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

雲門2:春鬥2014 斷章

時間:2014.04.27 2:30PM
名稱:雲門2  春鬥2014  斷章
地點:新舞台

寫字的當下,我翻出了好久之前買的Pachelbel Canon全集,裡頭共有15種版本的Canon詮釋,來自不同的演奏者與器樂。

《斷章》是支非常好看的舞,畫面處理的細膩程度,走位調度的均衡巧思,甚至是聽覺感受的瑟沙聲響與舞者濃重的呼吸聲等,都讓這次的觀賞經驗十分美好。舞作裡同時存有純真與殘酷,卻能彼此平和的共存。我在裡頭看到了很多東西,卻意外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感動。或許是因為我還太年輕,又或者是我已有某程度的看破與不願承認。因此,我決定好好的記錄這次看舞的想法,說不準幾年後再回過頭閱讀文字,我就能恍然大悟了!

《斷章》最大的特色是不停的重覆、重覆、再重覆,並使用相當細碎與生活化的動作來組成這些重覆。透過這些重覆,建構出舞作的空間感與時間感。這當中有一套規律的動作,從頭到尾總共重覆了三次:最一開始的舞者赤裸上身 (男女皆是),只著下身的一件小褲,不停的搔癢、翻滾、抓喉嚨、呼吸喘氣、佝僂哭泣等;漸漸的,舞者穿上了衣服,繼續相同的動作;最後每個人都包裹上了冬季大衣,還是持續一樣的動作。這三組輪迴,透過服裝來象徵季節不停的往前奔跑,但周而復始的動作卻從未減少或停止,猶如一個人的人生像是繞圓般汲汲營營、從未休止的忙碌;將視野放得廣角些,又像是人類這種生物,從出生開始就不停的在身上加諸責任與負擔,無法放下、也不知道如何放下。

舞作裡經常出現群體中,不經意落拍的個人。有時候是帶著期盼的望著遠方、或是直愣愣的看向天空,更有時候是臉頰鼓鼓氣呼呼的手插腰,抑或無力放棄般的將臉皺巴巴的揉成一團。這樣的設計有趣極了,因為平常的我就是會這麼做:試圖在群體中跳出我自己,可能是無意識的靈魂出竅,也可能是刻意的站在一旁觀察,從我身旁匆匆過去的個體是怎樣的一回事:激動的、不理睬的、憤怒的、無奈的。這種暫時「獨善其身」、「不屬於任何群體」的遊戲,我總是玩不膩。腦袋瓜快速的運轉著,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複雜難解的狀況同時在當下發生;就像是同屬於一塊調色盤,有著東一塊西一塊的色塊存在,看起來雜沓混亂、毫無交集,盤上卻色彩斑斕,偶爾還會有那一點點兩種色系交融的模糊地帶。(音樂為Angelo Branduardi - Alla Fiera dell'Est)

一段說愛情的雙人舞,精準地描繪了男女雙方在感情上的試探與羞怯。男孩的頭微微側轉、眼睛直盯盯的看著後方的女孩,那個「要跟上我唷」、「喏,跟上來嘛」的抖肩,實在是可愛到不行!眼看著女孩還緊抓住裙擺,沒有動作,男孩硬是要從背後推個一把。亦步亦趨的追逐遊戲,小巧精緻的讓人愛不釋手。

渺小的我們無力去抵擋生活的日復一日,也無法停止白天黑夜的循環運轉。且攤開雙手,看向空中,尋找那短暫的靜默,假定這世間就是在那時候停止了吧!舞台上有一段舞者完全沒有動作的段落,僅有Pachelbel的Canon在空間中,一個音一個音的緩慢推進。這是整齣舞作裡我最喜歡的片段,安安靜靜的讓旋律流逝,什麼都不作。感受動作靜了、心情靜了、周圍的空氣流動也靜了,然後期待後方的影像雨過天晴。雖然現實沒有這麼美好,而我也沒有等到。



終究,我們還是被綁住,被塵俗世事給綁住,但總有個內心自由的想望在那兒,不會不見的:我想要紅色的愛情、黃色的誠實、綠色的爽朗、橘色的奔放、白色的純潔、紫色的浪漫、藍色的纖細。是的,在持續跳動、為生活忙碌的現下,我還是被綁住。但這些想望,依舊直挺挺的向上攀升,從不放棄,也從不離我而去!

《斷章》,原名是Oculus,拉丁文原義是眼睛,或者指眼狀窗孔,一如羅馬萬神殿大圓穹頂毫無遮蓋的窗口。那兒會下雨,但希望也會從那而下!(下圖為今年2月到羅馬旅行時所拍攝的萬神殿實景)




演出片段: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介紹 




後面有一點點編舞家伍國柱的專訪:



斷章的音樂
◎ Georges Bizet 的 Carmen Suite 
◎ Franco Battiato 的專輯L'arca di Noé / 當中的曲目Voglio Vederti Danzare
◎ Angelo Branduardi 的專輯Ballerina / 當中的曲目Alla fiera dell'est
◎ Yaacov Shapiro 的專輯Best of Yiddish Folk Songs / 當中的曲目Kinder Jorn
◎ Johann Pachebel 的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Canon

2014年4月26日

【Ciao~義大利】第二天:2014/2/16 到米蘭吃最後的晚餐 + 維洛納的夜間腳踏車探險


這天的米蘭天氣陰陰的,下著毛毛雨,不過我還挺喜歡帶點陰鬱感的米蘭!到米蘭有兩個東西一定要看:米蘭大教堂最後的晚餐。其中,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必須要先上網預約才看得到。又,全世界的人到米蘭都會想看《最後的晚餐》,所以請算好想參觀的時間,前三個月到網站預約,網站上會寫好每月開放預訂的時間。不過呀,要是你像我一樣,出發前兩個月才發現這件事,也不用太過擔心!天天上去網站看、早晚看、沒事就看,總是會讓你看到的!我就是在出發前一個月,順利的訂到我想要的時間跟票券。個人覺得,票券的釋出狀況非常隨性,常常今天看沒有,明天看卻會突然多出10多張不等的票,所以請堅定意志,一定訂得到的!(我在猜想,或許會有部分票券預留給旅行社,要是預留票券沒有團體參觀,票券就會釋出了。)



保存《最後的晚餐》的教堂為感恩聖母教堂,距離火車站走路10分鐘可到。因為住宿的旅館離火車站有點距離,又沒有算好搭車時間,所以我們一早便瘋狂的在米蘭街道奔跑。本以為會來不及了,還好平常體力有練有差,趕在最後一分鐘抵達。一路奔跑過來,看到這個紅色的教堂就是了。



教堂跟管理《最後的晚餐》的是兩個不同的單位,黃色的這棟建築物才是取票點。



票券上頭會寫著預約人姓名與預約場次,一個人次的票價是8歐 (含上網預約費)。一個梯次只有15分鐘,一天約有20個梯次。由上圖右上角的門進出 (進出不同門),房間裡頭有管理員奶奶負責管控人數與時間。要說它貴也不是,畢竟它是從15世紀流傳到現在的世界遺產。雖然文藝復興的中心是佛羅倫斯,但一般來說,都是以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作為文藝復興極盛時期的起點,非常有參觀的價值。



因為房間裡頭不能照相,所以拍了參觀後的牆上複製畫作。參觀的房間是長方形的,短邊的兩側分別是《最後的晚餐》與《耶穌受難圖》。原作比我想像中的大一點,身高157公分的我需要稍稍抬頭欣賞。畫作雖然模糊,卻非常精緻。當時的畫風,總愛在耶穌與門徒的頭上畫上制式的黃色光圈以象徵神性。達文西是第一個利用透視法,將2D平面畫成3D,讓觀者的眼睛可以自然而然的望向中間的遠方,明亮的窗外因此幫耶穌打了蘋果光,當然也就不需要那醜醜的黃圈圈啦!



2月16日是星期天,教堂有禮拜活動,無法進去參觀,所以在外頭留個影就結束囉!


我們搭乘地鐵前往Duomo站,前往白天的米蘭大教堂。由於地鐵沒有拉環,旁邊有個男士看我個頭小,站得歪歪斜斜的,笑笑的讓了根立桿讓我抓緊。米蘭大教堂真的很大一尊,還記得高中美術老師說,這座教堂是經典的哥德式教堂,有著驚人數量向上拔尖的尖塔,象徵信眾想要更接近神之類的。


米蘭大教堂是米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請千萬要小心企圖接近你的黑人與吉普賽人。另外,進到教堂的安檢非常嚴格,門口穿著迷彩裝、戴藍帽子的警衛是會認真檢查包包的。除了不透明保溫瓶要打開檢查外,要是警衛看到他不知道的物品,還會問你用途唷!我就被問到了行動電源 (Power Bank),我妹則是示範了自拍桿的用法,哈哈哈!


米蘭大教堂的內部「非常」挑高,人顯得「非常」渺小。


內部的色調穩重肅穆,很讓人平靜。另外,教堂內有座雕刻精細、肌骨紋理分明的雕像,刻的是因剝皮殉教死亡的耶穌門徒。身上披掛著的不是衣服,而是他被剝下來的皮。印象中之後到過幾座義大利的教堂,也有這位聖徒的雕像。


星期天的禮拜,有唱詩班,還搭配管風琴,很是莊嚴。


以及施行禮拜儀式的神職人員們,一直有灰白的煙霧從聖器中飄出。


地板的大理石花紋圖騰也很值得駐足。


幾乎所有義大利的教堂都可以登頂一探究竟 (費用不一),有的甚至還分電梯與樓梯兩種不同的價格。所以呀,如果決定要到義大利玩耍,請記得要練一下體力唷!人都來了,當然要爬爬這壯觀的教堂 (一人7歐)


米蘭大教堂算是好爬的 (爬的最累的是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登頂後會稍稍喘一下,然後就沒事了。



登頂後可以近距離的看到更多雕刻,畢竟米蘭大教堂那一根根向上衝的尖塔頂端可都是一尊尊的精緻人像。


還可以俯瞰米蘭大教堂前的廣場。廣場上有尊騎馬的雕像,上頭是統一義大利的第一任國王:艾曼紐二世。一旁的艾曼紐二世迴廊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有點忘了大家在排什麼隊了。不過呀,從高空看著一個個圓形小雨傘,感覺很可愛,因而有了這張照片。


米蘭大教堂的最高點,就是背後這尊金光閃閃的黃金聖母像啦!由於我們很認真的想用自拍桿橋角度拍黃金聖母,逗樂了一票旁邊的遊客 XD 這天的天氣灰濛濛的,聖母像怎麼照都照得不好看,想知道她長怎樣的,就請到官網去看看囉:http://www.duomomilano.it/en/album/la-madonnina/40028/


艾曼紐二世迴廊是個帶棚頂的拱廊街,是19世紀非常時尚的設計。


裡頭商店林立,名牌、餐廳、書局都有。我很喜歡這種設計,混搭現代與古典,明亮華麗。


地板上有不少對稱漂亮的家徽圖騰。


正當我們納悶,為啥在寬闊的街上會有一群人圍成圈圈看地板時,赫然想起公牛蛋蛋的故事:傳說中,只要站在公牛蛋蛋的部位轉三圈,就會帶來好運。觀光客如我們,也跑去踩蛋蛋了。我很自以為的擺了個跳芭蕾的姿勢,而我妹竟然也很準確的捕捉到了這一刻,哈哈哈。



從米蘭大教堂的這頭穿過艾曼紐二世迴廊,會看到達文西的雕像。


接著便是義大利最有名的歌劇院:史卡拉劇院!這可是世界級的歌劇院啊,有非常多的歌劇在此首演 (Ex.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裡頭還放有許多威爾第的作品手稿。托斯卡尼尼、阿巴多都曾是這裡的音樂總監。


外表看起來不起眼的劇院,據說裡頭金碧輝煌。礙於時間因素,我們就沒進去了。拍個今年的節目表留念~


前一篇遊記有寫到,到米蘭請一定要搭看看米蘭的路面電車,內裝是溫暖的木頭,有著濃濃的復古情懷。


然後,米蘭也有U-Bike,就在車站外頭。


才剛熟悉一個城市,卻又不得不離開,這是旅人才有的無奈與哀傷。短暫的在城市留下足印,立馬又踏上另一段旅途。我們於米蘭中央車站買了前往維洛納 Verona 的區間車,沒想到車票這麼大一張。這是一張給兩人用的車票,上車前要先在月台上打卡。

買票的時候要注意,旁邊會有黑人看似好心提供協助,其實是等著要掃售票機掉下來的零錢。我妹機警度很夠,在我按售票機的時候,整個人從後頭完全圈住我,讓這些不安好心的人完全無機可趁,幹得好!




維洛納是莎翁 Romeo & Juliet 的故事發生地。因此,每年的情人節前後,維洛納都會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活動名稱就叫作 Verona in Love:寫信給茱麗葉、在茱麗葉之家演出羅茱話劇、巧克力市集等。可惜我因為阿呆坐錯車,不小心坐錯邊而來到了安靜的住宅區,因而沒趕上在廣場放愛心氣球的活動。



不過沒關係,還是可以看看這城市的夜景,還有因著慶典而裝飾的愛心燈飾。


因為下榻的民宿就位在舊城區,利用腳踏車做夜間探險是最適合的了!雖然我還是一直迷路......<囧> 上圖是Verona in Love 的主辦單位服務處:紳士廣場 (Piazza dei Signori) 旁的建築。


維洛納除了是羅茱的故鄉,每年6月在這裡舉辦的維洛納歌劇節更是吸引全球各地的樂迷前來朝聖,今年已經是第101屆囉!後面這個 Verona Arena,就是歌劇節的舉辦地!雖說我不太聽歌劇,但在千年建築裡聽歌劇,光想就興奮啦!



在圓形競技場旁發現了這個愛心的街頭裝飾,很像是巧克力緞帶吧!雖然不是戀人,也來裝模作樣一下。

這晚回到民宿的我們,其實有很多事情要作。隨性買了個4.5歐的圓形Pizza分食,開始忙碌的洗衣服、烘衣服。又我們帶來的轉接頭不能用 (德國跟義大利的插頭雖然都是兩根圓圓的歐規頭,但粗細不一樣),還好民宿男主人借了個有micro-USB的手機充電線給我。Thank God~ 還好USB是公規呀!

隔天我們就要去探訪茱麗葉的家囉!



2014年4月25日

【演前預報】夾腳拖劇團:阿媽的雜細車

時間:2014.04.21 7:30PM
名稱:夾腳拖劇團  阿媽的雜細車
地點:三缺一劇團排練場

很多時候,只要那麼一個聲音,就會讓你忍不住回頭望。而那個對的聲音,會讓你不自覺發現,原來承載著想念記憶的,不是只有舌尖上挑剔的味覺,耳根子裡所感知的呢儂軟語,使得那曾經的畫面,自然地浮現眼前。

《阿媽的雜細車》有著很單純唯一的敘事線,以「聽阿媽說故事」的方式,帶著大家回憶阿媽的青春。這感覺有點像是重返鐵達尼,聽老Rose說著當時的繁華榮景,以及令人怦然心動的Jack。只是這次我們改搭「賣玲瓏、喊雜細」的雜細車回到日治光復時期,那個很純樸又可愛的海港城鎮 - 高雄。糖廠甜膩的氣味,以及胭脂水粉的香氣,孕育了一段調皮可愛又得人疼的戀情。只是在動盪戰亂的時期,總是有些許兒女情長無法被圓滿。這些個在大時代下不得不的犧牲,其作出決定的背後,往往交織著許多複雜難解的歷史意義與人性掙扎。

看排這天雖然沒有完全著裝與道具,但台詞的時代即視感很強,彷彿真能看到那時的街景樣貌。編劇筆下描繪的小人物們,不管是家庭衝突、男女情愛,還是過場的街坊鄰居,都能以細火慢煨的方式,慢慢熬出血肉,讓每個角色的個性清楚鮮明。整個故事雖以阿媽年輕時期的愛情為主軸,卻仍透過一名台籍日本青年兵的遭遇,控訴戰爭的無情,並諷刺身分、人種的變換竟是如此簡單又充滿無奈。

來說些私人一點的事情:在《阿媽的雜細車》裡,我聽到了許久沒聽見的家鄉口音:高雄腔台語。問了劇組才知道,為了切合故事背景,這次還特地找來了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來調整演員的台語腔調。以台語發音的現代劇場作品並不多,除了金枝演社獨特的胡撇戲歌仔戲腔外 (有錯請指正),台南人劇團的幾部作品也大量使用台語 (安平小鎮、海鷗)。不過,倒是第一次看到有作品使用高雄腔台語,多少勾起了我的鄉愁。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預報的第一段寫到:承載著想念記憶的,不是只有舌尖上挑剔的味覺而已呀!且讓「賣玲瓏、喊雜細」的聲音,帶你穿越30年代的港都巷弄,感受老老的、充滿人情味的台灣。

對了,這次劇組還作了首很懷舊的主題曲唷:阿媽的雜細車

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2014/05/01 ~ 2014/05/04
◎ 演出地點: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lipFlopsTheatre?fref=ts
◎ 購票頁面:http://goo.gl/DQA930
◎ 演員:謝俊慧、陳家逵、吳碧蓮、陳俊言、陳婉婷、曹瑜、王博玄、溫崇文、周羿汎 
 編劇/製作人:吳易蓁 
 導演:陳彥達 
 舞台監督:郭力維 
 執行製作:李剛齡 
 舞台設計:吳修和 
 燈光設計:方金昌 
 服裝設計:張義宗 
 音樂設計:金皓哲 
 影像設計:林育全 
 平面設計:廖佩慈 
 歌曲創作:吳易叡 
 台語指導: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陳豐惠 
 歷史指導:許佩賢 
 日文指導:蔡瑪莉 
 歌曲演唱:薛詒丹

2014年4月21日

看什麼好戲:2014年5月

瘋狂的五月來啦來啦來啦來啦!上半年的劇場大月來啦來啦來啦!

常有人問我:「最近有什麼戲好看?」又問:「你是怎麼選擇想看的戲呀?」之所以會知道最近有啥戲可看,是因為我平常都把售票系統當百貨公司逛 XD 至於選戲的標準,很多時候都是憑感覺亂選亂看。不過,基本上可以從劇團、劇本、演員、導演等等等各個層面下去挑戲。

底下列出演出資訊,標註「首演/再演」的訊息,並寫出這作品吸引我的原因。由於看戲這東西很主觀,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所以,就請各位看倌自行拿捏分寸啦 ^+++++^ (註:點演出名稱的連結可以直接連到售票頁面)

【戲劇】綠光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 (首演)
◎ 時間:2014/04/01 - 2014/07/26
◎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台中中山堂
◎ 4/21更新:我看了4/1的台北場次,頗喜歡,王琄的能量強得跟鬼神一樣的,可以說是近幾年最好的世界劇場,很推薦大家去看。(看戲心得連結)
這劇本其實同時有電影上演:八月心風暴。基本上綠光的世界劇場都有一定水準,這次的卡司又很強:金鐘影后王琄、演什麼像什麼的羅北安老師、大家都愛的關姚-姚坤君、我超喜歡的朱宏章老師、劇場電視雙棲的實力派謝瓊煖,另外還有范瑞君、周幼婷等人。


【戲劇】台南人劇團春天戲水:哈姆雷 (首演)
◎ 時間:2014/04/18 - 2014/05/03
◎ 地點:台北水源劇場
◎ 4/21更新:我看了4/20的台北場次,說不上是喜歡還不喜歡,畢竟莎翁文謅謅的本還是讓人有距離。演員大多有把台詞吃進去,簡約的舞台與歌德式的服裝意外搭配。喔對了,展展有背面全裸!導演說可以拿這個作宣傳 XD
其實台南人劇團在好幾年前演過台語版哈姆雷,但這次卡司不同,所以我還是掛首演。一樣是因著演員很有吸引力:魏雋展 + 謝盈萱,再加上導演呂柏伸導過不少莎劇,評價都還不錯。想要跟上莎翁450歲生日的流行,可以來看看。

◎ 時間:2014/04/17 - 2014/05/10
◎ 地點:台北新舞台、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台中中山堂
◎ 4/21更新:我看了4/19的台北場次,三個段落都有看到喜歡與新鮮的部分。今年又是雲門2十五周年,想看點跟雲門不一樣的實驗性小作品,快來看春鬥吧!(看舞心得連結) 
我去年沒看到雲門2的春鬥,非常扼腕。熱情奔放又不受限制的春鬥,絕對是愛舞的你不可錯過的演出啊!裡頭共有三支舞作,其中黃翊的浮動的房間是舊作 (4/21更正,應該是只沿用舞作名,其實是新作),鄭宗龍與布拉瑞揚的則是新作。

◎ 時間:2014/05/01 - 2014/05/04
◎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4月初的演前預報這是由五個創作小組,寫的五個給臺灣的故事。4月初去看排了,雖說這些個獨角戲或許有那麼點不可承受與不得不面對的 沉重,但透過不同的導演與編劇手法,以戲謔、比喻、轉化等各種方式,諷刺嘲弄種種無奈又無力的議題。如果你恰巧是 個關心社會議題的朋友,你會對這齣戲感觸很深。

◎ 時間:2014/05/03
◎ 地點:新竹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2F演藝廳 
親愛的朋友,這戲好好看好好看好好看好好看!最近太忙,還沒時間好好寫心得。《風月》說的是紅樓夢的故事,聽不懂崑曲啊南管的沒關係,聽得懂它美就好了!再加上你一定認得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再加上顆女媧補天的石頭,真的 ,票價便宜到我都要咬手怕了!紅樓三名主角的扮相絕佳,那顆石頭也調皮的可愛。


【戲劇】2014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Live Your Life  差事劇團:新天堂酒館
◎ 時間:2014/05/09 - 2014/05/11
◎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以環境劇場見長的差事,作品向來都有很重的批判意味,此次走出了寶藏巖,挺好奇他要怎麼玩的。
另外,編劇除了鍾喬本人外,還找來我很喜歡的高俊耀,非常期待!

◎ 時間:2014/05/09 - 2014/05/10
◎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這檔演出我好想看、但我看不到啊 (雖然我是高雄人)!之前提到,今年是莎翁450歲生日,全世界各地都在演莎劇。當中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更是搬演莎劇的權威代表。你說,這怎麼能不看?


◎ 時間:2014/05/10 - 2014/05/11
◎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1+1雙舞作的概念是從2013年開始,由兩廳院提出,2014年找來驫舞的陳武康與周先生的周書毅。我實在是不懂,看到這兩個人的名字,你還不買票的理由是什麼 (一整個不負責任的說法 XD),這明明就是一個看到該尖叫的組合啊!總之,我是買好票要進場了啦!


◎ 時間:2014/05/09 - 2014/05/24
◎ 地點:台北水源劇場
保持著想看新本的心態,以及台南人總有基本盤的口碑,以及導演廖若涵 (導過安平小鎮、行車記錄、Play Games)。

◎ 時間:2014/05/16 - 2014/05/18
◎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因為李銘宸,我想知道他又要做什麼了。李銘宸的作品通常沒有故事線性,甚至有點歪七扭八,說他是戲又不像戲,舞也不像舞,反正是另一種真實的存在。但正是這樣直接不做作的方式,使他獨樹一格。

◎ 時間:2014/05/20 - 2014/05/24
◎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不用多說,請上網搜尋Pilobolus,然後你就會想看了!這個團太神乎奇技了,重新定義了光影的可能性。


◎ 時間:2014/05/21 - 2014/05/25
◎ 地點: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這檔是我2013年的遺珠,還好他2014年加演了!連挑戲挑得很的戲友都稱讚他的好,又剛才朋友說:同樣是古典劇本,宋厚寬的伊底帕斯更顯強而有力。時空背景更遠、用的道具與技術更精簡,卻扎實的把故事說得精采好看。我快等不及進劇場啦!


【戲劇】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Live Your Life  動見体劇團:台北詩人 (再演)
◎ 時間:2014/05/23 - 2014/06/01
◎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看戲心得連結)
印象中有戲友提到這檔演出過分耽溺矯情,不過我不這麼認為。尤其是作品中談論的家,還有詩人主角字裡行間寫下的動人情感,都讓我覺得這作品充滿憂愁與浪漫的氛圍。我那時候的心得寫到:「我非常愛你,但我又不得不去追尋我失去的。這看似平靜無浪卻又無奈慌亂、不知所措的複雜情感,在在都是為了讓我自己能夠釋放自己,然後全然去愛你的象徵。」


【舞蹈】2014新點子舞展 黃翊:量身訂做 (首演)
◎ 時間:2014/05/29 - 2014/06/01
◎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黃翊是近些年很受矚目的編舞家,可我卻還沒看過他跳舞。春鬥2的《浮動的房間》讓我看到了些有趣的東西,希望《量身訂做》也能讓我驚豔!

◎ 時間:2014/05/30 - 2014/06/01
◎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王熙鳳》是魏海敏老師的經典作品了,《探春》則是大家都愛的王安祈老師編劇 (寫過百年戲樓孟小冬水袖與胭脂)。基本上安祈老師的本,買下去就是了,更何況還有演員黃宇琳。


【戲劇】同黨劇團: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
◎ 時間:2014/05/30 - 2014/06/07
◎ 地點:誠品信義店6F視聽室
印象中去年的第一屆當代經典讀劇節評價很好,這一次的導演與演員卡司也很堅強。除了一直很喜歡的導演黃郁晴外,還有一組找來阮文萍跟安原良讀劇啊!想要接觸新本就趁現在囉!


【戲劇】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創作社劇團:我為你押韻-情歌 (再演)
◎ 時間:2014/05/30 - 2014/06/01
◎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看戲心得連結)
情歌的好,大家都知道。什麼,你還不知道,你怎麼可以不知道,這麼有趣好笑又悲傷的療傷喜劇,我都看了3次了,你,趕快買票進劇場。《我為你押韻-情歌》入世卻不爛梗的精彩絕妙,既能達到放輕鬆的娛樂效果,也有不凡的餘韻留存,絕對值得觀眾細細玩味。

2014年4月20日

[短記] 台南人劇團:哈姆雷

時間:2014.04.20  2:30PM
名稱:台南人劇場  春天戲水  哈姆雷
地點:水源劇場

1. 先從生理狀況來說好了。我對於那些個文謅謅的台詞接受度很高,又演員都算有把台詞吃進去,所以看戲的時候我精神一直很好,也沒有不耐感,挺喜歡上半場的 (我承認下半場有看了一次錶~ XD) 但問題就來了,雖說精神狀況很好,但反而是處在有點疏離的狀況下看著通篇故事,很難說是好看還不好看。 

2. 哈姆雷說,丹麥就是一座監獄。舞台也作得像監獄,冰冷的灰色金屬質感,窗戶還開在高於身高很多的地方。再加上歌德風的服裝與妝髮 (刻意強調眼妝),視覺上是很平衡的。那個雙面鏡的運用也很聰明,幾個腳色站在門邊,門旋轉的畫面與映照出演員的身影,更表現其躊躇無奈。 

3. 下半場哈姆雷的一場浴缸戲,演員背面全裸,但我找不著裸露的必要原因。畢竟裸露這事給人的印象太強烈,要是沒有特殊意義,很容易為了裸而裸。雖說對於迷妹來說是看得很高興啦...XDDDD 

4. 我最大的問題來了:都搬了三台電視與攝影機上台了,為什麼用得這麼少?甚至可以說是根本沒有用。劇裡把攝影機當成是哈姆雷的記事本,記錄他所作所思的一切,但除了最後一段回顧,與中間被波隆尼刑求那段有用到外,其他的部分即使你事先錄影也可以啊,即時錄像的意義在哪裡? 

波隆尼刑求那段至少還有作到「裝瘋賣傻的哈姆雷的影像是黑白的」、又後來「說明實話的哈姆雷是彩色的」...接下來就沒了~ 沒了啊!哈姆雷的心境可以用影像啊,或是他看到的世界與想法用影像表明,甚至是時不時的雜訊什麼的,都可以說明哈姆雷在這場復仇記中,日漸被侵蝕殆盡的身心呀呀呀~ 

大人啊!請您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 因為他們是這時代的縮影。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套句朋友說的,以一個仰賴票房收入生存的劇團而言,願意作這樣一齣難背難演難賣的作品,真的要很有勇氣。因為一般來說,這是沒有生存壓力的學院環境中,才有條件做的事。

後記...
下半場哈姆雷經過挖墳人旁那段,抱著骷髏頭說著底下這段台詞:對那些施脂粉的女人說,其實粉擦的再多,最終也會變成這副德性 (意指骷髏)。是我的錯覺,還是迷妹心態,我一直覺得展展看著我說 >///< (因為我坐第一排)


雲門2:春鬥2014 (春鬥主場)

時間:2014.04.19 2:30PM
名稱:雲門2  春鬥2014 (春鬥主場)
地點:新舞台

雲門2的《春鬥2014》是新舞臺吹熄燈號前的最後兩檔作品。實體的硬體設備想必是留不住了,但新舞風若就這樣停掉,非常可惜啊!我很晚才開始看舞,又或者說,認真看舞。進場前,我特地細細看過一輪新舞台二樓的新舞風海報,有點感傷,希望這樣的節目製作方式能夠繼續下去,我很需要被餵養啊!

雲門2已經15年了,春鬥也陸陸續續辦了好些時間,但這卻是我的春鬥初體驗。總共有三個編舞家、三檔演出。每個段落演出前,雲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會出來簡短介紹舞作

◎ 杜連魁 Dorian Gray (編舞鄭宗龍)

這是從編舞家拿來練習英文的有聲書開始。由於編舞家會一直重複聽著要使用的音樂,說著王爾德《格雷的畫像》的英文CD,不知不覺中在編舞家的腦袋裡出現了畫面與動作。爾後又讀了改寫《格雷的畫像》的《杜連魁》,因而有了這樣的一個作品。

一開始用廟會的鑼鼓聲響開場,有穿著布衣的市井小民,還有那麼點裝模作樣、(該是) 穿著色彩鮮艷的道姑,鏗鏘震天的請神請靈,卻從長板凳下請出了黑摸摸的邪魔。俊美的男子遊樂世間,邪魔則替其受苦受罪,被囚禁於一方之地,任憑濃烈闇黑的醜陋噁心,不停歇的加諸於身。慢慢地,邪魔的爪子向外延伸,爬出限制 (場上的黑色圈圈),爬向男子。兩相交換下,成了來到面前又醜又老的佝僂怪物。

《杜連魁》是三段舞作裡,我最喜歡的。雖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但結合的元素多樣新穎,就連時不時穿插其中的英文故事朗讀,都與舞者的動作連動。舞台上長時間有「明亮」的男子於人間逍遙、戀上美麗女子,和一旁孤獨站立、看不清楚臉龐的「黑暗」魔物,兩者成了明顯對比。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魔物被灌溉餵養的越來越強大。並非軀體的龐然大物,而是那刻意扭曲的爬行動作,以及靜止時所擺出的畸形之姿,都不像是人世間該有的產物,不自然得令人驚恐。更別說最後爬出了鏡框,來到黑幕之前,變成跳脫演出本身,存在於另一個時空的夢靨。




◎ 浮動的房間 Floating Domain (編舞:黃翊)

昨晚的小記寫到,感覺上像是有很多主題的房間,由不同關係的兩人組成:親子、男女等。可惜的是敘事脈絡不明,焦點不集中,我一直在裡頭迷路啊!經過一晚思考後,稍微梳理了自己的理解。與其說是多個房間,不如說是最起初的白衣女子的心理狀態,被各式各樣的情緒與情境填滿:有爭執、暴力、入侵、情慾等。場上一直有台牽著長線的圓盤電話,且將它思考成與外界連通的唯一管道。

因此,演出便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區別,而是一連串混亂跳動的思緒紛飛。利用光影與聲響作出開關門的動作,好讓觀眾可以偷窺女子的私密情事。而這當中最隱晦不為人知的,便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本能:愛與慾。雖說燈光昏暗,但場上的男女形象卻很明顯。一場勢力相當、火藥味與火花都十足的爭吵 (單手解bra啊...);又一場純白無瑕、慢動作且優雅的水乳交融,在在都看得是令人心情浮躁又激動。

不過,這些激情最終只能存在於女子最深層的角落:安安靜靜的,伴著像是記憶碎片般的點點螢火,休息睡去。




◎ Yaangad‧椏幹  Yaangad (編舞: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椏幹」在排灣族語是「生命」的意思。舞台上有座微微高起的黃土堆,一旁擺起了一支Y字型的白色枯木,桑布伊坐在枯木邊,猶如帶生也帶死的引渡人,用著能點亮天地、充滿洗滌感的嘹亮嗓音,唱領著眾人回家。這回到的家,可能是實際出生的地方,也或許是血緣初始之地。最主要的,是喚醒「何以為我,因而走向「如此為我」的覺醒。

然而,我對於這組演出卻很無感。不是說演出不好,歌者舞者都很棒,但對於「生命是古老原始的呼喊」、「漫天的黃沙泥土是鄉愁的寄託」、「緩慢痛苦、修煉尋根」的模式,已然有太多作品提到,所以不太能感動我了。





.


2014年4月14日

【演前預報】演摩莎劇團:給 摩莎 For Mosa

時間:2014.04.06 2:30PM
名稱:演摩莎劇團  給 摩莎 For Mosa
地點:藝百廈

這一個多月來,我的生活非常忙碌。除了工作面臨轉換期,私人的Schedule也排得滿滿的。然而,將鏡頭拉遠一點,真正讓人感到浮動躁進的,卻是自3月份以來,對於某些擁權者心靈腐化殘敗至極的憤恨與怒吼。有一晚,我前往夜市覓食,看著一整條道路上辛勤工作的人們:包著一顆十元水煎包的一家三口、熱情招呼客人的餡餅攤、總是大排長龍的11元碳烤,還有像我一樣出門覓食、家裡沒廚房的外食族等。我在想,這群人們究竟是怎麼看待幾個捷運站外的抗爭的?又這樣一個代表台灣人情文化的夜市,會不會有天,其熙來攘往、川流不息的景象會因著某些不對等的協議而消失不見 (還記得之前有這樣的一則新聞:對岸的富商打算砸重金把整條寧夏夜市挖走)

回到演摩莎劇團的《給、摩莎 For Mosa》,這是由五個創作小組,寫的五個給臺灣的故事。不能浪漫的說這是五封情書,而是從不同的眼睛,看到這塊土地的困頓與矛盾。然而,在這些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段落裡,存在著複雜不可分割的濃烈情感:從地裡位置與版圖大小出發,如果有天這個彈丸大的臺灣變大了,那麼兩岸關係、國與國關係,甚至是權力關係、誰是老大的關係是不是也會不一樣;舊時的味覺記憶,以及跟著記憶綁在一起的生活小事,有沒有可能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後,還能夠不變質的保留下來 ?又,大家都說愛逮丸,但你真的是逮丸人嗎?拿臺灣護照算不算、在臺灣出生算不算、我的媽媽是外籍新移民算不算?

這五則獨角戲的議題或許有那麼點不可承受與不得不面對的沉重,但透過不同的導演與編劇手法,以戲謔、比喻、轉化等各種方式,諷刺嘲弄種種無奈又無力的議題。一整場演出下來,有竭盡所能誇張的爆笑橋段、也有雲淡風輕地包裝殘酷事實的論述,透過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帶著觀眾從各式角度,思考與討論這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周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

臺灣是個獨立在海上的島嶼,再加上根源於歷史舊事的混雜因素,我們沒有辦法很簡單的走出去。而在試著找出生路的同時,又很容易陷入族群問題、顏色問題的牛角尖。正如這場演出的DM上寫到:「在這座荒謬的島嶼上,我們既可笑,又努力地活著。」短時間內,我們很難找到最佳解,甚至可能會像昨兒個我跟老爸討論中提到:「大概還要再20~30年吧,等到綑綁住台灣的歷史包袱真的散去」。既然這是一段漫長有待考驗的路途,你不需要現在被說服、也不需要百分之百同意,而是在這段看戲的時間裡,轉轉你頂上的機器,想想要是你,你會怎麼做?你想怎麼做?

演出資訊:
◎ 演出時間:2014/05/01 ~ 2014/05/04
◎ 演出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erformosa
◎ 購票頁面:
http://goo.gl/rHvw47
◎ 編劇/導演:羅斌 (Robin Ruizendaal)、顏良珮、洪珮菁、高俊耀、馬龍(John Maloney)
◎ 演員:陳佳穗、王珂瑤、鄭尹真、陳雪甄、 黃婕菲
◎ 導演助理:原承伯、陳瀅羽、顏良珮

◎ 創作統整:洪珮菁
◎ 製作人:黃馨玉
 執行製作:邱子謙 
 舞台監督:廖敏慈 
 燈光設計:賴科竹 
 服裝設計:許瓊云 
 舞台美術:朱家聖 
 音樂設計:張瀚中 (十九兩樂團) 
 攝影:林政億 
 平面設計: 許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