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陳家聲工作室 - 藍衫之下
地點:大稻埕戲苑
還是想來補一下《藍衫之下》的心得。雖然一開始大富翁燈箱一段的場上有點混亂忙碌,但這個作品還是可愛又好笑的,還是個講女性壓抑束縛傳統的作品咧!果然越沉重的議題,越要溫柔地輕輕地說,以自嘲的方式反而更能帶出共感。
#陳家聲工作室 #藍衫之下 #余彥芳 #彭若萱 #曾歆雁 #林依淇
(當周) 前一天看完了《宇宙之聲ON AIR》,隔一天換個地點,來到大稻埕戲苑看《藍衫之下》。這作品於2018年的中壢首演,2020年在台北就這唯一一場。演後座談中提到,《藍衫之下》一開始其實是進擊的美編 #歐陽文慧 的攝影展,找來多名認同自己是客家女性的朋友,在同一地點 (如:房間、客廳、廚房等),以「穿藍衫」與「不穿藍衫」的方式,透過攝影編輯,呈現在同一張照片上。有趣的是,藍衫彷彿有種特殊的魅力 (或者是束縛、壓力等),即使是同一個人,穿與不穿的氣勢與感覺差異甚大。過去有不少類似的對比,如:穿著工作服與穿著私服的同一人,或是日與夜的同一人等 (白天是醫師袍,晚上是劇團演員;白天是交通警察,晚上是夜店DJ等等),倒是第一次看到以族群為主題的對比。有趣的是,認同這事可大可小,又正好連著兩天所看的演出都在討論認同:《宇宙之聲ON AIR》是世代認同,《藍衫之下》則是族群認同。
回到演出本身。這些個差異引起導演 #徐宏愷 的興趣,因而將攝影展改為舞台劇,找來另外三名編劇 #張敦智、#黃洛瑤 與 #司徒嘉慧,集結了各式各樣的客家故事,並啟用了四名客家演員,有點半自傳的方式詮釋其實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片段。在此,我想先提出一個疑問,雖然藍衫是傳統客家服飾,但《藍衫之下》卻將全劇重點放在客家女性上。這當然可以是演出的選擇,因為「女性」又「客家」,刻板印象的加乘倍增。只是好奇客家男性在家族中的地位與定位 (雖然我們常說只有婆媳問題,沒有公婿煩惱),以及是否為此刻板印象的推手?
作為一個女性觀眾,即便不是客家女性,也絕對能對《藍衫之下》產生共鳴。導演將先前的攝影照片做成燈箱,排成大富翁遊戲,除了視覺效果吸睛外,也讓演員們一出場就是不斷的奔跑打怪:負重比賽象徵孕期、聽出長者的言外之音是解謎基本、一年一度的過年拜拜是當局大BOSS等。然而,即便規矩一堆、要求一串,很多時候在「家和萬事興」的阿Q心態下,抱怨與嘮叨反而都不會明說,而是用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送進當事者耳裡。說個實話與題外話,這不只是客家家族,這在傳統華人家族也很常見。但到底為什麼不說啊?有問題就要說咩!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很難理解 (果然扯遠了)。
四名演員分別是血統趴數不同的客家女性,然而到底誰是最完美的客家女人?血統100%就是頂級客家女人?不能自己認為自己是就好了嗎?演出中有一段演員們的自白剖析頗為感人,同時也是身為女性在傳統社會與自我實現中的掙扎辛苦。即便社會風氣在轉變,女權運動方興未艾,但某些從小被教導的舊觀念與價值觀還是會時不時地提醒著我們。
演出進到後半段,對族群與藍衫的認同,漸漸移轉成對於自我的認同。正如同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我們也的確在危險重重的社會叢林中試圖找到自己是誰?自己該是什麼?挑戰過去的女性樣貌,擁抱自己現在與未來的模樣,並從中找到彼此可以理解與諒解的平衡,我想這是《藍衫之下》想要提醒所有觀眾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