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dream, To hope, To imagine, To swoon, To lie, To hold hands, To kiss, To create, To allow, To accept. , To be alive, To be aware, To be present, In my own life, In the life I have, This is my life, The one we're in, We're here to learn, Meant to be ~ Jonathan Larson ~
2015年12月30日
【Ciao~義大利】第十一天:2014/2/25 世界寶庫梵諦岡 (上):梵諦岡博物館
由於義大利是支長靴,行程規劃時煩惱著究竟是米蘭進羅馬出,還是羅馬進米蘭出時,曾經去過義大利的同事這樣說:「一定要把最精彩的放最後,當然是米蘭進羅馬出。」也因為羅馬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還包裹著世界寶庫梵諦岡,我妹一直很擔心羅馬的行程不順,特別是梵諦岡,這裡可有著本次的大魔王 (要看的東西很多,人也很多):梵諦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 與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又名聖伯多祿大殿)。
我們一早在民宿用完早餐後,搭著紅線前往OTTAVIANO "San Pietro"站,上圖直直走就會看到廣場柱廊,右轉則是前往梵諦岡博物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鐵很晚才蓋 (比古蹟們相對年輕),羅馬的景點附近都有地鐵站。另外,雖然羅馬有出Roma Pass三日券可以無限搭乘地鐵與公車,還有景點優先入場權與部分免費參觀,但經過計算後,覺得沒有特別划算,所以我們還是把重點擺在想去的景點,以及搭一次車付一次錢。
「哇~ 好大!」這是我們一穿過迴廊看到的第一眼教堂。廣場很大很大,觀光客很多很多,右邊黃柵欄旁的人就是在排隊等著登頂的遊客!請一定要登頂,拜託,這樣你才看得到耶穌的手臂環繞整個廣場!
我妹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人建議先教堂後博物館,這樣可以少掉一道安檢程序與排隊時間,直接從教堂進到博物館。不過,這應該是錯誤的,畢竟教堂與博物館是兩個不同的建築物啊!由於排隊進教堂的隊伍實在是太長了,我們決定轉移陣地,先去博物館!喔喔,上圖是刷噴水池的吊車與工人們!
走到教堂的路上有很多人招客導覽,也有人手上拿著一張不知道什麼的紙排隊等待。詢問了其中一名婦人,應該是隔天有教宗的見面會,手上的紙是邀請函還報到單之類的,所以這天廣場上排著滿滿的椅子。2014年時的教宗是方濟各 (他於2013年就任),雖然我不信教,但我對這名教宗的印象很好。他很積極的投入改革,對於過往教廷敏感的科學、同性戀、女權等議題,以堅定溫柔的方式表達支持,試圖讓封閉的教廷愈趨開放。
沿著褐色的外牆一直走,就會抵達博物館門口 (上圖右上角的MUSEI VATICANI就是入口)。2月是義大利旅遊淡季,我們約莫排個15-20分鐘就進館了 (旺季據說要排1個小時,甚至更多小時啊...)。路上招攬導覽的人依舊很多,還有兜售教宗周邊商品與明信片的小販。有趣的是,路上還有個立牌寫著當年度博物館與西斯汀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 的開放時間。
入場券一人是16歐。和烏菲茲美術館一樣,行李跟人都需要過安檢門。這裡發生了個小插曲,讓我覺得義大利人挺有正義感的 (之後在羅馬火車站的售票機台還有另一件正義感小事):排在我跟我妹後方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家族,大概是小朋友排隊排得不耐煩,一群人意圖直接忽略我們插隊。這時一名排在家族後方的婦人很大聲的斥責,要他們好好排隊。雖然只是一個小舉動,我們依舊是在入場後跟那名婦人微笑致意。在這裡我們多花了7歐租借中文導覽,可以接一組耳機,兩個人共用,得到上圖右下角的打怪地圖一張與機器一台。
我想,教廷與教宗閒來沒事就在收藏世界各地的藝術品,館內的展物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而且各種類型都有:畫作、雕刻、壁畫、掛毯等。由於我們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今日重點,所以前頭的幾個展間就快速通過,不然看不完啊!
博物館的第一區,也是最壅擠的一區:埃及館,有具驚人的木乃伊,還有排列的很整齊的木乃伊西洋棋 (我亂講的 XD)。
每一個展間都會有如上圖左的說明。這個長長的走廊很像是學校美術系的外廊啊,擺著一堆待修復又沒人認領的雕塑...(你可以再沒有禮貌一點)。
博物館建築是個中空矩形 (晚一點我們去爬教堂圓頂就可以看到全貌),所以中庭是個戶外花園 - 松果中庭 (Cortile della Pigna),一旁還有Augusto皇帝的大頭像。中間有個大球包著小球的金屬雕塑,造型很現代,意義卻很傳統:大球是耶穌基督,小球則是地球,大球包小球代表的是耶穌基督保護著地球。
老孔的真跡就在梵諦岡博物館,雖然這天他被放在外頭,周圍僅用幾根鋼架隔絕遊客 (想說大理石不會壞就是...)。其實前些天在Firenze的烏菲茲美術館裡也看到一尊老孔,不過烏菲茲那尊是Baccio Bandinelli做的複製品。
梵諦岡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很值得一看。我很喜歡上圖這個刻有梵諦岡國徽的雕刻,但他其實只是個門上方的裝飾而已。
地圖廊是博物館內的另一個看點,顧名思義就是畫有非常多地圖的走廊,主要描繪了16世紀義大利及各島嶼的樣貌。
我有點忘記這是哪了,反正是個圓圓的房間,擺著環繞一圈的希臘神像!
大概就是像這樣子的感覺...
Stanze di Raffaello,拉斐爾的畫室加s,因為有好多間...。拉斐爾成名得早,在世時就受到教宗重用。若是喜歡拉斐爾,絕對不能錯過梵諦岡與羅馬,前者有滿滿的他的作品 (他的學生也有幫忙),後者則有他長眠之處萬神殿 (這個景點我們晚點會去)。
除了柔美的聖母外,拉斐爾最為人知的作品應該就是這幅雅典學院 (Scuola di Atene)。因為是畫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房間擠滿了人啊啊啊啊~
本物很大一幅,就是房間裡的其中一面牆,上圖的左下角是我們進到這房間的門。個人建議,要是真的有機會去看這些畫作,做點功課再去會比較好。跟參訪烏菲茲美術館一樣,我自己有事先做了一本藝術品的重點手冊。我跟我妹兩個人邊抬頭看畫作,還要低頭看手上的冊子,找出畫作上的人物究竟是誰,非常有趣!
雅典學院是個很有幽默感的作品。畫家很有玩心的將不同時代的哲人雅士放在同一個舞台上,甚至還把自己的側臉藏身其中,完全就是個未長大的孩子嘛!(其實是文藝復興版的威利在哪裡...)
哪,他就在那裡 (指)!
除了拉斐爾外,梵諦岡博物館裡頭還有間西斯汀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 是重點項目,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就在這兒。這裡是很莊嚴神聖的地方,禁止拍照 (所以我只能放張明信片...),也不可以喧嘩。有非常多的警衛巡守,時不時會聽到警衛們在宣導"No Photo"、"Silence"、"Attention Please"等。
看到真跡的感覺果然有差,實物很滿很震撼,上頭的先知們都很大尊,感覺下一秒就要躍出牆面,降落在地上。不過啊,看得脖子好酸...我記得這間禮拜堂是先有建築,然後才找來米開朗基羅作畫。也就是說,畫家需要一直仰著頭作畫,邊畫邊考慮從地面觀賞的樣貌 (最後的審判是上方距離地面較遠的人物比較大尊),工作環境非常不符合人體工學,難怪畫家會不爽教宗催稿,所以把教宗畫入畫作地獄裡遭啃食的人物之一...(其實米開朗基羅挺傲嬌的,哈哈哈)
西斯汀禮拜堂現在仍用於歷代教宗選舉,見證一個又一個世代的新舊交替。
過了西斯汀禮拜堂後,參觀人數就會銳減,再加上後面展間的作品比較偏現代藝術,看的人少了許多。
我很興奮的發現,這裡的展間是用羅馬數字標號的耶!雖然我到後來就數不太出來這是第幾間了...這是38...對吧?
梵諦岡郵局。正好把剛剛買的雅典學院與西斯汀禮拜堂的明信片給寄出去~
幾乎所有的博物館最後都是小賣部,梵諦岡博物館也是。這裡有個很有名的樓梯,不過這張角度怪怪的,來喬個一下...
耶,角度對了,登愣,雙螺旋樓梯:一個螺旋可以走人,另一個螺旋則是樓梯側邊的浮雕。
再寫下去這篇的內容會太多,聖彼得大教堂就等下一篇吧!我們有去登圓頂唷!
標籤:
2_2014 Italy
2015年12月28日
【Ciao~義大利】第十天:2014/2/24 誰家銀行會讓你參觀之陽光普照的Siena
「耶?你是什麼時候去義大利的?」「ㄜ...2014年初,也就是...去年,再不寫遊記就要變前年了啦!」其實2014到2015年間,我去了一趟義大利、兩趟日本 (九州跟東京)、一趟美國 (到公司總部出差)、以及一趟英國 (看戲去)。玩得有點兇,所以現在口袋也有點空...嗯...。由於只有在寫遊記的時候才會整理照片,所以還是要好好的面對現實 (?)。幸好我出遊有寫日記的習慣,用照片跟日記互相對照,還是可以想起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希望,希望我可以在2015年把義大利解決,雖然難度很高,因為接下來是大魔王 - 羅馬與梵蒂岡。安妮為,Blog右手邊有個"2_2014 Italy"的分類,歡迎大家溫古知新,哈哈!
這天的行程我們犯了個錯誤!本以為沙林貝尼宮 (Palazzo Salimbeni) 有開放參觀,結果...誰家銀行會讓你參觀啦!Siena銀行集團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 在1472年成立,現在仍在運作,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銀行之一。本文第一張圖的建築物就是目前銀行的總部,廣場中間的雕像為18世紀的經濟學家Sallustio Bandini (好...我完全不認識)。規劃行程時想說是個宮殿,總是有開放參觀吧,畢竟義大利是個靠觀光斂財的國家。不過,既然銀行還在運作,門禁森嚴,哪容得觀光客放肆。更哀傷的來了,Siena這麼小一個,前一天就已經走得差不多了,不然提前到羅馬好了。不料,我買的Sena Bus是超級早鳥折扣票,沒得換時間...<囧> 只好繼續在古城中曬曬陽光耗時間了 (所以這篇遊記是來佔篇幅的...因為我按照天數寫嘛..............)
Siena是個高高低低的山城,古時的出入往來都靠馬匹,所以牆上會有許多形狀各異、像是門把的東西,這些都是拿來掛馬匹的韁繩的。因為沒什麼事,所以我跟我妹兩個人就一路拍這些富特色的牆上掛勾。
上午的Siena人不多,常常彎進個巷子裡就會很冷 (因為沒有太陽) 又很安靜。巷內有些不錯的店家可以晃晃,上圖左是間手工蠟燭店,顏色豐富,還有燒成花朵啊杯子的形狀。或許我們是第一組客人,店員很認真的跟我們說明蠟燭的製作過程。
我在另外一間店買了一幅Siena in Concerto的畫作,15歐。自此之後,只要我出去旅行,除了明信片外,我都會在城市的畫廊尋找喜歡的作品帶回家。他有兩種版本:下雪跟沒下雪版,我買的是後者 (下雪版的屋頂會多白雪)。這幅畫裡有Siena重要的地標曼吉亞塔 (Torri del Mangia),還有一定要地中海禿的指揮家,指揮著山城居民演奏,是幅到處都有趣味的作品。
Siena的路就差不多那一千零一條,走到盡頭便會看到Duomo di Siena的背面。嗯...背面的確有點無聊,還是到前一篇遊記 【Ciao~義大利】第九天:2014/2/23 陽光下的托斯卡尼山城錫也納 Siena 看正面好多了~
最後一眼 Siena,要準備搭三小時Sena Bus前往永恆之城 Roma。這天的行程讓我檢討了一下之後排交通的順序,真是不該在中午12點到3點的黃金時段排坐車的。雖然一路上風光明媚,一片綠油油,卻多少還是覺得可惜。司機先生是位有著大肚腩的爺爺,因為天氣實在太好了,不但要戴墨鏡開車,中途還脫起毛衣了。
我對羅馬的第一印象不太好。由於Sena Bus會停在Tiburtini站,我們的住宿點在Termini,也就是中央車站附近,所以要搭地鐵藍線前往。因為羅馬有太多古蹟了,沒辦法在地下挖得太勤,所以截至目前為止,羅馬只有兩條地鐵線。然而,不管是哪一條地鐵,都是又舊又髒亂,車廂外還滿佈塗鴉 (到底是有沒有在清洗啊),也沒有任何的排隊線,超像犯罪現場的......這時候就想起台北和高雄兩座城市的捷運真是超級無敵乾淨又明亮。
雖然羅馬的住宿地點離車站很近,我們還是花了點時間找 (民宿老闆也說不懂為啥大家都說不好找)。迎接我們的是帥氣的Mikey,是民宿主人家的二兒子。Check-in聊天時聊到我在前一個星期扭到腳,還好我隨身攜帶物理治療師出門。沒想到Mikey先生的弟弟還妹妹 (家中的老三) 也是物理治療師,兩個人之間跟我和我妹一樣,年紀都差三歲。
因為羅馬本身就是個博物館,有太多東西可以看了。Mikey先生花了10多分鐘,用害羞靦腆的笑容,認真地為我們介紹羅馬景點。由於有些地方他也沒那麼熟,於是聳聳肩的說:If you're lost, just follow your heart!
至於我們在羅馬有沒有迷路呢?嗯...晚點查查我的日記好了!
標籤:
2_2014 Italy
2015年12月26日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
時間:2015.12.25 7:30PM
《浮花》不是好看,是超好看!我想起今年初看羅莎舞團Rosas《Drumming》時的激動與爽快,即便第一段的緩慢讓我感覺疲累,但從第二段開始,腦袋越來越清楚,眼前也越來越亮;並不是場上真的變亮,而是清醒舒暢的清晰感貫流。「就是這個感覺!就是這個感覺!」那種捨不得閉眼,好奇著場上流動的一切,想要一直一直看下去的慾望。因為興奮的程度隨著演出的進行不停加乘,只得握緊拳頭,拼命讓自己冷靜。然而,不管緊握的指甲用力在掌心刻下印痕,我依舊是在心裡吶喊:誰快來抓住我,穩住我,我才不會不小心失足跌落!
舞作原是僅有兩名舞者的10分鐘短篇,回台灣演出的版本將編制加到8人,長度也增長到60分鐘。雖說編舞家蔡博丞是從民間信仰的水燈發想,我反而沒朝那兒想去。不管男女舞者,一律穿上純白的蓬鬆紗裙,但又因為紗裙只有簡單的結構,沒了華麗的裙身外觀與上半身,使得整體的造型給人一種脆弱的感覺 (OS: 衣服穿一半很可憐?!)。編舞家與音樂設計兩者間的合作非常成功,使得肢體律動與音樂節奏的關係十分細膩。不管是動作還聲響,都大量結合傳統的民間宗廟儀式。因此,西方紗裙的柔弱欲墜 (舞者本身),與東方信仰的強勢介入 (動作與音樂),使得畫面非常衝突,既詭異又有著獨特的美感;有時肌肉繃緊滿是準備爆衝的力量,有時卻又幽幽的搖擺著好似一切都無所謂。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一樣好看極了。
一開始的宣傳,視覺主打的就是由兩名舞者組成的,看起來不那麼協調的巨人:小巧的頭顱、細瘦的上肢與軀幹,卻有著好長比例的下身,以及粗壯的腿部。當二合為一的人物出現並隨著音樂移動擺盪時,總讓我想起踩著高蹺或身著神像造型上身走路的廟會成員,只不過是顛倒版。雖然說底下支撐的男舞者不會是盲走,但不知為何,這個人物走路時總有個不知從何而來的逗趣感。特別是兩名巨人出現時,感覺上半段的女舞者嘰嘰喳喳的用手臂對話,下半段的男舞者也忙碌地用富有節拍感的小腿聊天。因為行走時會搭著音樂一起,是很有節拍的一拍一個移動;又粗壯的腿部與纖細的手臂,還有隨之搖晃的紗裙,三者同在一個個體上,充滿曲線的嬌媚行走。不只有趣幽默,還存在讓人不知該哭還笑的荒謬感:到底是誰領著誰移動呢?
演出的一開始,投影幕便打著"Is it we who have created life?" 直到最後一幕,聚光燈打向定住不動的舞者們:他們身上的紗裙已經掉落,僅剩無保留的膚色軀體。此時,一整段文字才完整打出"Is it we who have created life? or is it your life lead you." 經過了近40分鐘的拼搏,舞者們幾乎是氣力用盡,以一種驕傲卻脆弱毫無防備的姿態停格在舞台上。在留給觀眾消化舞作與句子的靜默裡,我必須要抓著心臟以防他忘記跳動。悶住的眼淚在那一刻代表心臟漏跳的一拍,再也無法止住的宣洩情緒。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臉上的淚痕證明了作品的強大與衝擊人心,已然溢於言表。
從演出後播放的影像得知,丞舞製作團隊於2016年會有不少作品推出。拜託,在出國比賽之餘,也請在台灣演出,畢竟這是太令人期待的團隊了啊!
是說,有沒有人這星期天有票但不能去的,賣我賣我,我好想去看第二次啊!
名稱:丞舞製作團隊 浮花
地點:水源劇場
NOTE:文中劇照為攝影師陳長志所拍攝
NOTE:文中劇照為攝影師陳長志所拍攝
舞作原是僅有兩名舞者的10分鐘短篇,回台灣演出的版本將編制加到8人,長度也增長到60分鐘。雖說編舞家蔡博丞是從民間信仰的水燈發想,我反而沒朝那兒想去。不管男女舞者,一律穿上純白的蓬鬆紗裙,但又因為紗裙只有簡單的結構,沒了華麗的裙身外觀與上半身,使得整體的造型給人一種脆弱的感覺 (OS: 衣服穿一半很可憐?!)。編舞家與音樂設計兩者間的合作非常成功,使得肢體律動與音樂節奏的關係十分細膩。不管是動作還聲響,都大量結合傳統的民間宗廟儀式。因此,西方紗裙的柔弱欲墜 (舞者本身),與東方信仰的強勢介入 (動作與音樂),使得畫面非常衝突,既詭異又有著獨特的美感;有時肌肉繃緊滿是準備爆衝的力量,有時卻又幽幽的搖擺著好似一切都無所謂。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一樣好看極了。
一開始的宣傳,視覺主打的就是由兩名舞者組成的,看起來不那麼協調的巨人:小巧的頭顱、細瘦的上肢與軀幹,卻有著好長比例的下身,以及粗壯的腿部。當二合為一的人物出現並隨著音樂移動擺盪時,總讓我想起踩著高蹺或身著神像造型上身走路的廟會成員,只不過是顛倒版。雖然說底下支撐的男舞者不會是盲走,但不知為何,這個人物走路時總有個不知從何而來的逗趣感。特別是兩名巨人出現時,感覺上半段的女舞者嘰嘰喳喳的用手臂對話,下半段的男舞者也忙碌地用富有節拍感的小腿聊天。因為行走時會搭著音樂一起,是很有節拍的一拍一個移動;又粗壯的腿部與纖細的手臂,還有隨之搖晃的紗裙,三者同在一個個體上,充滿曲線的嬌媚行走。不只有趣幽默,還存在讓人不知該哭還笑的荒謬感:到底是誰領著誰移動呢?
演出的一開始,投影幕便打著"Is it we who have created life?" 直到最後一幕,聚光燈打向定住不動的舞者們:他們身上的紗裙已經掉落,僅剩無保留的膚色軀體。此時,一整段文字才完整打出"Is it we who have created life? or is it your life lead you." 經過了近40分鐘的拼搏,舞者們幾乎是氣力用盡,以一種驕傲卻脆弱毫無防備的姿態停格在舞台上。在留給觀眾消化舞作與句子的靜默裡,我必須要抓著心臟以防他忘記跳動。悶住的眼淚在那一刻代表心臟漏跳的一拍,再也無法止住的宣洩情緒。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臉上的淚痕證明了作品的強大與衝擊人心,已然溢於言表。
從演出後播放的影像得知,丞舞製作團隊於2016年會有不少作品推出。拜託,在出國比賽之餘,也請在台灣演出,畢竟這是太令人期待的團隊了啊!
是說,有沒有人這星期天有票但不能去的,賣我賣我,我好想去看第二次啊!
標籤:
0_Dance,
Group: 丞舞製作團隊
2015年12月25日
【演前預報】台北新劇團:荒山淚 - 據程硯秋電影復排
時間:2015.12.24 7:30PM
臉書上有個功能叫做「我的這一天」,會很聰明 (或討人厭) 的回顧過去這幾年的今天你做了什麼事。比如說,我在今年跟去年的聖誕夜都有血光之災:去年仆街毀了腿,今年長痘痘毀了臉。有趣的是,去年的這天有個同事貼了張台北戲棚的照片給我,問我「這裡真的有戲演出嗎?」這令人莞爾一笑的巧合,不禁讓我想起去年在鐵皮屋看雲門舞集《白水‧微塵》的排時,林懷民老師提到:「很多時候作品是因著時間到了,然後順應時勢的被創作出來。」聽聞兆欣想做《荒山淚》很久了,正好機緣來了,不但與台北新劇團合作,劇作本身既控訴又抒懷大環境局勢的底蘊,頗與現世有所應和。
身為一個戲曲幼幼班的觀眾,即使每年都會追王安祈老師的新編京戲,對於傳統戲的歷史依舊是白丁一名,大抵只知道程硯秋為當年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因此,我並不打算 (也無法) 在文章裡引經據典,或說些個什麼人物脈絡奇聞傳說的,就單純看戲聽戲,寫寫想法。故事背景設在明朝末年崇禎年間,連年乾旱又蟲災水患,百姓的生活痛苦難當。在內有農民軍起義,外有皇太極騷擾的情況下,為了鞏固疆土,朝廷只得不斷地設立名目,向百姓徵兵徵糧。《荒山淚》裡頭的高氏一家是這動盪時代下的悲劇:為了繳稅,家中的男人們上山採藥,卻不幸葬身虎口;唯一能繼承香火的孩子,被軍官強押從軍;年邁的婆婆受不了打擊,氣血攻心而亡;僅存的媳婦也因著咄咄相逼的討稅公差,自刎求死。
在我眼中,兆欣是個非常認真的演員。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肯花錢花時間到中國學戲。一場《荒山淚》下來,光是要唱的字數就多到不計其數 (OS: 用字數算也太俗氣 XD),還得加上表現在外的身段與角色情緒,耗費的氣力甚大。不管是有衝突的段落:如官兵們來強搶男丁、和婆婆欲言又止的交代娃兒的行蹤;又或者是最後隻身進入山中,神情迷離又似瘋非瘋的在林間打轉泣訴,即便故事與角色的走向是愈趨悲苦,視覺上仍保有賞心悅目之姿,佐以一個音就能唱盡情緒的複雜與百轉千迴,不需大聲哭鬧,已然能感受到角色拼死求太平的淒苦與想望。
此次《荒山淚》復排的導演李佳麒為武生出身,是他的初次導演作品。看排這晚,私認為在調度與空間感上仍有部分尷尬,兩名苦中作樂的衙役丑角也嫌綁手綁腳 (可以再油一點、玩得再開一點),但飾演婆婆的老旦李兆雲、隔壁鄰居鮑世德的老生李侑軒、以及畫上了花臉,一身魁梧來徵兵的軍官淨角李青峰,除了是帶著一班年輕角兒共同上台外,聲音一出便知曉,台面自然就穩固。
舊的本也好,新的本也罷,誠如文章開頭寫到的:「很多時候作品是因著時間到了,然後順應時勢的被創作出來。」程硯秋當初在編排《荒山淚》時,正面臨中國軍閥割據混亂之時。看著今日,只希望劇裡最終的祈求能早日成真:「我不如拼一死向天祈請,蒼天吶!願世間從今後永久太平。」
註:台北戲棚就是台泥大樓士敏廳。每周一三五六都有觀光戲的演出,搭上中英日三種字幕,很適合帶外國友人來體驗傳統戲的美好。
名稱:台北新劇團 荒山淚 - 據程硯秋電影復排
地點:台泥大樓士敏廳
身為一個戲曲幼幼班的觀眾,即使每年都會追王安祈老師的新編京戲,對於傳統戲的歷史依舊是白丁一名,大抵只知道程硯秋為當年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因此,我並不打算 (也無法) 在文章裡引經據典,或說些個什麼人物脈絡奇聞傳說的,就單純看戲聽戲,寫寫想法。故事背景設在明朝末年崇禎年間,連年乾旱又蟲災水患,百姓的生活痛苦難當。在內有農民軍起義,外有皇太極騷擾的情況下,為了鞏固疆土,朝廷只得不斷地設立名目,向百姓徵兵徵糧。《荒山淚》裡頭的高氏一家是這動盪時代下的悲劇:為了繳稅,家中的男人們上山採藥,卻不幸葬身虎口;唯一能繼承香火的孩子,被軍官強押從軍;年邁的婆婆受不了打擊,氣血攻心而亡;僅存的媳婦也因著咄咄相逼的討稅公差,自刎求死。
在我眼中,兆欣是個非常認真的演員。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肯花錢花時間到中國學戲。一場《荒山淚》下來,光是要唱的字數就多到不計其數 (OS: 用字數算也太俗氣 XD),還得加上表現在外的身段與角色情緒,耗費的氣力甚大。不管是有衝突的段落:如官兵們來強搶男丁、和婆婆欲言又止的交代娃兒的行蹤;又或者是最後隻身進入山中,神情迷離又似瘋非瘋的在林間打轉泣訴,即便故事與角色的走向是愈趨悲苦,視覺上仍保有賞心悅目之姿,佐以一個音就能唱盡情緒的複雜與百轉千迴,不需大聲哭鬧,已然能感受到角色拼死求太平的淒苦與想望。
此次《荒山淚》復排的導演李佳麒為武生出身,是他的初次導演作品。看排這晚,私認為在調度與空間感上仍有部分尷尬,兩名苦中作樂的衙役丑角也嫌綁手綁腳 (可以再油一點、玩得再開一點),但飾演婆婆的老旦李兆雲、隔壁鄰居鮑世德的老生李侑軒、以及畫上了花臉,一身魁梧來徵兵的軍官淨角李青峰,除了是帶著一班年輕角兒共同上台外,聲音一出便知曉,台面自然就穩固。
舊的本也好,新的本也罷,誠如文章開頭寫到的:「很多時候作品是因著時間到了,然後順應時勢的被創作出來。」程硯秋當初在編排《荒山淚》時,正面臨中國軍閥割據混亂之時。看著今日,只希望劇裡最終的祈求能早日成真:「我不如拼一死向天祈請,蒼天吶!願世間從今後永久太平。」
註:台北戲棚就是台泥大樓士敏廳。每周一三五六都有觀光戲的演出,搭上中英日三種字幕,很適合帶外國友人來體驗傳統戲的美好。
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2015/12/29
◎ 演出地點:台泥大樓士敏廳
◎ 演出者:兆欣、李侑軒、李兆雲、高美瑜、李青鋒、莊喬緯、台北新劇團
◎ 導演:李佳麒
◎ 司鼓:呂永輝
◎ 操琴:林世連
◎ 台北新劇團臉書:https://goo.gl/W290AI
◎ 荒山淚演出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angshanlei/?fref=ts
◎ 演出者:兆欣、李侑軒、李兆雲、高美瑜、李青鋒、莊喬緯、台北新劇團
◎ 導演:李佳麒
◎ 司鼓:呂永輝
◎ 操琴:林世連
◎ 台北新劇團臉書:https://goo.gl/W290AI
◎ 荒山淚演出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angshanlei/?fref=ts
2015年12月18日
澳門足跡Step Out X 窮劇場:大世界娛樂場II
時間:2015.12.17 8:00PM
繼2013年的《大世界娛樂場》,莫兆忠與高俊耀再次合作推出二部作品《大世界娛樂場II》。若是熟悉導演俊耀的觀眾,依舊會在這次的演出中找到大量導演的風格標記:簡單俐落的整體感、強調聲音與動作的節奏、大量運用肢體表現文本。編劇阿忠也在文本下了功夫,不完全線性前進,而是夾敘夾議,甚至是在一段文字裡面,既說明了角色狀況,也暗示了環境的不可逆,同時諷刺了小我 (人生時時刻刻是賭局) 與大我 (賭場的環境逐漸左右人的決定,並慢慢侵蝕僅存的人性面)。
澳門同拉斯維加斯,有著華麗閃亮的合法賭場。賭博為澳門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與觀光收益,也更讓人看輕與看清人性的可能與極限。劇中刻意讓角色沒有名字,僅用陳先生、陳小姐、陳太太稱呼,彷彿每個人都是陳先生小姐太太。我們一起看過角色慢跑的風景,實際操作賭場荷官的指令,想著多勞會多得,為了房貸與孩子不努力不行。Do it or die,想清楚了,下好離手。對生命來說,贏了不能走,還有著一堆責任在肩頭;對環境來說,輸了走不了,木已成舟沒得改變。所以,不如豪奢賭一場:「既然想活下去,就要全部贏回來。」
作品雖名為大世界娛樂場,故事卻絲毫沒有樂的存在,舞台更是和娛樂沾不上邊,而是有著未開發的野生感。棧板圍成的空心方形,是人們走不出的循環迷宮,也是追趕著大夥前進的時間怪獸;中間高起的砂石堆,即便在黃光的照射下,曾經短暫如流金般閃耀,卻終歸是塵土一片,無法真正的點石成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現實與虛無之間模糊不清,正如最後落下的陳太太,是死了,還是活了?是到底了,還是碰頂了?不重要了,反正又有誰在意呢......
名稱:澳門足跡Step Out X 窮劇場 大世界娛樂場II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
NOTE:此為首演前的整排
澳門同拉斯維加斯,有著華麗閃亮的合法賭場。賭博為澳門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與觀光收益,也更讓人看輕與看清人性的可能與極限。劇中刻意讓角色沒有名字,僅用陳先生、陳小姐、陳太太稱呼,彷彿每個人都是陳先生小姐太太。我們一起看過角色慢跑的風景,實際操作賭場荷官的指令,想著多勞會多得,為了房貸與孩子不努力不行。Do it or die,想清楚了,下好離手。對生命來說,贏了不能走,還有著一堆責任在肩頭;對環境來說,輸了走不了,木已成舟沒得改變。所以,不如豪奢賭一場:「既然想活下去,就要全部贏回來。」
作品雖名為大世界娛樂場,故事卻絲毫沒有樂的存在,舞台更是和娛樂沾不上邊,而是有著未開發的野生感。棧板圍成的空心方形,是人們走不出的循環迷宮,也是追趕著大夥前進的時間怪獸;中間高起的砂石堆,即便在黃光的照射下,曾經短暫如流金般閃耀,卻終歸是塵土一片,無法真正的點石成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現實與虛無之間模糊不清,正如最後落下的陳太太,是死了,還是活了?是到底了,還是碰頂了?不重要了,反正又有誰在意呢......
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2015/12/18 ~ 2015/12/27
◎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
◎ 導 演:高俊耀(馬來西亞)
◎ 編 劇:莫兆忠(澳門)、高俊耀(馬來西亞)
◎ 舞台設計:吳修和(台灣)
◎ 燈光設計:杜國康(澳門)
◎ 聲音設計:林育德(台灣)
◎ 造型設計:楊宜庭(台灣)
◎ 平面設計:蕭羊希(台灣)
◎ 宣傳攝影:陳藝堂(台灣)
◎ 導演助理:莫群莊(澳門)
◎ 演 員:鄭尹真(台灣)、詹凱安(台灣)、梁建婷(澳門)、何志峰(澳門)
◎ 窮劇場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pproachingtheatre/?fref=ts
◎ 澳門足跡Step Ou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tepout.mo/?fref=ts
澳門團隊
◎ 監 製:鄭 冬
◎ 巡演統籌:盧頌寧
◎ 監製助理:余詠芝
臺北團隊
◎ 製 作:張麗珍
◎ 舞台監督:鄧湘庭
◎ 票務行銷:陳景筠
◎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
◎ 導 演:高俊耀(馬來西亞)
◎ 編 劇:莫兆忠(澳門)、高俊耀(馬來西亞)
◎ 舞台設計:吳修和(台灣)
◎ 燈光設計:杜國康(澳門)
◎ 聲音設計:林育德(台灣)
◎ 造型設計:楊宜庭(台灣)
◎ 平面設計:蕭羊希(台灣)
◎ 宣傳攝影:陳藝堂(台灣)
◎ 導演助理:莫群莊(澳門)
◎ 演 員:鄭尹真(台灣)、詹凱安(台灣)、梁建婷(澳門)、何志峰(澳門)
◎ 窮劇場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pproachingtheatre/?fref=ts
◎ 澳門足跡Step Ou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tepout.mo/?fref=ts
◎ 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s://goo.gl/W2W9E7
澳門團隊
◎ 監 製:鄭 冬
◎ 巡演統籌:盧頌寧
◎ 監製助理:余詠芝
臺北團隊
◎ 製 作:張麗珍
◎ 舞台監督:鄧湘庭
◎ 票務行銷:陳景筠
2015年12月17日
北藝大舞蹈學院歲末展演:薪傳
時間:2015.12.16 7:45PM
《薪傳》是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在1978年發表的作品。12月16日於嘉義體育館首演當天,美國政府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雖說《薪傳》不是為了「中」美斷交而做,但因著斷交前種種跡象而發想編舞的過程,以及舞作正好切中開啟新章的精神,都為當年的首演留下傳奇色彩。
從友人口中得知,北藝大舞蹈系每五年會跳一次《薪傳》選粹,希望透過作品讓舞者成長。今年的《薪傳》不再是選粹,而是從〈序幕〉、〈唐山〉、〈渡海〉、〈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到〈節慶〉的全本演出。節目單上寫到,舞作重建/排練指導楊美蓉本身就是第一代《薪傳》舞者,自2005年起多次擔任北藝大校內《薪傳》的選粹指導,代代傳承的意味濃厚。此次演出的攝影,也是雲門的御用攝影師劉振祥。對比今昔不同表演者的同一片段與同一姿態的相片凝結,頗有用《薪傳》寫舞者歷史的意義。
一直都知道《薪傳》是雲門的經典,卻苦無機會躬逢其盛,直到昨晚才第一次看《薪傳》全本。或許是之前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當舞作跳到某一個段落時,記憶中的照片就會跳出來:「啊~ 原來按快門的那一個瞬間在這裡!」老是嚷嚷著劇場演出一定要現場看,錄影是完全不可比擬的。沒想到劇照師所記錄的心之所動的一刻,不僅可以停留在人的腦海裡這麼久,還能鮮活靈動地在某個時間點說出現就出現!前些時候狠主流的影片《劇場裡的快門聲》,特別跟拍了劉振祥與許斌兩位資深的劇照師,不妨點進去看看他們對於劇照的再創作與記錄的觀點。
《薪傳》出乎我意料的好入口,又或者說,舞作非常具象化。以月琴詩人陳達吟唱的《思想曲》貫穿,唱一段,舞一段,循序漸進且清楚明白的道出不同階段的故事。相較於這幾年我看的林懷民老師的作品,《薪傳》的舞台很滿 (人數、故事與情緒都是),結構與編排上也工整對稱,沒有留白。舞作本身就是一場祭拜遙思的儀式,不絕如縷的香煙裊裊,不僅從一而終地在旁守護舞作,同時也喚回當年橫渡黑水溝的先民遺魂。
雖然舞作說得太明白了些 (祈求平安的媽祖意象、惶惶不安隨浪擺盪的生死搏鬥、墾大荒與插秧的身體勞動等),色彩上的運用與聯繫倒還留有些想像功課:渡海的白色風帆,帶著先民從唐山過台灣,最終化成白綾結束一代的辛勞;翻轉客家藍衫圍裙而成嬰孩的紅布,飄過了海峽,於分娩時如鮮血般奔放流出,象徵生命的延續,並在結尾成了歡欣鼓舞的節慶熱鬧!
「傳承」是《薪傳》的主旨,是血脈的不間斷,也是精神與文化上的綿延流長。從製作面來看,更是舞者與幕後設計人員的經驗交付與累積。或許是這批舞者太年輕,人生的歷練不夠,導致時代的沉重感出不來,仍舊是用模仿的方式表現當時的苦痛與哀傷,而非讓求生存的本能從身體自然竄出。演出的內涵的確跟表演者本身的狀態有關,人生故事越多的人,即使只是輕描淡寫,情感依舊充滿層次與厚度。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日,舞者的技巧還能勤能補拙,靈魂面可能就有待時間打磨了!
名稱:北藝大舞蹈學院歲末展演 薪傳
地點: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從友人口中得知,北藝大舞蹈系每五年會跳一次《薪傳》選粹,希望透過作品讓舞者成長。今年的《薪傳》不再是選粹,而是從〈序幕〉、〈唐山〉、〈渡海〉、〈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到〈節慶〉的全本演出。節目單上寫到,舞作重建/排練指導楊美蓉本身就是第一代《薪傳》舞者,自2005年起多次擔任北藝大校內《薪傳》的選粹指導,代代傳承的意味濃厚。此次演出的攝影,也是雲門的御用攝影師劉振祥。對比今昔不同表演者的同一片段與同一姿態的相片凝結,頗有用《薪傳》寫舞者歷史的意義。
《1992年,雲門薪傳-拓荒,攝影劉振祥》
一直都知道《薪傳》是雲門的經典,卻苦無機會躬逢其盛,直到昨晚才第一次看《薪傳》全本。或許是之前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當舞作跳到某一個段落時,記憶中的照片就會跳出來:「啊~ 原來按快門的那一個瞬間在這裡!」老是嚷嚷著劇場演出一定要現場看,錄影是完全不可比擬的。沒想到劇照師所記錄的心之所動的一刻,不僅可以停留在人的腦海裡這麼久,還能鮮活靈動地在某個時間點說出現就出現!前些時候狠主流的影片《劇場裡的快門聲》,特別跟拍了劉振祥與許斌兩位資深的劇照師,不妨點進去看看他們對於劇照的再創作與記錄的觀點。
《薪傳》出乎我意料的好入口,又或者說,舞作非常具象化。以月琴詩人陳達吟唱的《思想曲》貫穿,唱一段,舞一段,循序漸進且清楚明白的道出不同階段的故事。相較於這幾年我看的林懷民老師的作品,《薪傳》的舞台很滿 (人數、故事與情緒都是),結構與編排上也工整對稱,沒有留白。舞作本身就是一場祭拜遙思的儀式,不絕如縷的香煙裊裊,不僅從一而終地在旁守護舞作,同時也喚回當年橫渡黑水溝的先民遺魂。
《1992年,雲門薪傳-渡海,攝影劉振祥》
雖然舞作說得太明白了些 (祈求平安的媽祖意象、惶惶不安隨浪擺盪的生死搏鬥、墾大荒與插秧的身體勞動等),色彩上的運用與聯繫倒還留有些想像功課:渡海的白色風帆,帶著先民從唐山過台灣,最終化成白綾結束一代的辛勞;翻轉客家藍衫圍裙而成嬰孩的紅布,飄過了海峽,於分娩時如鮮血般奔放流出,象徵生命的延續,並在結尾成了歡欣鼓舞的節慶熱鬧!
「傳承」是《薪傳》的主旨,是血脈的不間斷,也是精神與文化上的綿延流長。從製作面來看,更是舞者與幕後設計人員的經驗交付與累積。或許是這批舞者太年輕,人生的歷練不夠,導致時代的沉重感出不來,仍舊是用模仿的方式表現當時的苦痛與哀傷,而非讓求生存的本能從身體自然竄出。演出的內涵的確跟表演者本身的狀態有關,人生故事越多的人,即使只是輕描淡寫,情感依舊充滿層次與厚度。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日,舞者的技巧還能勤能補拙,靈魂面可能就有待時間打磨了!
標籤:
0_Dance,
Group: 北藝大學製,
Group: 雲門舞集
2015年12月11日
找我劇場:The Myth 迷思世界雙戲連演 (夸夫+皮諾丘)
時間:2015.12.10 7:30PM
找我劇場的《迷思世界》選擇了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東方的夸父是上半場 Francesco Meola 的獨角戲,西方的皮諾丘則為下半場多名演員的集體編創 (Francesco Meola、陳祈伶、阮少泓、顏良珮、許家榛 )。兩個作品的呈現方式多元,並在物件、聲響與肢體上下功夫,企圖從現有神話/寓言中發掘現世的映照,探究故事裡更深層的人性。然而,演出雖然不至於不好看,卻讓人意興闌珊。
比起華麗繁複的佈景道具,我更喜歡看見簡單乾淨的舞台 (甚至是空台),讓演員用本身的能量說故事。上半場的《夸夫》道具僅有一張椅子、一面鼓與一支樹幹,Francesco Meola一人分飾多角,用聲音、腔調、動作表現出不同階級的人的特色。當夸父追日追到倒下時,鼓面反映出的樣貌猶如真理女神的身影,緩緩地從溫煦的黃光中出現:是太陽將萬物炙燒後的重生,也是月亮靜靜在身後守護的證明。那一景,是《夸父》裡最詩意的時刻。下半場的《皮諾丘》延續簡化的概念,只是主要物件成了有顏色的木棍。隨著皮諾丘的探險,木棍是家中的門檻、森林的枝幹、獵殺的槍枝等。
名稱:找我劇場 The Myth 迷思世界雙戲連演 (夸夫+皮諾丘)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
NOTE:文中照片選自找我劇場臉書專頁
NOTE:文中照片選自找我劇場臉書專頁
《夸父》
比起華麗繁複的佈景道具,我更喜歡看見簡單乾淨的舞台 (甚至是空台),讓演員用本身的能量說故事。上半場的《夸夫》道具僅有一張椅子、一面鼓與一支樹幹,Francesco Meola一人分飾多角,用聲音、腔調、動作表現出不同階級的人的特色。當夸父追日追到倒下時,鼓面反映出的樣貌猶如真理女神的身影,緩緩地從溫煦的黃光中出現:是太陽將萬物炙燒後的重生,也是月亮靜靜在身後守護的證明。那一景,是《夸父》裡最詩意的時刻。下半場的《皮諾丘》延續簡化的概念,只是主要物件成了有顏色的木棍。隨著皮諾丘的探險,木棍是家中的門檻、森林的枝幹、獵殺的槍枝等。
《皮諾丘》
可惜的是,在演員認真、場景燈光也都有思考設計下,演出卻有著不上不下的尷尬。或許是受限於平淡的劇本,又改寫上沒有強調或放入新鮮的觀點,使得作品沒有記憶點。劇本問題在《皮諾丘》裡特別明顯:為何要不停變換飾演皮諾丘的演員?皮諾丘與父親兩人最後為什麼會在魚的肚子裡?又皮諾丘的探險歷程非常斷裂,從逃家、進劇團、被壞人騙、被迫加入信奉槍枝至上(?) 的組織等等,段落之間並無前因後果,中間甚至還有跳出劇情回到現實社會的批判 (我很不喜歡這段,太刻意說教了)。若不談劇本,從玩物件與身體說起,私認為還不夠乾淨俐落 (我心目中的典範是禾劇場的《死亡紀事》),角色轉換上也稍嫌粗糙 (不管是夸父的一人多角,或是多人分飾皮諾丘)。
整體來說,不管是《夸父》或《皮諾丘》,作品的完成度是高的,只可惜缺乏吸引人的亮點呀!
整體來說,不管是《夸父》或《皮諾丘》,作品的完成度是高的,只可惜缺乏吸引人的亮點呀!
標籤:
0_Play,
Group: 找我劇場
2015年12月5日
黃翊工作室+:《物》第一階段 &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時間:2015.12.5 2:45PM
《物》第一階段:
作品還在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呈現的內容也僅止於想玩些異質的聲音與身體搭配,如人縮在一起時是紙張揉皺的聲音、從背部一路往下撫摸是拉開拉鍊的聲音、慾望攻擊時是狗兒狂吠的聲音等。雖然有5~6個段落,但看了前幾個組合後就覺得膩了,因為都在玩素材,沒有進一步的內涵在裡頭。
另外,有些聲音的辨別度不高,讓我覺得可惜。演後座談提到,男女舞者幾個親密的肢體疊合動作,搭配的是鑽入棉被的聲音,這我就真的聽不出來。倒是黃翊自己提到跟金勤昨晚的討論讓我覺得有意思:如果利用旁白或其他方式說出聲音的來源,像是撫摸的當下,有個人聲說出「拉鍊」,然後持續動作,視覺與聽覺的衝擊感似乎會更強烈與矛盾,也就是視覺是情慾的,聽覺是冰冷有距離的。
雖然不知道聲音跟動作的搭配標準為何,私認為可以分成兩部分思考:一部分是讓聲音與動作相輔相成,如身體蜷縮與紙張揉一起的聲音;另一部分則是讓聲音與動作完全背道而馳,如剛強有力道的肢體搭上柔軟纖細且幽微的聲音。後者是在這階段的發展我沒看到,但我想看到的。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看的時候一直覺得好熟悉,特別是那張孤伶伶的椅子讓我似曾相似,後來才想起在2014年的《量身訂做》就看過一部分。或許是第二階段的呈現,與《物》第一階段缺乏生氣與能量不同,黃翊作品特有的孤寂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我所說的並非得是大鳴大放才叫生氣,而是可以碰觸到觀眾且讓觀眾有所感的氛圍與氣場。
利用預先錄好的影像,即使只有一名舞者在台上,搭配燈光與計算好的動作,營造出幾個孤獨卻溫暖的片段:自己與自己對話、多個自己在內心掙扎翻攪、情人之間的存留互動 (透過影像,讓可能相隔兩地的戀人可以先將自己融解再重新融入對方的身體裡,我覺得這裡有著無可救藥的浪漫) 等。
我已經不太記得《量身訂做》的版本為何,但我還挺喜歡第二階段的呈現。只不過這樣的演出形式,會讓觀賞的主體幾乎全然是影像,舞者本身退居二位。對我來說,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映照:平行時空、潛意識、或是想完成卻不可成的期望。所以,舞者應該還是說故事的主角,畢竟是先有舞者,影像的邏輯才會成立。
後記:
有個觀眾很可愛,說是聽了黃翊去年的座談後才開始follow黃翊工作室的作品,雖然他還是看不懂舞到底在做啥,但有感覺到作品是比較孤寂的,悲傷的。其實,你看懂了呀!你感受到作品帶給你的情緒,那就對啦!
我很喜歡這次的節目冊,概念滿分。雖然製作人說是專輯形式,所以一小冊一小冊的 (分成三冊:物 + 地平面之下 + 黃翊工作室)。我愛的反而是他的漸層,如同影子一般,越來越深,作品樣貌也越來越完整。
名稱:黃翊工作室+ 《物》第一階段 &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Doll House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作品還在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呈現的內容也僅止於想玩些異質的聲音與身體搭配,如人縮在一起時是紙張揉皺的聲音、從背部一路往下撫摸是拉開拉鍊的聲音、慾望攻擊時是狗兒狂吠的聲音等。雖然有5~6個段落,但看了前幾個組合後就覺得膩了,因為都在玩素材,沒有進一步的內涵在裡頭。
另外,有些聲音的辨別度不高,讓我覺得可惜。演後座談提到,男女舞者幾個親密的肢體疊合動作,搭配的是鑽入棉被的聲音,這我就真的聽不出來。倒是黃翊自己提到跟金勤昨晚的討論讓我覺得有意思:如果利用旁白或其他方式說出聲音的來源,像是撫摸的當下,有個人聲說出「拉鍊」,然後持續動作,視覺與聽覺的衝擊感似乎會更強烈與矛盾,也就是視覺是情慾的,聽覺是冰冷有距離的。
雖然不知道聲音跟動作的搭配標準為何,私認為可以分成兩部分思考:一部分是讓聲音與動作相輔相成,如身體蜷縮與紙張揉一起的聲音;另一部分則是讓聲音與動作完全背道而馳,如剛強有力道的肢體搭上柔軟纖細且幽微的聲音。後者是在這階段的發展我沒看到,但我想看到的。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看的時候一直覺得好熟悉,特別是那張孤伶伶的椅子讓我似曾相似,後來才想起在2014年的《量身訂做》就看過一部分。或許是第二階段的呈現,與《物》第一階段缺乏生氣與能量不同,黃翊作品特有的孤寂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我所說的並非得是大鳴大放才叫生氣,而是可以碰觸到觀眾且讓觀眾有所感的氛圍與氣場。
利用預先錄好的影像,即使只有一名舞者在台上,搭配燈光與計算好的動作,營造出幾個孤獨卻溫暖的片段:自己與自己對話、多個自己在內心掙扎翻攪、情人之間的存留互動 (透過影像,讓可能相隔兩地的戀人可以先將自己融解再重新融入對方的身體裡,我覺得這裡有著無可救藥的浪漫) 等。
我已經不太記得《量身訂做》的版本為何,但我還挺喜歡第二階段的呈現。只不過這樣的演出形式,會讓觀賞的主體幾乎全然是影像,舞者本身退居二位。對我來說,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映照:平行時空、潛意識、或是想完成卻不可成的期望。所以,舞者應該還是說故事的主角,畢竟是先有舞者,影像的邏輯才會成立。
後記:
有個觀眾很可愛,說是聽了黃翊去年的座談後才開始follow黃翊工作室的作品,雖然他還是看不懂舞到底在做啥,但有感覺到作品是比較孤寂的,悲傷的。其實,你看懂了呀!你感受到作品帶給你的情緒,那就對啦!
我很喜歡這次的節目冊,概念滿分。雖然製作人說是專輯形式,所以一小冊一小冊的 (分成三冊:物 + 地平面之下 + 黃翊工作室)。我愛的反而是他的漸層,如同影子一般,越來越深,作品樣貌也越來越完整。
標籤:
0_Dance,
Group: 黃翊工作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