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An Inspector Calls
地點:Playhouse Theatre, London
衝著 Stephen Daldry (電影《時時刻刻》、《為愛朗讀》,近期在台灣播映的NT Live《Skylight》、《The Audience》都是他的導演作品) 而買了《An Inspector Calls》。1994年,Stephan Daldry 就已經導過一次《An Inspector Calls》,評價頗優。我沒有特別去比較兩個版本的差異,但從歷史照片可以得知兩次演出的場景設計是相同的。
《An Inspector Calls》是英國劇作家 J. B. Priestley 的作品,從女工 Eva Smith 自殺案切入,藉著每一個與自殺者都有關係的 Birling 一家,諷刺資本主義對環境的不當殘害與對弱勢社會階層的壓迫與輕蔑。從劇本改編的電影與電視不少,最近一次是2015年由 BBC 翻拍的電視電影,找來路平教授 David Thewlis 飾演警探 Goole。同時,這劇本也是英國學校 (不確定是高中還國中) 必讀的課文教材。(可以到劇院看課本教材,感覺好high...)
演出一開始便營造出詭譎灰暗的氣氛,有穿著體面的小朋友在舞台上跑來跑去,安靜的試著把重重的有流蘇的紅色大幕抬起;而當幕慢慢升起時,稀哩嘩啦的大雨滂沱地下在舞台上,搭配震耳欲聾的音效、昏暗的燈光與灰濛濛的煙霧,還有後頭唯一一棟亮著燈,但房子歪斜房門偏小的屋內聚會,整個場景給人的感覺相當怪異,讓人感覺不甚舒服:「有事情要發生了。」
房子建在一個空心的坡上 ─ 屋下是舞台機關,但機關前方並沒有刻意遮擋,而是裸露出來造成空心的視覺 (暗喻資本主義很空虛不實嗎) ─ 面積小又歪斜,裡頭的人都要彎著腰才有辦法出入。當警探來訪,調查案件,主人邀請警探入內後,房子便像是娃娃屋一樣,從中間向左右兩邊敞開,形成一個半開放空間。隨著情節推進,本來高高在上的屋內人,會逐漸走下來到舞台平面與警探對話;警探雖然不致於真的進到屋內,但也的確步步進逼到屋前樓梯。而當警探判這一家人通通有罪,都要為 Eva Smith 的死負責時,後方的屋子隨之往前傾倒,桌上的餐盤破碎散落一地,屋內原本明亮溫暖的燈光自然而然也黯淡落寞。(清脆的瓷盤聲有嚇到我啊...)
我對這場演出的導演手法有些疑問 (導演我不懂你啊...):首先是安排小孩與群眾演員的目的。除了一開始跑出來的孩子外,整場演出一直都有小孩演員坐在街燈下看著辦案發展,警探中途還將帽子給了其中一個小孩。我不是很確定這些孩子在劇中是可見的還是不可見的。在這裡,先岔出去討論另一個問題:Inspector Goole 是人還是鬼?不管是看演出前一天查資料,或是看完演出,我都認為 Goole 是活人。情節發展或許有些不合理,但在他看似預測 Eva Smith 死亡的經過,又似乎可以解釋成那個年代的資訊流通不甚發達。不過,當朋友劈頭就問我覺得鬼魂的安排如何時,這才讓我重新思考這可能。畢竟打從幕起的氛圍就陰森多變,順著幾通電話的說詞也可以將鬼魂一說解釋得通。
當多名小孩與群眾演員老出現在不那麼尋常的場景,如一群人站在右舞台,毫無表情的直挺挺站著面對觀眾;在最後一通電話打來,確定真有一名年輕女性自殺後,還在感覺「登愣」的驚訝情緒下,讓眾人站回屋內直視觀眾群成就了演出的最後一景;更別說戲裡有兩次時間暫時停止的段落,其中一段還是由 Goole 直接對天高喊 Stop,接著又一一指控身旁罪惡的 Birling 們,甚至是帶著孩子對著觀眾席偏說教的說著:「這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Eva Smith...所以我們必須要...」之類的勸世文。我的解讀是,導演刻意要藉裡頭沒有說話的大小群眾們,以一種無聲卻直面的方式抗議並提醒觀眾別再冰冷看待周圍小事,雖然這樣的說法太過用力得讓我不那麼喜歡 (還是說,劇本本來就有這段?)。
然而,到底是為什麼要讓時間暫停與跳出戲外喊著停止,我倒是一直都沒有想通...
1907年重建的 Playhouse Theatre 是個好古老的劇院了,牆面都有部分斑駁脫落,觀眾席還有幾座傳統的英式復古燈 (會出現在維多利亞時期的那種)。座位大抵也是依照當時的人的體型設計,排跟排之間挺狹窄的,比較高或壯碩的人應該會坐得不甚舒服 (歧視胖子~歧視胖子~雖然很少看到胖的倫敦人)。
Revi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