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2017臺北藝穗節 龜步合作社:送餅乾

時間:2017.08.29  8:00PM
名稱:龜步合作社  送餅乾
地點:臺北水窗口 (華江整宅)

(先挪用之前寫臺北水窗口的介紹) 臺北水窗口 - 華江整宅位處和平西路與環河南路的交會,極具特色的建築外觀,是個迷人且神祕的場域:挑高的一樓、整排騎樓相連的二樓、據說還有三樓空中花園。聚落的信箱跟寶藏巖一樣,統一在往二樓的樓梯排得緊密整齊。

由於演出空間半開放,驗票後會貼張紅色小圓貼在觀眾身上註記。不確定場地跟演出哪樣先行,但《送餅乾》的故事背景與臺北水窗口給人的印象相當契合,劇組想必也放了不少可與場地相容的物件在屋內:老舊斑駁的拉門,偶有行人來往的騎樓,耳邊還有呼嘯而過的汽機車引擎聲;屋內的擺設具有時代感:隨意放置的茶壺杯組、封套拆了一半的黑膠唱盤、還有周圍被時間刻出印記的櫃子桌子與竹簍等。不至於破舊,但明顯是一個快被遺忘、在某個時空中凍結的場域。

從節目介紹得知,故事取材自2015年一則香港社會事件:陳老先生用假證件工作被抓到,即將入獄服刑。社工小姐前往關心,卻不得其門而入;陳太太與丈夫不合,總是無法控制情緒的口出惡言與砸爛家中物品,卻又每每在最後又道歉了事。社工提著兩大袋餅乾從天橋的另一端出現,走近交會的辦公室 (在劇裡是陳老先生的家),不停地跟大門深鎖的屋主好言相勸,說盡各種正向鼓勵的話語,即便聽起來這些正能量的名言錦句似乎都是說給快要失去信心與耐性的自己聽的。社工離開後,陳太太從一旁的樓梯上來,拉開了鐵門,開始一連串的家庭雜務 (收餅乾、晾衣服),嘴裡還不斷地嘮叨與謾罵。各半小時左右的兩段獨腳戲下來,劇情幾乎沒有發展。觀眾僅能從獨白簡單拼湊陳先生的樣貌:年紀大、當過保全、可能要被關,並無更深層的線索,如陳老先生為何不願見面?社會輿論的影響與風向是什麼?陳太太偏激的情緒從哪兒來?因而不管是哪一段演出,等不到下一步發展,再加上負面的用詞更容易使人心生厭倦,約莫看完每段前15分鐘就開始乏味煩躁了。

不過,這場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如何重塑觀眾與演出者之間的親密程度。以第一段社工的表演方式為例:觀眾對演員來說應該是不可見的,但演員卻會對距離相同、在騎樓來往的行人點頭致意,表現出尷尬與無奈的神情,正巧就是社工出勤時孤立無援的現狀。當拉門拉開,觀眾被集中在屋子外圍繞一圈,或坐或站,成了來看別人家熱鬧的街坊鄰居。可惜的是,從拉開鐵門到最後觀眾被陳太太潑婦罵街的趕出門後演出結束,觀眾觀賞的界線一直很模糊:到底這個時候觀眾是不是可見的呢?自己的想法是,既然陳太太如此對婚姻與生活不滿,肚裡必然有一堆苦水要吐,不妨試著讓陳太太跟觀眾們抱怨東埋怨西,除了可以引發觀眾興趣外,也讓結尾「觀眾突然被看見而被驅逐」的安排不那麼突兀。此外,陳太太甚至可以在crew幫忙拉鐵門時說點話,做球讓crew的協助有表演意義,合理化crew的出現,並可藉此暗示觀眾接下來觀看演出的距離為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