神經。

「你要不停的去探索」 一名舞者這樣說著 Pina 給他的建議,探索個人從心出發的一切,探索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探索不會有窮盡的一天,因為人會因外在的環境與生活的經驗,不斷成長!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去看已經看過的戲?我總是這樣回答:在不同的年齡(時間) 看同一齣戲,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藉此,你可以評量自己在這段時間的轉變。

還記得大四的時候開始學西班牙文,看了阿莫多瓦的名作《悄悄告訴她》。當時一直不懂為何電影裡的兩名男角會因舞台上舞者的衝撞而感動落淚,只能自顧自的解釋成:因為角色是易感愛哭的人。 但今天出現在 PINA 3D 裡的《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 ,卻讓我情不自禁的落淚!閉著眼睛的女舞者伸長了雙手,危顫顫的,不顧台上滿佈的椅子,整場盲目的小跑步,像是捧著些什麼,又想要接收些什麼。但前方明明就有個滿臉擔憂的男子,急忙地挪椅子開道,深怕眼前的女舞者撞著了。

戲劇會用台詞,直白的告訴你角色的喜怒哀樂與故事走向,舞蹈講述的則是一種狀態、情境或感覺。它沒有絕對的解釋,端看觀看者個人的詮釋。這兩年我刻意增加了看舞的量,雖然次數仍不及看戲的多,但也漸漸找著了一個大致的模式:「感受它,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再加上年紀較長,也經歷了些人生的情感起伏,今天的 Café Müller 才會讓我這麼感動。

Pina 舞團的舞者膚色各異、高矮不一,每個人皆有其特色,從《交際場》(Kontakthof) 裡更能看出趣味,尤其是 Wenders 交錯剪輯了三種《交際場》版本:舞團版、青春版、60歲以上的老年人版,凸顯 Pina 舞作從人出發的特質。「應該注重的是他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他們『該是怎樣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舞者一一向前走近觀眾席,雙手將額前的頭髮撈起,露出完整的臉型。接著,舞者向左向右或向後轉,鏡頭帶出整個人的樣子。

影片除了呈現 Pina 的經典舞作,更將演出場地拉到了舞團所在地烏帕塔 (Wuppertal) 市/郊區。跟著鏡頭,我們可以看到長年待在烏帕塔創作的 Pina 眼中的世界。排隊的舞者引領著我們,慢慢地在舞台上、水池邊、山坡上,走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四季更迭。

那懸掛在空中的列車,時不時出現在電影裡,持續向前移動,往它該前進的目的地邁進。如同 Pina 在影片最後說的:"Dance, Dance, Otherwise we are lost." 是啊,你怎麼可以禁錮這些身體的能量,你怎麼可以不舞動 (移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